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香菇種植的引進對部落族人的改變

第三節 香菇產業對部落的影響

道路開通後對經濟作物影響 司馬庫斯部落mama I1 說道:

大概在民國75-80 年代大陸走私,菇價格跌落,便思考另一農作物,透 過探親及參加復興鄉巴陵水蜜桃之夜,和 Icyet 夢到部落未來的意象,之後 種少量菌菇能維持生活就好,也反省大量種植菌菇對生態不好,先是種蘋果、

水梨,因到未開通(70 年到泰崗路況不好)無法銷出。最早道路開上來是有 包商藉要買部落附近竹木而開的,先是用索道流籠運竹木,路開後(民國84 年)林務局就開始介入嚴格取締,政府藉由開通道路,砍伐清除所謂的障礙 物,而藉機將珍貴樹木給砍除運出去,因而獲取暴利(包商及執政者)。 後山道路剛開通時L3 因太太在娘家鎮西堡部落開雜貨店,也隨在當地開啟小客 車載客,農忙時就幫忙農事,經歷部落經濟產物變化:

剛開始是種水果那路通了之後 也是都在很多人都在種水果,也種蔬菜,

我是大概是在64 年 65 年左右我當兵過後就上去鎮西堡。

塔克金溪對面的司庫斯部落族人M1 長老回憶當時,看到對面泰崗及新光部落種 蘋果水梨,後因道路未開通,無法銷出。

我們後山(指Smangus 部落)開始種香菇是從民國 59 年開始的,因為 在這之前,山已經開始在種香菇了,而komin Tana 他們之前就有接觸到,香 菇的菌種要到山光(桃園)那邊拿,因為早期只能徒步的加上路途遙遠,菌 種又是裝瓶的,要是以一般家族的種200 瓶來說,這樣背過來真的太累了,

所以有停滯幾年時間沒種,這段時間部落都在開墾種小米跟梧桐樹,從民國 59 年就又開始種香菇,70 年代~80 年代初都在種香菇,這段時間林務局就 沒再管,komin Tana 的事件之後,警察跟軍中單位有派巡山員,我記得我十 幾歲的時候就有看到巡山員在抬耀這邊,那時我們這邊的派出所是抬耀派出 所,巡山員會從狐狸山走到抬耀,而狐狸山這條是我們的主要聯絡道路,而 日據時代時,日軍是從宜蘭走四季翻到抬耀,也有一條通到秀巒,而巡山員 都巡主要聯絡道路。

部落在民國 60 年代部落逐步開通後,除了香菇作物,部落也開始種植其他經濟 作物。

道路開通後經濟作物的轉變

在訪談經銷最大宗菇商阿貴也不諱言,部落族人當時普遍都沒錢,為給人方 便,會先拿菇菌賒帳,收成後再抵銷前帳,完全採信用,經營多年至今還是有很 多仍欠帳未還結清的,老闆也不便說出名字,保守估計有百萬以上。

前山吹上部落來的L3 大哥還說:

當時沒有足夠資金先前會向菇商(內灣阿貴菇商)欠帳菌種,靠信用收成僅 賣給阿貴菇商,種植期間部落教會教友互助種植,工資折半 1/2,所得全奉獻教 會(長老、會天主教建堂基金),集體勞力,主要掌握菌種發酵期限內,菌絲在 瓶裝會自己長出來,必須要搶在時間內跟時間賽跑,要菌菇發酵之前種完。部落 日常農忙不會種植單一農作物,四季沒法休息或休耕間做種菜、旱作物等,最大 經濟來源就是香菇。

部落族人對貨幣需求越高,對依賴菇商越深,貨幣對族人種要需求高,越依 賴此交換系統更高。

輔自公務機關退休的B1 是玉峰村李埔部落族人回憶當年剛進該機關時:

錦屏道下是民國幾乎是70 年才通到道下的, 因為我在玉峰當村幹事的 時候,在修石磊道路那時候路不好,以前香菇賣的時候1 斤有 1000 多塊,

那時候公務人員的薪水一個月才兩 3000 塊,那時候的公教人員薪水一個月 不到3000 塊,所以有個當老師的 H 時候,他利用學生誰家有香菇,當時他 在玉峰國小當老師,他就問學生 誰家裡有香菇,所以學生為了要吃糖果,

就會跟他說老師我家有香菇,所以他就專門收香菇所以收到賺錢,他收到賺 錢了所以就不要當老師了,就出來選舉民意代表,幾年之後想要換跑道,就 沒選上了,但是香菇也是把他害了,好好的一個老師不當了,放棄老師的職 務去玩選舉。那個時候那個年代這裡是算大溪工作站,很早以前我們這裡算 大溪郡,我們的鄰村長都到大溪去開會,不知道是民國幾年我的祖父是鄰長 都到大溪去開會,因為他們還是沿用日本時代的屬於大溪郡,我們是屬於復

興鄉,早期我們有林場車的道路可以走也可以坐的車,是接到三光,而且那 裡的北橫早就已經開通了。

道路開通後交通便利,相對多樣經濟產物也進來15,跟隨香菇產業盛行,部 落種植香菇數量也越來越多,香菇讓族人變有錢,也有放棄原有職務而改去參加 地方選舉,部落社會漸漸因為貨幣的運用,而漸漸浮現改變。

鎮西堡部落的A3 長老在跟隨父親進入山林裡採集產物同時,就會對家族的領域 空間交代得很清楚:

不論是要在自己的獵場裡面,比如說你的家族獵場這一塊不能到我這邊 去,裡面包含樹跟動物這些都是這個家族在用包含野生香菇,就是採集大自 然的食物,比如像松鼠還有猴子特別喜歡吃野生香菇,其實你去把這樹弄倒 三年生長以後,可能百分之 70 的香菇都被供應老鼠、條紋松鼠、還有猴子 都被吃掉了,那你只能採收百分之 20 甚至更少的香菇採收,之後引進菌種後,

我們才有菌種人工栽培段木香菇的這個部分。

新光部落的族人L2 長老也很坦白地說:

通常是部落族人誰先占領這區域,會先在樹上做記號,用鋸子先砍細細 一刀,誰先到就誰先的區域,結果有一個例子,因為Watan 那人晚上去把周 圍全部砍掉了,因為半夜沒有林務局,他就沒有看到別人做的記號,那個人 他的私心很重,人家在這邊砍,你們比鄰部落Hetay 來那邊砍,他人就全部 砍掉整片山,鎮西堡對面幾公里都砍掉砍了好幾天,他也都沒有種,他就是 故意,不要你們種那麼多,結果 Hetay 種的地方被限縮了,外地人嘛!結果 他就回去。但是我們都知道他很喜歡這樣,可是他的事業,不會因為這樣而 被祝福 他的事業不是很好。我覺得也不好,其實也要給人生存的機會,大 概佔地盤也是這樣,這一片給我,那一片是你們的,早期不會有什麼爭議的,

15 自 1960 年代使,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補助臺中農學院考察臺灣山坡地的可利用特性之後,

指出新光與鎮西堡之土質與氣候宜種植水梨、蘋果、水蜜桃等溫帶落葉果樹,旋即展開推廣栽培。

臺中農學院的推廣人員,於此時便進入新光與鎮西堡部落,一方面鼓吹種植經濟作物的價值,另 一方面因部落居民皆對於聯絡道路盡快開通寄予厚望,推廣人員即為部落居民塑造種植果樹之 後政府會將對外聯絡道路盡快開通的期待。

http://nccu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34603/6/59013206.pdf (最後瀏覽時間 20190630)

剛才的案例是忌妒,整片森林都砍掉把人家原先砍的樹壓的死死,有的是利 益,有的是忌妒,有的是要量多,有的是夠就好,心態上不一樣。

玉峰部落的族人也會跨到Cinsbu 部落區域種香菇,主要避開 sanlinka,

山林樹木傳統區域非個人或自己傳領,先到者做記號就不佔領,公共領域共 享,誰先後到在地有默契和尊重,但也有例外,曾有個人私心在有記號區域 全用樹壓但不種植,也有跨部落像在他家隔壁mama Tali 跨區域砍樹木,雙 方沒有互相照應,也不知對方是誰,對方卻燒了其在該區搭建的烘乾香菇寮。

部落對於大自然的一切是共享的,且部落間各自有家族領域獵場,互相默許 互不侵犯。族人長年生活在山林跟隨老一輩生活場域裡,為了生計學習經驗了解 香菇與樹種的關聯性,栽培技術與高山與低海拔山地區域的產量與栽培地點,可 決定產量多寡,尖石鄉位於台灣整個重要的山林,卻在後來新的制度管理限制,

籠罩在國家森林資源的控制下,由於香菇段木栽培方法的原料段木取得,都生長 在部落周圍的高山森林裡面,族人面對生計及貨幣經濟的壓力,不得不放手一搏,

部落不是只有要面對政府威權治理風險,同時也慢慢的浮現部落族人間的改變和 矛盾。

道路開通後因勞力與風險負擔放棄香菇種植 司馬庫斯部落Y3 回憶為甚麼部落無法持續種稻米:

舊部落種的稻米不好,有引水及氣溫寒冷問題,遇風災沒收成,期間也 種小米補稻米因應不足,米和小米一起混著煮。部落下方(近河床)稻米種 的好,種植菌菇就放掉稻米就休耕,有錢就可以買外面的米比較好吃。

同部落的mama I1 談到部落有路上來後:

路未通至 Smangus 部落前期間,有平地包商為要把買下在高山上竹木 運出,而架設鋼索載運竹木至對面新光部落,有一段時間是靠索道流籠載運 除了竹木外,也會收取小部份工資協助部落所有民生用品和菌菇載運上山,

部落族人也就開始就種很多數量。我們是因為 komin Tana 的事件才沒被破 壞,但是後來香菇價錢不好賣了,都是因為大陸那邊偷渡來台嚴重及進口的 政策,造成香菇價格不好,民國 84 年部落馬路通了以後,林務局又開始介 入到部落了,而我們要蓋房子當時沒甚麼資金可以買外面的材料大多需要當 地的木材。

大自然災害因應氣候改變,種小米及旱作物補足農作物歉收,來維持生活生 命延續。部落因地勢關係種稻米生或不足以供養全家,而香菇作物種植可獲得金 錢,可以買米及生活所需,貨幣取代稻米。

大自然災害因應氣候改變,種小米及旱作物補足農作物歉收,來維持生活生 命延續。部落因地勢關係種稻米生或不足以供養全家,而香菇作物種植可獲得金 錢,可以買米及生活所需,貨幣取代稻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