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

呢?

關於教師與同事間如何消除部分情緒勞務的負荷,洪志成、張純子(2009)的 研究中提到教師在「前臺」應當如何表現情緒受到組織的規範,退至「後臺」時 教師較能將內在感受宣洩出來,而宣洩的方式可能為一種特屬其組織成員調適情 緒的方式。如園所午休時,部分教師會來辦公室做一些道具或通知單,此時較能 看見教師真實的情緒,聊著班上的幼兒有哪些狀況、哪個家長說了什麼等,面對 繁瑣的工作也能看到教師表現出煩躁的一面。其研究認為後臺正面的情緒支持促 進教師的工作動力。研究者認為如 Hochschild 提到人類情感的商品化變得稀鬆平 常,我們的情感如何表現越是被組織管理,真誠、真實的自我便越發地被重視 (Hochschild 著/徐瑞珠譯,1992)。前臺如何規範員工情緒的表現,後臺員工同事 之間真實自我的分享、或互相訴苦、或互相打氣,都變得珍貴,以平衡在前臺的 壓抑。

第二節 心理資本觀點

心理資本由 Fred Luthans 所提出,被證實對組織的工作績效能帶來助益。本 節欲瞭解心理資本的核心內涵,從源起的脈絡追溯,最早可追溯到 1998 年,二 十世紀,美國心理學會主席 Martin Seligman 提出正向心理學運動,認為當時的 心理學太過消極於疾病與心理問題的探討,儘管在治療方法上取得成就,對於個 體健康成長、自我實現的關注卻非常少,於是號召心理學研究重拾兩項使命:幫 助健康的人變的幸福、發揮人的潛能(Luthans 著/李超平譯,2008)。轉而討論強 調人的優點、積極、正面的正向心理,興起正向心理學領域的理論建構。組織管 理在正向心理學理論基礎上分成兩大派別:正向組織學(positive organizational scholarship,POS) 以及 正向組 織行 為學 (positive organizational behavior,POB) 。 Luthans 在其著作《心理資本》中強調雙方是並行且互補的運動,並提供一些區 別性的特徵,如正向組織學傾向關注宏觀的組織層面;正向組織行為學則從微觀 的個體層面出發(Luthans 著/李超平譯,2008)。此外,相較正向組織學涉及一些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2

對組織績效有影響但可能無法開發的構面如仁愛、善良,正向組織行為學所談論 的構面皆必須符合狀態類的個體特徵、可以開發、並對組織績效有影響。符合正 向組織行為學的心理狀態有幾項標準(如表 2-1)。

表 2-1 正向組織行為五標準 正向組織行為學標準(POB 標準) 內涵

積極正向 傳統消極導向的組織行為研究缺乏高績效、能持續 學習與發展、積極主動的策略與調整,只能幫助組 織維持平庸的績效,在競爭激烈的現今無法供組織 持續發展,轉而研究符合積極正向的心理能力。

以理論與研究為基礎 意識到在一種情境中有效的東西不一定能適用在 別的情境,正向組織行為學的標準堅持通過科學途 徑判斷所提出的構面是否站得住腳且有影響力。

可測量 一個構面要被正向組織行為學認可,必須有可靠、

有效的測量工具,如心理資本問卷(PCQ)。排除高度 哲學但無法操作測量的構面。

為狀態類的個體特徵 與由基因決定的因素不同,積極的心理特質具有一 定的伸展性。這些心理特質是可能成長、發展的。

能影響績效 正向組織行為學標準僅包括能對績效產生影響的 積極能力。相較大多數正向組織學(POS)的構面與 績效之間的關係則還有待證明。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自 Luthans(2008)

Luthans 根據上述標準提出最符合的四個構面:自信(自我效能)、希望、樂 觀、韌性(復原力),心理資本即為由此四個構面組成的核心概念框架。但心理資 本並非只限於這四種因素,Sarah Lewis 在其著作《職場正向心理學-正向領導

與肯定式探詢的應用》(Lewis 著/謝傳崇譯,2014)中亦提出,不排除還有更多符 合心理資本內涵的心理狀態。心理資本所包含的構面之間以累加、協同的方式產

Luthans 將正向心理能力劃分四類:認知、情感、社會、更高層次,並列出可能 的構面(如表 2-2)。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自 Luthans(200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4

目前對於心理資本的討論最多還是以自信、希望、樂觀、韌性這四種構面為 主,以下整理相關研究(林新發,2012;Luthans 著/袁世珮譯,2006;Lewis 著/謝 傳崇譯,2014)對四種構面的描述:

(一) 自信

在心理資本的相關研究裡又稱作自我效能(self-efficacy)。主要指你在特定領 域中的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困難的挑戰,也樂於接受挑戰。這樣的自信存 在於特定領域中,特定領域為自己有經驗、上手的領域,也就是你在某個領域中 (可能是工作上)的經驗多寡成就了你的自信。這種自信除了從特定領域中的經驗 逐漸發展外,藉由同儕或者與自己情境相仿而獲得成功的人的教導,也能激發自 己對自身有較高的目標。此外,運用想像力想像自己未來成功的畫面也能正向增 強自己的信念。

(二) 希望

希望(hope)包含了意志力以及找尋方法(或稱路徑)的能力。希望關注如何把

「現在」帶到「未來」。這是比較抽象的說法,為了達成未來的目標,成為一個 可能的、預期的自己,透過意志力不斷找尋新的方法,不因目前的方法失敗了而 放棄,持續找尋新的方法與堅持的意志如同互相向上的螺旋,直到達到目標。

Luthans 研究管理者的真誠領導,提出具有較高希望內涵的人能夠影響身旁的人,

帶來希望,建立心理資本。

(三) 樂觀

我 們 如 何 詮 釋 事 情 、 如 何 看 待 它 反 映 我 們 樂 觀 (optimism) 或 是 悲 觀 (pesimism)的程度。樂觀的人將好的、成功的事情歸因於自己的優秀能力;將失 敗歸咎於外在因素。保持樂觀的態度看待事情在許多部份帶來好的結果,如健康 的身體、健康的心理、對生活的滿意、對自己的信心等,Luthans 提出樂觀可能 加強的自身的信心,並推動希望付諸行動,也就是說這幾個心理資本的核心要素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5

是互相影響的。

(四) 韌性

韌性(resilience),又稱為復原力。當面臨失敗的當下你在想什麼?你花多少 時間復原,回到原本的狀態?都是韌性要討論的部分。Sarah Lewis 在討論韌性 的部分增加了「創傷後成長」的術語。在她認為的韌性內涵裡,除了是遭遇挫折 後的反彈,伴隨著反彈更帶回了強大有力的資源及能力。韌性是慢慢累積而來,

從不斷的挑戰中塑造出強大的韌性力,如果一下子讓人置身如深淵般的挫折則會 招來恐懼。韌性的培養與個人成長過程也有關係,從小過度受到保護的人,心智 思維偏向於孩子,發展韌性需要比較多心力投注。

Luthans 討論真誠領導與心理資本時,強調一個管理者真誠領導發展的過程,

如何把自身的心理資本帶給員工是打造真誠領導的重點(Luthans 著/袁世珮譯,

2006)。藉由像是「找出每位員工做得好的地方」、「告訴員工他們是靠著如何的 才能與努力達到了成功」等,表揚他們,管理者的做法會影響員工自信、希望、

樂觀等狀態;而韌性的建立在於管理者自身的加強、超越,與員工合作建立韌性。

例如研究者在私幼中觀察到園長關心教保人員的表現,看見教師不再犯從前被指 導過的錯誤,園長給予正面的表揚回饋,不僅教師能感受到被關心,對工作的信 心也增加,帶動希望與樂觀的狀態,心理資本與組織成員間的互動緊密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