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二節 研究參與者

目前國內各大專校院參與國際志工團隊數量甚多,依據研究者目前可運用 之時間與資源選擇,以及與研究目的合適的研究參與者,經由邀請參與國際志 願服務且持續服務二年以上的大學生來擔任,並依循是否達到資料飽和的情況 來增減人數。本節敘述研究參與者的選擇方式,以及研究使用的重要訪談文件。

壹、 研究參與者選擇

選擇質性研究的參與對象,端視研究目的、研究問題所面臨的限制與現有 的資源而斟酌。本研究採取質性研究取向的用意,在於深入了解研究參與者的 個人經驗與感受。因此,研究參與者選擇的考量,在於是否能夠提供豐富資料;

在此取樣原則下,研究參與者是由研究者立意取樣而來,本研究的研究參與者 不僅僅是資料提供者,也參與經驗意義的詮釋。

貳、 研究參與者條件

研究者將本論文定位為,參與國際志願服務助人經驗的大學生所創造出的 論述。研究者僅是藉由撰寫論文的過程,呈現出當中的歷程,因此將持續參與 國際志願服務的大學生定位為「研究參與者」的角色,且是以互為主體性

(inter-subjectivity)的立場,透過質性研究的方式來研究國際志願服務助人者 的相關意涵。

本研究設定須具備的條件:為持續參與國際志願服務二年以上大學生,且 具有服務理念及服務動機的重要成員,並以曾榮獲教育部青年發展署「青年志 工團績優團隊」之榮譽團隊為選擇研究參與者的優先邀請對象,因獲獎團隊服 務歷程較為豐富且組織較為完善,欲從中積極探討研究參與者持續參與國際志 願服務助人行為及動機調節歷程的內涵。

參、 邀請方法

研究者輔以參酌名詞解釋定義之「助人行為及動機調節」說明本研究欲探 究的歷程,確認研究參與者具有相關經驗後,再正式邀請。研究參與者的選取 主要透過教育部青年發展署「區域和平志工團績優團隊」國際志工、海外僑校 歷年獲獎名單中,提供績優團隊的聯絡線索,以曾有榮獲教育部青年發展署「區 域和平志工團績優團隊」榮譽的團隊或大專校院各國際志工團隊領隊老師推薦,

作為優先的訪談對象,尋找符合本研究目的之研究參與者。

經過電話邀約及電子信件說明本研究目的後,同意接受深度訪談,並請研 究參與者填寫基本資料表(附錄一)及簽訂「訪談同意書」(附錄二)後,進 行正式研究訪談。

肆、 研究參與者的人數

在擬定研究計畫之初,研究者邀請國際志願服務團隊中持續參與的大學生,

來擔任研究參與者。並基於訪談進行時程、能提供資料的豐富程度及研究者的 資料分析能力,共訪談六位持續參與國際志願服務者,直到資料飽和,並視資 料收集程度來做為是否繼續尋找訪談者的依據,所謂資料飽和乃是資料蒐集的 內容如果已經開始顯現多餘而重復時,則研究者即停止資料的收集。

伍、 研究參與者的基本資料

本研究的六位研究參與者均參與國際志願服務達二年以上的資歷,且曾擔 任過團隊中的領導者角色,基於保密原則故未寫出所擔任的職務。除研究參與 者F 外,其餘研究參與者所參加的團隊曾榮獲教育部青年發展署青年志工績優 團隊全國競賽獲獎名單(附錄三),其團隊服務過程及經驗較為豐富,依據每 位研究參與者訪談文本資料,以瞭解參與團隊方式、團隊服務地區及內容,進 行研究資料整理,其研究參與者基本資料表如下表2 所示。

表2

日期 20130707 20130613 20140329、

20140418 20140402 20140405 20140417、

20140501 次數 1 次 1 次 2 次 1 次 1 次 2 次

陸、 研究者

質性研究著重能豐富回答與解釋問題的研究對象,以便能深入說明所關切 的問題。在質的研究中,研究者即是工具,而質的研究的效度,大部分的關鍵 是在於能夠進行實地工作者之技巧與能力,並嚴謹地執行工作(Patton, 1990)。

因此,當研究者以質性研究取向進行研究時,研究者本身就是最重要的工具(引 自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在訪談中,研究者以其本身的觀察力、感受力 與受訪者建立起信任的關係來進行訪談;而在訪談的同時,研究者除了須具備 提問的能力之外,更要以一種同理的中立來與研究參與者互動、了解研究參與 者的主觀世界。在資料分析時,研究者更以其本身的經驗、所受的訓練,以及 對受訪者經驗的理解來進行理論性的分析。

研究者本身工作業務必須輔導國際志工團隊,國際志工團隊服務範疇目前 為泰北地區及大陸,曾親自參與泰北僑校及大陸服務計畫四年,從招募國際志 工團隊團員、指導服務計畫撰寫、培訓服務技能、辦理國際志工授旗暨開訓儀 式、實際參與服務計畫、檢討評估結案事宜及鼓勵參加教育部青年發展署全國 績優團隊競賽,研究者輔導泰北國際志工團隊於2012 年入圍「區域和平志工團 績優團隊」海外僑校組,2013 年獲「全國績優團隊競賽」僑校志工類組的特殊 貢獻獎,希望經由引導學生學習成功的過程,締造大學生參與國際志願服務的 成功經驗。

經過觀察國際志願服務團隊的發展歷程,對於參與國際志願服務者的助人 行為及動機調節歷程研究產生熱誠,經由訪問國際志工團隊歷史較長、組織較 完整及服務歷程較豐富的團隊,對研究者在實務工作的經驗增能,推動國際志 願服務的業務上更締造出永續經營的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