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立法者與詩人

第三節  巴曼尼德斯

巴曼尼德斯於西元前六世紀生於義大利的伊利亞(

Elea

),關於他 的生平我們所知甚少,只知道他是色諾芬尼斯(

Xenophanes

,約

570-478 BC

)的學生29或朋友,30曾為伊利亞立法,31以及六十五歲時(約

450 BC

)曾造訪雅典。在哲學主張方面,相較於赫拉克利圖斯強調變

25 DK 22B112, 113, 116, 118.

26 正義之名之所以為人所知,是因為相對者的存在,DK 22B23

27 DK 22B85.

28 DK 22B43;普路塔荷《反對克婁特》(Adversus Colotem)(Plut. Ad. Col.1024D有言:赫 拉克利圖斯的學說能讓人與人不相互為害。

29 迪歐金尼斯.拉爾提烏斯《著名哲學家生平》IX, 21Hicks 1995)。

30 Barnes 1987: 130.

31 Plut. Ad. Col. 1126AB.

動交替,巴曼尼德斯則否認生成與毀滅的現象,並認為所有存在事物 皆不生、不滅、恆定及不變動。巴曼尼德斯之所以有此思想,應從他 自述的故事談起。32

坐在由太陽的女兒們所駕馭的馬車上,巴曼尼德斯在著名的知 識 之 路 上 飛 馳, 離 開 黑 夜 的 宮 殿 後, 來 到 黑 夜 與 白 晝 之 門, 這 門 的 鑰匙由執行懲罰的正義女神(

Dikē

)保管,駕車的少女們輕聲地哄騙 祂,希望說服祂打開厚重緊閉的大門。當大門打開,正義女神對巴曼 尼德斯說:歡迎你,年輕人;在這條路上的旅程會是平順的,因為這 是 神聖 的命 令(

themis

),也是正 義(

dikē

)。「你應探 究 一 切, 完 全

真理(

aletheiēs

)的寂靜之心及人類的看法,在其中無一真實可信。」

儘管如此,你應對會朽人類的看法(

doxas

),進行徹底地檢視(

DK 28B1

)。

這段故事以比喻的方式顯示:馬匹或馬車是巴曼尼德斯的推理論 證能力,但沒有太陽的女兒們的引導及啟蒙,它無法邁出重要的關鍵 一步。道路指的是推理論證的進路;此外通過宮門之路是黑暗與光明 之交界地,此意象延續了荷馬及赫希俄德的傳統,33不僅是地理位置及 光線明暗之別,更重要的是,巴曼尼德斯認為,他之前的哲學家所提 出的思想,都是在黑暗宮殿之大門內完成的,這些思想充其量只能是

「會朽人類」的,即受感官經驗侷限的人類之意見及看法,談不上知 識;此外,不可直接接受這些意見及看法,而應對它們進行嚴格的檢 視。巴曼尼德斯個人的思想,由於獲得正義女神的協助,得以在黑暗 宮殿大門之外完成,超越了人類的侷限,闡述真理。最後,正義女神 是守護宮門及闡述真理者,祂是一物之所以是其所是的保證力量。

32 關於這段故事的詩文,是由辛普利修斯為注釋亞里斯多德《物理學》,而記載及留傳

下來,參見Hussey 1995: 78;然而這段故事在西元後二世紀的塞克斯圖斯.恩皮里庫斯

Sextus Empiricus)《反對博學者》(Against the MathematiciansVII, 111已有記載。

33 參見《神譜》736-757

正義女神確保了什麼樣的知識,斷簡殘篇有以下的記述:

來,我將告訴你,但你要專心聽故事,

思考僅有的探究之路;

一條是它是(

estin

)而且它不會是不是,

是說服之路(因為它跟隨真理),

另一條是它不是而且它一定不會為是,

我告訴你它是條完全不可知的路;

因為你既不會知道不是者(

to ge mē eon

)(因為這無法完成)

也無法表達。(

DK 28B2

是者之路與不是者之路呼應上述的故事,前者朝向真理,後者指向謬 誤。此外,「是」(

einai

)在文法中兩個較突出的意涵是描述義,即如

「這朵花是紅色的」;另一義是存在義,「它是」即指「它存在」。巴曼 尼德斯的詩句顯然較支持後者的詮釋,這從他其他的斷簡殘篇可見,

如:

因為同一件事是思考與是。(

DK 28B3

應該說與思考固定的是者;因為是存在無不存在;這是我要求 你思考之事。(

DK 28B6

還留下唯一一則與道路有關的故事,即它是。(

DK 28B8

) 將這幾則斷簡殘篇進行整合,會形成下述的論證:

1

)若要探究一事,即思考一事,它要麼存在,要麼不存在。

2

)根據

DK 28B2

,第二個選項不可能。

3

)因為,若它不存在,它不可思也不可說。

4

)一事可思又可說,該事可存在。

5

)任何可存在及可思之事必須存在,因為它可存在,但無不可 存在。

6

)若一物可被思考,那它實際上存在。

姑且不論這個論證的邏輯問題,34上述的論證可再簡化為:

1

)一物可被思考,只有它是可存在之物。

2

)任何不存在之物,不可能存在。

3

)任何可存在之物真的存在。

4

)(

1

+

2

)形成,一物可被思考,只有若它存在。

5

)(

4

)等同於此說:任何不存在之物,不可被思考。

巴 曼 尼 德 斯 的 論 述, 在 對 我 們 思 想 的 範 圍 進 行 限 制, 思 想 必 須 對應到任一事物,而不會對應到無。他認為若我們思考的是不存在之 物,我們思考的是無,即我們沒有在思考;同理,若我們說的是不存 在之物,我們說的是無,即我們沒言說。35

若對是者的探究是通往真理的唯一道路,那是者有哪些特質?巴 曼尼德斯告訴我們,是者不生不滅,不存在於過去及未來,只存在於 現在;它是一整體,不可被分割;不會運動、變化,保持在固定相同 的地方及範圍;它之所以能固定不動,主要是它位於所處空間的正中 心,與四方的邊界保持等距,因此不會朝任一方向偏斜。更值得一提 的是,是者的特質是由正義女神監督,祂給它上枷鎖,不允許它擁有 任何對反性質之自由;此外巴曼尼德斯的用字—

Anagkē

(必要)及

Moira

(命運),更強化了是者絕對不會有絲毫變動的可能性(

DK 28B

7, 8

)。

34 在(5)巴曼尼德斯的主張是,「可」存在之物「真的」存在;「不」存在之物「不可

能」存在,他將「可能」與「實際」的模態之別給打破;更重要的是他的論述塌陷了,

可能存在、實際存在及必然存在之別,且不允許現在不存在之物,未來可能存在。

35 參考柏拉圖《詭辯學家》(The Sophist237a ff., esp. 242a

關於這段敘述有以下幾點評論:第一,巴曼尼德斯否認生滅現象 之發生,即否認了過去及未來時間之存在;換言之,巴曼尼德斯只有 一個時間向度:現在。這除了與他在詩句中僅以現在式

be

動詞表現是 者相符,更顯示他認為思考與言說是現在進行之活動。在當下所思所 言之物,必然是存在於當下。第二,是者不會變化,西元前五世紀伊 利亞學派(

the Eleatics

)的梅利蘇斯(

Melissus

)可為巴曼尼德斯的思 想提供佐證。梅利蘇斯認為,若變化會發生的話,原本為「不是」者 成 為「 是 」 者, 如 原 來 不 是 紅 色 的 牆 被 漆 上 紅 漆, 它 變 為 紅 色, 但 這是不可能發生之事,因為重新安排(

metakosmēthēnai

)是被排除的

DK 30B7

3

〕)。第三,是者不運動,運動之所以能產生,根據梅利

蘇斯的論述,必須有空間(

keneon

);可是空間是無,且無不存在,故 空間不存在,運動不會發生(

DK 30B7

7

〕)。第四,是者不可被分 割而且是一整體,這顯示巴曼尼德斯否認多元,而是位一元主義者。

雖然

J. Barnes

教授主張,巴曼尼德斯的一元論思想,是透過逍遙學派

的立場詮釋之結果,但事實上一元論與巴曼尼德斯的思想無關。36然 而參照梅利蘇斯及芝諾(

Zeno of Elea

,約

490-454 BC

)的論述,37特別 是後者的論述主要為凸顯多元主義的荒謬,以為巴曼尼德斯的是者辯 護。這顯現

J. Barnes

教授之主張值得商榷。若一元論是巴曼尼德斯的 主張,那存在事物對他而言必定會具有單一相同的性質。38第五,巴曼 尼德斯的正義,不似赫拉克利圖斯,不再是相對者間張力平衡的監督 者,而單純為是者的守門人,祂確保是者擁有其應有的本質特性,限 制它產生任何活動。若正義與必要具有類似的功能,正義亦是星體運 行的指揮者(

DK 28B14, A37

)。最後,巴曼尼德斯一如亞納西曼德將

36 Barnes 1993: 207.

37 關於巴曼尼德斯的一元論不同於梅利蘇斯之嚴格一元論的論述,參見Palmer 2008:

541-543的論述。

38 Kirk, Raven and Schofield 1993: 249.

大地39置於宇宙中心般,將是者置於與四方等距的中心,不會有任何偏 倚變化,因為任何存在之物皆受限而且確定,它不允許任何因缺乏而 產生之生成與變化。

現 有 的 巴 曼 尼 德 斯 斷 簡 殘 篇, 皆 以 宇 宙 論 為 主, 幾 無 言 及 倫 理 與政治。儘管如此,我們或可藉由上述關於是者特質的分析,一窺巴 曼尼德斯所抱持的倫理學及政治哲學的思想。是者擁有一個共通的特 質,無一是者與其他是者不同。這指出巴曼尼德斯的平等主義:人與 人是平等的。此外人人平等的城邦能具有秩序、成為一整體,是由於 正義所具有的拘束力,所以任何一位公民不做「危害全體」(

pan estin asulon

)的行為(

DK 28B8, 48

)。40這或許是我們對巴曼尼德斯的倫理 學及政治哲學,所能做的最小量的推測,進一步的揣測實屬不智。

綜 合 上 述, 以 另 一 條 路 理 解 宇 宙 者, 如 亞 納 西 曼 德 及 第 二 節 論 及的赫拉克利圖斯,將正義視為相對者的調和者;但就巴曼尼德斯而 言,這是一條意見之路,非知識之路。它是以不存在之事為探究的對 象,此探究永無揭示真理之效。巴曼尼德斯以是者之路理解宇宙,在 其理論中正義不再是調和與懲罰者,而是看守維繫者。在祂的控制束 縛下,同質的是者免於生成毀滅,自外於多元與對立,常保穩定與靜 止。而雖然巴曼尼德斯的是者使得正義具有新意涵,但他的正義與亞 納西曼德及赫拉克利圖斯提出的正義,依然分享相同的功能:維持宇 宙運行不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