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性別事件輔導介入之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性別事件輔導介入之相關研究

性騷擾的行為多樣化,且現代智慧型手機盛行,學生使用率高幾乎 人手一機,網路上與色情有關資訊極為氾濫,學生若沒有加以教導,極 可能受不良資訊刺激影響身心發展,甚至模仿效尤對周遭他人進行性騷 擾行為。ASD 學生在人我距離的掌握度不佳,情境辨識能力也較一般 學生差,在多重訊息刺激下極可能發生性別事件。

第四節 性別事件輔導介入之相關研究

臺灣對於性別事件處理流程大致可分為通報、受理、調查程序、懲 處、行政救濟和教育輔導六個程序步驟。本研究僅探討學生對學生的案 件,教師對學生案件則不在本研究探討的範圍。

蔡妙卿(2019)分享其學校針對性別事件進行的受害者輔導計畫及行 為人輔導暨實施八小時性平課程計畫,兩份計畫皆有生教組長、輔導組 長、專輔老師、導師等跨領域合作,分擔了原本全由輔導老師進行行為 人防治課程以及後續的輔導追蹤工作。作者認為可以積極推廣各領域教 師參與性平教育研習,促使每位教師具備支援八小時性平課程的能力。

此文提出了校園內性平防治教育人員及輔導人力之不足,確實是各縣市 都存在且正在改善的問題,具備特教專長的性平調查或防治教育人員更 是短缺,需鼓勵特教老師多參與性平相關研習與進修培訓。

26

顏芝盈(2017)發現教育部國教署所編列之性平教育及教材主要適用 於輕症的學生,中重度的特教學生則要請特教老師自行簡化、減量修改 教育內容,且教材內容因倉促完成,教師不是以特教學生作為學習的主 體進行教材編寫。另一方面,性平教育的在職研習也多以非障礙者的觀 點切入,看不見障礙者的需求,增加特教老師的困惑。作者認為特教規 劃課程應設計適合不同障礙類別的需求,且要以生活自理作為性平教育 課程設計的核心,需強調身體自主權。此文點出特殊教育在性平教育被 邊緣化,需建立符合各障礙類別特教學生的性平教育與教材,而目前在 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全球資訊網的課程教學教材與研究中已有各種障礙 類別的性平教育資源可供特教老師參考使用。

李育珊、周玉萍、江秋樺(2018)分享自己曾經經歷過四位特教學生 性別事件的調查與輔導過程,其中提到一位雙重特殊學生,既是資優生 也有亞斯伯格症(簡稱AS)、多重人格、妥瑞症、強迫症等複合型的問 題,多數人皆認為資優生智能表現優於一般人,有些知識應能無師自 通。但因其過度敏感及強迫症特質,怕髒不敢動手清洗自己的生殖器官 與肛門,洗澡只用清水沖洗,導致身體有異味,影響其人際關係,個案 因此拒學在家。作者希望藉由此個案喚醒眾人對亞斯資優學生在國小階 段的性別平等教育的重視(李育珊、周玉萍、江秋樺,2018)。此文重要 價值是點出教師不可忽略資優生的性平教育,可惜僅列出事件經過及其 反思檢討,並沒有詳加敘述後續處理及輔導成效。

馬樂穎(2018)認為 ASD 學生在溝通與人際互動的困難,以及侷限 固著的特質,常在遭遇與性有關的人際互動時易遭誤解或挫折。ASD 學生心智理論能力薄弱,為 ASD 學生安排的性平教育需融入心智理論 能力訓練,提出「觀(社會性觀察)-想(判斷對方意圖)-做(採取適當行 動)」工作分析的方式教導ASD 學生社會技巧。張正芬等人(2012)在數 位社會性課程教學攻略一書中,已建構了心智理論能力訓練的結構化教 學步驟,符合 ASD 學生思考與行事特性,若特教老師能以此架構融入

27

性平教育的概念,更能收其成效。

本研究著重在性別事件後續輔導教育的介入及影響。研究者希望能 藉由本研究探討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行為人防治教育,其課程內 容、實施方式、成效評鑑等面向的議題。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全球資訊 網的校園性別事件防治與處理可見「校園性侵害及性騷擾行為人防治教 育課程參考綱要」,也就是性平教育八小時之課程內容,分別為蘇芊玲 教授主筆的性別平等意識(身體/性自主)、羅燦煐教授主筆的解構性侵 害或性騷擾迷思與性侵害或性騷擾因應與創傷,以及王作仁教授主筆的 性侵害或性騷擾再犯預防。課程綱要皆有列出參考教材與相關書籍,提 供給需要為行為人進行課程的防治教育人員使用。

上述之課程比較是針對大專以上學生設計,內容較不適用於國中與 高中學生。為此臺北市教育局性平會針對行為人防治教育人員辦理相關 培訓課程,分為必修的核心課程與選修的性別課程。性平宣導相關網站 皆有相關適齡之課程可供教師使用,例如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全球資訊 網上的課程教學教材與研究專區,列有從幼稚園至大學各教育階段的教 學資源,其中也有特教教學資源專區,法定十三項障礙類別在不同的教 育階段皆有其理論基礎及教案設計,提供特教老師輔導特教學生。而防 治教育人員是否能活用這些教育資源,以及這些資源是否符合ASD 學 生的需求,能否讓 ASD 學生接受,是否能達到預期的成效,為本研究 欲探討的課題。

28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