• 沒有找到結果。

第六章 結論

第四節 對後續研究的建議

一、筆者記錄下這段泰雅族與林務局衝突的歷史,並非是要撕裂族群,而是想重 現這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呈現出當時衝突的社會脈絡,並希望後代子孫能夠 記取歷史教訓。歷史傷痛可以原諒,歷史不可忘記。

二、重建歷史中釐清不同朝政體制下對於森林開發與植伐失衡,原住民對環境傳 統知識土地利用的生態管理,泰雅族傳統gaga(規範),循著和解來消弭雙方 杆格。特別是當代環境極端氣候,生態環境治理,勢必將面臨更嚴峻考驗,

我相信,當代討論「自然資源共同管理」時,必須卸下彼此的鴻溝,建立原 住民族與國家雙贏的制度。

三、對於該私自裁決林務人員的Komin Tana 族人,事後已遭擊斃正法,對於其 全家族當時無辜不當的羈禁,造成遺屬永遠的傷痛,至今仍無法釋懷,有關 單位應予以正視給與道歉。

參考文獻

專書 李培芬等

2006《台灣的自然資源與生態資料庫 III 農林漁牧》。台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林務局。

藤井志津枝

1997〈日本治理台灣的計策─理蕃〉。台北:文英堂。

專書論文 王麗雲

2000。〈自傳/傅記/生命史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載於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主 編:《質的研究方法》,頁265-306。高雄:麗文。

李根政

2005〈台灣山林的悲歌〉,收錄於《森林大滅絕》。台北:新自然主義出版社,

231-247。

陳國棟

1995〈台灣的非拓墾性伐林(約 1600-1976)〉,收於劉翠溶、尹懋可編,《積漸 所致:中國環境史論文集(下冊)》,1017-1061,臺北:中央研究院經濟 研究所,1995 年)。

蕭新煌

1985〈山地的經濟和社會〉,《もっと知りたい台湾》,戴國煇編,99-113。東京:

弘文堂。

研討會論文 鴻義章、王敏

2003〈原住民在山林守護中扮演的角色〉,《國家公園登山研討會論文集》。花 蓮: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Michael Staintion

1999〈後山, 前山, Mugan:Categories of Self and Other in a Tayal Village〉,《歷 史・文化與族群台灣原住民國際研討會論文集》,1-22。台北:中央研究 院民族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包茂宏

2000〈環境史:歷史、理論和方法〉,《史學理論研究》4:70-82。北京:中國 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

李屏生,

2013〈運用雲端科技 強化查緝森林盜伐之研究〉,《台灣林業》39(4):20-24。

官大偉

2014〈空間秩序、地理再現與生態政治: 台灣山地資源利用/保育的歷史地 理回顧〉,《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季刊》7(1):159-197。

官大偉、林益仁

2008〈什麼傳統?誰的領域?:從泰雅族馬里光流域傳統領域調查經驗談空間 知識的轉譯〉,《考古人類學刊》,69:109-141。

林益仁

2015〈泰雅傳統領域與流域治理的啟示〉,《台灣社會研究季刊》100:291-310。

洪廣冀

2002〈戰後初期之台灣國有林經營問題:以國有林伐採制度為個案(約 1945-1956)〉。《台灣史研究》9(1):55-105。

高萬金

2003〈論泰雅族 GAGA 的生態倫理─從馬告國家公園共管機制談起〉,《玉山神 學院學報》10:71-91。

陳茂泰

1973〈從旱田到果園-道澤與卡母界農業經濟變遷的調適〉,《中央研究院民族 學研究所集刊》36。

陳憲明

1986〈台灣北部高冷地區農業土地利用的研究〉,《師大地理研究報告》 12:103-142。

劉翠溶

2002〈台灣環境史研究:開展一個新研究視野〉。《日本台湾学会报》5:176-195。此為中文的原稿。

蔡澤東

2009〈論政治生態學的生態觀 政治生態學研究的生態學〉。《樂山師範學院 學報》3:122-124。

戴永禔

1999〈原住民生態智慧與自然保育〉,《原住民教育季刊》16:38。

學位論文 王信翰

2011《是誰偷了櫸木-馬里光流域司馬庫斯部落「櫸木事件」的發展歷程與在 地知識實踐》。靜宜大學觀光事業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文良

2001《帝國的山林--日治時期台灣山林政策史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 所博士論文。

拉互依‧倚岕 Lahuy‧Icyeh

2006《誰在講什麼樣的知識?Smangus 部落主體性建構與地方知識實踐》。靜 宜大學生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俊強

2005《原住民族傳統領域之研究-- 泰雅族司馬庫斯個案》。台灣大學地理環境 資源研究所博士論文

林開世

2003 《人類學與歷史學的對話?一點反省與建議》 臺大文史哲學報 第五十九 期 2003 年 11 月 頁 11-30)

許毅維

2010 〈一位女性日本華僑文化/族群認同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社會科教 育學系碩士論文。

施聖文

2013〈劃界的政治:山地治理下的傳統領域 1895-2005〉。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 所博士論文。

徐旭誠

2012《保護區跨界利益:台灣設立國家公園的政治生態學與權益關係人分析》。 台灣大學理學院地理環境資源研究所博士論文。

陳怡萱

2015《從小米到高麗菜:以性別的觀點看比雅楠部落空間之變遷》。國立政治 大學民族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潔儀

2008《桃園縣三光村之社會變遷(1895~2006)》。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 系碩士論文。

張喜寧

2011《國家公園與社區保育:環山部落國寶魚保育巡守隊的政治生態學分析》。 靜宜大學生態系碩士論文。

曾寶慧

2016《看得見與看不見的地景:台灣高山農業的政治生態學》。台灣大學理學 院地理環境資源學系碩士論文。

鄭光博

2006《從祖源觀念爭議論當代「泰雅族」歷史記憶的建構 Sm’inu puqing kinhulan na Tayal》。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宏志

2003。《環境衝突處理之程序建構──以阿里山神木倒伏及台灣大學實驗林地管 理使用兩案為例》。國立台灣大學森林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官大偉

2011《全球氣候變遷、社區製圖與在地災難管理:以馬里光溪流域泰雅族部落 為例(I)成果報告》。科技部。

黃居正

2013《我國原住民族在資源保育地區共同治理相關法令及執行機制之研究》。

中華民國國家發展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

網路資料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林務局誌,http://subject.forest.gov.tw/web/publication/main_01-9-8.htm,製作年 代未明。

王毅丰

2010〈彰顯多元文化精神 風倒櫸木事件獲判無罪〉。「苦勞網」。

http://e-info.org.tw/node/51841,2010 年 2 月 9 日上線。

胡健森、黃昭國

2012〈盜伐南山神木群 主嫌求 15 年重刑〉。「自由時報」。

https://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595576,2012 年 6 月 29 日上線。

宋細福

2016-06-13 台灣香菇史 (上),作者 宋細福

https://blog.xuite.net/ssf101ssf101/twblog/422632179-%E5%8F%B0%E7%81%A3%E9%A6%99%E8%8F%87%E5%8F%B2+%28%E4

%B8%8A%29++%7C++%E4%BD%9C%E8%80%85+%E5%AE%8B%E7%B4%

B0%E7%A6%8F(瀏覽時間 20180930)

游明金

2012〈盜伐檜木 山老鼠 6 人組被訴〉。「自由時報」。

https://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590404,2012 年 6 月 9 日。

黃昭國

2012〈山老鼠橫行宜蘭南山 2000 歲神木遭「砍殺」〉。「自由時報」。

https://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574601,2012 年 4 月 9 日上線。

黃昭國、蔡孟尚、黃美珠、洪美秀

2012〈神木守護神盜神木 司馬庫斯蒙羞〉。「自由時報」。

https://news.ltn.com.tw/news/society/paper/575107,2012 年 4 月 11 日上 線。

作者未知

2012〈〈神木悲鳴〉盜伐人數 5 年暴增 17 倍〉。「自由時報」。

https://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594424,2012 年 6 月 25 日上線。

1969〈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 稻米知識大全:稻米小常識〉。「聯合報」

http://www.afa.gov.tw/publish_detail.aspx?catid=911(瀏覽時間 20170830)

台灣原住民族資訊資源網 http://www.tipp.org.tw/aborigines_info.asp?A_ID=9 (瀏 覽時間20190820)

http://w3.hcepb.gov.tw/hcepb/02_information/plan_all/Water/%E5%8F%B8%E9%A6

%AC/1-2-1.htm

(最後瀏覽20190530)

https://kmweb.coa.gov.tw/subject/ct.asp?xItem=901405&ctNode=8770&mp=368&kp i=0&hashid=#

(最後瀏覽20190530)

電視節目 導演未知

2014 年 03 月 24 日〈第 750 集 盜木~鎮西堡事件簿〉。《我們的島》。台北:公 共電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