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背景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人口老化,是當今世界各國都會面臨到的現象,國際上以老年人口(65 歲以 上)從 7%增加到 14%所需要的時間,象徵社會老化的速度,根據國家發展委員 會(2018)報告統計,把國內老化速度做國際之間的比較,如圖 1 顯示,台灣只 需花 25 年的時間,即可從 65 歲以上人口比率從 7%跨越到 14%,如果與主要國 家相比的話,速度之快速僅次於日本、韓國與新加坡,由此可知,未來台灣社會,

將會有越來越多的高齡者族群,若不能即早想辦法增進長輩的健康、延展社會功 能,並結合政府的醫療照護、福利體系,以及民間單位提供相對的政策與措施,

將會對社會的生產力與競爭力帶來相當大的衝擊。

圖 1 各國高齡化轉變速度

資料整理自:國家發展委員會「中華民國人口推估(105 至 150 年)」報告(2018)。

台灣人口老化速度較其他國家極為快速,究其原因,除了醫療進步使平均壽 命年齡延長外,當時的戰後嬰兒潮人口,也逐步邁向老年的階段,以及現在晚婚、

不婚率的增加與生育率的降低,使得整個社會人口結構的變遷,對勞動力產生相 對的影響,因此社會大眾意識到,不應該再視高齡化社會為一種包袱,而是一種 正常的社會現象,因為老化並不是只針對某一特定對象或族群,而是每個人將來 都必定會經過的階段和所要面對的問題。

2

面臨高齡化如大浪般的來襲,台灣社會如何化危機為轉機?轉虧為盈?為首 當之議題,其實,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的發展,健保與醫療制度的革新,許多高齡 者在健康狀態上還算良好,而且多數在心智成熟、經驗方面比年輕人甚佳,因此,

壽命的增加對於高齡者來說,並不代表苟延殘喘地活著,而是有效生命的延長,

讓人生過得更加有意義,隨著年紀愈大的高齡者,在經濟收入上往往仰賴子女和 老人年金,70 歲以上的退休長輩,其最主要的經濟來源為老人年金,在這種越老 越吃老本的狀況之下,並非每位長輩都會存有足夠的錢,以及有妥善的運用和規 劃,所以想必之後會造成政府龐大的社福負擔(高宜凡,2014)。

行政院主計總處 2017 年公布平均每人每月消費支出為 22,032 元,但根據衛 福部(2018)106 年老人狀況調查報告,65 歲以上高齡者主要生活費來自於「自 己收入、儲蓄、退休金或軍公教勞國保年金」佔 55.3%,但調查其平均每月可用 之生活費用,未滿18,000 元卻佔總體 65 歲以上人口 79.04%,並且僅有 6.9%的人 表示生活費是充裕的,從數據顯示有超過一半以上的65 歲以上的高齡者,其平均 每月可用生活費未達到一般生活水準,進而可能造成老年貧窮的問題,經濟需求 對於高齡者維持其老年生活品質相當重要,尤其 65 歲以上高齡者相對於其他年 齡層較不容易就業(黃怡慈,2012),若從平均失業週數來比較,高齡者的失業週 期為最長,相比青壯年和中高齡人口群多 4 週以上,呈現出再尋職不易的問題,

以及遇到轉業的困難(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2008;行政院主計總處,

2018)。

有意尋職的高齡者,往往會受限於年齡的限制,而在求職上遭到社會排除,

年紀比高齡者輕的中高齡者就有七成以上表示在找尋工作時會受到年齡的限制

(行政院衛生福利部,2018),因此,為了協助中高齡者和高齡者尋找合適的工作 項目,劉佳鈞(2016)提到國內勞動署會針對雇主、企業單位辦理座談會,並派 外展人員拜訪雇主,鼓勵他們釋出中高齡及高齡者的職缺,以及遵循「僱用部分 時間工作勞工應行注意事項」,以提升其就業的機會,至於「僱用部分時間工作勞 工應行注意事項」有訂定相關的規定,包含:工資計算、請假辦法、職災補償、

3

工作規則、福利辦法等,惟在勞工保險與就業保險的對象年齡,還是只針對年滿 15 歲以上至 65 歲以下,尚未納入 65 歲以上的高齡者。

美國與日本相繼在1942 年與 1970 年的時候,就已經面臨到高齡化社會所帶 的衝擊,台灣雖晚於日本與美國,一直到1993 年才正式邁入高齡化社會,但卻不 可忽視往後領先世界的人口老化速度,關於要如何活化高齡者人力資源之作法,

日、美兩國也有因應之措施,以國外經驗為借鏡,目前台灣已有參考日本、美國 之作法,在2006 年前往日本「銀髮人才資源中心」實地參訪,並已於 2014 年 10 月在新北市永和區,成立全國首座銀髮人力就業資源中心,提供退休規畫、職業 訓練,各項就業資訊和諮詢等服務,另外,參考美國老人社區服務就業計畫,歸 納出臺灣在推動中高齡者就業服務時,可對部分工時之規劃、以及將企業、營利 組織納入提供工作機會之單位,並且逐步提升相關專業人員的品質和數量,檢視 目前違反年齡歧視之相關法令,並且加強對於企業大眾的教育宣導(黃巧婷,

2008)。

在不久之後,台灣將會面臨到勞動力老化與不足的現象,要如何把此現象轉 化成對社會之助益?讓經濟繼續維持發展,則必須有效運用銀髮族的能力,提早 退休也許能讓長輩們從事一些興趣或休閒娛樂,但對於財務安全感和社會參與度 方面,並不是每個人都有達到理想的狀態,許多長輩在退休之後,不妨會遇到收 支難以平衡、脫離人群的問題,即使希望能夠再尋找事業第二春,卻也不知道從 何尋找,或者是無法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除此之外,還會面對到社會排除和老 年歧視的壓力。

針對台灣勞動力老化與短缺的問題,國內已經開始關注與重視,並且也提出 相關的因應對策,在 2019 年 11 月 15 日通過「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

(葉冠妤,2019),期望能藉由政府的各種政策、立法、措施,讓有體能、技術、

經驗且有意願的中高齡或高齡者,還可以繼續或重返職場,而政府也可以透過活 化銀髮人力以提升勞動參與率,進一步促進國家發展,其中,有別於過去勞動基 準法、就業服務法、職業安全衛生法…等相關就業的法律,此法還特別關注讓65

4

歲以上的高齡者能夠繼續就業的議題,並且透過制定專法的方式,以明文規定來 保障高齡者就業的權益(行政院新聞傳播處,2019),惟此法剛通過,具體落實的 狀況還有待推行後才可以瞭解到真正的成效,但不管如何,這代表台灣在友善高 齡職場又邁向了一大步,社會已經不能再漠視高齡就業者的工作權,並且設立專 法對高齡就業者來說是保障也是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