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對於中東石油的依賴,構成了對能源市場的穩定和全球經濟秩序方面,佔有非常 現實成份的威脅。今天在中國大陸經濟方面,如果一個主要的能源供應中斷,這 將是除了在今年夏天的股市暴跌之後更大的壓力,並且有可能在全球金融市場導 致更嚴重的傷害。為此,國際社會與中國大陸接觸,以解決其能源安全的漏洞,

並阻止潛在的國際危機,這個方面是極為重要的。

第二節 後續研究建議

本文藉由中國大陸能源安全的戰略手段,分析如何在全球化能源嚴重缺乏 的環境下,尋求能源安全所需立即防處的策略,針對「中國能源威脅論」所帶來 的影響,並置重點於中亞地區的地緣政治發展,對中國大陸能源安全戰略加以研 究,分析並歸納其原因:

一、中國大陸能源部門的改革迅速進行,並非一般傳統安全威脅的戰略思維,在 未來幾年內,將進一步開拓國內法律框架,以允許更多的競爭和促進能源安 全。一個全面的法律框架和良好的投資環境,才能在能源市場上吸引更多外國企 業的投資。

二、中國大陸必須改善眼前混亂不成熟的商業環境,以減輕外國公司的潛在風險 仲裁。

三、中國大陸在國際仲裁的專業知識方面,現在是相當稀缺的,對於有關國際仲 裁領域的最新組織行業,必須規劃更多的培訓課程,這是非常重要的。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推進,中亞能源儲備區域的開發勢將帶來嶄新局面,

並在全球能源開發中心的地位,也將逐步體現。中國大陸能源開發利用技術水準 提升和交通基礎設施完善,不僅該地區的陸地資源潛力逐漸被釋放,而且裏海油 氣資源的開發,也都納入重大發展戰略規劃。裏海周邊地區石油儲量是近 30 年 來全球最大的油氣新發現,能源開發潛力巨大。此外,在外高加索地區、西亞地 區正在採用新的開採設備和技術,其能源出口規模效應將逐步顯現。綜彙以上論 述,依本論文研究結果,提出後續重點議題研究建議: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一、「中國能源威脅論」在 21 世紀的國際政治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議題,其中也包 含中美軍事互動,以及其對美國重返亞洲的國際事務領導地位的意涵。相信 隨著中國大陸的整體實力不斷提升,在短時間內,以中國大陸的整體狀況而言,

是否能夠產生什麼變化?時間節點為何?皆是未來非常值得持續研究的重點議 題。

二、本文的研究重點是中國大陸能源安全戰略,目前在世界上的任何一個區域,

進一步的研究中國大陸全球油氣戰略,都將是未來研究方向的一個越來越重 要的途徑。大陸官方在境外能源合作中,海外糾紛往往具有連鎖反應,走出去的 能源企業要在項目開發和合同談判過程中風險予以充分的評估,在合約當中,依 據風險分配,給予較有能力承擔的一方分配風險,包括對索賠、糾紛處理機製作 出妥善的約定,作為最後一道法律救濟手段,必要時也需要通過約定或相關雙邊 或多邊機制解決爭端,維護海外投資安全和權益。中國大陸通過各種手段追求能 源安全,包括通過雙邊的政府關係以及它的國有企業。進一步研究的領域是與非 洲和拉丁美洲國家,在這些地區的能源戰略,大陸政府的財政和外交關係的複雜 性和相互交織的本質,繼而衍生出去的國際層面,值得後續研究。

三、依據國際能源署(IEA)在 2016 年 2 月 22 日發布了年度中期石油市場報告。

其中預測說,雖然「現在遭遇最沉重的打擊」,美國到 2021 年將引領全球石 油產量的增長。另外,伊朗在最近被國際社會解除制裁後,其石油開始恢復進入 市場。因此,國際能源署表示,到 2021 年,「美國和伊朗將分別引領非石油輸出 國組織和石油輸出國組織的產油增長」。依據以上論述,近幾年由於國際間的低 油價,全球許多石油公司現在縮減開支和關閉油田,從而導致投資不足、這可能 造成未來(2017 年到 2021 年)油價飆升。中國大陸在此種現象下,是否仍以中 亞地區的地緣政治關係,來維護本身的能源安全戰略?大陸會不會被美國、俄羅 斯甚至其他經濟大國取代在中亞地區的重要地位?亦值得持續研究。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四、從中國大陸內政來看,他早已展開自己的戰略石油儲備(SPR),至於戰略 石油儲備狀況,目前尚處於保密狀態,但統計中國大陸國家統計局 2014 年 11

月所公佈的資料,國家石油儲備一期工程已經完成,4 個儲備基地儲備原油 9,100 萬桶,等同於大約 30 天的基本進口量(中共官方規劃到 2020 年將其提高至 100 天);第二階段的目的是增加 1.68 億萬桶的戰略儲備,中國海關數據顯示,大陸 2014 年平均每天進口原油 619 萬桶。

因為 2015 年底的原油搶購風潮幾乎填補所有當前的存儲容量因此,中國大 陸需要建立新的存儲基礎架構來因應未來的需求。鑑於這些現實以及中國大陸在 全球大宗商品貿易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對中東和中亞石油的依賴構成了對能源 市場的穩定和全球經濟秩序的非常的實現威脅。為此,國際社會與中國大陸接觸,

以解決其能源安全漏洞,並阻止潛在的國際危機,這些影響歐亞地區政經起伏的 衝擊,都是值得持續研究的議題。

AFI Alliance for Financial Inclusion 金融包容聯盟

AIIB 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 BTC Baku-Tbilisi-Ceyhan 傑伊漢輸油管道

CNOOC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oration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 CNPC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oration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 CAGP Central Asian Gas Pipeline 天然氣管道

CDB China Development Bank 中國國家開發銀行 EOR Enhanced Oil Recovery 石油採收率

EITI Extractive Industries Transparency

Initiative 採掘業透明度行動計劃 EEU Eurasian Economic Union 歐亞經濟聯盟

ESPO The Eastern Siberia–Pacific Ocean oil

pipeline 東西伯利亞-太平洋石油管道 FGE Facts Global Energy 全球能源諮詢公司

GDP Gross Domestic Product 國內生產總值 IMF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國際貨幣基金 IEA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國際能源署 IOC International Oil Company 國際石油公司 KCP Kazakhstan-China Pipeline 中國石油管道

(中哈原油管道有限责任公司) LNG Liquefied Natural Gas 中國液化天然氣

MSR 21st-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MOFCOM The Ministry of Commerce 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商務部 NOC National oil company 中國國家石油公司

NEA National Energy Administration 中國國家能源局 NDRC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NATO 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sation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NSRB New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新絲綢之路經濟帶 ODA 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 海外發展援助 OPEC 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 石油輸出國組織

PPP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購買力平價

PSA Plurilateral Services Agreement 多邊服務業協議(分享協定) RCEP 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 SCO The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上海合作組織

SCS South China Sea 中國南海(南中國海) SPR Strategic Petroleum Reserve 戰略石油儲備 SLOC Sea Line of Communication 海上運輸線 UNFPA United Nations Population Fund 聯合國人口基金 WTO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世界貿易組織

WB World Bank 世界銀行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一、中文專書

大衛‧古斯丁(David Goodstein)著,郭寶蓮譯,2004。《石油浩劫(Out of Gas:The Endof the Age of Oil)》。臺北:商周出版社。

大陸石油工業組,1995。《大陸石油市場與貿易系統》。臺北:中國石油公司。

中國科學院能源戰略研究組,2006。《中國能源可持續發展戰略專題研究》。北京:

科學出版社。

中共科學院國情分析研究小組著,2001。《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建構中共資源 安全保障體系研究》。臺北:大屯(中華歐亞基金會授權出版)。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2013。《中國統計年鑑》。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2000。《2001中共航運發展報告》。北京:人民交通出版 社。

文正仁,2011。《中共崛起大戰略-與中共知識精英的深層對話》。北京:世界知 識出版社。

王國臣等著,林正義編,2007。《石油與國際安全》。臺北:遠景基金會。

王緝思,2011。〈美蘇爭霸的歷史教訓和中國的崛起道路〉,「中南海講座:大國 崛起的歷史經驗與中國發展道路」發表之論文,頁122-130。

王緝思,2001/09。《冷戰後美國的全球戰略和世界地位》,「經驗與中國發展 道路」發表之論文,頁120-130。

王海運、許勤華,2012。《能源外交概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

王能全,1993。《石油與當代國際經濟政治》。北京:時事出版社。

石之瑜,1995。《大陸問題研究》。台北:三民書局。

托比‧謝利(Toby Shelley)著,宋岩譯,2006。《石油紛爭地圖(Oil-Politics,Poverty

& The Planet)》。臺北:晨星出版社。

李紅杰,2009。《國家利益與中國的中東政策》。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李英明,1995。《中共研究方法論》,台北:智揚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邱坤玄著、張五岳主編,2005/08。《中國大陸研究:中共外交政策》,台北:

新文京。

易君博,1975。《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台北:三民書局。

查道炯,2005。《中國石油安全的國際政治經濟學分析》。北京:當代世界出版社。

俞正梁,1996。《當代國際關係學導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胡鞍鋼,2001。〈能源的壓力與挑戰〉,《21世紀中國面臨的12大挑戰》。北京:

世界知識出版社。

張五岳,2012/09。《中國大陸研究》。台北:新文京開發。

倪世雄,2010。《當代國際關係理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倪建民、郭雲濤,2009。《能源安全》。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

郝麗莎,2012。《世界石油地理格局之變》。南京: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孫壯志,2001。《中亞新格局與地區安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徐小杰,2011。《石油啊,石油——全球油氣競賽和中國的選擇》。北京:北京中 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徐小杰,1998。《新世紀的油氣地緣政治:中國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北京:社會 科學文獻出版社。

唐昀,2004。《大搏殺---世紀石油之爭》。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孫壯志,2001。《中亞新格局與地區安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陳元編,2007。《能源安全與能源發展戰略研究》。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郭依峰,2011/05。《世界能源戰略與能源外交:中東卷》。北京:知識產權。

郭依峰,2011/05。《世界能源戰略與能源外交:中東卷》。北京: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