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本節依據本研究主要研究結果發現及結論,參酌相關文獻,分別針對國際 志願服務團隊及後續研究等兩方面,提出具體建議,以供相關單位及人員參考。

壹、 發展國際志願服務的建議

依據研究結果,以決策歷程及持續參與進行討論,針對大專院校及國際志願服 務團隊提出建議。

一、 對大專院校的建議

(一)規劃建全的國際志願服務作業模式

本研究發現,研究參與者順應國際志願服務潮流推動下,各自發展國際志 願服務團隊,利用寒、暑假期間到各國服務,有許多的國際志願服務的機會提 供選擇。當研究者在校內推動國際志願服務的業務時,因為有著前人的經驗更 能站在肩膀上能看的更高、更遠,但各校召募及做法均不同,有些學校透過書 面審查及面試的方式,有些則透過社團自行召募成員,更有學生報名校外機構 所舉辦的行程,提供更多元化的參與管道。

正因過多的選擇,應考量大學生在參與時能否從中學習到志願服務的內涵,

是否引導學生應站在他人的立場,及做過適當的評估對方需求後才進行服務,

並以不增加當地負擔為信念,來設計符合對方需求的服務內容。研究者建議應 收集各校辦理國際志願服務的經驗,進而形成一套模式作為輔導大學生參與國 際志願服務參考依據,無論是自行組隊、學校規劃或是參與校外組織行程前的 注意事項,雖教育部青年發展署已出刊手冊,但內容較為簡易,對於持續發展 國際志願服務的資源有限。

(二)重視學生參與國際志願服務前的宣導

本研究發現,研究參與者對於參與國際志願服務前的決策歷程,針對大學 生會考量的因素加以探討以提昇對此議題的興趣,茲說明如下。

1. 透過在校內撥放服務期間的影片,或安排校內成果發表會分享及展示服 務成果,並運用同儕的經驗分享等方式提昇大學生參與意願。

2. 透過專書導讀及讀書會的方式,選擇適當的國際志願服務書籍或影片,

帶領大學生從中探討及解讀對志願服務的內涵與意義,從中建立起大學生對參 與服務的責任。

3. 在考量語文方面應需具備基本的表達能力外,正確的服務態度與精神是 在行前招募及說明會時,應加以宣導的觀念。

4. 經費補助愈來愈短缺的情況下,礙於經濟考量會讓許多大學生喪失參與 國際的機會。

5. 大學生靠團隊單獨募款方式較不容易,建議整合校內服務隊的資源及計 畫,一同向外募集資金,較有獲得較多補助的機會。

(三)鼓勵大學生持續參與國際志願服務

本研究發現,研究參與者持續參與國際志願服務,除能有效的推動在地化 服務,更有助於個人生涯發展。其中,團隊中的團員有一次服務經驗後,就能 憑著對服務當地的瞭解,規劃更能夠實際幫助後續參與國際志願服務,不論是 當地文化、服務內容規劃及建立新成員的態度及理念等,能以自身經驗分享,

深入了解當地的需求,或啟發新的想法及創意。且透過長期且持續性的國際事 務參與,能瞭解自身能力的有限與不足外,還會持續省思過去生活經驗和未來 努力方向,進而打破現有的框架,發掘到對自己有興趣的議題,增進對未來的 職業探索。

二、 對國際志願服務團隊的建議

(一)重視國際志願服務團隊行前培訓

本研究發現,研究參與者在國際志願服務經驗分享中提到團隊在行前籌備 與運作的重要,應具有組織及規劃性,建議第一次承辦國際志願服務活動時,

可先參考教育部青年發展署於2013年出刊印製「學校推動國際志工須知」、「青 年從事國際志工」手冊。另建議召開說明會的重要性,對於要召募的新成員,

在召募前要先說明清楚所需的條件及能力,最重視的,還是參與者的態度。

因來自不同科系,且需要在短時間內需建立共識及理念的情況下,更應該 著重在服務精神、態度養成及密集的教育訓練上,以安排各項服務活動,如可 以先參與國內志願服務及募款活動,讓團員從活動中來增進對團隊向心力、理 念共識及提昇自身的經驗。且透過有系統的行前訓練課程的安排,逐步及踏實 的建立大學生參與國際志願服務的正確態度與理念,消除大學生在參與過程中 所遭遇的困境。

(二)樹立典範學習對象

本研究發現,前人的創團的故事及經歷,是團隊延續下去的動力,前人的 經驗更是很大的支持力量,尤其是學長姐參與過的經驗存留成書面資料,讓學 弟妹有依據可以參考及運用,堅持凡走過必留下痕跡的理念。所以,相對資料 的建立及經驗傳承十分重要,透過多年來的經驗累積,應將其經驗內涵建構成 團隊的操作模式,研究發現將現有的國際志願服務團隊成立為社團,藉由社團 的經營模式,更深化服務內涵,得以永久傳承下去。

(三)爭取學校及家庭的支持與認同

本研究發現,大學生參與國際志願服務環境影響因素,來自於家庭及學校 的支持度。團隊為爭取資源及增加經費來源,學校的支持及老師的從旁指導,

都是形成團隊持續參與的動力。家庭的成員有從事志願服務的經驗,及對服務 活動的認同,相對地會提高參與意願。建議團隊應隨時與學校指導或承辦單位 保持良好的互動,相互支援與配合,且積極爭取校內外分享及競賽機會,讓團 隊有機會曝光或獲獎,更能讓學校投入更多的資源在國際志願服務推展上。

而團隊應建構明確的國際志願服務的活動內容,讓召募的成員能先透過詳 細的資料與家長溝通及表達參與意願,在家長的支持下參與活動,並於行前召

開家長說明會,告知家長所要進行的服務行程及內容,以及當地的食宿及安全 措施,讓更多大學生能夠有參與國際志願服務的機會。

貳、 對後續研究之建議

根據本研究之結論,對於後續相關主題之研究,分別對研究主題、研究方法、

研究者及研究限制方面之建議。

一、 研究主題

本研究以持續參與二年以上國際志願服務的大學生其助人行為及動機調節 歷程所做的研究,針對在行前參與決策歷程、持續參與動機調節歷程及對個人 的影響,因大學生參與國際志願服務人數逐年增加,建議可研究國際志願服務 團隊對當地持續服務的影響,以瞭解不同的服務團隊在當地長期服務後,所帶 來的效益及發展。

二、 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質性研究之深度訪談法,以本研究參與者中有一名大學生參與四 年國際志願服務的經驗,若以生命敘事之研究來探討這類型的學生參與這幾年 的成長歷程,以不同的質性研究法來呈現出生命經驗,並能提供實務工作者及 國際志願服務團隊做為重要的參考依據。

三、 研究者

建議研究國際志願服務相關議題時,研究者要有參與過相關服務的經驗,

始能針對其過程及內涵,從正確的角度切入議題,做出判斷及分析,在結論與 建議時,才能夠提出符合國際志願服務的看法。

四、 研究限制

本研究計畫原邀請榮獲全國績優團隊競賽優勝團隊的成員,做為訪談的對 象,研究參與者需連續二年以上參與國際志願服務,服務地點在相同的國家,

反而限制研究者邀請研究參與者的困難度,從獲獎的團隊中,能達到連續二年 參與且又持續去同一個國家,符合此資格的大學生並不多,且多元化的國際服 務機會,讓大學生更多的選擇到其它的國家的機會等。因此,研究者變更研究 參與者的條件,將邀請績優團隊列為參考依據,因考量其中的團隊結構較佳,

較容易達到需求滿足的要件。接著,開始試著邀請其他學校團隊的大學生,也 獲得學姐及同儕的幫忙下,才得以順利的找到訪談的對象。

研究者在訪談的過程中,皆採個別訪談的方式,從中觀察研究參與者初次 見面不熟悉研究者,故在回答問題的態度上一開始會有所保留,且研究參與者 部分經歷因時間久遠,故以引導方式使研究參與者回想當時的經驗。訪談過程 談到對國際志願服務的熱忱,雙方常會讓話題流於分享氛圍,而有引導回答的 現象。另,研究者將訪談題目列出讓研究參與者回答,容易造成回答問題方式 進行,研究參與者陳述經驗時所展現出的自信及訪談過程中,訴說經歷時,其 情感連結部分所產生的感受,反而較不容易在文字上呈現出來當下的真實感受 及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