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中國崛起」議題近來已成為全球討論的焦點,各界紛紛以不同的角度切入 來探討此一現象能源(energy)在全球化中佔有不可或缺的因素。本文假定中國大 陸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繼而使綜合國力提升,以達到「中國崛起」的目標為前提,

進而探討中國大陸經濟能夠持續穩定發展的根源。無論中國大陸經濟未來發展如 何,但都必須倚靠充足且穩定的能源供給,方可支撐經濟的持續發展。1

一、研究動機

由於上世紀90年代初,中國大陸已經成為原油進口國,且隨經濟快速發展,

能源的需求快速地提升,中國大陸開始積極向國際市場購買原油。原油雖屬國際 市場上自由買賣的商品,但其屬性亦屬於戰略物資,且加上其稀有的特性,故獲 得原油的成本、風險性亦大幅度增加。於是中國大陸在國際市場上獲得原油的方 式便開始往多樣化、而購買原油亦不僅限於單一區域。為了達成「中國崛起」的 目標,亦即現階段以經濟持續穩定成長為首要,另大陸外交亦以此為總體目標,

積極拓展與全球產油國之間的往來,高階領導人亦經常出訪能源豐富的國家。對 於大陸而言,除了能獲得充足的能源之外,最重要的是能將所採購的能源安全運 抵大陸境內。經由海上所運送的原油,以大陸現有的實力還不足以確保其安全無 虞,而與中亞之間的能源合作便無此顧慮。2中國大陸與中亞之間有共同邊界,

中亞經由油管直接將原油輸送至中國大陸境內,對大陸而言,既可確保能源供應 穩定,且其安全性亦大幅提升,與中國大陸由海運所獲得能源的各種條件相比,

1 許源派、林信成,〈中國大陸對外石油戰略的制度發展與變遷:守勢現實主義觀點〉《 全球政 治評論》,(2015 年 7 月),頁 93。

2 謝明勳,〈論中國對東北亞能源安全合作之發展與挑戰〉,《臺灣國際研究季刊》,(2015 年 6 月),頁 137。

費量亦逐年增加。3中國大陸自1993年已經成為原油淨進口國,從1993年至2002 年,10年間原油淨進口量增加了7倍,甚至超過日本,對外依存度已接近30%。 勢。5大陸運用「上海合作組織」(The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SCO)

將陸上鄰國,也是能源大國的俄羅斯和中亞國家聚集在一起,加強擴展制度化的

6 上海合作組織(簡稱上合組織;英語:The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縮寫:SCO)是 中華人民共和國、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烏茲別克斯坦、巴基斯坦和印度等 8 個國家組成的一個國際組織,另外有 4 個觀察員國:蒙古國、伊朗、阿富汗和白俄羅斯。工作 語言為漢語和俄羅斯語。成員國總面積為 3435.7 萬平方公里,即歐亞大陸總面積的 3/5,人口 約 30 億,為世界總人口的 3/7。這是中國大陸第 2 次在其境內成立政府間國際組織,及首次以 其城市命名,宣稱以「上海精神」解決各成員國間的邊境問題。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兩國關係具備多面向的發展,兩國自中蘇邊界談判開始,到蘇聯解體後,其繼承 者俄羅斯偕同中國大陸相鄰的前蘇聯共和國哈薩克、吉爾吉斯與塔吉克共同完成 邊界談判,並且建立軍事互信機制,進而轉變為區域安全合作組織-「上海合作 組織」。7中俄兩國以此組織為基礎,逐步加強各領域的合作,並擴大該組織的範 圍,讓該組織日漸展現影響力。除了此區域性國際組織外,中俄兩國關係自蘇聯 解體後亦呈現逐步上升的趨勢,雙方由互視友好國家開始,發展到建設性伙伴關 係,再增進至戰略協作伙伴關係。8在此機制化制度建立後,近幾年則是在此基 礎上更加深化及完善此機制,兩國合作範圍更全面、更深入、更細緻。目前雙方 致力於經貿關係的加強,其中能源合作係雙方合作的重點,雙方也都體認到此項 合作對彼此經濟皆有助益,故雙方合作計畫持續積極地推動。9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德國始終未能掌控中東與高加索地區的油田,因 而決定了納粹最終敗亡的命運。日本則受到美國海軍封鎖,造成石油、煤炭等戰 略物資無法補給,日本的工業陷入癱瘓,終至沒落。能源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般。

隨著冷戰的結束與東亞經濟的快速發展,逐漸改變了原本以美、日、歐三個地區 消耗世界最多能源的局面,當前人類對於能源的需求與消耗,比歷史上任何一個 時期都來得多更多。在粥少僧多、能源有限的情況之下,世界各國政府為了穩定 能源供給、確保國家生存與發展,不可避免地展開了一場慘烈的鬥爭。國際社會 的競爭是沒有永遠的朋友,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而在當今世界,

能源,就是牽動國際競爭的永恆利益。10

提供能量的物質謂之能源,諸如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水能、煤炭、石油,

必須不斷獲得能源供應以支持經濟的持續發展,能源安全不僅僅包括眼前的實物 供應,而且包括資源,以及供應這些資源的市場可持續長期發展;換言之,能源

7 郭武平,劉蕭翔,〈上海合作組織與俄中在中亞競合關係〉,《問題與研究》, 44 卷 3 期 (2005 年 6 月 1 日),頁 125。

8 吳磊著,《中國石油安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年 9 月),頁 65。

9 徐小杰,《新世紀的油氣地緣政治:中國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998 年 10 月),頁 126。

10 葉志成,《中國大戰略》,(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年 4 月),頁 3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安全乃是指能源的可靠與連續供應,並免受內外威脅的一種保障狀態。中國大陸 自鄧小平推動改革開放政策以來,經濟迅速成長,國力日增,廣大的市場及其背 後所蘊藏的巨大商機,使得世界各國趨之若鶩地前往大陸投資。然而,與經濟發 展同步的是中國大陸對於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在2003年底,大陸各地分別陸續 出現了大規模的缺煤、缺油與缺電的「三荒」現象,形成阻礙中國大陸經濟發展 的瓶頸,也說明了大陸尋求能源安全不僅是在未雨綢繆,同時也是極需解決的燃 眉之急。大陸為了促進能源安全所做的種種努力,圍繞著「多元化」此一中心概 念而展開,這包括了能源供應來源、使用能源種類、進口能源路線以及運輸與獲 取能源方式的多元化,在國內,透過強化本身能源自給能力以避免過度仰賴進口 能源,這包括了提高國內能源生產能力、建立石油戰略儲備,以及提升能源利用 效率與調整能源消費結構。在國際上,大陸不僅開始「走出去」以積極搶佔國際 能源資源大餅,同時也重視分散能源進口之來源與路線以降低風險。11

綜合上述,整理成下列幾項要點:

(一)能源所衍生而來的利益,對於國際間的政治與經濟必將產生莫大的影響。

(二)能源安全問題嚴然已經構成當今中國大陸追求發展(中國崛起)所面臨的嚴 峻挑戰。

(三)維護能源安全發展,已是影響中大陸境內與外交決策的重要環節。

以上這些因素,激發了筆者探討中國大陸能源安全戰略發展政策之動機,特 別是中亞這個樞紐地區。12本文將分為三大主軸:第一部份,論述中國大陸能源 安全戰略的發展背景,在全球化的條件下,推動「走出去」的戰略;第二部份,

論述大陸與中亞關係的發展和現況,全面闡述雙邊關係的發展進程,與建立戰略 合作伙伴關係的歷程,與在機制下全面開展雙邊合作關係的各面向;第三部份,

論述大陸對中亞地區能的源安全戰略與決策。

11 安尼瓦爾․阿木提、張勝旺主編,《石油與國家安全》,(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 年 12 月),頁 156。

12 方家麟,〈中共積極拓展石油外交〉,《中國大陸研究論叢-2005 年集刊》(2006 年 1 月),頁 6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二、研究目的

本文之研究目的,首先在於嘗試了解中國大陸能源安全政策之內涵,針對大 陸地區能源安全在石油方面所面臨的問題,有關「中國能源威脅論」所帶來的影 響,並置重點於中亞地區的地緣政治發展,以及大陸為了解決其能源安全問題所 制定的政策進行探討,亦即尋求解答中國大陸能源安全政策「是什麼」的相關問 題。其次,本文試圖分析大陸「如何」實踐其能源安全戰略政策,在中亞地區的 戰略意涵其所採行的具體措施有哪些。最後,本文經由分析中國大陸在各項指標 當中所達成的穩定度與優劣勢,與中亞地區能源安全戰略相關因素加以研究,檢 驗大陸地區石油能源安全政策的成效。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