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屏東縣文史工作室成立背景動機

第四章 屏東縣文史工作室發展經驗與分析

第一節 屏東縣文史工作室成立背景動機

在台灣的各鄉鎮,有許多由民眾自發性組成的文史工作室,這些文史工作室 成立的動機,有些是來自個人對於族群、地方文史與社區工作的興趣,或是對文 化遭受體制扼殺下的危機感所採取的一種對應方式。社區有心人士順著社區總體 營造的啟動,結合志同道合、理念接近的人組成文史工作室。除了展開基礎的文 史蒐集、保存工作外,亦透過文化活動或研習來營造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在本研 究所訪談的文史工作室其成立的背景因素分為以下五類,分別為承接公部門的活 動、調查地方文史、改造社區環境、凝聚社區意識、推動社區營造運動,分述如 下:

一、承辦公部門的活動

山林學院文史學會的 A1 基於對地方環境的熱愛,成立個人工作室進行地方文 史、環境的調查,日後在承接公部門的活動,才發現需要立案的團體才能作為承 辦活動的單位,A1 說到從個人工作室轉型成立案的文史團體的這一段過程:

其實它是由之前我的藤原文史工作室去轉型,也是我個人工作室的擴編…我 們從個人工作室的屬性,變成一個固定的 team,所以漸漸改形成一個協會,

讓大家共同享有這個資源,跟大家一起分享研究出來的成果。我們這個 team 從個人工作室到變成整個協會這麼龐大,其實有將近 8 年的時間,之前我們 都協助官方,大家都是做義務的…直到 2004 年因為一些官方的委託我們做了 原住民部落的環境調查之類的,我們才發現說去接一個完整的 case 需要登記 字號什麼的,迫於現實我們還是要去登記一下,在 2004 年的時候才去登記成 立,事實上它的運作已經 6、7 年以上。(20070209 A1)

1994 年文建會提出社區總體營造運動後,台灣各地興起一股成立文史工作室 的熱潮,文史工作室個人色彩濃厚,受限於人數的限制,在當時立案與否曾引起

相當

文史調查為主要活動的團體,在本研究中有東港文史學會及萬丹采風社。

大的漁港,鎮內除了有豐富的漁業資源,王船祭的宗教祭典 也相

時已經到各地去包活動,活動設計啦,這些委外經營的部

次理監事改選中接下這個職務,B1 說:

們重新改選,他們開會就選了我當理事 大的討論。A1 談到當時為了承辦公部門的活動,必須由立案的團體來承接,

因此由獨立型個人文史工作者轉型為文史團體。A1 認為只是多了一個登記立案的 手續,其調查研究地方文史的本質未改變。事實上登記立案的團體與個人工作室 比較起來,多了許多志同道合的工作者加入,使資訊流通、資源來源更廣,在爭 取公私部門的資源上也具有法源上的依據。

二、調查地方文史 以

東港鎮是屏東縣內最

當著名,東港文史學會的 B2 認為,成立東港采風社的原因與宗教祭典和外來 的團隊有很大的關係:

就是迎王的文化活動,這個團隊就是劉還月的團隊,當時劉還月算是文化工 作、田調的。他當

分。東隆宮就是破天荒第一次辦這樣的大型活動,裡面就有一個叫地方田野 調查研習班,有這樣的一個研習班,我有去上課。後來這個班結束之前他們 希望說地方能夠成立一個社團…可是好像經過一年多,他們籌備會一直沒有 成立起來…有一次我以前在鎮公所的老同事打電話給我,找我來開會…後來 那個籌備主任就落到我的身上。我想說既然要做就把它做起來,1999 年我就 把它組起來了,我在 6 月 26 日那天登記。不過會刊上面是寫 7 月 2 日。

(20061111 B2)

港文史學會創會初期 B2 是擔任總幹事一職,而擔任過理事長 B1,是在一

東港文史學會是在民國 1999 年 6 月的時候正式成立的,在這之前有一段籌 備的時間…在 2001 年 4 月的時候他

長,因為我沒有在場,會後跟我說希望我出來幫忙這樣子,基於對故鄉、對 鄉土的公共事務,我想既然這樣,就恭敬不如從命繼任了理事長。

(20061217 B1)

1 與 B2 同是在東港鎮的教育界服務,創會的會員多會循自身的人際網

B 路招募

熟識的 B1 基於對故鄉的使命感接下理事長一職,B2 是大學歷史 系畢

成團體,

F1 說

事或是萬丹的文史資料。在調查之中常常發現鄉親提起,如

進行訪談,這種調查工作可說是跟時間賽跑,因此萬丹采風社的成立原因是藉由 親友加入此團體。

業,欲藉其在歷史研究的專才,延攬進入文史學會擔任重要職務。

另外以研究地方文史為動機的萬丹采風社,是由住在萬丹社區的 F1,他本身對 鄉土文史有興趣,也從事地方文史的研究工作,從個人研究地方文史到組

起這段經過:

我在 1997 年寫過一本書叫萬丹采風錄,裡頭的內容是調查一些萬丹的傳奇 故事、神話故

果早一兩年某某人可能知道萬丹的文史資料更多,可是他已經往生,你來 慢了…因此在 1997 年我們辦了萬丹采風之旅,也是說我把我所知道的一些 萬丹的文物景點,介紹給萬丹鄉親做一個文化深度之旅。發現效果不錯,

那我想說可能還有很多文史資料在耆老的腦海中,如果只有我一個人去找 的話很不容易遇到這些耆老,想要透過會員,大家到各個村落裡頭去尋找 這些資料…因此就在 1998 年 8 月 8 日成立一個萬丹采風社,成立以後也有 人提供一些文史的資料,我再把它彙整,做為第一次的增版,那是在 1998 年萬丹采風錄第一次的增版。另外采風社的宗旨是采風結實,也就是說禮 失求諸野,因為萬丹 300 多年來文獻上記載的並不多,我們想透過耆老口 述歷史在鄉野中,由耆老的腦海裡頭找到萬丹一些歷史文化的資料,這是 我們主要的目的。第二個是我們想透過這樣的一個社團去申請政府的一些 經費辦理文化活動。(20070114 F1)

丹社區的地方文史相關文獻並不豐富,有許多口述歷史需要對社區的耆老

團體集合許多同好之力,盡力蒐集文史資料避免遺珠之憾。二方面是登記立案的 團體可當作對公部門的單位,爭取公部門的資源補助,協助其活動推展。

三、改造社區環境

文史保育協會也成為林邊社區進行社區總體營造的先驅團體。

四、凝聚社區意識

歸來社區位於屏東市郊,當時社區居民有感於對社區的認同感產生危機,希 種情形,在 E2 開始從事政治後,社區居民對他有所期望,希 望能

到了這

個對外的單位,因此交由社區內的政治人物成立社區發展協會,站在長期經營地 望能有人帶頭改善這

成立社區發展協會來帶動社區意識,E1 說起這個籌備成立的過程:

曾幾何時,歸來變的大家的關係不是那麼密切,好像覺得歸來人變成一盤 散沙,不管說是那一方面、連選舉都可能選輸別人,其實我們也看

樣的情況,老一輩的人對這種情形都很感慨,可是他們會覺得比較無力感…

在 1994 年 E2 才開始去從事政治,那年選里長選上了,社區的老人家對他 也是有點期待,希望他能夠去成立一個社區發展協會…從 1994 年開始籌 備,到 1996 年成立。這些成立經過都是有些過程,當時的目的是要對政府 的一個窗口。(20070211 E1)

來社區民眾對於社區內的公共議題已有討論風氣,但在解決問題時缺乏一

方的角度而言是極佳的選擇,許多資源的獲取上方便許多,同時也可讓社區裡的 政治人物跨出文化關懷的腳步。位於屏東縣北部的鹽埔鄉是個以農業為主的社 區,鄉內沒有建置圖書館,居民普遍感覺缺乏社區內文化氣氛。社區居民主動成 立鹽埔生活文化促進會,是由一個社會事件所引起,G1 談到成立社團的經過:

新圍村這邊發生一個國小的命案…﹡﹡國小的林老師他是認為說這樣下去 的話,鄉鎮裡沒有文化的教育,社會的風氣越來越不好。所以他標了一個 會,租了一個地方,然後去成立一個圖書館,把他家裡的書拿出來給小朋 友看。鹽埔鄉裡面沒有鄉立的圖書館,他也邀集了很多同好,一個跟他很 要好的朋友-張小姐很認同這個理念,就透過他把這個理念一直擴散開來。

這樣子做經費很快就沒有了,畢竟只有他個人標了一個會大概 25 萬,後來 又再想說應該擴大一點,就跟縣政府那邊申請成立了鹽埔生活文化促進會。

20070216 G1)

埔生活文化促進會的成立背景,是社區民眾發現社區所欠缺的資源,在公 由這部分開始。(20061216 D1)

樹鄉在 2001 年前成立高樹愛鄉協會,在當地是推動社造工作的先驅社團,

成效不是很好。後來我們想到說,溪流跟人的生活是非常貼近的,我們要 改變人對溪流的看法,要從社區的部分開始去做,後來我們就去推整個社 區的營造。(20070209 H1)

社區推動社區營造工作的人士,通常是對於社區內的公共議題較為熱衷,

透過不同活動的操作方式,讓社區民眾參與其中,建立民眾與社區環境的聯繫與 認同

想法化為實際的力 量。

本研究所訪談之文史工作室在台灣依民法規定屬於社團法人,是以人為組成

基礎。在組織裡有 理其業務,

以下依照各文史工作室的組織運作情形加以分述:

學院內部有理監事的職 位,A1 陳述組織的運作情形:

感,進而能號召更多社區民眾參與社造工作的行列,因此在活動的操作上必 須注意是否能引起大多數民眾的反應,時時加以調整修正。

社區總體營造中強調的是由社區居民發現社區中欠缺的事物,主動參與、發

社區總體營造中強調的是由社區居民發現社區中欠缺的事物,主動參與、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