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第五節 後記

研究者原本想像工作了一輩子,應該會期待在退休後要展開自己新的生活,

把先前所花在工作的時間,全部拿來做自己想做的事,像是安排出國旅遊、休閒 娛樂、學習課程、吃喝玩樂…等,只要不是跟工作有關的話,覺得在心情上都會 感到很快樂,就如同在平日被工作壓到喘不過氣時,也會對連續假期、週末假日 到來的一種期待感,畢竟工作還是會感到辛苦和勞累,而且時間從早到晚都被綁 住,所以好不容易到了可以退休的年齡,在退休後轉換一下情境、擁有更多自由 時間,相信生活一定會更加的美好。

因此,這種想像讓研究者不禁納悶,為何還有過了65 歲之後的高齡者會選擇 就業?明明就已經到達可以法定退休的年齡,他們就業的原因是什麼?最直接聯 想到的就是經濟的因素,再來就是工作上的熱誠和成就感,而這份疑問也從長輩 們的訪談內容中獲得了答案,的確長輩們有許多就業的因素,考量家庭經濟、退 休金不足使長輩們不得不靠工作的薪水來維持生活,另一方面,也是有長輩們不 靠這份收入,只因自己的想法、興趣、熱誠而選擇就業,但令研究者沒有想像到 的是,在詢問穩定就業對自己的影響時,長輩們皆是自然的給予正向的回饋,例 如:促進生理、心理健康、有更多的社交互動、經濟比較有保障…等,研究者也 有試想過,若是拿這些問題詢問自己,似乎也無法像長輩有這麼正向的想法,除 此之外,不管長輩們是否在經濟上需要靠這分薪水,他們都很珍惜目前自己所做 的工作,並且工作態度都很認真,甚至還會不斷地進修,值得令人敬佩和讚揚。

對於工作條件,長輩們鮮少提出建議和改善,在福利待遇上,也是依照雇主 給予的薪水,不太會提出過多的要求,甚至長輩們認為在這把年紀還能有工作,

就應該懂得知足感恩,從本研究可以觀察到,長輩對勞動條件要求並不高,一方 面可能是因為目前的薪水收入並不是主要的經濟來源;一方面可能是年齡大很難 轉換職場,長輩們害怕若是自己有所挑剔,則會丟失穩定工作的機會,反觀現今 社會上有許多不同行業類別的勞工,在爭取自己工作上的權益,可高齡者這一族

137

群卻被默默地忽視,但他們也是勞工,更是屬於勞動市場上比較弱勢的人口,因 此,在社會上更應值得備受關注和保障。

人是為了「生活」而工作,不是為了「工作」而生活,從長輩們的經驗則驗 證了這句話,對於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機械式工作,長輩卻將工作視為生活的 一種安排,他們表示若是沒有工作,生活則沒有樂趣,儘管長輩的工作內容不比 年輕時負擔較重,但這種價值觀和態度仍是值得去學習的,所謂「將工作視為義 務,人生就成了地獄;將工作視為樂趣,人生就成了天堂」,想想人一生投資這麼 多時間在工作上,若是能向長輩一樣轉換思考,或許就能過得更加有意義和快樂。

138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2019 年 12 月 4 日)。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2017 年 12 月 8 日)。長照 2.0 成與敗,「照 顧不離職」行不行?日本學者分享安倍內閣「零介護離職」對策 93 天照 顧假及推動友善企業措施。取自:

https://www.familycare.org.tw/sites/default/files/upload/field_attached_files/news /%E5%AE%B6%E5%BA%AD%E7%85%A7%E9%A1%A7%E8%80%85%E9

%97%9C%E6%87%B7%E7%B8%BD%E6%9C%83%E5%9C%8B%E9%9A%9 B%E7%A0%94%E8%A8%8E%E6%9C%83%E6%96%B0%E8%81%9E%E7%

A8%BF-1061208.pdf

中華經濟研究院(2015)。改善我國中高齡與高齡者勞動參與之因應對策。勞動 部委託研究計畫。

王千倖(1996)。如何自我檢視心理衛生。師友月刊,352,51-55。

王文科、王智弘(2010)。質的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彰化師大教育學報,17,29-50。

王方(2009)。影響藍領勞工發展之因素探討。就業安全,1,67-69。

王紫庭、洪耀釧、王素真(2016)。中高齡工作者對職場健康管理與健康促進活 動之需求─以高雄市某家工廠為例。華醫學報,45,39-53。

王雲東(2009)。台灣高齡者就業的現況與展望。社區發展季刊,125,101-111。

成之約(2015)。法定退休年齡對中高齡勞動參與的影響。2015 年兩岸社會福 利論壇:「劇變時代的社會福利政策」研討會。取自:

http://www.ccswf.org.tw/files/7100/19/%E5%AD%90%E9%A1%8C1.3--%E6%88%90%E4%B9%8B%E7%B4%84%E8%80%81%E5%B8%AB.pdf 地方政府辦理身心障礙者支持性就業服務計畫(2017 年 10 月 13 日)。

139

朱思蕙(2018)。高齡再就業銀色社會價值。私立南華大學,嘉義縣。

行政院主計總處(2008)。人力資源調查統計編製方法概述與名詞定義。取自:

https://www.dgbas.gov.tw/public/Data/41124135112J204GCI5.pdf。

行政院主計總處(2015)。何謂就業。取自:https://www.dgbas.gov.tw/ct.asp?

xItem=698&ctNode=2331

行政院主計總處(2017)。受雇員工動向調查報告。取自:https://www.dgbas.

gov.tw/public/Attachment/826152956KIDMI9KP.pdf

行政院主計總處(2018)。人力資源調查統計年報。取自: https://ebook.dgbas.

gov.tw/public/Data/9329135635GEYJEAG4.pdf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2008)。高齡化社會勞動政策白皮書。台北:行政院勞委會。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2008)。高齡化時代的來臨-中高齡者及高齡者 的就業問題與因應策略。勞工雙月刊,15,4-11。

行政院勞動福利部(2017)。國際勞動統計。取自:http://statdb.mol.gov.tw /html/nat/%E8%A1%A810-3.pdf

行政院勞動福利部(2018)。106 年中高齡(45~64 歲)勞動參與狀況)。取 自:https://www.mol.gov.tw/media/5759220/%E4%B8%AD%E9%AB%98%

E9%BD %A1%E6%8F%90%E8%A6%81%E5%88%86%E6%9E%901060629-final.pdf。

行政院新聞傳播處(2019)。行政院會通過「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

草案。取自:https://www.ey.gov.tw/Page/9277F759E41CCD91/79aeb91d-b83b-4edf-9aef-a462369c6982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11)。中華民國 100 年版公共衛生年報。臺北:行 政院。

行政院衛生福利部(2018)。人力資源統計調查年報。臺北市:衛生福利部。

行政院衛生福利部(2018)。中華民國 106 年老人狀況調查報告。取自:

https://ebook.dgbas.gov.tw/public/Data/9329135635GE YJEA G4.pdf。

140

呂雪彗(2017 年 5 月 2 日)。國營事業一群年金孤兒周四向立院陳情。中時電 子報。取自: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70502005985-260407?chdtv

呂嘉穎(2017)。新舊世代對於年金改革看法的衝突—從法制層面談起。朝陽人 文社會學刊,2,19-38。

呂寶靜(2014)。從活力老化觀點談健康促進:美國的作法,臺灣的借鏡。社區 發展季刊,145,172-183。

呂寶靜、李佳儒、趙曉芳(2012)。活力老化社區服務模式建構之研究-由社區 照顧關懷據點出發。臺北:內政部委託研究案

李英芬、蔡麗雲、張澤芸(2008)。末期癌症病人之主要照顧者的負荷相關因 素探討。安寧療護雜誌,4,394-410。

李常銘(2013)。日本與臺灣高齡者就業影響因素。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李漢雄、曾敏傑(主編)(1999)。中高齡勞工就業問題與對策。嘉義縣:國立 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

李淑容、洪惠芬、林宏陽 、洪春旬、張惠婷、邱悅貞(2013)。我國弱勢家庭就 業促進之研究。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託之專題研究成果報告。臺北 市: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周玟琪(2006)。高社會時代下我國高齡者就業對策。就業安全,2,11- 17。

周玟琪(2007)。中高齡者與老年人年齡層界定問題之探討。就業安全,2,66-72。

周玟琪(2007)。高齡社會的來臨:為 2025 年台灣社會規劃研究—就業與人力 資源組期末報告。行政院國科會委託研究計畫。

周玟琪(2019)。迎向人盡其才與年齡融合的超高齡社會:因應臺灣勞動力已銀灰 化的未來。國土及公共治理季刊,1,45-57。

周新富(2008)。社會階級對子女學業成就的影響—以家庭資源為分析架構。臺灣

141

林育陞(2015)。以正式支持網絡作為非正式支持網絡發展據點—以東南亞外籍 配偶為例。社區發展季刊,150,246-263。

林美娟(2013)。高 齡 化 社 會 價 值 之 研 究 「 活 躍 老 化 」 面 面 觀 。 臺 灣 經 濟 論 衡 ,44-62。

林慧芬(2009)。落實「工作與家庭平衡」:日本經驗探討。復興崗學報,96,

187-202。

長期照顧服務法(2015 年 6 月 3 日)。

秋山伸一(2018)。高齡者雇用的現況與對策。銀向就業新挑戰。臺北國際論 壇專題演講。台北市政府勞動局承辦。

馬財專(2010)。臺灣中高齡勞工失業問題之檢視及政策思考。臺灣社會福利 學刊,1,45-95。

馬財專、劉黃麗娟(2014)。促 進 中 高 齡 者 及 銀 髮 族 之 穩 定 就 業—論 「 在 職 職 業 訓 練 機 制 」 之 初 探 。 就 業 安 全 ,2, 42-48。

馬 財 專 、 藍 科 正 、 吳 啟 新 、 林 淑 慧 、 林 晉 勗 、 黃 春 長 、 鄭 淑 芳 、 劉 又 升 、 陳 威 穎(2019)。中高齡及高齡者重返職場之探索。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 究季刊,2,133-148。

高宜凡(2014)。養得起的未來。遠見雜誌,338,51。

高詠棠(2014)。調 適 授 課 方 式 以 提 升 中 高 齡 參 訓 者 學 習 成 效 。 就 業 安 全 ,2, 49-54。

國家發展委員會(2018)。中華民國人口推計(2018 至 2065 年)。

張成秀、盧希鵬、羅天一、楊培珊(2015)。Active Aging: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of 2000-2014 SSCI Journal Articles。臺大社工學刊,32,177-224。

張春興(2002)。教育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張朝琴(2012)。活躍老化:高齡者社會產能之探討。國立臺中科技大學通識 教育學報。1,207-224。

張瑞雄(2010)。日本高齡者就業的現象與問題。台灣勞工季刊,24,78- 83。

142

教育社會學研究。1,1-43。

梁鍾廷(2009)。台灣中、高齡者勞動市場參與及退休後再就業意願影響因素 之探討。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郭芳煜(2005)。目前中高齡者就業問題與措施。社區發展季刊,110,23-28。

郭振昌(2013)。臺灣地區中高齡者低勞參率及其人力充分運用之展望。國家 與社會,15,37-61。

陳穎柔(2013)。人口老化,亞洲多國立法延後退休年齡。工商時報。取自: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1016000069-260203?chdtv

陳宗義、巫啓豪、陳裕民(2015)。馬斯洛需求理論為基之網路評論產品定位分 析機制。電子商務學報,4,399-422。

陳怡靖(2009)。人力資本、文化資本、社會資本與取得私立高薪幼稚園教職之研 究。教育理論與實踐學刊,19,165-200。

陳明芳(2013)。活力老化與老年經濟安全體系:歐陸與臺灣的對話。人文及社會 科學集刊,2,175-219。

陳毓璟(2010)。老人寄宿所模式在活力老化學習之成效研究。健康促進與衛生教 育學報,33,91-114。

陳鈺馥(2017 年 5 月 27 日)。立院三讀保全年齡放寬可做 70 歲。自由時報電子 報。取自: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paper/1105688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2016)。中高齡者職務再設計作業手冊。取自:

https://ws.wda.gov.tw/Download.ashx?u=LzAwMS9VcGxvYWQvMjk5L1JlbEZ pbGUvODc4OC82NDEyLzIwMTYwMjIyMDkwOTE3MC5wZGY%3d&n=Mj AxNjAyMjIwOTA5MTcwLnBkZg%3d%3d.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2018)。勞動部預告「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

草案。取自:

https://www.wda.gov.tw/News_Content.aspx?n=7F220D7E656BE7

143

49&s=0B400C8268204F01 就業服務法(1992 年 5 月 8 日)。

49&s=0B400C8268204F01 就業服務法(1992 年 5 月 8 日)。

在文檔中 高齡者穩定就業之經驗初探 (頁 145-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