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廿一世紀中國大陸能源安全戰略之研究—以中亞地區為例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廿一世紀中國大陸能源安全戰略之研究—以中亞地區為例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7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 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朱新民博士.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sit. Nat. —以中亞地區為例. y. ‧. 廿一世紀中國大陸能源安全戰略之研究. er. io. China’S Energy Security Strategy of the 21st Century:. n. a lAcase Study of Central Asia i v n Ch U engchi. 研究生:李鑑舉 中華民國 105 年 7 月.

(2) 摘. 要. 當二十一世紀時序進入全球化時代之後,在全球氣候變遷與石化燃料價 格高漲的影響之下,世界各國為了保障本身經濟發展所需的能源,即在世界 範圍內展開激烈的鬥爭,甚至因此而導致了嚴重衝突和戰爭。當今全球能源 消費結構中,石化能源仍居主導地位,存量的有限與需求增長之間矛盾日益 顯著,因此,能源短缺已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巨大瓶頸,全球性的能源爭奪 態勢愈演愈烈。隨著全球化時代的到來,大部分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亞太地區). 政 治 大. 工業化和現代化的進程相對加速,面對世界能源的需求也不斷增加,中國大 陸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立. 大陸的能源戰略和海外投資,通常都是一個足以為外界激烈辯論的主題. ‧ 國. 學. (例如「中國能源威脅論」)。中國大陸緊鄰著中亞區域,蘊藏著豐富的石油. ‧. 和天然氣儲備量,在這個區域發揮高度的能源戰略,似乎是中國大陸最可能. y. Nat. 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亦藉以減輕其對來自中東的能源供應的依賴,若能掌. er. io. sit. 握該區,大陸就可以減少對中東油源供應的依賴,種種徵候都明確顯示大陸 積極鞏固國土疆域與追求能源安全戰略的全般優勢。. n. al. Ch. engchi. i n U. v. 關鍵字:中國能源戰略、中國能源威脅論、中亞能源、石油外交、能源安全. I.

(3) Abstract When the timing to ente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era of globalization, under the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the impact of rising fossil fuel prices,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in order to protect its own economic development needed energy that fierce struggle, and even lead to serious conflicts and wars . Today's global energy consumption structure, petrochemical and energy continued to hold a dominant position,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finite and the demand for stock grew increasingly significant, therefore, the energy shortage has become a huge bottleneck. 政 治 大 of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especially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industrialization and 立 in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global energy muddied intensified. With the advent. modernization process in most developing countries relative acceleration, facing the. ‧ 國. 學. world's energy demands are increasing, China is the most typical example. China's overseas energy strategy and investments are usually sufficient for the. ‧. outside world a hotly debated topic (such as "China energy threat"). China close to the. sit. y. Nat. Central Asian region, rich in oil and natural gas reserves in the region to play a highly. io. er. energy strategy, China seems to be the most important means possible, on the other hand also so as to reduce its dependence on energy supplies from the Middle East , if. n. al. Ch. i n U. v. we grasp this area, China can reduce its dependence on Middle East oil supply source,. engchi. various incidents have clearly demonstrated China's active pursuit of the full consolidation of Land and territory advantages like energy security strategy. Keywords: China's energy strategy, China energy threat, the Central Asian energy, oil diplomacy, energy security. II.

(4) 目 第壹章. 錄.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 5 第三節 研究途徑與方法.................................................................................... 9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3 第五節 研究架構與章節.................................................................................. 14. 第貳章. 中國大陸能源安全戰略之發展背景 ....................... 17. 政 治 大. 第一節 中國大陸石油外交目標策略.............................................................. 17 第二節 中國大陸石油安全戰略背景與能源安全政策.................................. 37 第三節 中國大陸石油供需現況...................................................................... 43 第四節 小結...................................................................................................... 52. 立. ‧ 國. ‧. 中亞影響中國大陸能源安全主要的地位.......................................... 57 中亞各國現存之問題與外交政策...................................................... 71 中亞對美日在外交上的具體作法...................................................... 84 小結...................................................................................................... 89. y. sit. er. io. a. v l C 中國大陸對中亞的能源安全戰略與決策 ............... 93 ni n. 第肆章. 中國大陸與中亞地區能源安全關係 ....................... 57. Nat.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學. 第叁章. hengchi U. 第一節 中國大陸能源戰略中的區域性投資策略.......................................... 93 第二節 中國大陸能源安全與外交決策........................................................ 105 第三節 中國大陸與中亞能源安全的挑戰.................................................... 111 第四節 小結.................................................................................................... 120. 第伍章. 結論 ......................................................................... 126.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27 第二節 後續研究建議.................................................................................... 138. 附錄-縮寫表 ............................................................................ 141 參考文獻.................................................................................. 143 III.

(5) 表. 次. 表 2-1. 石油輸出國組織與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對照表 ........................................... 28. 表 2-2. 中國大陸海外進口油氣航運路線對照表 ................................................... 33. 表 2-3. 中國液化天然氣(LNG)沿海港口儲備基地一覽表 ............................... 34. 表 3-1. 2015 年中國大陸與中亞五國的貿易比例一覽表 ...................................... 56. 表 3-2. 傳統中亞地區國家基本參數一覽表 ........................................................... 57. 表 3-3. 中國大陸石油生產進口和進口依存度的統計與預計一覽表 ................... 59. 學 ‧. io. sit. y. Nat. n. al. er. 表 4-1. ‧ 國. 表 3-4. 治 政 中國大陸連結中亞天然氣管道路線一覽表 ............................................... 80 大 立 中國大陸與中亞合作的油氣管道歷史階段重要事件一覽表 ................... 96. Ch. engchi. IV. i n U. v.

(6) 圖. 次. 圖 2-1. 中亞地區 ....................................................................................................... 18. 圖 2-2. 上海合作組織成員示意圖 ........................................................................... 30. 圖 2-3. OECD 組的發達經濟體 GDP 發展曲線圖 ............................................... 39. 圖 2-4. 中國大陸「九段線」示意圖 ....................................................................... 51. 圖 3-1. 中亞天然氣管道走向示意圖 ....................................................................... 78. 圖 3-2. 中國大陸對中亞直接投資累計總額統計柱狀圖 ....................................... 90. 圖 4-3. 珍珠鍊示意圖 ............................................................................................. 117. 圖 4-4. 亞投行創始會員國分佈圖 ......................................................................... 118. ‧. ‧ 國. io. sit. y. Nat. n. al. er. 圖 4-1. 學. 圖 4-2. 治 政 一帶一路示意圖 ......................................................................................... 113 大 立 渚碧礁、永暑礁空照圖 ............................................................................. 115. Ch. engchi. V. i n U. v.

(7) 第壹章 第一節. 緒論. 研究動機與目的. 「中國崛起」議題近來已成為全球討論的焦點,各界紛紛以不同的角度切入 來探討此一現象能源(energy)在全球化中佔有不可或缺的因素。本文假定中國大 陸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繼而使綜合國力提升,以達到「中國崛起」的目標為前提, 進而探討中國大陸經濟能夠持續穩定發展的根源。無論中國大陸經濟未來發展如 何,但都必須倚靠充足且穩定的能源供給,方可支撐經濟的持續發展。1. 立. 一、研究動機. 政 治 大. ‧ 國. 學. 由於上世紀90年代初,中國大陸已經成為原油進口國,且隨經濟快速發展,. ‧. 能源的需求快速地提升,中國大陸開始積極向國際市場購買原油。原油雖屬國際 市場上自由買賣的商品,但其屬性亦屬於戰略物資,且加上其稀有的特性,故獲. y. Nat. io. sit. 得原油的成本、風險性亦大幅度增加。於是中國大陸在國際市場上獲得原油的方. n. al. er. 式便開始往多樣化、而購買原油亦不僅限於單一區域。為了達成「中國崛起」的. Ch. i n U. v. 目標,亦即現階段以經濟持續穩定成長為首要,另大陸外交亦以此為總體目標,. engchi. 積極拓展與全球產油國之間的往來,高階領導人亦經常出訪能源豐富的國家。對 於大陸而言,除了能獲得充足的能源之外,最重要的是能將所採購的能源安全運 抵大陸境內。經由海上所運送的原油,以大陸現有的實力還不足以確保其安全無 虞,而與中亞之間的能源合作便無此顧慮。2中國大陸與中亞之間有共同邊界, 中亞經由油管直接將原油輸送至中國大陸境內,對大陸而言,既可確保能源供應 穩定,且其安全性亦大幅提升,與中國大陸由海運所獲得能源的各種條件相比,. 1. 2. 許源派、林信成, 〈中國大陸對外石油戰略的制度發展與變遷:守勢現實主義觀點〉 , 《 全球政 治評論》 ,(2015 年 7 月),頁 93。 謝明勳,〈論中國對東北亞能源安全合作之發展與挑戰〉,《臺灣國際研究季刊》,(2015 年 6 月),頁 137。 1.

(8) 安全性佳是與ㄥ亞能源合作所獨有的特色。 大陸領導人近幾年來頻繁出訪,除鞏固雙邊邦交的目標外,其中特別選擇一 些能源豐富或具有開發潛力的國家實施訪問,令外界對大陸進行能源外交的舉動 印象深刻。除官方訪問鞏固邦誼之外,民間石油公司也頻頻對外採購能源,而且 型式頗為多樣化,包括採購現貨市場原油、購買外國石油公司股份、與外國石油 公司共同探勘開採、購買外國油田等方式。大陸隨著經濟持續快速成長,石油消 費量亦逐年增加。3中國大陸自1993年已經成為原油淨進口國,從1993年至2002 年,10年間原油淨進口量增加了7倍,甚至超過日本,對外依存度已接近30%。. 政 治 大 全球政治評論相關的高層領導人均特別重視能源安全,能源戰略成為當前中國大 立 大陸當局充分感受到能源缺乏對經濟發展或甚至對國家安全的影響,故近年來,. 陸外交政策全力支持的對象。4. ‧ 國. 學. 除需確保石油獲得來源及供應量充足外,運輸安全問題更是重要課題。目前. ‧. 大陸進口石油有將近七成來自中東等海灣地區,除該區域情勢較為複雜因素外,. y. Nat. 海路運輸石油需途經麻六甲海峽等多個咽喉要道,若遭封鎖,則中國大陸的海外. er. io. sit. 石油供給就有陷入停頓的危險。大陸的陸上鄰國俄羅斯及中亞的哈薩克皆為石油 及天然氣儲藏量及出口量豐富的國家,加上石油經由陸路以管線輸入中國大陸內. al. n. v i n 地,更能增加運輸的安全性,此項特點是大陸地區自全球輸入能源所未具備的優 Ch engchi U. 勢。5大陸運用「上海合作組織」(The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SCO) 將陸上鄰國,也是能源大國的俄羅斯和中亞國家聚集在一起,加強擴展制度化的 交流管道,除增進彼此關係外,也藉此擴大能源進口。6中俄兩國皆為區域大國,. 3 4. 5 6. 何文淵,〈中國油氣資源發展現狀面臨的問題和對策〉《中國能源》,第 1 期(2005 年),頁 35。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經濟安全研究中心,《全球能源大棋局》,(北京,時事出版社,2005 年 1),頁 86。 巴忠炎,《中國的經濟安全與發展》 ,(北京,時事出版社,2004 年 6 月),頁 120。 上海合作組織(簡稱上合組織;英語:The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縮寫:SCO)是 中華人民共和國、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烏茲別克斯坦、巴基斯坦和印度等 8 個國家組成的一個國際組織,另外有 4 個觀察員國:蒙古國、伊朗、阿富汗和白俄羅斯。工作 語言為漢語和俄羅斯語。成員國總面積為 3435.7 萬平方公里,即歐亞大陸總面積的 3/5,人口 約 30 億,為世界總人口的 3/7。這是中國大陸第 2 次在其境內成立政府間國際組織,及首次以 其城市命名,宣稱以「上海精神」解決各成員國間的邊境問題。 2.

(9) 兩國關係具備多面向的發展,兩國自中蘇邊界談判開始,到蘇聯解體後,其繼承 者俄羅斯偕同中國大陸相鄰的前蘇聯共和國哈薩克、吉爾吉斯與塔吉克共同完成 邊界談判,並且建立軍事互信機制,進而轉變為區域安全合作組織-「上海合作 組織」 。7中俄兩國以此組織為基礎,逐步加強各領域的合作,並擴大該組織的範 圍,讓該組織日漸展現影響力。除了此區域性國際組織外,中俄兩國關係自蘇聯 解體後亦呈現逐步上升的趨勢,雙方由互視友好國家開始,發展到建設性伙伴關 係,再增進至戰略協作伙伴關係。8在此機制化制度建立後,近幾年則是在此基 礎上更加深化及完善此機制,兩國合作範圍更全面、更深入、更細緻。目前雙方. 政 治 大 合作對彼此經濟皆有助益,故雙方合作計畫持續積極地推動。 立. 致力於經貿關係的加強,其中能源合作係雙方合作的重點,雙方也都體認到此項 9.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德國始終未能掌控中東與高加索地區的油田,因. ‧ 國. 學. 而決定了納粹最終敗亡的命運。日本則受到美國海軍封鎖,造成石油、煤炭等戰. ‧. 略物資無法補給,日本的工業陷入癱瘓,終至沒落。能源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般。. y. Nat. 隨著冷戰的結束與東亞經濟的快速發展,逐漸改變了原本以美、日、歐三個地區. er. io. sit. 消耗世界最多能源的局面,當前人類對於能源的需求與消耗,比歷史上任何一個 時期都來得多更多。在粥少僧多、能源有限的情況之下,世界各國政府為了穩定. al. n. v i n 能源供給、確保國家生存與發展,不可避免地展開了一場慘烈的鬥爭。國際社會 Ch engchi U. 的競爭是沒有永遠的朋友,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而在當今世界, 能源,就是牽動國際競爭的永恆利益。10 提供能量的物質謂之能源,諸如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水能、煤炭、石油, 必須不斷獲得能源供應以支持經濟的持續發展,能源安全不僅僅包括眼前的實物 供應,而且包括資源,以及供應這些資源的市場可持續長期發展;換言之,能源. 7. 郭武平,劉蕭翔,〈上海合作組織與俄中在中亞競合關係〉 ,《問題與研究》, 44 卷 3 期 (2005 年 6 月 1 日),頁 125。 8 吳磊著,《中國石油安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年 9 月),頁 65。 9 徐小杰,《新世紀的油氣地緣政治:中國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998 年 10 月),頁 126。 10 葉志成,《中國大戰略》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年 4 月),頁 32。 3.

(10) 安全乃是指能源的可靠與連續供應,並免受內外威脅的一種保障狀態。中國大陸 自鄧小平推動改革開放政策以來,經濟迅速成長,國力日增,廣大的市場及其背 後所蘊藏的巨大商機,使得世界各國趨之若鶩地前往大陸投資。然而,與經濟發 展同步的是中國大陸對於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在2003年底,大陸各地分別陸續 出現了大規模的缺煤、缺油與缺電的「三荒」現象,形成阻礙中國大陸經濟發展 的瓶頸,也說明了大陸尋求能源安全不僅是在未雨綢繆,同時也是極需解決的燃 眉之急。大陸為了促進能源安全所做的種種努力,圍繞著「多元化」此一中心概 念而展開,這包括了能源供應來源、使用能源種類、進口能源路線以及運輸與獲. 政 治 大 能源,這包括了提高國內能源生產能力、建立石油戰略儲備,以及提升能源利用 立 取能源方式的多元化,在國內,透過強化本身能源自給能力以避免過度仰賴進口. 效率與調整能源消費結構。在國際上,大陸不僅開始「走出去」以積極搶佔國際. ‧ 國. 學. 能源資源大餅,同時也重視分散能源進口之來源與路線以降低風險。11. ‧. 綜合上述,整理成下列幾項要點:. sit. y. Nat. (一)能源所衍生而來的利益,對於國際間的政治與經濟必將產生莫大的影響。. io. 峻挑戰。. er. (二)能源安全問題嚴然已經構成當今中國大陸追求發展(中國崛起)所面臨的嚴. al. n. v i n (三)維護能源安全發展,已是影響中大陸境內與外交決策的重要環節。 Ch engchi U. 以上這些因素,激發了筆者探討中國大陸能源安全戰略發展政策之動機,特. 別是中亞這個樞紐地區。12本文將分為三大主軸:第一部份,論述中國大陸能源 安全戰略的發展背景,在全球化的條件下,推動「走出去」的戰略;第二部份, 論述大陸與中亞關係的發展和現況,全面闡述雙邊關係的發展進程,與建立戰略 合作伙伴關係的歷程,與在機制下全面開展雙邊合作關係的各面向;第三部份, 論述大陸對中亞地區能的源安全戰略與決策。. 11. 安尼瓦爾․阿木提、張勝旺主編, 《石油與國家安全》 ,(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 年 12 月),頁 156。 12 方家麟,〈中共積極拓展石油外交〉 ,《中國大陸研究論叢-2005 年集刊》(2006 年 1 月),頁 66。 4.

(11) 二、研究目的 本文之研究目的,首先在於嘗試了解中國大陸能源安全政策之內涵,針對大 陸地區能源安全在石油方面所面臨的問題,有關「中國能源威脅論」所帶來的影 響,並置重點於中亞地區的地緣政治發展,以及大陸為了解決其能源安全問題所 制定的政策進行探討,亦即尋求解答中國大陸能源安全政策「是什麼」的相關問 題。其次,本文試圖分析大陸「如何」實踐其能源安全戰略政策,在中亞地區的 戰略意涵其所採行的具體措施有哪些。最後,本文經由分析中國大陸在各項指標. 政 治 大 驗大陸地區石油能源安全政策的成效。 立. 當中所達成的穩定度與優劣勢,與中亞地區能源安全戰略相關因素加以研究,檢 13. ‧ 國. 文獻回顧. 學. 第二節. sit. y. Nat. 為環境、經濟與政治等三類取向,茲分別舉例簡介如下:. ‧. 與中國大陸能源安全問題相關之研究文獻,依其分析觀點之不同,可以區分. er. io. 一、環境取向的觀點. al. n. v i n 在環境方面,陳清泰在2004年撰擬的〈中國能源發展戰略與政策研究〉 ,一 Ch engchi U. 文中指出:雖然大陸在尋求進口能源安全方面做了諸多必要的努力,但能源的浪 費才是造成中國大陸能源需求不斷攀升的元凶, 「節約能源法」實行自1998年起, 之後並未能夠有效地落實;另一方面,過度依賴高污染能源,也妨礙了大陸未來 的發展。陳清泰主張中國大陸應實行「節能優先、結構多元、環境友好、市場推 動」的能源可持續發展戰略。14 陳俊清在2003年撰擬的〈大陸能源政策初探〉,探討大陸地區長期以來以煤 為主的能源消費型態所造成的嚴重危害;雖然中國大陸逐漸推動能源消費結構優. 13 14. 林正峰,〈中國成為資源爭奪戰關鍵要角〉 ,《商業週刊》(2005 年 7 月 25 日),頁 102-104。 陳清泰,《中國能源發展戰略與政策研究》 ,(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4 年),頁 130-136。 5.

(12) 質化政策,諸如推廣潔淨煤技術、使用天然氣與核能發電等等,但由於管理的鬆 散與技術的落後,使得二氧化碳排放總量與酸雨侵蝕區域面積等污染問題仍在逐 年遞增當中,也使得中國大陸成為造成全球氣候變遷的禍首國之一。15. 二、經濟取向的觀點 在經濟方面,國際關係領域中的討論,關於能源的闡述,多數類在國家權力 與財富的組成要素當中。本文認為石油能源在21世紀以來一直都是世界各國的重 要議題,也就是能源問題既存在以國家為主體的權力競爭,亦存在相互合作依賴. 政 治 大 謝明勳在2015年撰擬〈論中國對東北亞能源安全合作之發展與挑戰〉一文當 立. 的可能性和既存事實,必需因時制宜的採取相應的觀點加以解釋。16. 中,指出中國大陸所採行之能源安全策略為: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之下加強合作,. ‧ 國. 學. 特別是與周邊國家和區域在國際規範下建立石油安全戰略聯盟,像是上海合作組. ‧. 織之成立,對於依賴國外能源供應問題所採取的相關舉措,中國大陸已策定一套. y. Nat. 能源政策作為因應,其戰略目標係為能源安全與國家永續發展提供系統性的規劃. er. io. sit. 及保障;另一方面,加強國家對於石油工業的調控能力,實行以自由競爭為基礎 的政府管制體系,創造本國的最大利益,但由於美國掌控了國際能源價格市場、. al. n. v i n 替代能源所需之成本過高,大陸在取得能源安全方面的進展將十分緩慢。 Ch engchi U. 陳久霖在2004年撰擬〈關於我國的石油安全戰略〉一文中指出:由於大陸在. 國際石油定價方面幾乎沒有發言權,長期以來處於被動的接受者地位,而一個價 格不斷波動的國際石油市場並不符合中國大陸的經濟利益。17而唐昀在2004年著 《大搏殺:世紀石油之爭》一書中,說明中國大陸在石油進口方式上,已由過去 的以短期合同為主,僅有政府間協議、加工貿易、以物易物等幾種簡單的方式, 轉變成為以長期合同為主,期貨貿易、招標投資與回購等多樣化的方式,而中國 為了規避國際石油市場價格不斷波動的風險,開始重新準備開放石油期貨市場, 15 16 17. 陳俊清,《中共能源政策初探》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論文(2003 年),頁 53-54。 許志義、陳澤義,《能源經濟學》,(台北:華泰書局,1993 年),頁 112。 陳久霖,〈關於我國的石油安全戰略〉 ,《國民經濟管理》(2004 年),頁 35。 6.

(13) 企圖通過國內市場影響國際價格,北京政府將推動成立品種上市審核委員會,為 石油期貨的推出提供制度保障。18. 三、政治取向的觀點 在政治方面,美國智庫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在2000年所發表的〈中 國尋求能源安全〉(China's Questfor Energy Security)報告中指出:過去20年中國大 陸經濟的快速成長已使其能源需求遠遠超出國內所能供給的範圍。中國在1993 年正式成為石油淨進口國,在可預期的未來,大陸對於能源進口的依賴程度將會. 政 治 大 天然氣必須仰賴進口來滿足,這將迫使大陸放棄原有的能源自給自足的傳統策略, 立. 明顯增加。該報告估計,到了2020年,中國大陸大約有60%的石油和至少30%的. 轉向海外尋求能源供應。大陸政府對於依賴外國能源存在著恐懼感,並且認為石. ‧ 國. 學. 油進口是個可能被外國,特別是美國利用來影響大陸內政的戰略弱點,大陸希望. ‧. 將石油供應受制於美國的弱點降至最低。因此對於開採中亞和俄羅斯的石油抱持. y. Nat. 著極高的興趣,希望透過建築陸上石油輸送管道的方式以避免石油供應經由美國. er. io. sit. 所控制的海運路線所牽制。此外,大陸也努力加強和中東地區產油國的經濟、政 治、乃至於軍事關係。19然而,由於大陸所擬議的許多輸油管道可能不會建造,. al. n. v i n 在海外所開採的石油也可能無法應付未來20年中國大陸經濟成長所需的石油淨 Ch engchi U 進口量,以及因為運輸和後勤支援成本的相關支出,中國大陸在海外所開採的石. 油大多無法運回本國,而必須在國際市場出售或交換。因此,就政治取向的觀點 而言,中國大陸的能源安全最終還是無法避開美國勢力掌控下的海運路線。 林典龍在2002年所撰〈中國能源安全戰略分析〉一文中,說明中國大陸能源 安全戰略的原則為穩定供給、種類多樣化與來源多元化,大陸企圖以「兩種資源, 兩個市場」的整合運用,來保障大陸的能源安全。但由於政策無法有效執行、石 油戰略儲備體系未能建立,以及缺乏能源基礎建設,因此,中國未來的能源安全 18 19. 唐昀, 《大搏殺---世紀石油之爭》,(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4 年 6 月),頁 130。 戚文海,〈論東北亞能源合作共同體的建構〉 ,《俄羅斯中亞東歐市場》 ,第 4 期(2004 年),頁 30-36。 7.

(14) 仍舊荊棘滿佈。20 汪匡平在2004年從地緣的角度來探討中國大陸的能源安全問題,在〈從地緣 戰略觀點研析『九一一』事件後美國對『中國』石油安全挑戰〉一文中,說明美 國對於遏制中國大陸的地緣戰略部署為「奪取中亞,控制蒙古,拉住印度,擴大 東南亞基地群」。21在對於進口能源的依賴程度不斷加大的情況下,大陸在「九 一一」事件後,東有「美日安保條約」與臺灣封鎖其東出太平洋的路線,西又受 到美國以反恐名義將勢力侵入中亞的鉗制,這讓中國大陸的石油進口處於高度不 安全的狀態。未來大陸的重要發展方向在於中亞以及東南亞地區,一方面,經由. 政 治 大 洋、西進印度洋,避開美國在日本與臺灣所佈下的封鎖鏈。 立. 中亞以降低海運石油可能受到美國封鎖的風險,另一方面,經由東南亞東出太平 22. 本研究與上述文獻的主要差異在於:本文所探討的焦點不僅在於大陸促進能. ‧ 國. 學. 源安全的國內政策,亦涉及大陸與他國在全球競奪能源之角力,雖然中國大陸能. ‧. 源安全與環境及經濟均有所關聯,但要達到能源安全的目標,仍必須透過政治手. y. sit. io. er. 更具有全面性。. Nat. 段來完成,因此,與從國內環境保護以及經濟成本效益的探討焦點相較,本研究. 與同屬政治觀點的文獻相較,本研究不僅探討「為何」(why)的問題,更著. al. n. v i n 眼於中國大陸「如何」(how)促進能源安全。雖然〈中國尋求能源安全〉與〈中 Ch engchi U 國能源安全戰略分析〉等文獻亦有對後者進行探討,但僅限於中國大陸方面所做 的實踐,並未探究他國對於中國大陸促進能源安全所採取的立場。舉例而言,雖 然〈中國能源安全戰略分析〉一文說明了大陸企圖透過進口中亞與俄羅斯的石油. 來避開美國勢力掌控下的海運路線,但其並未說明中亞各國與俄羅斯「為何」願 意同大陸進行合作,以及大陸採取「何種」措施以促成雙方之間的合作,而本文 則將針對這些問題進行探討。. 20 21. 22. 林典龍,〈中國能源安全戰略分析〉 ,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年)。 汪匡平, 〈從地緣戰略觀點研析「九一一」事件後美國對「中國」石油安全挑戰〉 。發表於: 「國 立台灣大學第三屆政府與公共事務論文發表會」,台北:國立台灣大學主辦(2004 年)。 劉波, 〈石油與 20 世紀的變遷〉,(河南:河南大學出版社,2005 年 9 月),頁 198-200。 8.

(15) 進入中亞早就是美國全球戰略的一步,在冷戰結束之前,中亞地區是蘇聯的 一部分,美國根本無法進入。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繼承在這一地區的傳統影響, 美國曾在經濟、軍事等方面做了涉入的嘗試,未能完全得手,但隨著阿富汗反恐 戰爭的開始,美國先後利用租用軍事基地名義,進而加強同中亞國家的雙邊軍事 合作,再給予經濟援助,同時加強與中亞國家政治交往,插手中亞的地區組織和 機構。美國希望帶動政治、經濟的全面存在,進而全面控制中亞。. 第三節. 研究途徑與方法. 政 治 大 的一種研究途徑,它認為該因素可以影響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因此,地緣政治裡 立 國際關係中的地緣政治(Geopolitics)研究,是強調特定地區位置因素重要性. 面強調地理因素,這是政府在決策時的重要環節,也是決定國家間權力地位之相. ‧ 國. 學. 對強弱的主要因素。23. ‧. 一、研究途徑. sit. y. Nat. 能源地緣政治學則是指在探討能源問題時,特定地區位置的因素必須予以強. al. er. io. 調,因為原料的取得是一個共同的問題。然而,各種地理因素的重要性也會隨著. v. n. 許多方面的發展而改變。例如,時過境遷、科技進步、對原料之需求、國家目標. Ch. engchi. i n U. 與國際目標之改變、以及在追求國際目標時對手段之正當與否的判斷。更重要的 是,地理與特定地區位置之因素將隨著國際體系本身之變化而改變其重要性。24 例如,出現新的國際行為者(新近獨立之國家、多國公司、國際組織、區域性之 經濟和軍事組織),傳統行為者以及民族國家之正當性(legitimacy)與適當性所受 到的質疑。另外,權力的日益擴散,小國在大國之間的僵持中找到活動的空間, 也是新的變化。互相依賴和互相滲透已成為一個現實。 能源的地緣政治所探討的問題包含:有哪些與能源及原料供應相關之地緣政 23. 24. 地緣政治(Geopolitics)一詞首次出現是在 1916 年「論國家」一書中,由瑞典學者克哲倫(Rudolf Kjellen)提出。在當時主流的學術研究中,通常將國家視為一種行政機器。克氏的研究則試圖 改變此一觀點,轉而將國家視為一種有機體,可以與環境產生互動,進而產生發展和轉變。 王家樞,〈中國石油安全與地緣政治〉 ,《資源產業》 ,第 6 卷第 1 期(2004 年 2 月),頁 79。 9.

(16) 治因素將勾勒出未來的國際關係?有哪些地區,由於控制了某些地理因素,而將 在未來具有戰略和經濟的重要性?由於所有的主要初級能源資源均有賴於許多 附加的必要動作才能: (一)把它們轉化(Transform)成可運用的形式。 (二)並且把它們轉運(Transport)到消費地區。 因此,除了資源的所在位置之外,還有一些因素是能源之地緣政治的基本面。 那就是供應線、科技、和加工設備,缺少了這些要素,原料將毫無價值,也對國 際政治不具意義。. 政 治 大 以及能源之研究與科技)和影響需求面的因素(經濟成長、某一特殊經濟體系之 立. 最後,影響供給面的因素(儲量、加工過程、新的發現、能源消費之增加、. 資源需求、以及替代能源之可取得性)之持續互動,將隨著時間的演變而賦予不. ‧ 國. 學. 同的資源和地理因素不同的重要性,這也是能源地緣政治的一個重要層面。綜上. ‧. 所述,能源地緣政治所考慮的各種因素可以歸納為下列幾點:. sit. y. Nat. (一)影響原料之來源的特定地區位置。. io. (三)能源形式之轉化(科技、加工設備)能力。. n. al. Ch. (四)能源轉運之能力(供應線、運輸設備)。. engchi. er. (二)國際體系本身之變化。. i n U. v. (五)供給面因素與需求面因素之互動。. 事實上,在取得能源資源的課題上,任何一個能源不足的國家都要與其他國 家共同面對三個利益上的問題: (一)一個國家進口的能源必須適量(Adequate Volume)。進口量低於一定水平時, 則將危及國家安全。 (二)進口能源之供應必須持續(Continuous)。供應之中斷或偶而短缺可以對工業化 國家造成嚴重的經濟與政治後果。當然,供應中斷的脆弱性也給予資源富 裕的國家用來對付依賴進口能源的國家的一個可乘之機。 (三)進口能源必須能夠以「合理的」價格取得,持續地以合理的價格適量地供應, 10.

(17) 這三種利益構成了能源利益的三角關係。 三者缺一,即可能對消費國的經濟福祉、政治穩定、和國家安全產生災難性 的後果。如上所述,要研究一個國家如何促進其能源安全戰略,必須將各項因素 納入考量,如進口地區位置、進口供應路線,以及自身供需能力等,能源的地緣 政治提供了吾人一個全方位的視野。反之,在無法確知中國大陸能源戰略政策之 決策過程,以及能源安全問題同時涵蓋國內外的情況下,運用其他國際關係理論 進行探討,如現實主義(Realism),則顯得十分困難、大而無當。因此,在現階段 能力所及的範圍之內,從能源的地緣政治角度切入探索、評估中國大陸能源安全. 政 治 大 外,為了彌補能源地緣政治學對於國內政策的解釋較嫌不足,本文兼採歷史研究 立 戰略,乃是最為適切的選擇。除了以上述能源地緣政治學做為本文之研究途徑之. 途徑為輔。歷史研究途徑乃是指運用歷史資料來描述和分析,並解釋各部份之間. ‧ 國. 學. 的因果關係,目的是想透過對於歷史事實的描述,發掘出某一特定時空所發生的. er. io. sit. y. Nat. 二、研究方法. ‧. 事實及其因果關係。. 文獻分析法(Document Analysis)意指利用文獻資料對社會現象進行研究的方. al. n. v i n 法,透過蒐集及閱讀與研究主題相關之文獻,就其內容進行客觀的分析。文獻是 Ch engchi U 指人們利用文字、圖形、符號、聲音和影像等手段所記錄下來的資料。文獻資料. 有第一手資料(primary document)與第二手資料(secondary document)之分。凡原始 的資料,如個人日記、原始檔案、會議記錄與報表等都是第一手資料;對於第一 手資料加工整理後所形成的文獻,如文摘、總結報告等則是第二手資料。使用文 獻分析法之優點主要有二:首先,可對那些無法接近的主體加以研究。其次,有 助於長時間或多個時間序列的研究,以找出其中之因果關係。 使用文獻分析法,並非僅是將資料予以堆積。除了廣泛的蒐集、整理與閱讀 相關文獻之研究成果以外,還必須將其內容加以分析;再充分利用相關期刊、統 計數據、報紙、專書、法規條文及政府出版品等文獻資料的情況下,藉由分析文 11.

(18) 獻以探討事件之背景、原因、影響及其意義,以便解釋與預測。 本研究所引用之文獻,其來源包括書籍、期刊、論文、報紙與網站,其類型 則可區分為政府文件、學術研究以及新聞報導三大類。筆者將蒐集與中國大陸能 源安全政策相關之書籍、期刊論文、官方出版品以及報章雜誌之檔案資料等文獻, 並加以整理、分析及比較,以做為本研究分析之依據。 在第一手資料方面,首先,自1953年以來,大陸政府均會訂立「五年計劃」, 至2015年已邁入第十二個時期,相關政策即依循此「五年計劃」來制定與實踐。 因此,大陸政府在其「五年計劃」中所訂立的能源政策目標、方針與重點,提供. 政 治 大 下簡稱為「十二五」計劃)中關於能源政策的部份名為「石油工業『十二五』規 立 本文探討大陸能源戰略政策一項十分重要的憑據。大陸的第十二個五年計劃(以. 劃 」, 資 料 乃 由 筆 者 自 中 國 極 為 重 要 之 研 究 機 構 ── 中 國 科 學 院 網 站. ‧ 國. 學. (http://www.cas.ac.cn/)中取得。. ‧. 其次,大陸的各項法律、命令與領導人之政策宣示,亦提供本文重要之第一. y. Nat. 手資料,大陸的官方網站提供了取得這些資料的來源,諸如:「中華人民共和國. er. io. sit. 節約能源法」 、 「對外合作開採海洋石油資源條例」 、 「對外合作開採陸上石油資源 條例」以及「江澤民同志在中央人口資源環境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等。再者,. al. n. v i n 大陸的各項官方出版品提供本文有力的參考依據。例如由世界知識出版社所出版 Ch engchi U. 的「中國外交」年鑑,以及由大陸國家統計局所公佈的「國土資源公報」以及各 項統計數據等均為官方之表示,亦可做為衡量其他資料之基準。在第二手資料方 面,筆者在採用這些資料之前,均曾對其來源做出篩選,以保證資料的客觀性與 正確性,避免引用錯誤的資訊。舉例而言,由我國政府對於對岸情勢所做的分析 與報告,即為相當可靠的資料來源,諸如「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工作簡報」 、 「行政 院經濟部大陸經濟情勢評估」等。此外,現今網路資訊的取得十分容易,但鑑於 資料品質參差不齊,錯誤的數據與未經證實的小道消息亦在所多有,因此,筆者 主要由較具權威性之網站蒐集資料,如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美國智庫蘭德 公司(RAND Corporation)等。 12.

(19)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文之研究範圍,就研究主題而言,由於「能源」一詞所涵蓋的範圍甚廣, 凡能夠提供能量的物質均可稱之為能源,若要一一詳細探討中國大陸各式各樣的 能源政策,則本論文將過於龐雜且失去重心。舉例而言,柴薪也是屬於能源的一 種,但本論文若要探討中國大陸的柴薪政策,則勢必涉及環保等跨領域的議題。 另一方面,除石油與天然氣外,中國大陸其餘能源大抵均能自給自足,並未對中 國大陸之能源安全形成挑戰。. 政 治 大 基於本文乃是以政治學的角度探討中國大陸能源安全戰略,以及影響中國大 立. 一、研究範圍. ‧ 國. 學. 陸能源安全戰略走向的主要問題乃在於中國大陸自身缺乏足夠的石油與天然氣 來發展經濟,而必須仰賴進口來滿足,因此,本論文將以油氣能源做為研究之主. ‧. 軸,探討中國大陸在缺乏足夠的油氣來支撐經濟發展的情況下,需要採取那些政. sit. y. Nat. 策與手段來解決此一問題。25. al. er. io. 再者,由於中國大陸採取多元化戰略來解決油氣不足的問題,是故,本論文. v. n. 亦必須提及中國大陸為了降低油氣消費比重而大力推廣的其他能源,諸如核能發. Ch. engchi. i n U. 電、水力發電以及太陽能、風能等替代能源,唯本文所探討的焦點並非在於「中 國大陸在各種能源方面的政策有哪些」,而是以石油與天然氣為主體,涉及「中 國大陸提倡使用那些能源來降低自身所不足的油氣所佔的比重」的問題。26 就空間範圍而言,本研究以中國大陸做為主軸,進而延伸至與中國大陸能源 安全戰略相關之其他國家;因此,本研究之空間範圍涵蓋中國大陸境內及海外。 雖然中國大陸促進能源安全之「走出去」戰略合作對象遍及全球,但其主要著力 點乃集中於中東與北非、俄羅斯與中亞、東南亞以及拉丁美洲;其中以中亞地區 的地緣政治與中國大陸最為密切。因此,本文之探討焦點乃集中於中亞地區。至 25 26. 崔新健,〈中國石油安全的戰略抉擇分析〉 ,《財經研究》 ,第 5 期(2004 年),頁 126。 沈有忠, 〈中國大陸石油安全之探討〉 , 《展望與探索》 ,第 4 卷第 3 期(2006 年 3 月),頁 125。 13.

(20) 於其他對中國能源安全政策產生重大影響的國家,如美國對於大陸能源安全所造 成的威脅,以及與大陸競逐俄羅斯與東海油氣資源的日本等國,亦為本研究所探 討之對象。27 就時間範圍而言,本文以1993年中國正式成為石油淨進口國做為研究的時間 起始點,將資料蒐集之時間範圍限定在1993年至2015年6月之內。基於中國能源 安全政策之形成有其歷史背景,因此,本研究先梳理2000年之前的資料,再延伸 至2015年之間(20-21世紀)的中國大陸能源安全政策,同時亦有必要對於大陸建政 以來的能源政策發展做一回顧。. 政 治 大 本文之研究限制,就資料蒐集而言,第一手資料有助於本研究之客觀性與真 立. 二、研究限制. ‧ 國. 學. 實性;然而,由於部份資料涉及國家與商業機密,筆者無法取得,形成本研究資 料蒐集之限制。在無法完整取得第一手資料的情況下,本研究將儘可能以最接近. er. io. al. 研究架構與章節. sit. Nat. 第五節. y. ‧. 第一手資料來彌補其不足。. v. n. 本論文以中國大陸與中亞能源安全為主軸,研究冷戰後從蘇聯體制下獨立自. Ch. engchi. i n U. 主的中亞國家,如何利用能源外交創建經濟利益,並且成為世界新的能源戰略地 位,讓世界大國相繼爭取投資;另藉由相關文獻分析歸納戰略政策的具體內涵, 並提出建議資訊,目的在於解釋中國大陸與中亞能源安全之各種政策的成因,加 以分析探討其結果,推斷中國大陸未來在能源戰略能源安全方面,對於國際政治 經濟與能源安全的影響,提出符合國際安全需求的最佳建議,本論文研究區分五 章,章節大綱分述如后: 第壹章為緒論。當中,本文說明進行此研究的動機與目的、所採用的研究途 徑與方法、研究的架構。 27. 朱起煌,〈中亞油氣地緣政治新態勢及其對我國的影響〉 ,《國際石油經濟》,第 10 卷第 11 期 (2002 年 11 月),頁 102。 14.

(21) 第貳章為中國大陸能源安全戰略之發展背景。探討中國大陸能源安全政策形 成之背景、中國大陸所面臨的能源安全問題,以及所欲達成的目標。自1993年以 來,大陸不僅注意傳統的石油和天然氣等能源,並且對可再生能源方面增加了投 資,不僅開發國內的能源資源,而且不斷地開拓國際市場,這些努力都是為了實 現能源供應多元化的戰略目標,以確保經濟增長能夠獲得足夠的動力。雖然大陸 政府歷次對其能源政策的宣示有所變動,但其「內外並舉」的基本方針卻是始終 如一,即立足於國內能源資源,不能完全依賴國際市場的供應,並要抓住經濟全 球化的國際機遇,積極搶佔國際能源資源的大餅。其做法包括:提高國內生產效. 政 治 大 國際資源,扭轉戰略劣勢,保障能源通路安全,以維護其經濟命脈;建立石油戰 立 率與後備儲量,以避免過度依賴進口能源,「走出去」爭取主動權,以掌握更多. 略儲備,以反制惡意對手,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及調整能源組成結構,以保障經濟. ‧ 國. 學. 永續發展。. ‧. 第叁章為中國大陸與中亞地區能源安全關係。中國大陸未來立足中亞、俄羅. y. Nat. 斯、中東北非及南美三大戰略區,重點在擴大和鞏固在俄羅斯、哈薩克、土庫曼、. er. io. sit. 伊朗、伊拉克、蘇丹、委內瑞拉、印尼等國的油氣勘探開發業務,擴大佔有的產 量和儲量份額,建成幾個穩定的生產基地,建設伊爾庫茨克滿洲里大慶的跨國輸. al. n. v i n 油管道,實現原油進口「多源化」 C h,對於未來共同開發的可行性為何?中亞各地 engchi U. 區間的能源安全戰略夥伴關係如何進一步維繫?中亞對美日在外交上的具體作 法?都在本章加以說明。 第肆章為中國大陸對中亞的能源安全戰略與決策。則分別探討大陸政府欲解 決能源安全問題所採行的國內與外交政策,以及其政策實踐的內容。上世紀九十 年代中後期,中國大陸明確實施「走出去」戰略,鼓勵中國大陸企業不但要利用 好國內資源和國內市場,還要更多更好地利用國外資源和國際市場,到境外合作 開發國內短缺資源,促進國內產業結構調整和資源置換,提高綜合實力和國際競 爭力。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CNPC)大力實施國際 化戰略,積極參與全球油氣市場的競爭,大力開展國際化經營。 15.

(22) 直至今天,石油天然氣仍然是世界範圍內的最主要的能源。經過經濟的長期 高速發展,中國大陸已經從石油出口國轉變為進口國,對外依存度已經達到60%。 同時,環境惡化等因素,也使得中國大陸對天然氣等能源的需求迅速提高。面對 國際能源格局的變化以及國內經濟發展的需求,「多煤、少油、貧氣」的中國大 陸,面向海外尋找安全、高效、可持續的清潔能源,已經是一種戰略抉擇。以上 因素在於中國大陸對中亞的能源安全戰略與決策有很大的影響。 第五章為結論。將對於中國大陸能源安全政策所實踐的成效進行評估並做一 總結。從研究中分析得出大陸在中亞地區的能源戰略政策及實際意圖,並對未來. 政 治 大. 研究中國大陸在中亞地區能源戰略政策方面提出具體建議。. 立.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16. i n U. v.

(23) 第貳章. 中國大陸能源安全戰略之發展背景. 第一節. 中國大陸石油外交目標策略. 中國大陸能源外交的內容相當豐富,包括降低石油依賴度的目標、實現能源 多元化政策、協助國內的能源公司,而大陸為了要跟國際能源合作,同時也尋求 以核能作為替代能源方式。為了降低石油進口風險,大陸正在尋找其他進口風險 較低的產油地區,使進口方式更為多元化,其中包括水路、陸路、鐵路及管道等 輸運方式。此外,大陸政府協助國內相關石油企業多方面參與國際石油市場,包. 政 治 大. 括與產油國或跨國公司聯合開發、購買外國原油儲量,以及獲得探勘開發股份等. 立. 各種積極的「走出去」策略。1. ‧ 國. 學. 一、全球化現象下的能源安全戰略. 根據聯合國人口基金(United Nations Population Fund,UNFPA)2016年5月1. ‧. 日資料顯示,中國大陸(以下也稱為大陸或大陸地區)是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 Nat. sit. y. 家(中國大陸有13億76,700,000人口,前五名接續為印度、美國、印尼、巴西),. n. al. er. io. 自1978年經濟「改革開放」以來,這個快速增長的巨型經濟體,也因為經濟快速. i n U. v. 發展,而帶來對能源需求的持續成長這個現象,已經導致它成為世界最大的能源 2. Ch. engchi. 消費國和生產國。 在迅速增加的能源需求過程當中,特別是對於石油和其他液 體能源,同時也展現了中國大陸在世界能源市場的影響力,能源是推動國家發展 及經濟活動的基本動力,對於人民生活及國家安全之重要性不言可喻。3此一趨 勢仍持續發展因而估計在未來的20年,大陸對於能源進口的依賴會呈現顯著增加, 估計在2020年時將有60%的石油消費量和30%的天然氣消費量需要仰賴進口。4 繼已開發國家之後,新興的發展大國如中國大陸和印度,均已成爲能源進口及消. 1 2 3. 4. 蔡東杰, 〈中國 『能源外交』 政策剖析〉 , 《兩岸情報週刊》 ,第 100 期(2004 年 9 月),頁 23-26。 張素芳、何永秀,《中國、石油與全球政治》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 陳可乾, 《霸權爭奪石油與國際衝突(1973-2003) 》 ,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年),頁 60-68。 王竟明,〈中國能源管理組織及能源發展戰略〉, 《經濟前膽》(2004 年 5 月 5 日),頁 86-91。 17.

(24) 費大國,並且已迅速攀升到過去幾年全球能源需求的頂級行列。 中國大陸原本是一個石油淨出口國,直到20世紀90年代初,轉化成為世界上 第二大原油和石油產品的淨進口國,國際能源署(EIA)早在2009年就提出相關 報告,中國在2013年底將會超越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其他液體的淨進口 國,因石油消費是中國的崛起的一部分。大陸在過去的10年裡,石油消費增長的 43%,在2015年環評項目,大陸已佔到超過全球石油消費增長的四分之一,因此 能源安全及能源外交儼然已成爲大陸國家層級戰略的重要焦點。5. 二、中亞地區能源勢力崛起. 政 治 大 態勢明顯,主要以中東及中亞地區為競逐地,但由於近來中東地區安全局勢的不 立. 世界主要能源消費國家如美國、歐盟、日本、印度及中國大陸等爭奪能源的. ‧ 國. 學. 平穩,世界各國莫不競相投入龐大資金於中亞地區(如圖2-1)能源市場,一來藉以 掌握油源,確保能源供應穩定,二來在高油價的趨勢下,更可為油源企業帶來潛. ‧. 在巨額商業利潤。隨著中亞能源影響力的崛起,未來可能影響亞太區域甚至全球. sit. y. Nat. 能源版圖的變化。各方勢力競奪的目標,包括能源資源的探採開發,以及伴隨的. al. er. io. 油氣輸送管線暢通與走向,中國大陸能源需求大躍進更為顯著。6. v. n. 其中,以美俄在中亞地區對峙,美中在非洲及拉丁美洲抗衡、中日在西伯利. Ch. engchi. i n U. 亞較勁動作尤為積極。然而,這些大國積極搶奪油氣的風潮,已嚴重壓縮其他中 小型國家。另在地緣方面又與哈薩克、吉爾吉斯以及塔吉克等國接壤,因此中亞 遂成為中國大陸「走出去」策略的重點地區,由於地緣關係接近,更是必須正視 其能源安全戰略與外交佈局對未來能源安全之影響,並積極尋求海外油氣田的投 資空間,爭取更好的機會與因應對策。7. 5 6 7. 余勝海,《能源戰爭》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年)。 歐陽承新, 〈中國經濟的崛起與能源外交〉 , 《經濟前膽》 ,第 101 期(2005 年 9 月 5 日),頁 97-102。 邱坤玄,〈『中』日爭奪俄西伯利亞石油管道之戰略意涵〉,《政策專題研究》,台北:中華歐亞 基金會(2004 年 7 月),頁 8-25。 18.

(25)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資料來源: 香港貿發局網站,檢索日期:2016 年 1 月 25 日。 〈http://beltandroad.hktdc.com/tc/market-analyses/20151119-an-overview-of-centralasian-markets-on-the-silk-road-economic-belt.aspx〉. sit. y. Nat. 圖 2-1 中亞地區. n. al. er. io. 面對當前急劇變化的國際能源形勢、國際能源爭奪愈演愈烈,在此同時,大. i n U. v. 陸官方也已經意識到這個現象,並且開始檢討與建構新的能源發展戰略,並且進. Ch. engchi. 一步發展一套能夠結合能源及外交的新思維,以及尋求國際間最佳的聯盟策略。 由於中東地區石油蘊藏逐漸耗竭,產能擴充有限以與政治局勢不穩定,相對中亞 地區豐富的能源蘊藏,以及近年來採行市場開放的態度,此地很快就成為世界各 國尋求能源供應的優先替代管道,也將成為跨國能源企業眼中極具投資潛力的區 域。8 做為一個典型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大陸經濟體制的核心是製造加工業,迄今 已經成為世界的製造中心,但這些產品的大規模生產以及運輸所需的大量能源, 自1993年以來,因為境內的石油產量已無法滿足需求,致使各項經濟產業在不斷. 8. 楊承翰,《冷戰後中亞安全戰略環境的變遷輿限制》 ,(台北,致知學術出版社,2007 年)。 19.

(26) 快速增長的情況下,中國大陸已成為世界最大的石油進口國之一,為了維持製造 業以及工業部門的經濟快速增長所需的自然資源和原始素材,滿足能源需求的關 鍵,石油,仍是迄今為止最重要的資源。9 作為具有不可替代的戰略資源,石油一直供不應求,能源安全已成為中國大 陸一個大問題,因此能源安全,尤其是獲得石油資源,是大陸石油外交戰略的重 要組成部分。為了提高其能源安全,大陸官方必須力圖加強其國家石油公司與外 國能源的追求策略。10. 三、推向全球化的新策略「走出去」的戰略思維. 政 治 大 充分利用國內和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通過對外直接投資、對外工程承 立. 大陸對於「走出去」戰略又稱為國際化經營戰略,是指中國大陸的國內企業. ‧ 國. 學. 包、對外勞務合作等形式積極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實現能夠持續發展經濟的現 代化強國戰略。11在1979年8月,大陸國務院提出「出國辦企業」 ,第一次把發展. ‧. 對外投資作為國家政策,由此,開始嘗試性的對外直接投資。1997年亞洲金融危. sit. y. Nat. 機後,為了擴大出口,大陸官方實行鼓勵企業開展境外加工裝配業務的戰略,提. al. er. io. 出關於鼓勵企業發展境外帶料加工裝配業務的意見,表達支持大陸企業以境外加. v. n. 工貿易方式等「走出去」的具體政策措施。中共2000年3月的全國人大九屆三次. Ch. engchi. i n U. 會議期間,正式提出關於「走出去」的戰略。在十五屆五中全會上,首次明確提 出「走出去」戰略,並把它作為四大新戰略(西部大開發戰略、城鎮化戰略、人 才戰略和「走出去」戰略)之一。 「走出去」戰略在「十一五」期間得到全面落實。 大陸的十七大報告中,關於「引進來」和「走出去」的論述,標誌著中國大陸的 雙向開放,正快速朝向縱深發展。在此之後,中共總理溫家寶在十一屆全國人大 三次會議上,實施工作報告時強調,要進一步簡化各類審批手續,落實企業境外 投資自主權,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鼓勵符合國外市場需求的行業,能夠逐. 9. 余勝海,《能源戰爭》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年)。 靳玉佩,〈當代中國能源外交的現狀與前景分析〉 ,《山東行政學院》,(2012 年 10 月)。 11 閻學通,《下一個十年:全球變局大預測》 ,(台北,八旗文化,2013 年)。 10. 20.

(27) 漸的向境外轉移產能,並且支持有條件的企業發展海外併購作為,深化境外資源 互利合作,提高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的質量。12 在實際作為上,大陸當局為協助國內企業國際化經營,陸續實施簡化審批程 序、部分下放審批權、建立境外投資資訊服務系統。大陸「商務部」及「外交部」 於2004年7月發佈「對外投資國別產業導向目錄」(以下簡稱對外投資目錄)。該 目錄的主要內容主要包含投資國別(地區)及投資產業。首批大陸官方核准投資國 家共67國,主要根據「友好國家」 、 「與中國大陸經濟互補性強」 、 「中國大陸主要 貿易夥伴國」 、 「中國大陸戰略夥伴關係國」以及「世界主要區域性經濟組織成員」. 政 治 大 節約型、技術輸出型、承包勞務型和服務貿易型7類。 立. 等標準劃分。其投資型態主要包括資源尋求型、市場開拓型、技術提升型、成本 13. 分析上述中國大陸對外投資政策「走出去」之經濟背景,主要可分為增加能. ‧ 國. 學. 源及資源來源、減少貿易壁壘障礙,以及發展服務貿易等3項原因。在增加能源. ‧. 及資源來源部份,由於近年來經濟快速成長,雖然其能源及資源運用效率不佳,. y. Nat. 但對各項資源需求仍日益增加,以其國內有限資源已無法滿足經濟發展之需。例. er. io. sit. 如大陸境內石油存量長期短缺,且進口量逐步增加,其國內原有油田日趨枯竭, 加以世界各國對初級資源逐漸採取限制出口政策,因此大陸官方則改變手法,採. n. al. Ch. 取海外投資方式以爭取國外資源。. 14. engchi. i n U. v. 此外,大陸80%的工業原料來自於礦物資源,但因資源存量日減,且品質較 差,這些問題都直接影響國家經濟發展所需,未來對於對鐵、銅、鋁、鉬、鉛、 鋅、鎳及其他貴金屬需求與供應缺口也將日益擴大,進口依賴程度逐年提高。大 陸面積雖大,但森林覆蓋率僅有16.55%,在多年過度開發之後,可利用的森林 資源幾近枯竭,加上木材綜合利用率較低,浪費現象嚴重,同樣的現象也發生在. 12 13. 14. 魏百谷,〈中國與中亞的能源關係:合作與挑戰〉 ,《國際關係學報》,第 25 期(2008 年 1 月)。 徐文榮,〈中國石油企業跨國經營戰略選擇〉,天然氣工業,第 25 卷第 12 期(2005 年),頁 1-4。 余勝海,《能源戰爭》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年)。 21.

(28) 長期過度捕撈,導致中國大陸近海漁業資源日減,因此兩者都需要大量進口。15. 四、影響中國大陸能源外交關係的區域 為避免石油短缺問題,不讓石油進口受制於人,同時在減少進口風險的考量 下,大陸開始建立多元化的石油供應體系,短期內,大陸仍無法脫離對於中東地 區的石油依賴度,不過可以減少依賴程度,或穩定化中東石油的供應。目前中東 地區仍是世界的主要石油供應者,此地區長久以來都由美國掌控,使得世界大多 數國家主要的能源管道都在美國控制之下,此一現象當然為大陸能源外交帶來很 多困難。16. 政 治 大 南亞、俄羅斯、中亞等國家,其中俄羅斯為能源多元化合作之首選,其中相關地 立. 因此大陸能源外交為了突破此困境,則開始尋找其它的石油供應地,包括東. ‧ 國. 學. 區利益交織的種種因素,摘略重點說明其外交關係: (一)與中東的關係. ‧. 2016年1月19日至23日期間,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出訪中東三國(沙烏地、. sit. y. Nat. 埃及和伊朗),全面提升雙邊關係,積極深化能源合作,對接國家發展戰略,. al. er. io. 協商共建「一帶一路」,推動中國大陸與中東國家經貿關係,以邁向更高的水. v. n. 平,同時也開啟了雙邊能源合作的新局面。當前,隨著全球能源格局出現顯著. Ch. engchi. i n U. 變化,中東產油國遭遇重大挑戰,地區能源格局也正經歷新的調整。17中東產 油國的全球核心地位受到多種因素的衝擊,頁岩油氣技術的突破,使美國對中 東石油依賴顯著下降;國際石油市場依然呈現供過於求局面,國際油價持續走 低對中東國家財政可持續性帶來巨大壓力;地區持續動盪與地緣政治格局的變 化,也影響到中東國家的經濟穩定與相互關係。美國在中東地區總體上延續戰 略收縮態勢,敘利亞與伊拉克等國,戰亂局勢並沒有短期內結束跡象,伊朗因 15. 16. 17. 鄧中堅, 〈當前中國對拉丁美洲的石油能源戰略與外交〉 , 《中國大陸對非西方世界石油能源戰 略與外交學術研究會論文集》 ,(臺北,國立政治大學,2007 年 5 月)。 趙穗生, 〈中國在全球尋求能源安全之道及其與亞太國家之間的關係〉 , 《第六屆國家安全與軍 事戰略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防大學戰略研究中心,2005 年 12_月),頁 80。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中國的能源政策 2012》 ,(北京: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12 年)。 22.

(29) 核問題所受到的國際制裁解除,而沙烏地與伊朗的地區爭鬥驟然升級。在此背 景下,產油國對於全球石油市場的爭奪更趨激烈,在油價屢創新低的情況下依 然爭相提高產量,力爭保住自身份額和擴大財政收入。另一方面,經歷了5年 的地區動盪和持續的低油價衝擊,包括產油國在內的中東國家均迫切希望加快 經濟增長和穩定財政收入,調整經濟結構,擴大能源與非能源國際合作。同時, 全球經濟格局的變化對中東國家經濟的影響更為深遠,依然嚴重依賴石油出口 的中東國家對外經濟重心逐漸轉向中國大陸等亞洲國家,雙方經濟的結構性互 聯程度不斷提高,為大陸與中東國家加強能源與經貿合作,提供了強大需求與. 政 治 大 沙烏地、埃及和伊朗均為中東地區大國,具有廣泛的國際影響力,是大陸 立. 重大機遇。18. 在中東地區的主要經貿合作夥伴。沙烏地已連續多年蟬聯中國大陸最大的能源. ‧ 國. 學. 供應國和在西亞北非地區最大貿易夥伴;埃及、阿拉伯、非洲等伊斯蘭大國,. ‧. 在地區和國際事務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經濟發展潛力巨大;伊朗也是大陸的主. y. Nat. 要能源供應國之一,伊朗經濟在製裁解除後預計將迎來飛躍增長。在全球經濟. er. io. sit. 體係經歷重大轉型、中東地區格局出現重大變動之際,2016年1月19日至23日, 中共主席習近平對中東三國的歷史性訪問,推動了大陸與中東的能源與經貿關. n. al. Ch. 係,也進入轉型升級的新起點上。. engchi. i n U. v. 首先,大陸與中東國家能源合作的機制將更加完善。此次訪問進程中,大 陸同時與沙烏地、伊朗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落實與埃及的全面戰略夥伴關 係,並與沙烏地建立了高級別委員會,結合之前剛剛發布的首份《中國對阿拉 伯國家政策文件》,大陸與中東國家的合作關係全面提升。同時,「一帶一路」 為雙方加強能源合作提供了新的機制框架,中國大陸與沙烏地、埃及、伊朗均 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的諒解備忘錄(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和眾多 合作協議,而能源合作是其中的主軸和基礎,三國也成為大陸與中東國家加強 能源經貿合作的橋頭堡。此外,大陸—海合會自貿區的加快談判、大陸與阿盟、 18. 劉長明、鄒登禮、李百齊, 《中國石油市場的戰略構想》 ,(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8 年)。 23.

(30) 伊斯蘭合作組織的合作都為雙方加強能源合作提供了更高水平、更為完善的機 制平台。19 其次,大陸與中東國家能源合作的戰略內涵顯著提升。在沙烏地《利雅得 報》發表的署名文章中,習近平首次提出要打造長期穩定的中沙能源合作共同 體,在聯合聲明中雙方同意構建中沙能源戰略合作關係;在伊朗,習近平提出 要把能源合作作為「壓艙石」。這意味著大陸與沙烏地、伊朗等中東國家之間 在能源領域的相互依賴關係日益緊密,大陸需要中東國家的石油供應(供應安 全) ,中東國家同樣需要中國大陸的石油市場(需求安全) 。同時這也意味著雙. 政 治 大 維護國際能源市場穩定,減少對西方金融市場的過度依賴,加強全球能源治理 立. 方將大幅加強能源政策協調,提高能源合作水平,例如共建國際能源對話機制,. 合作等,構建長期穩定的戰略性能源合作共同體。20. ‧ 國. 學. 最後,大陸與中東國家能源合作的議題領域大幅深化。從此次訪問結果中. ‧. 還可以看出的是,大陸與中東國家將進一步超越單純的能源貿易關係,將合作. y. Nat. 領域拓展至油氣產業上下游合作,在石油勘探生產、石油煉化、石油服務、物. er. io. sit. 流運輸、第三方市場開拓及技術研發等方面開展全產業鏈合作。習近平與薩勒 曼國王共同出席中沙延布煉廠投產啟動儀式具有典型的象徵意義。大陸與沙烏. al. n. v i n 地、伊朗等國還致力於將能源合作與產能合作 、互聯互通合作等緊密結合起來, Ch engchi U 充分利用雙方的資源、資金與技術優勢提升能源合作的深度,促進更大範圍的 能源基礎設施與互聯互通建設。未來將伊朗與中國大陸中亞油氣通道相連接、 協助阿拉伯國家之間的油氣基礎設施合作也許是重要方向。21 習近平的訪問成為推動大陸與中東國家關係發展的新起點,大陸以更大的 自信和擔當提出解決中東問題的中國方案,在中東經濟發展中擔當著日益重要 的角色,而充分發揮中東國家以能源為主的固有優勢、密切雙方能源戰略性合. 19 20. 21. 黃雅琴,〈習近平的中國夢〉 ,《新新聞周刊》 ,(2013 年 12 月)。 郭武平、劉蕭翔, 〈上海合作組織與俄中在中亞競合關係〉 , 《問題與研究》 ,第 44 卷第 3 期(2005 年 6 月)。 黃奎博,〈東南亞的地緣政治〉 ,《地友雜誌》 ,57 期(2002 年 7 月)。 24.

(31) 作關係,是推動雙邊經貿關係轉型升級的重要基礎。 (二)與東南亞的關係 大陸鎖定東南亞地區,實行一種非常自信的東協政策。在1997年亞洲金融 危機期間,人民幣不貶值的決定,幫助了這一地區穩定經濟秩序,此後不久, 大陸、日本和韓國開始在「東協加三」的框架下與東南亞舉行年會。在大陸加 入WTO之後,東協各國政府開始擔心中美貿易關係的影響。結果,大陸提出 了與東南亞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的建議,2002年簽署了協議框架。大陸似乎很快 會成為東協的第二大貿易夥伴,並且到2010年雙邊貿易將達到2,000億美元。. 政 治 大 Development Assistance,ODA)和軍事援助,不論北京的意圖是什麼,但這些 立 道路和水壩建設,對南海控制的加強,貿易和投資以及海外發展援助(Official. 動作最終將會導致大陸對東南亞的控制。22. ‧ 國. 學. 對於大陸與東協雙邊來說,相互認識和信任對雙方來說都非常重要。先前. ‧. 的敵意已轉化為北京如下聲明,即中國大陸在亞洲日益增長的影響不會威脅任. y. Nat. 何人,並對大家都有好處。大陸之所以對同東南亞的雙邊接觸重新表現出興趣,. er. io. sit. 首先和最主要的因素是發展援助和貿易量的增長;其次是內部和外部對外直接 投資的增長;第三個相關因素是大陸對石油、天然氣和其他能源的需求;最後. al. n. v i n 是安全、防務和外交等相關問題。大陸聲稱其日益增長的地區重要性對於所有 Ch engchi U. 人來說都是一種雙贏的局面,試圖以此讓東協地區的會員國放心。儘管如此, 一些國家認為利益大部分偏向了一邊。在緬甸和柬埔寨,與中國大陸的新協議 產生了對經濟依附和政治控制的擔心。與泰國簽署的一項協議也是有利於大陸 的出口商。第一聲抱怨已經入耳了。在出口結構上,中國大陸與東協國家存在 諸多的相似之處。在勞工密集產品和技術稍為複雜的產品上,中國大陸是整個. 地區鄰國的出口競爭對手。就吸引外國直接投資來說,它也是一個競爭者。在 出口競爭能力上,中國大陸威脅到泰國和其他東南亞國家在歐盟、美國和日本 的市場份額。在緬甸、寮國和柬埔寨等更小的國家,雙邊貿易的經濟不平衡更 22. 張根海,〈 『上海合作組織』區域合作機制:一個新的視角〉,《學術論壇》,第 9 期(2012 年)。 25.

(32) 為明顯。大陸還投資了「北南走廊」工程,建造一條經過寮國連接昆明與曼谷 的高速公路。這條高速公路已於2011年開通。2004年,中國還設立了一項總計 200萬美元的特別基金,在亞洲開發銀行的框架內緩解這一地區的貧困問題。23 自1993年起,中國大陸成為原油淨進口國。其經濟現在已是世界第二大石 油消費國,僅次於美國。石油所需的40%早已依賴進口,相當於中國大陸從中 東進口石油的一半。大約80%的大陸石油進口都要經過馬六甲海峽。在印尼總 統蘇西洛·班邦·尤多約諾(Susilobambangyudhyono)政權下,大陸對印尼石油、 天然氣和發電站的投資無疑會進一步增長。雅加達迫切需要外國直接投資,並. 政 治 大 了明顯的改善。對於能源匱乏的大陸來說,資源和石油豐富的印尼是這一地區 立. 且北京允諾予以提供。自從1990年雙方關係正常化後,中國和印尼的聯繫得到. 最重要的國家。儘管經濟聯繫正增長,一些分析家認為印尼意在東南亞發揮領. ‧ 國. 學. 導作用的願望,潛在地為大陸創造了一個地緣政治對手。事實上,多數分析家. ‧. 同意,對大多數東南亞國家的未來出口競爭來說,大陸出口狀況的變化是一種. y. Nat. 嚴重的威脅。北京似乎想在中國大陸南部外圍的東南亞追求一種更為積極的外. er. io. sit. 交,包括使用人民幣外交和防務合作。大陸向菲律賓提供了4億美元的貸款, 用於建造一條連接馬尼拉和美國前空軍基地克拉克的鐵路。這是給馬尼拉的一. al. n. v i n 根胡蘿蔔,意在締結與大陸的防務合作協定,儘管菲律賓仍然是美國的一個重 Ch engchi U. 要盟友。2005年3月,大陸、越南和菲律賓的國有石油公司簽署了一項為期三 年的協議,共同勘探有爭議海域的石油和天然氣。24. (三)與俄羅斯關係 俄羅斯現在是世界上當之無愧的能源第一大國和第一大出口國。2011年俄 羅斯本國天然氣產量就已經達到了6,770億立方米,出口量高達1,920億立方米。 向中國大陸增加出口380億立方米,雖然不是個小數字,但也僅僅佔其2011年 23. 24. 朱新民、譚偉恩, 〈中國改革開放後之政策評析:經濟、政治的改革與外交政策的調整及挑戰〉 《東亞研究》,第 36 卷第 1 期(2005 年 1 月),頁 40。 楊中強,〈中亞石油與 21 世紀的中國石油安全,《國際論壇》 ,第 3 卷 1 期(2011 年 2 月)。 26.

(33) 年產量的5%左右。增加出口對於俄羅斯並不是一件難事。關鍵在於大陸將為 這個天然氣供應協議向俄方預付250億美元的費用,以及協議所涉及到4,000億 美元金額,再加上雙方可能就能源進行合作的廣闊前景,將給俄羅斯陷入動蕩 的經濟予以強大的信用保證。自2014年3月18日烏克蘭的克里米亞宣布加入俄 羅斯以來,西方陸續對俄羅斯祭出了程度不一的制裁措施,根據歐洲中央銀行 的估算,到五月份最多有2,200億美元資本逃離俄羅斯市場。25雖然俄方對於當 年第一季度撤出俄羅斯資本的估計值為510億美元,但是這已經足夠造成俄羅 斯的經濟恐慌。此刻,中俄之間的天然氣供應協議正好起到了穩定市場的作用。. 政 治 大 了剛性信用,這一成就很難用資金加以衡量。 立. 當外界爭論於中俄協議天然氣定價是否合理的時候,它至少給俄羅斯經濟帶來 26. 打量中俄天然氣供應協議,不難發現它在這個關鍵時間點達成的根本原因。. ‧ 國. 學. 但是如果將這個協議置於時間縱深來看的話,持續了至少8年的談判(實際談. ‧. 判從2006年開始),其實就是為了等待這一合適時間點。這並不是中俄能源交. y. Nat. 易當中的一個特例。以俄羅斯向中國大陸供應原油的遠東輸油管道談判為例。. er. io. sit. 1994年俄羅斯急於向大陸出售能源以換取緊缺的硬通貨,主動向中方提出通過 建設遠東輸油管道供油。但是隨着國際油價的節節攀升,以及日本在外交上的. al. n. v i n 節外生枝,這條輸油管道的談判和建設進展緩慢。直到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 Ch engchi U 蔓延,俄格戰爭(俄羅斯格魯吉亞戰爭)迫使俄羅斯陷入不利的地緣政治形式之. 後,相關談判才算「勝利」結束。27俄方向中方正式開始供油。在上述兩個談 判當中,俄羅斯能源政策作為其外交政策的延續表現得極為明顯。事實上,能 源輸出是俄羅斯外交政策當中為數不多而且極為有利的籌碼。28 俄羅斯雖然通過能源出口獲益,但是卻沒有世界能源的定價權。這與現有 25 26. 27. 28. 查道炯,《中國石油安全的國際政治經濟學分析》 ,(北京:當代世界出版社,2005 年)。 趙亞博、方創琳、王少劍等著, 〈我國石油進口陸上運輸通道安全及地緣因素分析〉 , 《干旱區 地理》,第 37 卷第 5 期(2014 年 9 月)。 俄羅斯格魯吉亞戰爭,是 2008 年 8 月 8 日至 8 月 18 日, 格魯吉亞和俄羅斯為了爭奪南奧塞 梯的控制權而爆發的戰爭。 中國能源礦產資源生產。請參考中國礦業網。http://www.chinamining.org.cn,檢索日期: 2016 年 2 月 20 日。 2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五、

林景隆 教授 國立成功大學數學系 楊肅煜 召集人.

台中地區 (山海屯) 台中市大里區崇光國小 台中市大里區大元國小 台中市大里區大里國小 台中市大里區立新國小 台中市大里區草湖國小 台中市大里區永隆國小

廿一勝 廿二勝 廿三勝 廿四勝 (廿六). 季殿軍戰(廿七)

以下透過 透過 透過 透過五年級 五年級 五年級 五年級「 「 「 「中華大地任我行 中華大地任我行 中華大地任我行 中華大地任我行」 」 」 」為例 為例 為例作 為例 作 作說明 作 說明 說明

根據冉雲華教授〈中國早期禪法的流傳和特點〉一文的研究,中國佛教從第五世紀後期 到第七世紀初,禪法開始在各地流傳開來,大致發展成四個不同的流派: (一)

中國白話文學由新文學運動肇始,作家即努力求新求變。第二次世

Hong Kong Internet Registration Corpor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Hong Kong Internet Regist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