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香菇衝突- 泰雅族尖石後山部落在林務局治理下的歷史反思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香菇衝突- 泰雅族尖石後山部落在林務局治理下的歷史反思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1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研究所 碩士學位論文. 香菇衝突- 泰雅族尖石後山部落在林務局治理下的 歷史反思 Mushroom Conflict: historical reflections on Tayal communities in the Interior, Jianshih Township under the Forest Bureau’s goverance. 指導老師:官大偉 副教授 研究生:賴清美 Sabi Batu. 2019 年 07 月. DOI:10.6814/NCCU201901174.

(2) 摘要. 尖石鄉(Nahuy)為新竹縣面積最大的山地原住民鄉,而泰雅族族人世代依 循祖先與大自然共生共存的利用法則,從傳統從山田燒墾自給自足有採集到後來 殖民政府帶來經濟產業的活動行為過程中,族人的生活空間受到不同外來政權的 限縮,後來國家將原住民族大部分的的生活空間國有化,將森林歸為國有財產, 造成了原住民族和國家在資源使用上的衝突與矛盾。本論文將從環境史及政治生 態學觀點切入,探討國家力量對地方發展與人地關係互動的影響力為何。政治生 態學涵蓋許多面向,包含國家政策如何影響資源利用型態;政經關係如何操控資 源的利用發展舉例來說,從民國五十年代開始尖石鄉族人隨著外來經濟交易開始 種植香菇,從族人的角度,是在傳統領域使用自己的土地和森林,但從林務局的 角度,則認為族人是竊盜國有林班地中之國有財產的盜伐者。本論文旨在將不為 人知歷史事件透過田野調查深度訪談,從泰雅族人的觀點來翻開這段台灣山林史 中不為記載的傷痕。. 關鍵字:經濟作物、空間、傳統領域、衝突、政治生態學. I. DOI:10.6814/NCCU201901174.

(3) Abstract. Jiahshih Township, customarily known as Nahuy in Tayal language, is the largest mountain Indigenous township in Hsinchu County. Tayal people have been living in their traditional territory customarily and sustainably. Transforming from traditional slash-and-burn agriculture to cash crop cultivation, Indigenous Tayal people’s living space have been restrained substantially. Their traditional territory has been taken over by the State and causing conflict between the State and Indigenous Tayal people. Through adopting the lens of environmental history and political ecology, this thesis investigates how the State mechanism affects local development and peopleenvironment relations. Political ecology has multifaceted approaches. This thesis analyzes how the State mechanism affects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s. Tayal people in Jianshih Township started to grow mushroom from the 1960s. From Tayal people’s perspectives, they were utilizing natural resource in their traditional territory; from the Forest Bureau’s perspectives, Tayal people were illegal logger. Standing at a Tayalcentric viewpoint, this thesis aims to record this rarely know history through in-depth fieldwork.. Keywords:cash crop, space, traditional territory, conflict, political ecology. II. DOI:10.6814/NCCU201901174.

(4) 謝辭 終於可以寫謝辭了,六年不算短的時間,也是充滿感恩及充實的日子,可以 當個研究生,認為不可能有機會到台北唸國立的學校,從來就不在人生規劃中出 現,我的恩師官大偉老師卻讓我實現,可以在學術殿堂學習研究,一個可以領老 人年金(原住民)的年紀,跟著一群都可以做我孫子孫女的同學們,不只感覺變 年輕,在過程中學習領域教學相長,什麼樣的心態去學習很重要。在田野地看到 部落族人在不同環境適時調整和堅韌性情,才是我要學習和著實看到自己的不足。 要感謝的人太多,不能一臚列,僅以單位或團體來總括;首先要感謝指導教 授官大偉老師不斷的提點、叮嚀、體恤及支援,讓我的論文最終版本出爐,還有 口試委員們對我論文不足和書寫方式提點及肯定,Daya 老師研究室團隊前後期 的學長學妹們,不論在課業或電腦方面及各種疑難雜症都能適時協助,總是很有 耐性的教我這老大人,還有系辦 2 位超級能幹的助教幫忙及提醒各樣行政問題, 總讓我能很快處理一切學務問題。在田野調查的期間,感謝部落親友對我要訪談 的內容的信任,特別是鎮西堡教會牧師、教友們及司馬庫斯教會共同經營給予食 宿幫忙,讓我能在部落遊走順利,還有工作職場的尖石鄉公所的首長寬容我請假 超額和同事們體諒和鼓勵,特別是文化館頂定館長在我論文內容有關 Tayal 的 gaga ,傳統領域及母語的詮釋,提供豐富寶貴的資源,讓我減少許多時間摸索。 最後要感謝我信靠的上帝,給我人生階段的操練,以及錦屏教會傳道師、師 丈及教友們鼓勵與代禱。從進入政大一直陪伴我,也常跟別人笑說她們是我外面 的女兒文君和小牛,亦師亦友,書寫論文期間,不斷的關心進度及提醒,特別是 小牛在澳洲讀博士期間也不忘電話關心,她學成歸國也是我論文最關鍵期限,小 牛就是我最好的管理時間的老師,我何等有幸。 最後要提到不能少的是我親愛的家人們,及散佈在台灣各地,還有遠在日本 的表姐妹親友們,每天的噓寒問暖,體諒我很多的聚會的缺席。要唸小三的大孫 子 Llyu 總喜歡陪伴到田野地,部落大都是務農的族人,家裡或田間總少不了各 種農耕機械,每每讓孫子看到興奮不已,不愧是原住民的孩子,說長大要開墾家 裡的地,種很多的菜,聽到心中非常感恩,至少他有心將來要回到自己的土地上 耕作,孩子和媳婦及孫子們已經習慣我總是躲在房間寫作業的作習,而深夜裡陪. III. DOI:10.6814/NCCU201901174.

(5) 伴的是小余(阿公)打呼聲,雖然常常說不懂我學的領域無法幫忙,卻是這些年 最好的依靠,謝謝他的陪伴及容忍我的任性,只是常常對我行為表現搖搖頭,幾 次在外單獨住宿,半夜不是把自己鎖在門外,就是整夜鑰匙掛在門外門把上,人 在裡面睡到天亮而不知,對常有失智老人傾向行為的我,笑說失智老人也可以唸 碩士,還要準備畢業了,你的老師一定也被你給弄瘋了。總之這期間一定還有漏 掉要感謝的人,我銘記在心,而我想要分享的是,年齡不是設限前進原因,你的 心和態度才是最重要的。. IV. DOI:10.6814/NCCU201901174.

(6)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 1. 研究背景 ....................................................................................... 1 研究動機與目的............................................................................ 2 研究動機 ....................................................................................... 2 研究目的 ....................................................................................... 4 研究問題 ....................................................................................... 5 第三節 文獻回顧 ....................................................................................... 6 一、 政治生態學 ................................................................................... 6 二、台灣山林政策史 ............................................................................. 7 三、 泰雅族人與國家資源治理機關衝突的案例 ................................. 9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方法 .................................................................. 15 研究範圍 ..................................................................................... 15 研究方法論 ................................................................................. 16 研究方法與問題.......................................................................... 17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二章. 香菇種植的引進對部落族人的改變 .............. 22. 第一節. 第四節. 香菇經濟的尖石鄉始末 .............................................................. 22 台灣香菇栽培演進 ...................................................................... 22 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 .................................................................. 23 香菇如何成為部落重要的作物 .................................................. 25 野菇 ............................................................................................. 25 人工段木栽培 ............................................................................. 26 香菇產業對部落的影響 .............................................................. 35 道路開通後對經濟作物影響 ...................................................... 35 道路開通後經濟作物的轉變 ...................................................... 36 道路開通後因勞力與風險負擔放棄香菇種植 ........................... 38 小結 ............................................................................................. 39. 第三章. 香菇種植造成族人和林務局的衝突事件 .......... 40. 第一節. 泰雅族人與林務局的衝突─Komin Tana 邱家榮事件 ............... 40 衝突的起因(殺人事件) .......................................................... 40 回鄉青年在自己的土地成逃犯 .................................................. 44 加害者還是受害者 ...................................................................... 46 殖民霸權-林務局對森林資源的掌握 ....................................... 51 獨霸下的濫權 ............................................................................. 51 政治煉獄 ..................................................................................... 53 空間戒嚴 ..................................................................................... 54 族人日常反抗及大自然風險 ...................................................... 56 泰雅族人生存之道 ...................................................................... 56 泰雅族人當代的反抗 .................................................................. 60 日常反抗 ..................................................................................... 60. 第二節. 第三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V. DOI:10.6814/NCCU201901174.

(7) 第五節. 大自然風險 ................................................................................. 62 小結 ............................................................................................. 65. 第四章. 後香菇時期的社會心理及部落生活 .............. 66. 第一節. 第三節. 香菇經濟的沒落.......................................................................... 66 高山農業進入自由經濟市場 ...................................................... 66 菇農與菇商對市場的敏感度 ...................................................... 70 對國家的不信任.......................................................................... 73 失序森林 ..................................................................................... 73 農業發展還是政治政策 .............................................................. 74 第二次遷移 ................................................................................. 75 小結 ............................................................................................. 77. 第五章. 分析與討論 .................................. 78. 第二節. 分析 ............................................................................................. 78 權力的面向 ................................................................................. 78 經濟的面向 ................................................................................. 80 社會與環境生態的面向 .............................................................. 82 文化 GAGA 的面向 .................................................................... 82 第二節 討論 ............................................................................................. 85 一、 族人對於衝突的詮釋 .................................................................. 85 二、 林務局與族人的立場之間的差異............................................... 88 三、 未來更好的資源治理模式的建議............................................... 90 第一節. 第六章. 結論 ....................................... 92. 第一節 一、 二、 三、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回應研究問題 ............................................................................. 92 香菇種植是族人進一步嵌入貨幣經濟的開始 ........................... 92 殺人事件是因部落累積長期不滿而生 ....................................... 93 族人對衝突的看法具 GAGA 的觀點 ......................................... 94 研究反思 ..................................................................................... 95 本研究的限制 ............................................................................. 96 對後續研究的建議 ...................................................................... 96. 參考文獻 ........................................... 97. VI. DOI:10.6814/NCCU201901174.

(8) 圖目錄 圖 1 尖石鄉區域於羅東林區和新竹林區介於雪山山脈和中央山脈間範圍 ... 1 圖 2 研究範圍-尖石鄉秀巒、玉峰 2 村(尖石鄉行政區域圖) ................... 15. 表目錄 表 1 文獻類型與啟發 ....................................................................................... 11 表 2 歷年來在部落衝突事件所進行的研究之比較........................................ 13 表 3 研究問題與方法 ...................................................................................... 17 表 4 受訪者名單 ............................................................................................. 19. VII. DOI:10.6814/NCCU201901174.

(9) 第一章 第一節. 緒論 研究背景. 尖石鄉(Nahuy)為新竹縣面積最大的山地原住民鄉,位於縣內東南隅,境 內主要居民為台灣原住民泰雅族及少部份平地漢人,鄉內高山林立,為新竹縣面 積最遼闊的鄉鎮。鄉內有義興、嘉樂、新樂、梅花、錦屏、玉峰、秀巒等 7 村及 4 個部落裡,分別為賽考列克、澤敖列語系族群組成,尖石鄉位於台灣整個重要 的山林,而尖石鄉區域在於羅東林區和新竹林區就是介於雪山山脈和中央山脈間 的範圍(參如圖 1) ,都是原住民傳統游耕地域或是狩獵及採集區,族人常常講說 「原住民的冰箱在森林」可以想像原住民生活習慣與山林息息相關,密不可分。 民國五十幾年從緊鄰桃園縣復興鄉(現為復興區)開始種植香菇產業,先傳 到玉峰村部落族人開始種植香菇,秀巒村部落也跟著種植,因為香菇是很高的經 濟產物,由於香菇段木栽培方法的原料段木取得都生長在部落周圍的高山森林裡 面。再來位處高海拔地理環境適合生長,也就在部落興起種植的風潮。當時玉峰 村及秀巒村還沒有道路,復興鄉三光部落早已有道路有車子上來。菌種是用玻璃 瓶裝的,必須徒步下山到三光部落背菌種再走回部落再爬往山林預備選好的樹種 地方種植,將已選好樹種先鋸成椴木面搥打的方式打洞再植菌後封住洞口,而高 山森林適合溫、濕度合宜的環境中栽培養菌,所以生長出的生鮮香菇品質好又富 有營養素及療效,烘乾好的香菇市場一直有很高的價錢與珍貴性。. 尖石鄉位置. 圖 1 尖石鄉區域於羅東林區和新竹林區介於雪山山脈和中央山脈間範圍 1. DOI:10.6814/NCCU201901174.

(10)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研究動機 成長在尖石鄉前山義興村(Zihing)部落的我從小記憶中,每天清晨天未亮 前父母親早已準備就緒,徒步爬到更高的的上山耕地工作,父親是日治時期集團 移住時遷下來 (Nahuy)這個部落,父親因和鄰近比麟(Uraw)部落的母親结 褵,而定居義興村 2 鄰(Zihing)部落,聽兄長回憶在非農忙時節,會隨著父親 到更遠的森林去採風倒木上的野生香菇,當然最重要是跟父親一起學習狩獵技能。 等他們下山總有豐富高蛋白的食物可享受,而野生香菇拿到雜貨店交易所得除了 我兄妹重要學費來源,還有換得生活的白米和日本鹹魚,當時年代山地稻米產量 少一年一次耕作,只能種出在來稻米(硬秈米)及所謂的紅稻米,而後來蓬萊米 (稉米)1是環境較好的家庭吃的到,若是便當裡裝的是白米,唯一讓我驕傲地可 在教室內用餐,而不用到學校後方竹園中躲著吃著父親總在清晨摸黑用燒柴火邊 烤地瓜準備和兄長的中餐。 民國六十到七十年代時期,香菇早已是部落重要的經濟來源之一,初嫁到夫 家除了種植水稻外,其他時間就是隨著公婆到森林裡一起種香菇,有時還要偷偷 摸摸利用晚上手拿著手電筒在種香菇,因為怕有 sanlinka(林務局) 人員來抓, 每次進入山林中種香菇總覺空間瀰漫著恐懼。當時就屢傳在後山部落族人到山林 裡種香菇時被 sanlinka(林務局)人員取締追趕或有的被抓到派出所後判刑被關 起來,甚至於將族人辛苦種的椴木香菇被削皮,植菌種讓香菇無法滾至山谷下事 件,讓族人所有付出的心血全部泡湯。時值戒嚴時期,部落族人對 sanlinka(林 務局)人員總是心中有著敢怒不敢言矛盾的情結。對於 Tayal 泰雅族人在傳統固 有山林領域間與後來的政府劃為國有林之間的衝突,到現在只要聽到 sanlingka (林務局)還是有當年那種恐懼又憤慨的心結,為甚麼這就是我要還原歷史真相 的原因,所以做這個研究。 族人在山林中的營生要面對許多風險,除了自然的風險之外,更大的風險其 實是來自林務局的取締。族人和林務局的衝突時有耳聞,但沒有文獻紀錄這一段.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 稻米知識大全:稻米小常識 ?ttp://www.afa.gov.tw/publish_detail.aspx?catid=911【瀏覽時間 20170830】 1. 2. DOI:10.6814/NCCU201901174.

(11) 歷史,為了瞭解這一段族人和國家在森林資源的使用上互動的重要經驗,我在 2014 年 9 月間曾經進行了先期的田野調查,在訪談案例中,受訪者提到: 我們會到深山那裏去種香菇,老人家都是到有耕作地方種,有的說是到林班 地,我們說是傳統領域,老人家開過墾的耕地不是整塊地全部要砍,本來就是我 們的地嘛!結果那個縣政府來分割測量下來,也沒有說這個是你們的,這個是我 們的沒有啊! 也沒有說這是林班的,這是你們不能用,就這樣偷偷模模的都掛在 他們名下,老人家一定反抗。只是劃一劃就這樣,後來就嚴格就不能動,那個就 是他們的,其實我們認為也是我們的,最其碼我們也曾在那邊耕種啊!(T5 訪談 時間:2014 年 9 月 7 日於新光部落) 一位婦女背上年幼的孩子到山林種香菇,婦女帶了很多親友一起幫忙,煮了 中餐,結果林務局的人進去了以後,就把那中餐給全部搗毀掉,那孩子被勒索, 旁邊的人都四散逃跑,但是媽媽為了孩子不可能離開,就被抓到然後上手銬,並 不是警察那是林務局的人直接從那邊帶到山下去,大家都不服氣,就跟著後面下 去,成群結隊將近二三十人。後來把她直接帶到橫山分局作筆錄然後直接入監一 個多月。(A2 訪談時間:2014 年 9 月 7 日於新光) 竹東林管處內灣工作站保林員(林從森) 林野巡視工,查緝盜種香菇案時 被邱家榮等人圍殺(台灣省林務局誌 中華民國八十六年三月出版 189 頁)。 涉嫌殺害林從森的邱家榮,現年廿八歲,住尖石鄉秀巒村,原在某單位服務, 因脫逃罪被捕,潛返尖石鄉深山濫伐林木,與其父種植香菇,上月廿一日被林從 森發現,加以破壞制止,因而懷恨在心,翌日利用林從森巡邏之際,以小刀猛刺 林之頭部,使其當場斃命 1969-04-05/聯合報/03 版/】2。 生長在秀巒村白石溪下(Llyung Sqzyacin)控溪部落高的 Komin Tana(邱家 榮以下稱 Komin)當時還在海軍陸戰隊受訓於兩棲蛙人部隊服役,鄰居也是同一 梯次入伍的 Lesa 部落耆老回憶 Komin Tana 說:「50 年代處於緊張的政局,他可 是游到對岸數次紀錄的水鬼,聽說他可是有免死金牌的蛙人。在軍中已風聞家鄉 族人到山林種香菇常被林務局的人員遭到侵害,之後又聽到父親的菇園也遭到破 壞,在一次回鄉之際,看到家人無奈及親友鼓動之下想替族人出口氣,與部落另. 2. http://subject.forest.gov.tw/web/publication/main_01-9-8.htm 最後瀏覽網路時間 20170420 3. DOI:10.6814/NCCU201901174.

(12) 外 2 人上山伺機圍堵前往林班地巡邏這個常阻擋部落族人生計及行為囂張的林 務局人員(林從森以下稱林員)討公道,一見面雙方不和激烈扭打後失手將林員 致死, 慌亂中隨即將林員埋於山間,Komin Tana(邱家榮)倉皇回到家中父親 Tana 見事情失控了,即隨同 Komin Tana(邱家榮)往山裡逃。」3。 邱姓父子在熟捻山林地形領域及廣鬰森林山中躲藏月餘,軍警林務等單位在 山區全面搜索仍不得其門,便宣傳邱員是攜帶武器不但凶狠且有攻擊性的殺人兇 手,只要見到他就可以就地正法,其家中婦女老少不但被控制限制出入,部落也 陷在驚恐狀態,軍警下令不得接濟在山中逃亡的邱姓父子。(Lesa 耆老 訪談時 間:2017 年 1 月 30 日控溪部落) 族人甘冒高山冷冽風寒,與林務局巡山員在山林追逐,為的只是要給予家人 溫飽,過程卻也受到人權剝奪最大的傷害。筆者嘗試藉由訪談與記錄,從泰雅族 人的觀點,翻開這段台灣山林史中不為記載的傷痕,到現在一直沒有講出來,這 裡面有流血、武力、及對抗,從來沒有以原住民角度思考說出來族人反抗的意義, 這就是我要還原歷史真相,一起面對歷史。. 研究目的 對於長久以來從事傳統農耕及漁獵自給自足為主的部落,自民國 40 年代保 留地劃編確定後,部落傳統林地收為國有,農地因為法令限制和在高山上稻田一 年收穫一次產量不足影響生活,部落族人面臨生計問題。族人需要錢,外來的平 地人帶來香菇菌種種植的技術,開始了從自給自足的傳統農耕轉變成貨幣的經濟 時代,即便交通不便的偏遠山區,雖然要花很多時間和體力,但那時候香菇的市 場價格太好了,族人不畏辛苦在高山森林遊走,種植、採集香菇。 族人世代依循祖先教導傳統生態知識使用自然資源,自有與大自然共處利用 法則,才能世世代代永續經營,本研究試著耙梳被隱藏少為人知的歷史記憶,並 非希望挑起爭端與仇恨,而是認為應記取歷史教訓,在重現真相同時,按著泰雅 族傳統 gaga(規範) ,循著和解(Sbalay)來消弭雙方杆格。筆者相信,當代討論 「自然資源共同管理」時,必須卸下彼此的鴻溝,建立原住民族與國家雙贏的制 度,而達成這樣的理想第一步,就是要面對歷史。. 3. Lesa 耆老 訪談時間:2017 年 1 月 30 日秀巒控溪部落 4. DOI:10.6814/NCCU201901174.

(13) 研究問題 在文獻回顧中,我檢視了現代國家自然資源治理的機關是如何限縮泰雅族在 傳統領域中使用自然資源的權利,但反觀族人卻是默默地承受且無處申冤。殖民 統治後,族人大部分仍維持狩獵等傳統活動,但資本主義的經濟行為悄悄地改變 了部落,也開始了在日治戰爭後的又上演在山林追逐的另一章;尖石鄉種植香菇 的地區都是在戰後被林務局接收管轄範圍,族人常要冒著被林務局巡山員遭到逮 捕的危險,或是被毀壞已栽培養菌的椴木香菇與菇寮,心血付之一炬的情況,這 樣的經歷和印象,更造成並加深雙方對立。 基於前述的研究動機與目的,本研究提出以下之問題意識: 在尖石鄉後山地區,民國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間、泰雅族部落盛行種香菇時, 與林務局的衝突是為什麼會發生?又是如何發生的?又要重建歷史中族人對於 這些事件衝突如何看待? 在筆者做田野調查期間,Komin 事件對在當地族人來說,卻不一定是個歷史 事件,有的其他部落,並沒有 Komin 殺人事件的記憶,有的對此事件的族人對 Komin 事件有截然不同的評價。即使有這樣的差距,對於當時與族人記憶及歷史 空間,無法單純的用當地人的遺忘或無知來解釋。. 5. DOI:10.6814/NCCU201901174.

(14) 第三節. 文獻回顧. 一、 政治生態學 生態學(Ecology)是門關懷「家」的學問,其英文字根來自希臘語的家。 傳統的生態學取徑是將「環境-有機生物-無機物」整個整體的生態系(Ecosystem) 作為一個研究的對象、探討某個特定地理區域中生態系統的平衡與否、永續與 否,政治生態學是 1970 年後開始興起的生態學分支,有別於傳統生態學研究 的生物學切入角度,政治生態學著重在政治的、人類活動的力量是如何能為破 壞或是維護生態系統的驅力(蔡澤東 2009) 。政治生態學是從從政治經濟學或 後結構主義的視角反思人與環境的關係。政治生態學者不僅關注環境問題背後 的社會結構性因子,同時亦關注環境因子如何影響不同社群之間的互動(劉翠 溶 2003)。其透過審查社會與自然環境的互動,來說明造成環境變遷的政治經 濟原因(盧鏡臣,1998:5)政治生態學的研究包含以下幾種類型:從環境保 育、經濟發展、商品化、生計衝突、地景變遷等等面向,探討「自然」如何被 政治化(politicization)的過程,進而提出對於自然與社會的反思性、批判性思 考(劉翠溶 2003)。 在國內對於政治生態學的研究可謂汗牛充棟。盧鏡臣(1998)以政治生態 學為研究取徑,探討政治力量破壞澎湖海岸地景的機制與影響,對於政府、地 方與自然環境間的互動關係有相當仔細的觀察與分析。曾寶慧(2016)分析主 流社會對於高山農業的論述往往過度簡化,透過收集與分析高山部落的民族誌 資料,其論文主張外界過於簡化的全是高山農業實際上是忽視了其背後的歷史 脈絡、並且造成人地關係的疏離。張喜寧(2011)研究位於泰雅族環山部落與 雪霸國家公園合作推動的社區保育,其研究發現部落/國家公園的知識競逐關 係、嚴重地限縮了在地生態知識的實踐、以及不斷窄化與邊緣化部落。部落和 國家的巡守隊的共同運作立意良好,但卻諷刺地造成人際關係脆弱。徐旭誠 (2012)以政治生態學來論述不同研究尺度下台灣國家公園不斷變化過程與原 因及面對的環境衝擊,透過權益關係人利益與衝突來分析,釐清發展課題與地 方意見,及國家公園建置過程與關係人互動,. 6. DOI:10.6814/NCCU201901174.

(15) 林政民(2003)試圖暸解和平溪口地區在聚落及土地利用的變遷過程中, 人地關係所產生的改變,並發現國家與資本的力量不但使地方社會內部產生變 化,使原本的土地利用型態與人地關係發生轉變、進而對自然環境造成衝擊。 李晏儒(2006)則探討台灣砂石業的發展過程與其中的權力關係和政治過程。 官大偉(2011)研究災難的政治生態學,其研究指出災難之所以為災難,是因 為它對人類社會產生衝擊。林俊強(2005)研究檢視原住民部落於傳統領域治 理中的定位,並解析其對於當代環境保育思潮與治理的貢獻。 從以上文獻回顧可以看出政治生態學涵蓋許多面向,包含國家政策如何影 響資源利用型態;政經關係如何操控資源的利用發展;政策如何導致地表景觀 改變等。本研究旨在用政治生態學觀點切入,探討國家力量對地方發展與人地 關係互動的影響力為何。. 二、台灣山林政策史 在前小節中,我回顧了政治生態學其研究方式與意義。在本研究中,我將聚 焦於泰雅族人的森林資源利用、我將回顧台灣的山林政策史、並以一位泰雅族人 的視角來檢視台灣的山林政策。 在泰雅族的傳統文化中,我們要在森林中開墾一塊地,必須要有開墾的儀式。 這種開墾的儀式稱為「gaga na mnayang」,在這儀式中對「hayal ga yang ni yaya (地母)」說: 「我們不久會帶一群人到這裡開墾,這地非常的肥沃,適合我們開 墾種植五穀,求祢准許我們,好讓我們從祢這裡五穀豐收,餵養祢自己的兒女們。」 在開墾的一兩天前,開墾者又必須到要開墾之處選一顆大樹作為代表,對「tminun na rgyax(賦予我們生命的山林)」說:「我們已經選定這個地方做為我們開墾的 地方,明天到這裡要把祢砍下,如果祢不願意,就請在夢中指示我們。」隔天, 沒有甚麼惡夢就到那棵樹說:「對不起,我們要把您砍下。」砍倒之後,還有一 重要的儀式,對「tminun na rgyax(賦予我們生命的山林)」說: 「謝謝您」 (高萬 金 2003) 。在泰雅族的文化中,森林不但是我們取得日常生活所需的地方、教育 智慧傳承下一代的區域,也是傳統領域信仰敬畏祖先聖地。即使因為種植香菇必 須在山林裡砍伐非珍貴樹種,也會按著山林生長環境不得砍伐殆盡,不過從殖民 時期開始,各個殖民政府對於森林的政策卻逐漸剝離泰雅族人的生活場域。. 7. DOI:10.6814/NCCU201901174.

(16) 日治時期總督府的「理蕃政策」在不同的時期分別採取「綏撫」、「討伐」、 「集團移住」等手段,逐步將台灣的原住民族納入國家的支配下。台灣山地當時 為世界上桸少的天然樟樹分佈地區,展開殘酷的「討伐」進行侵略的動機(藤井 志津枝 1997)。李文良(2001)認為,過去的理蕃政策研究只是在做蕃人控制, 主要的目的是為了取得蕃地資源,亦即蕃地的土地和森林(山林) 。李文良(2001) 認為所謂的「理蕃政策」應該是要討論「日本帝國如何奪取殖民地的山林資源」 , 或是「日治時期台灣的蕃地,如何進行拓殖開發」。畢竟對於原住民族的、人群 的控制只是過程,日本殖民政府的終極目標是要取得對自然資源充沛的原住民傳 統領域的控制。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有別於日治時代主要採用鐵道為主的運輸方式,公路 的修建使得木材的運輸更加快速。陳國棟(1995)指出日據時代以鐵道為主要的 運輸途徑,火車所能運出到達的地方有限,而鐵道的修築費錢、費時,所以能運 出森林的木材較有限。但是自 1958-1995 年大雪山林業公司開始營業後,採取開 闢林道的方式,改以大卡車運材,遠比鐵道、火車更能深入森林,有助於產量的 遽增。林道、卡車的引進筏木事業,除了使森林的耗損更加快速外,本身對山林 破壞也遠比鐵道、火車更為嚴重。洪廣冀(2002)研究顯示戰後國民黨政府在接 收林班地時的混亂情形。在戰後接收了原由台灣總督府與日本資本家經營的高價 值、高蓄積針葉林區的林務局面臨,並且承認日治時代所頒發的個人伐木許可證, 此舉加速了民間私人伐木企業家的資產累積,此外政府的造林能力亦有限、盜伐 層出不窮。種種戰後失序的森林管理政策造成台灣的生態環境付出慘痛代價、森 林面積大幅降低,實為台灣社會的巨大損失。 泰雅族熱愛與尊重對待土地與山林,原住民與土地與森林是密不可分的,我 們視土地為母親、與山林土地相互依存又互惠的親密關係,泰雅族最重要文化根 源與社會範疇──Gaga4(具有宇宙、自然法則、人生哲理的訓悔、叢林法則、人 與自然界關係的規律、更是部落生活規範、宗教禮俗的儀式、禁忌等等的意義). 所謂的 gaga 是一種社會規範,是泰雅人日常生活,風習俗慣的誡律,觸犯了 gaga 表示 觸 犯 了 禁 忌 , 可 能 受 到 神 靈 的 懲 罰 。 遵 守 同 一 gaga 的 人 共 同 舉 行 祭 儀 、 共 勞 共 享 。 http://www.tipp.org.tw/aborigines_info.asp?A_ID=9 台 灣 原 住 民 族 資 訊 資 源 網 ( 最 後 瀏 覽 時 間 20190820) 4. 8. DOI:10.6814/NCCU201901174.

(17) 來規範行為。舉凡過去越界狩獵、採集或耕種,都被視為違反 Gaga,就不可避 免的透過 Mgaga(出草)解決。在泰雅族文化裡,雙方的衝突無法平息時,需要 雙方坐下來協商討論,如果雙方有交換信物,表示可以停戰,恢復友好關係,進 行 Sbalay(和解)。由此可見得,泰雅族在取用森林資源時,並非需索無度,而 是會有嚴謹的 Gaga 來規範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關係。. 三、 泰雅族人與國家資源治理機關衝突的案例 (一). 司馬庫斯風倒櫸木事件. 司馬庫斯風倒櫸木事件緣由如下: 「2005 年,司馬庫斯部落族人三人發現一株因颱風倒塌的櫸木殘枝,經過 部落會議決議後,將其帶回部落作為美化環境、雕刻、造景之用,此事後來 被林務局以竊盜罪告發。新竹地方法院於 2007 年判決 3 位被告 6 個月有期 徒刑,易科罰金各 16 萬元,緩刑二年。高等法院二審依然判決有罪,但是 改判 3 個月有期徒刑,併科罰金 8 萬元,緩刑 2 年。司馬庫斯部落族人對 判決不服,堅持他們是根據《原住民基本法》 ,在泰雅族傳統領域內,因生 活慣俗需要而採取森林產物之活動,並無違法,因而繼續上訴。民國九十八 年,最高法院駁回高等法院判決,要求其重新審視《原住民基本法》之精 神,之後高院重新審理此案,最後做出更一審無罪判決(王毅丰 2010)。」 王信翰(2011)認為本事件具有下述三個意義: (1)透過社會運動方式,挑 戰「國家」管理森林資源體制的正當性; (2)以暨有的區域社會機制連結泰雅族 的空間領域概念,喚起 Mrqwang 與 Mknazi 部落群的「Qutux Llyung」(流域結 盟),形成一個再建構「我群認同」的過程;(3)部落透過泰雅族知識體系,調 解事件過程中遇到的矛盾與困境,逐步形成「流域」共識,進而「抵抗」不同層 次的行政單位代替在地社群,建構國家想像中的「領域」。 (二). 南山檜木盜伐事件. 2012 年 4 月,自由時報以大篇幅報導揭露南山部落神木群慘遭盜伐,該報 導中指出位於「馬告檜木國家公園」預定地內的宜蘭縣大同鄉「南山神木群」, 近日遭到山老鼠集團大規模盜伐,神木群內約二十棵針葉巨木中,超過半數遭鋸 倒或切割樹頭、樹瘤,創下台灣神木群被「集體屠殺」的可恥紀錄,而根據初步 統計,神木群內共十二棵扁柏被非法砍伐,樹齡累積超過八千年,其中四棵扁柏 9. DOI:10.6814/NCCU201901174.

(18) 整棵活活被砍倒,當中最老的樹齡約兩千年,這棵不幸遭劫難的超級大扁柏神木, 與林務局公告台灣第七名神木「新竹觀霧檜山二號神木」樹齡相仿(黃昭國 2012) , 盜伐地點位於林務局羅東林管處轄下太平山事業區第 52 林班地,山老鼠鋸倒 4 株超過千年樹齡的紅檜及扁柏生立木,竊取 7 個樹瘤;另有 8 處昔日伐木時期留 下的樹頭,被切走 15 塊角材,盜伐現場彷彿神木墳場(自由時報 2012) ,山老鼠 中更扯出在盜伐集團中有新竹縣尖石鄉司馬庫斯部落的族人,此群山老鼠隨後在 六月被宜蘭檢方以違反森林法 52 條: 「竊取森林主、副產物」起訴(游明金 2012) , 檢察官共起訴 15 名山老鼠集團成員及 7 名收贓業者,其中盜伐林木主嫌何振發、 樓樣‧得令,被分別具體求刑 15 年及 10 年,收贓業者楊鴻清、陳文慶則分別求 刑 5 年及 4 年,這也是國內偵辦盜伐林木案,檢方求刑最重的案件,檢察官更查 出,主嫌何振發另以提供安非他命方式控制其他成員,罪加一等,除依森林法、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罪嫌起訴,並具體求刑 15 年,另一主嫌樓樣‧得令則求刑 10 年。此外,檢方也一併嚴辦收贓業者,除了將 7 名收贓業者全部起訴,並將楊鴻 清具體求處有期徒刑 5 年,陳文慶具體求處有期徒刑 4 年(胡健森、黃昭國 2012) , 全案至此已偵查終結(黃居正 2013)。 儘管南山部落檜木遭盜伐事件全案已宣告終結,但因有這起盜伐案司馬庫斯 族人涉案,引發南山部落族人的不滿,司馬庫斯部落一直以來以神木群聞名,這 次的盜伐事件也讓司馬庫斯背上臭名,有報紙更以司馬庫斯的族人從「守護神變 身破壞王」來形容此次盜伐事件(黃昭國、蔡孟尚、黃美珠、洪美秀 2012),因 此經過眾族老的討論,遂於 2012 年 5 月 4 日於 Quri Sqabu (思源啞口) 舉行 Sbalay (和解)儀式修復兩部落間的關係。陳怡萱(2015)認為此 Sbalay (和 解)儀式意義有: (1)這是兩部落間對於傳統領域內自然資源使用權的糾紛,當 時南山部落族人最為不滿的一點是司馬庫斯的族人「越界」盜伐,在泰雅族的文 化中,一部落的獵場不容他人任意進入,如有族人未經知會進入他人或其他部落 的獵場是相當嚴重的事,更何況當時司馬庫斯的族人盜砍位在南山部落傳統領域 內的千年神木,透過 Sbalay (和解) 儀式讓兩部落的族人重新修復關係; (2) , 此地點儀式舉行的地點本身就具有空間上的意義,Quri Sqabu (思源啞口) 是 過去泰雅族的先祖從南投遷徙至北部時重要的分散點,在口述歷史中,由大哥 KButa 領頭的三兄弟在 Quri Sqabu (思源啞口) 分散,分別往現今新竹、桃園、 10. DOI:10.6814/NCCU201901174.

(19) 臺北的方向遷徙 (鄭光博,2006) ,因此 Quri Sqabu (思源啞口) 這個地點乘 載了泰雅族人同源的歷史記憶,在 Sbalay (和解) 儀式中即是透過對同源記憶 的再肯認來修復兩部落間的關係。(陳怡萱,2015). (三). 鎮西堡的封路事件. 2014 年 3 月 14 日,經歷一連串的盜伐事件發生,鎮西堡居民在開了六次部 落會議後,決定在通往神木群的唯一道路上,設置關卡,宣示自然主權、維護森 林、慎重的舉行了設卡立約儀式,並廣邀司馬庫斯、尖石鄉前山、桃園復興、宜 蘭南澳、南投瑞岩、丹大、林務局等代表,結盟守護森林。儀式中,將茅草打結, 象徵團結,緊接著,沉重的鐵樁,要眾人合力才能抬起,就像守護森林的重任, 需要攜手合作。當怪手將它穩妥的插進土地,堅實的鐵樁,同時成為守護森林的 見證。這個關卡會在夜間封路,由部落青年輪流守夜巡邏,遇上可疑的車輛,能 在第一時間緊急處理(陳佳利、劉啟稜、葉鎮中 2014)。 (四). 小結. 在前文中我回顧了上述四類型的文獻,在以下表中我將這些文獻對本研究的 幫助列舉如下: 表 1 文獻類型與啟發 文獻類型. 文獻內容. 對本研究意義及幫助與啟發. (一)政治生態 從「政治生態學」觀點切入,從 不同的 地理 環境 在資源利 學. 學者四個主題分別「環境變遷」 、 用、經營和再現時所呈現出 「環境衝突」 、 「保育失敗與政治 來的文化政治意涵。政治生 經濟的排除」 、 「環境認同與社會 態學簡單來說,政治生態學 鉅變」,從探討國家力量對地方 就是一門處理人社會與環境 發展與人地關係互動的影響力 自然互動的學問。探討造成 為何。政治生態學涵蓋許多面 環境變遷的政治經濟原因、 向,包含國家政策如何影響資源 政治、經濟關係和環境特質 利用型態;政經關係如何操控資 來看環境之間的互動及環境 破壞的原因。. 11. DOI:10.6814/NCCU201901174.

(20) 源的利用發展;政策如何導致地 表景觀改變等。 (二)台灣山林 台灣自日治為擴張資本主義對 重建歷史中釐清不同朝政體 政策史. 山林開發與當地住民控制,實為 制下森林開發與植伐失衡, 掠奪森林財富。台灣光復後國府 原住民對環境傳統知識土地 延續日據山林政策更大規模的 利用的保護。 砍伐。. (三)當代族人 一、在泰雅族傳統領域內,因生 國家未平等對待及剝奪族人 與國家治理機關 活慣俗需要而採取森林產物之 在地傳統領域活動。記取歷 的衝突. 活動而觸犯當代法令。. 史教訓,在重現真相同時,. 二、司馬庫斯的族人盜砍位在南 按著泰雅族傳統 gaga(規 山部落傳統領域內的千年神木, 範) ,循著和解來消弭雙方杆 觸犯國家法律及越域兩部落間 格。我相信,當代討論「自 對於傳統領域內自然資源使用 然資源共同管理」時,必須 權的糾紛。. 卸下彼此的鴻溝,建立原住. 三、經歷一連串的盜伐事件發 民族與國家雙贏的制度。 生,鎮西堡部落族人決定在通往 神木群的道路上,設置關卡,宣 示自然主權、維護森林、舉行了 設卡立約儀式,並邀附近部落族 人代表結盟守護森林。. 12. DOI:10.6814/NCCU201901174.

(21) 表 2 歷年來在部落衝突事件所進行的研究之比較 當 代 族 人 與 國 作者. 篇名/刊名/. 研究方法. 研究議題. 比較差異. 家治理機關的 衝突事件/年代 司 馬 庫 斯 部 落 王信翰. 是誰偷了櫸木 參 與 式 觀 部落實踐「在地 傳統「在地知. 「櫸木事件」/. - 馬里光流 察. 知識」的角度,理 識」守護土地. 域司馬庫斯部 深 度 訪 談 解自主守護土地 與 林 務 局 結 落「櫸木事件」 法. 的文化內涵、傳 盟共管。. 的發展歷程與. 統領域及流域共. 在地知識實踐. 識從口述文化產 生. 司 馬 庫 斯 部 落 楊明章. 一棵櫸木兩樣 文 獻 分 原住民「原生知 民 族 誌 記 錄. 「櫸木事件」. 情 司 馬 庫 斯 析 、 地 方 識」運用當地環 在 地 族 人 如 事件跨文化與 誌 、 參 與 境累積多樣性與 何 適 應 環 境 溝通. 觀察. 豐富傳統生態知 及產業變遷, 識,與上位者應 作 為 部 落 重 了解與尊重制定 要 歷 史 , 傳 可行性政策,避 承。 免國土環境惡 化。. 南 山 檜 木 盜 伐 陳怡萱. 從女性觀點看 參 與 觀 「越界」領域盜 民 族 誌 呈 現. 事件. Pyanan 部 落 察 ,參與 伐,依 Sbalay(和 實 踐 傳 統 的空間變遷. 式製圖. 解) 儀式中即是 GAGA 生 活 透過對同源記憶 規範, 的再肯認來修復 兩部落間的關 係。(. 13. DOI:10.6814/NCCU201901174.

(22) 鎮 西 堡 的 封 路 陳 佳 利 盜 木 - 鎮 西 堡 參與觀察. 一連串的盜伐事 民族誌:部落. 事件. 劉 啟 稜 事件/我們的島. 件發生,鎮西堡 族 人 生 命 史. 葉鎮中. 六 次 部 落 會 議 與守護山林 後,決定通往神 共生共存,消 木 群 唯 一 道 路 弭雙方杆格, 上,設置關卡,宣 主權共管。 示自然主權、維 護森林,設卡立 約儀式,並邀司 馬庫斯、尖石鄉 前山、桃園復興、 宜蘭南澳、南投 瑞岩、丹大、林務 局等代表,結盟 守護森林。. 14. DOI:10.6814/NCCU201901174.

(23)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方法. 研究範圍. 圖 2 研究範圍-尖石鄉秀巒、玉峰 2 村(尖石鄉行政區域圖) 尖石鄉為新竹縣面積最大的鄉位於新竹縣東南邊,人口約 9000 人主要居民 為原住民泰雅族、少數客家漢人,面積廣達 527.5795 平方公里,因為山脈聳立而 分成前山是頭前溪的源頭,後山者是大漢溪水系的發源地。台灣光復後,因前山 地區蓬勃的煤礦開採事業,吸引很多礦工湧入,他們以客家人為主,間有少數閩 南人和大陸籍退伍老兵,日久成為本鄉的新住民,主要分布在嘉樂、新樂、錦屏 三村,目前本鄉村落數計有義興、嘉樂、新樂、梅花、錦屏為前山及後山玉峰、 秀巒等七村,其中錦屏村小錦屏部落於 1940 年林務局設立香杉山作業所,積極 進行砍伐天然原始林的香杉立木,以應日本軍方之需 5,也開始了當地山區林野 中的資本主義化。而研究種植香菇產業的範圍將著重在位於中高海拔以上之後山 玉峰、秀巒兩村,翻開族人如何在傳統領域裡固有環境在地知識與當代自然資源 管理機關使用山林源衝突的記憶。 5. 新竹文獻,20 期。 15. DOI:10.6814/NCCU201901174.

(24) 研究方法論 本研究中筆者採取歷史人類學的研究取徑。「歷史」這個習以為常的觀念實 則隱含著特定化對於何謂歷史的獨斷詮釋,舉例來說,傳統上的歷史學研究只重 視有文字的史料紀載,透過對於文字史料的紀錄與分析、來形成對於人類歷史的 宏觀或微觀的認識和詮釋。傳統的歷史學研究不論是研究國家朝代更迭或是庶民 歷史,所重視的都是文字的紀錄,口述歷史的資料在傳統歷史學研究中充其量只 是輔助的研究資料,因為在傳統的歷史學研究認為口述歷史有高度不確定性,因 此不能被當作是具有科學性的、客觀的、權威的資料來源。與此相反的是人類學 的研究取徑,相較於只重視文字記錄的傳統歷史學的史料分析研究方式,人類學 關心的是沒有文字紀錄的民族、例如原住民族的文化─沒有文字紀錄的民族如何 看待他們的過去,除了在研究方法上著重口述歷史的紀錄,人類學家還有一個關 注的重點是文化如何詮釋歷史,不同的文化、族群如何理解歷史這件事(林開世 2003)。 歷史人類學即是結合歷史學與人類學兩個學科關心的交集面,用人類學的研 究方法來關注歷史,其中有兩個層次的關注焦點,第一是不同的文化、族群是如 何理解、詮釋同個歷史事件歷史。用台灣的例子來說明,對於身為殖民者的漢人 來講,開墾的過程可謂是「篳路藍縷、以啟山林」,但是對於原住民來講漢人開 墾標示著他們在自己的傳統領域上被壓迫、被殖民、喪失土地、流離失所的濫觴。 第二個層次的關注焦點是不同的文化是如何理解「歷史」這件事情。舉例來說, 傳統的台灣史重視編年體的撰寫方式,在每年中發生什麼事,透過對於事件發生 在時間線性的紀錄積累、堆疊出對於歷史的認識。但以筆者自身的泰雅族為例, 對於我們來說歷史不是紀錄在線性的時間上;對於我們來說歷史是記錄在空間、 地景上。例如,在泰雅族史詩 Lmuhuw 中紀錄了三位泰雅族先祖從瑞岩遷徙至北 部的路徑,在 Lmuhuw 中包含對於遷徙路徑中的地名的紀錄:河川、川流交會 口、山脈等地名都被記錄在 Lmuhuw 中。對於我們來講對於遷徙的、歷史的記憶 是銘刻在沿途的地景中、而非去頌唱在何年何月遷徙至何處。 本研究採用歷史人類學的研究取徑來研究尖石鄉內因為種香菇此產業、部 落族人與林務局衝突的歷史事件。本研究包含以下三個層次的關注:一為方法論 16. DOI:10.6814/NCCU201901174.

(25) 上,筆者將用民族學的研究方法、運用深度訪談、口述歷史等民族誌研究方法, 來研究此歷史事件;二為筆者將研究在泰雅族的文化中如何詮釋此歷史事件;三 為泰雅族人是如何去理解這個歷史過程。藉由人類學與歷史學對話,可以為歷史 事件,代表一個帝國主義的國家的進入,以及資本主義市場的延伸,一個殖民政 府一連串介入土地及經濟社會發展為主,新的政權承接沿用的的制度,當然一個 合理的歷史詮釋。 研究方法與問題 前文中已提及本研究之問題,為了便於後續田野調查及資料分析,我將問題 意識再細分為以下三個層次的問題: 表 3 研究問題與方法 研究問題. 研究方法 資料收集. 資料來源 資料分析. 一、族人怎 時間. 透 過 田 野 訪 整理尖石鄉 田野所得. 麼. 談,了解香菇 後 山 玉 峰 村 資 料 及 其. 種. 菇?. 香 地點 種植方式. 產業的起源。. 與 秀 巒 村 如 分析、 何 開 始 種 植 深度訪談. 香菇菌種來源與銷售管道. 香菇過程。 二、族人和 衝突事件的時間、地點. 針對菇農進行 整 理 出 衝 突 田 野 所 得. 林 務 局 發 衝突事件的參與者. 生命史調查, 對 當 地 族 人 資 料 及. 生. 及遭到林務局 之影響。. 其、. 如何對待過程. 深度訪談. 突?. 什. 衝 衝突事件的過程發生哪些事 衝突最後的結果. 三、族人對 認為為什麼會有衝突?. 透過田野訪談 分 別 分 析 對 田 野 所 得. 衝 突 的 看 認為是誰的錯?錯在哪裡?. 及相關文獻之 森 林 及 人 的 資 料 及 其. 法?. 認為未來該如何避免或解決 回顧,理解族 管理。 衝突?. 人對於衝突之. 分析、深 度訪談. 詮釋。. 17. DOI:10.6814/NCCU201901174.

(26) (一). 生命史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在探究一群尖石泰雅族人傳承自祖先在傳統領域及生態知識使用 自然資源時,因不同政權及國家力量介入,不少辛酸淚史在此山林中展演,希望 透過族人的口述歷史經驗,從中瞭解不為人知的生命經歷。 生命史研究法強調由敘說者,自己提供給他人有關於其一生的資訊,促使他 人配合各個時空背景,更深入地瞭解敘說者生命過程內,大大小小事件的意義(許 毅維 2010)。王麗雲(2000)也指出生命史研究提供個人一生的過程資料,說明 事情發生的內部機制,使得他人能夠瞭解當事者與其生存時代歷史的關係及社會 脈絡的影響。生命史研究方法注重研究對象看待發生事件的主觀詮釋,並透過事 件與事件之間的交織,發掘出個人生命經驗在整體社會脈絡、情境下,進行事件 抉擇的關鍵要素(轉引自許毅維 2010)。 (二). 焦點團體訪談. 如果說生命史研究法是著重對於個人生命歷程的深度紀錄,焦點團體訪談法 就是著重在對於集體的共同經驗的紀錄。焦點團體訪談旨在召集一群具有特定主 題共同經驗的群眾,通常在三人以上,進行同時的團體訪談。不同於生命史研究 方法是聚焦在個人的論述,焦點團體座談旨在透過報導人們的互相交流、在訪談 中引導出由集體所認同的結果。. 18. DOI:10.6814/NCCU201901174.

(27) (三). 研究對象. 受訪者主要以玉峰、秀巒兩村部落族人訪談對象、部分菇商及林務機關人員, 和部分其他部落族人,受訪者或相關人員以代碼表示。 表 4 受訪者名單 部落區域. 玉峰村. 報導人. S1. 玉峰. A7 道下. T1. 李埔. B1. 那羅. C1. 那羅. P2. 馬里光. Y1. 司馬庫斯. M1. 司馬庫斯. Y2. 司馬庫斯. A1. 司馬庫斯. I1. 司馬庫斯. Y3. 司馬庫斯. C3. 抬耀. BH1. 石磊. T2 T3. 秀巒村. T4 U1. Tbahu. K1. 田埔. Y4 M2 U2 N1. 19. DOI:10.6814/NCCU201901174.

(28) L1 A8 C2 Y5 H1 Tunan 控溪. P1 T7 A10 S3 A9 B2 Y6 Y8. 秀巒. L2 新光. T5 A2 M5. 新光. A3 A4. 鎮西堡. Y10 S2 L3. 鎮西堡. A11 A5 I2 A6. 泰崗. Q1 Y7 H2 R1 M3. 養老 20. DOI:10.6814/NCCU201901174.

(29) 養老 12 鄰. K2 K3. 內灣. Mu1. 竹東. Mu2. 退休人員. Mu3. 現職. Mu4. 現職. Sa1. 復興區. 羅浮. T6. 警察. 梅花. Y9. 梅花. S4. 尖石. M4. 橫山分局. H3. 菌菇商. 林務單位. 21. DOI:10.6814/NCCU201901174.

(30) 第二章. 香菇種植的引進對部落族人的改變. 香菇是世界上第二大食用菌,在民間素有「山珍」之稱,也是台灣原產地之 一,香菇在森林自然生長為野菇,部落族人稱之為「大自然恩賜」,從早期自食 到成經濟作物,香菇一直是原住民部落重要的經濟生計來源。原住民部落均使用 日本技術段木栽培法,種植段木栽培法的香菇非泰雅族原有傳統農作物,除了菌 種必須下山到平地城購買,不論取材樹種段木、人工植菌及加工生產過程,必須 在海拔高冷與溫濕度適宜菇菌生長環境,才能產出高品質的香菇,此為戰後一種 新型經濟農作物商品,也逐漸帶入部落接觸資本主義的經濟市場主要作物。 對 於生活在高山上尖石鄉泰雅族人,香菇栽培在產地的高山上曾經是重要生計經濟 來源,也讓傳統農耕部落掀起不小的狂爛。. 第一節. 香菇經濟的尖石鄉始末. 台灣香菇栽培演進 戰後對於高山原住民政策,仍是延續日治時期扶植與保護的基調,分別於 1950 年訂頒「台灣省山地人民生活改進辦法」 「獎勵山地實行定耕農業辦法」 「獎 勵山地育苗及造林實施辦法」 、以及 42 年訂頒「促進山地行政建設計畫大綱」等, 最終目邊是促進「山地平地化」 (洪敏,1971:32) ,因建設水庫所導致的泰雅族 大規模移住也大約此時發生,尖石後山秀巒及玉峰 2 村的經濟生活也隨之改變, 在山地地區實施管制及政策扶植山地育苗、造林、定耕農業等,基本上以由經濟 結構的變遷,使山地逐步平地化(蕭新煌,1984)。 1945 年以後,台灣香菇才真正由小量而漸成大量產銷之行列,1945-1960 年代間,首先且惟一之香菇推手--「台灣林務局工作人員徐秋霖先生」參考以上 資料及引進日本有關資訊,自行編寫香菇栽培手冊,並正式推廣於民間生產;當 時之香菇木屑菌種,民間栽培者尚均稱之為『葯』(宋細福 2016-06-13)。 筆者在在田野過程中曾訪問過位在內灣的香菇商人陳老闆的兒子,陳老闆是 早期位在內灣最大中盤菇商的平地漢人,主要收購尖石鄉出產的香菇。他兒子報 導人回憶起當初父親如何開始經營香菇事業: 台灣這個時候,香菇剛啟蒙的時候 大概是民國五十六七年左右在竹東 就開始代理經銷,我們是民國 58 年搬到內灣,在內灣之前在竹東就有了在 22. DOI:10.6814/NCCU201901174.

(31) 銷售,那時候剛好台灣有在推廣,我爸爸(阿貴)那個時候就抓住機會去找 廠商他代銷,一個工廠他沒有辦法分化到全省,我們剛好就做一個地區的經 銷商。這個行業政府,完全都沒有輔導,這個行業完全是由我們去引進菌種 我們自己去推銷所以以前我到各個部落,每個部落我都去,自己家裡也有種, 才知道如何管理告訴前來買菌的菇農,教育繁雜的種植過程及砍伐樹木,民 國 65 年至 75 年間是種植香菇的業務量蠻大的。 爸爸早先是領薪水的人是工頭,以後小孩子長大以後,薪水不夠,薪水 養全家不夠,剛好在山上碰到台灣的香菇起來,然後就開始,爸爸是領薪水 的人是工頭,以後小孩子長大以後,薪水不夠,薪水養全家不夠,剛好在山 上碰到台灣的香菇起來,然後就開始,之後自己(報導人)就入這個行業。 順應政府三大運動「山地平地化」,山上道路逐漸開通,民國 65 到 75 年代 是香菇盛行時期,當時菌菇業務量增多,高山上部落族人爭相種植香菇,栽培香 菇作物成為重要經濟來源。 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 尖石鄉位於新竹縣東南隅,地處石門水庫上游,全鄉跨頭前溪與大漢溪之分 水嶺,涵蓋兩個集水區,全境均為山岳地帶,主要山脈有基那吉山至大霸尖山(標 高 3,490 公尺) ,為中央山脈之一部;次為抗日著名之古戰埸─李棟山(標高 1,914 公尺)至香杉山(標高 1,160 公尺)連成之稜線,為鞍部山脈,係大漢溪與頭前 溪之分水嶺,並為尖石鄉俗稱前山(義興村、嘉樂村、新樂村、錦屏村、梅花村) 與後山(玉峰村、秀巒村)之分界線。而司馬庫斯位於新竹山區雪山山脈主稜的 山腰,面朝塔克金溪溪谷,海拔標高約 1,500 公尺,與對面鎮西堡部落遙遙相望。 天然環境讓在尖石住在高上族人在自然的傳統領域 qyunang 及採集狩獵與 qmyah (耕作地)種植農作物。 司馬庫斯部落所在區域位處雪山山脈北部,該區海拔高度為 1,500 公尺至 2,000 公尺之間,屬於淡水河流域大漢溪上游集水區,鄰近有鴛鴦湖自然保護區, 該地東北有雪白山,北有虎禮山(標高 2,275 公尺),南有馬望山,西隔泰崗溪 有溪納基山(基那吉山),高度皆為 2,000 公尺至 3,000 公尺之間。司馬庫斯社 區座落於尖石鄉與宜蘭縣交界處附近,於雪山山脈北部東泰野寒山(標高 2,110 公尺)南麓,海拔約在 1,500~2,000 公尺之間,東北面向雪山,北有虎禮山(狐 23. DOI:10.6814/NCCU201901174.

(32) 狸山) ,南向有番社跡山(文獻稱之) ,西以泰崗溪與新光為界6。全境位於霧林帶 周圍環境,適於香菇作物 位於高聳峻嶺滿目蒼翠充滿雲霧山林、空間溫濕天然控溫地帶,部落族人日 治時期就從森林採集野菇交易,到後來用人工段木栽培是較傳統的方式,其方式 為砍下原木在鑽洞植菌上去培養栽培時間較長,所得的香菇也屬較高檔價值的產 品。. http://w3.hcepb.gov.tw/hcepb/02_information/plan_all/Water/%E5%8F%B8%E9%A6%AC/1-2-1.htm (最後瀏覽 20190530) 6. 24. DOI:10.6814/NCCU201901174.

(33) 第二節. 香菇如何成為部落重要的作物. 野菇 就生活在高山森林裡周圍的族人,傳統採集植物利用及天然野菜菇類,做為 生活所需是自然不過的,野菇在日治時期可以作為交易換取其他日常用品,也是 部落族人使用貨幣的開啟,每到會在 11 月進入冬季前族人會進入原始森林,開 始尋找風倒木,在其樹身幹兩側用刀或斧頭砍出缺口(花道),再讓自然界之香 菇孢子進入缺口(花道)之縫隙樹,之後再蓋上樹枝或落葉,以防曬與避免樹皮 脫落,再經 8~9 個月的天然培養,之後再將覆蓋上之樹枝或落葉去除,即可在當 年的秋季出菇,而此時又稱此菇為報信菇。利用砍花法栽培香菇不但不會對森林 生態造成影響,反而對森林產生間伐的作用,使得森林能更間旺盛,利用砍花法 栽培之香菇,雖然菇形較小,但香氣較濃,可惜其生產時期較長加上產量過低, 因此不容易大規模生產,這種靠「大自然恩賜」的技術,當然收穫有限7。 鎮西堡部落的 A3 長老記得小時候,到他腳程很好的年紀,每到秋季準備入冬前, 就跟隨父親進入到更高的深山裡採取野菇: 我的經驗從跟隨父親去採野香菇,最前面他們為甚麼知道野生香菇在甚 麼樹種上面生長,是因為自然的颱風造成樹倒下來以後,大概在一段時間他們 去山上他們發現這樹種會生香菇啦,之後他們才知道甚麼樣的樹種會生香菇, 後面他們就去砍一些樹野生香菇的樹,也就是說他們需要野生香菇,它的樹種 很多,比如說像那個白貝利 Byah、它的海拔大概在 1900 以下有分海拔的喔, 再來是阿里山千斤 SWOL 也是可以當香菇的那是在比較懸崖的地方,還有一 種比較在雲霧帶的叫做 TUNGAN 是叫暑豆,還有一種很多種的樹野生香菇 的樹。所以每一年他們大概在 9 月份到 11 月份的時候去找那些樹砍那些樹 弄倒,但是不挑大的樹砍喔,就是大概可以的,你知道以前都是用手鋸。 新光部落的 L2 長老回想還小父親還健在時,也常隨父親到森林裡: 有 hnut tunang myax 白背櫟和火燒麗這三種樹,還有 Tungan,我要確定 之後他的中文名字,適合的季節就在秋天 11 月吧! 倒下來 3 年以後他會自. https://kmweb.coa.gov.tw/subject/ct.asp?xItem=901405&ctNode=8770&mp=368&kpi=0&hashid=# (最後瀏覽 20190530) 7. 25. DOI:10.6814/NCCU201901174.

(34) 己長野生香菇,野生香菇長出來他有菌絲會飄,適合自己的環境就會在那邊, 這幾個木頭就是那個季節的話,你砍下來了就會長野生菇,下雨也可以去敲 一敲會滿滿的,敲的原因是 讓菌絲斷掉斷裂,下雨天下雪以後也會長菌絲 被刺激也會長野生菇,是這樣,那個時候都是經濟的來源是誰來收購 外面 的人會來收購,比較貴一斤要 3000 塊,現在有人有在賣,最近民宿少華的 民宿他爸爸有去才去賣會有人自己來收購,以前的都不用像尖石的水長流的 爸爸 Aseng, 還有好多人都會來,全部都會上,來專門收香菇,其他像是苧 麻也是 ,通草 lhuy 、梧桐、通草都是拿去,賣去日本現在也有,台灣也有 種拿來做乾燥花 現在他們說賣去日本裡面都會加鐵絲會比較重,後來就不 要台灣的東西了。他們說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有用飛機的內裝、防火、又輕 又乾燥。 現在中壯及老一輩族人都有記憶,曾經跟隨或聽過父親到森林裡找風倒木採 收野生香菇,到了晚上將生香菇穿在用竹子削成長長的竹籤上,圍著在火堆前, 數量多就要圍成好幾圈,整個晚上不能睡,要隨時前後調整免得烤焦烤黑,回到 部落可以賣給當地漢人開的雜貨店換取鹽巴和鹹魚有糖果,對於早期物質缺乏時 代看到爸爸回來帶好吃的食物,是小孩子最高興的時候。 人工段木栽培 尖石鄉玉峰部落 yata(尊稱阿姨長輩) A7 是從桃園復興鄉 Sunaw 榮華部落嫁過 來,記憶是當時 22 歲民國 30 年(民 52 年)娘家部落早就有人在種香菇,筆者 問起是誰教你們種的,yata 的丈夫 S1 馬上回應說: 是 Yugisey8,他到日本去學,是平地人,學種香菇專業研究日本的技術, 拿日本的菌種帶回來在 swunaw 榮華(復興鄉)那邊種,長出菇後剪下來(師 傅)沒有曬,那就是拿來當菌種,放在籃子裡連瓶子 gozipong50 瓶一箱,從 巴陵部落,50 個菌種連瓶子我們非常的辛苦背到這裡,當地巴陵的商人是 他在賣,是他開始種香菇的。 筆者也拜訪去到現已升格復興區的羅浮部落耆老 mama(叔叔稱呼) T6: 部落通稱 Yugisey(日語音譯)徐秋霖,菌種品名亦人名。1945-1960 年代間,首先唯一推手「台 灣林務局工作人員徐秋霖先生」參考並引進日本有關資訊,自行編寫香菇栽培手冊,時間久遠據 稱該資料在正式文獻尋遍無著 http://ir.tari.gov.tw:8080/bitstream/345210000/7562/2/28-1-2.pdf(最 後瀏覽時間 20190530) 8. 26. DOI:10.6814/NCCU201901174.

(35) 我的印象早期生計的經濟來源,香菇及拉竹子(砍桂竹) ,印象民 50 年 之前採野菇,60 年代種植菌菇,70 年代後山巴陵種水蜜桃,水稻一年兩期, 較高山上第二期收成不好容易斷炊,聽說是一位桃園姓徐漢人在推廣種香菇, 曾經到日本學技術,回來就就到部落推廣,當時是林明福大哥林明貴有香菇, 我爸爸就跟他拿來是種,剛開始是砍自己保留地樹來種,父親就拿來種在中 島部落(Ulay)老家種,kmisan 部落海拔有 6、7 百公尺高,70 年後還有種, 木頭是用買的,自然長的青剛櫟 llyuq、rnaq、saq 等較硬,不像外面買的楓 樹和比較快爛,不到 2 年就爛。 鎮西堡部落的 S1 回憶說民國 54 年左右跟爸爸一起去養老那邊先種: 因為那邊路線發達,先從徐秋霖的菌種,徐秋霖完畢之後,就有羅桂英, 徐秋霖的藥最好,那是一家不會超過 100 瓶,種一次可以收 7 年,他的藥很 好,以前我們常去跟他聊天,要 3 年一次換一次品種,就是拿野生的菌種, 一次拿一二十朵,每 1 顆用手套拿,用剪的然後用手酒精消毒,一次最多裝 一個袋子,透明的袋子,弄完了第二天一定要送下去,送到他那個公司,他 要取菌作為組織培養。 因早期無文字紀錄,部落族人對於年代日治與國府交錯,老一輩族人無從確 認,在族人有自己時間說法,香菇引進到玉峰及秀巒村部落,後山兩村早期都先 從緊鄰復興鄉三光村9進出,再到大溪購採菌種及採買生活用品。 所謂段木栽培就是將適合栽培香菇樹木砍伐後,經過適當的乾燥並鋸成段木, 然後打孔接種,將香菇菌種接種於洞內,最後封蠟,以適當的地方推放、控溫控 濕,使香菇菌絲體在段木中生長發育,直到採收為止(王伯徹 2007) 香菇段木栽培法方式,栽培流程如圖示所示:. 今復興區三光村其位置位於桃園縣西南隅,屬玉峰溪流域, 北與高義村為鄰,東與南均接華 陵村,西鄰新竹縣尖石鄉,總面積約 20 平 方公里。) 三光村位於桃園縣華陵村與新竹縣玉峰 村之間,處復興鄉的西南邊, 峰巒疊嶂。南邊即是雪山山脈的北段,而北邊為拉拉 山脈,此山 脈由東往西計有拉拉山(2054 公尺)、夫婦山(1909 公尺) 、李棟山(1258 公尺)等(陳潔宜 2008)。 9. 27. DOI:10.6814/NCCU201901174.

(36) 圖1 段木香菇栽培流程(製圖:本研究自製) (一). 選樹. 目前台灣以人工栽培香菇的方式有兩種:一為利用段木栽培,一為太空栽培, 筆者研究田野地位於原鄉尖石後山秀巒和玉峰村各部落,至目前皆以段木栽培法, 選樹砍伐在田野地訪談族在山林中選香菇樹種的經驗,新光部落的 L2 長老說到: 我們在看的時候,當中有 10 顆我們只取一顆,因為要樹蔭,不可能每 一種品種都要種下,再來我們用比較林務局他們把這邊(指新光部落山頭稜 線)的樹都砍光光,你看我們種香菇過的地方都沒有土石流,對不對。林務 局在砍的是前面林道 120 線,全部都砍掉,所以我們這邊都土石流,在那個 120 幾的林班地 泰崗到錦路、養老這邊,他準備要砍到檜木 所以我們新光、 鎮西堡就連署簽名 120 林班地的不可砍。 族人到山林前置作業必須先選好樹種,殼斗科如青剛櫟、栓皮櫟、火燒栲等, 樺木科如台灣赤楊,杜英科如杜英、薯豆,胡桃科如楓楊、化香樹,金縷梅科如 香楓、楓樹等闊葉樹是最好的,特別是含單寧酸多的樹木,可以加速菌絲的生長, 樹種較硬不易腐爛。選樹和砍樹大部分皆是男人的主要工作,粗重需要力氣危險 性高,整理好成段木推置一段時間讓水分部分流失乾燥後(原木砍伐後第 21 天, 當水份含量降至 59%時最適於植菌,每公噸鮮木材可生產乾香菇 27.36 公斤)10, 還要堆置在同一區域,以利下一步驟鑽孔及接種植菌工作,早期道路尚未開通前, 菌種從外面買來後需要人力背負上山到香菇園地,需要算好菌種發酵期間,所以. 林業叢刊第 33 號 本省主要菇木樹種實用造林手冊 https://www.tfri.gov.tw/main/news_in.aspx?siteid=&ver=&usid=&mnuid=5379&modid=532&mode= &nid=854&noframe=(20190202) 10. 28. DOI:10.6814/NCCU201901174.

(37) 要把段木數量算好、需要多少瓶菌種數量及需要多少人及工數,因路途遙遠這必 須都要做足功課或有經驗的前輩指點。 族人有些就非常執著在選樹種,特別是該區域一定有該樹種,不論路途遙遠, 除了能遠離躲藏 sanlinka 巡山,該樹種生產量收益多寡是其首選,該經驗如選擇 部適宜的樹種栽培香菇,對於其收益之影響不少,高海拔要產更多香菇如米楮、 紅栲、檀香、烏楓;低海拔要產量多,杜英、烏寧、楮柴、椎栗選,完全是先人 從生活經驗依存的生態知識,除非該地區已沒得選擇,才退而選擇其他樹種。木 材結構樹木由外而內包含有樹皮、形成層、邊才與心才等,而一般成齡樹木的木 質部主要可分為邊材與心材,而邊材之顏色多較心材淺,心材在活的樹木中已不 含活細胞的中心部分,其眝藏物質(如澱粉)已不存在或轉化為心材物質,通常 色深、薄壁細胞死亡,無輸導樹液與眝藏營養物質的功能,段木栽培之樹種:樹 皮厚、心材少、無精油之闊葉木(呂昀陞)11 從司馬庫斯部落指向東南方向連綿山峰, Y3 阿婆說: 我們到那邊對面很遠的地方,在非常很遠的地方,介於宜蘭地交界處, 孩子的爸很會挑地方,跟別人不一樣,開始種香菇 他就會選擇一種樹種叫 Sowl 的樹種,長出來的香菇特別好,所以他會特別都選擇這一種,所以就會 到很遠更深山裡面。 鎮西堡部落的 S1 在多年跟隨父親到獨立作業種植香菇過程,對於地理環境及山 林樹種地勢有非常獨特在地經驗: 香菇種的太低(海拔)三四百就很容易爛掉, 一年到一年半最多,就 會爛掉 超過到 1200 1500 2000,假如採收像冬菇 ,一個月採兩次 800 到 1000(海拔)可以採五次,快一倍,一個月當中這樣子一直採冬菇,溫度中 海拔跟高海拔的香菇 產的量不一樣,是因為海拔的關係,我的研究是這樣, 香菇種下去半年以後就會長那個孢子,準備要生的像青春痘裂開那個樣子, 要破開白白的一出來準備要生了,慢慢的白色的部分,就會長香菇了,長香 菇的那個菌種要爆了你沒有去把他翻起, 一個月的香菇就了,菌絲已經死 掉了,他就是週期他要一個月長多少,你要去動它、用他,那個香菇就會長 呂昀陞 2017 行政院農委會 農業試驗所 https://agridl.tari.gov.tw/cgi-bin/gs32/gsweb.cgi/ccd=GKnBNr/webmge?db=alldb 11. 29. DOI:10.6814/NCCU201901174.

(38) 出來,就是要刺激他,因為香菇就是規定三年,這三年我的量你要抓住,假 如說 3 年的一年你動個五次,每一個地方你動兩次,當然你會早產量?這個 香菇有他的期限,這三年你要動幾次他的香菇就會出來,你都沒有去動把它 翻起來那個香菇就會死在那邊,他的菌絲死在裡面,段木要調頭,等他就會 出來香菇,你沒有動他就沒有,他的週期就是這樣沒有動他就會死掉。 玉峰六鄰的 mama S1 對於怎麼知道什麼地方有這些樹種: 會看整個地形和向陽的部分,大概每次不太曬到太陽的,那就不太會長, 若是常有曬到太陽的,長的香菇就很好,向陽的地方都是把所有的木頭給砍 掉沒有遮蔭的就香菇也長得不好的,太過於乾燥木頭就不好,太乾像我們這 邊向陽的地方,因為太乾燥所以香菇都不會長,因為太乾了,種香菇大概就 是這樣了,早期山上的人,大概都是在後來所謂的林班地去種香菇的。 (二). 打洞植菌. 段木整理好後就要背菌種上已經推置好的段木菇園,這時男人在段木樹身鑽 孔,以備接種菌通常是婦女的工作,這時部落傳統家戶輪流換工及集體勞動組織 結構,即使現代經濟作物漸為重要生計來並未消失,如部落教堂的修建的經費來 源(奉工),而此時在宗教的凝聚力量也在部落隨之展開。. (三). 推放養菌. 春季來臨前必須把菌種接種完畢,將段木菇樹堆疊起來.經常採用的堆疊形 式有「井」字形、「屋脊」形等此為養菌,養菌期為菌絲生長之重要時期,此時 期順利成長,對後續出菇之香菇子實體產量有重大影響,環境溫度 25~27%,濕 度 60~70%,通風兩好,有少量陽光之場地12。能否使菌絲並將豎立段木於橫架呈 人字形排列,將此段木放在森林裡。夏天颱風天在部落是要上山打香菇而不是要 避難,趁著颱風雨勢充足前就要衝到菇園去將一個個段木用棒子給重敲後平放, 隔天一樣再反方向豎立於橫架上,這樣是為要在休眠的菌絲敲醒也有是說讓菌絲 弄斷,平放段木是讓菌絲遊走樹全身13,老人家經驗是說此作法會長出很多香菇,. 12 13. https://big5.58cyjm.com/nongye/shiyongjun/xianggu/43400.shtml(最後瀏覽 20190601) https://big5.58cyjm.com/nongye/shiyongjun/xianggu/43400.shtml(最後瀏覽 20190601) 30. DOI:10.6814/NCCU201901174.

(39) 前一輩人透過生活經驗讓跟隨之孩子做中學習,靠山吃山的族人必須要孩子特別 是男孩子,提早學習到山林技藝以便成家立業就可以獨立自主。 (四). 採收與烤香菇. 段木香菇子實體之生長與溫度隻,有極大關聯,冬天溫度低時,子實體生ˇ傲 慢,可採收到菌傘較後口感佳之冬菇或花菇。採收之香菇需要烘乾,長香菇乾燥 後的香氣是長期受國人喜愛的氣味,乾燥方式由早期的日殺、火力乾燥、電力乾 燥到蒸氣熱風乾燥(38,40,41) 。日光乾燥常因溫度不足及乾燥程度不夠而發生病 蟲害而影響品質;火力乾燥則因火候之控制難以掌握而有品質不均的現象。 演進到以火力乾燥的方法,即以木碳或木材燃燒產生高溫的乾燥方式,木材 可用廢棄胎木來代替,台灣在 1980 年以前大多採行此種乾燥方式。此後由於電 力供應充足,才演進到熱風乾燥法,即以電熱或其它熱源再輔以扇風機的方式來 乾燥,如此可縮短乾燥時間,若以 40-60 C 之低度升溫及 12-15 小時的乾燥時間 之方式進行可達到最優良品質14。 在田調訪談中族人在種植過程因為經驗不足,有被樹壓倒的,被鍊鋸砍到手 腳收傷的,有的在烤香菇的時候經驗不足,烘乾房做的不好整個香菇燒黑掉的, 會有這種意外,是因為沒有聽前輩跟著學中做,做的不好煙囪對到不該對的地方, 結果整個烘乾房燒起來。 司馬庫斯部落的 mama I1 現 63 歲記憶中 17 歲就開始跟兄長一起種香菇: 每年陸陸續續種的不多,主要早期還是採野菇為主,第一路線從三光上 來從部落上方稜線走到抬耀稜線下來到三光,第二是打獵發現宜蘭棲蘭山林 道方向離部落較近,第三路線是走到對面新光走到泰崗到宇老走下去到那羅 在走到尖石天打那,再背瓶裝的菇菌上來。 對於族人與菇商口述研究分析,早期由民間至政府人員先後參與推展,也隨 著道路逐漸開通並藉進部落,原本傳統農作物及經濟作物隨季節互為交替,也因 經濟需求與交通便利,香菇產業為部落最重要之產量。在道路未通至 Smangus 部 落前期間,有平地包商為要把買下在高山上竹木運出,而架設鋼索載運竹木至對. 行政院農委會 菇類與植物工廠 https://kmweb.coa.gov.tw/subject/ct.asp?xItem=901405&ctNode=8770&mp=368&kpi=0&hashid= (最後瀏覽時間 20190630) 14. 31. DOI:10.6814/NCCU201901174.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說明:本題藉由羅馬史家 Ammianus Marcellinus 描述外族的兩則資料,檢測學生能否觀察

中國 歷史 歷史 地理 生活與 社會.

常生活的課題,增加學生對中國歷史、中 華民族和文化,以及國家發展的興趣;整

西元 1624 年至西元 1633 年台灣海峽海盜橫行,中國帆船過來台灣的並不 多,同一時間,荷蘭人又因「濱田彌兵衛」事件與在台灣貿易的日本商人發生衝 突,導致在西元

使學生認識中國文化的優 點,加強學生對中國文化的 尊崇,及培養學生對其他民 族、他們的文化、價值觀及 生活方式,採取一個積極的

柏楊(郭定生,公元 1920—2008 年)在其名著《中國人史綱》中談到三國時代(公元 220—280

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陳美惠教授帶領的社區林業研究團隊長期深 耕,陪伴墾丁國家公園(台 26 線)及屏北原鄉部落(台 24 線),建立森 林與部落的生態旅遊推動模式,研究成果於 2008

從「【A Story】 以巴衝突介紹」的圖片及故事中,你覺得最特別或印象最深刻的一段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