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七章 《搜神記》「救難故事」對後代小說的影響

第三節 情節模式與影響

故事的 事件有 其發生的時間、過程、結果,因此 構成了情節的固定模 式。佛斯特說:「我們對故事下的定義是按時間順序安排的事件的敘述。情 節 也是 事件的敘述,但重在 因 果關係上。」2「 因果」 關係乃是事件 的開 啟與事件的結果,事件是由人物的性格與命運所構成的情節,亞里斯多德

2【英 】佛 斯特 (Morgah Forster) 著, 蘇希 亞譯 《 小說 面面 觀 》,( 臺北 :志 文出 版社 , 1980 年 12 月 ),頁 75。

也說:「情節是行動的模仿」3綜而言之,人物之間的行為、性格、生活的 背景會構成小說的情節。「一般說來,中國小說的情節密度較大,及故事性 較強,作為吸引讀者興味的利器。尤其身為初期小說萌芽的志怪,它們對 人物的刻畫著墨極少,幾乎純以傳奇生動的故事情節取勝。」4《搜神記》

的作者干寶寫作核心顯然與「賞善罰惡」的觀念有很直接的影響,在各類 搜奇志異的故事情節當中,無不設法彰顯人性中的「善」與「德」的概念。

【俄】普羅普(V. Propp)在所著《民間故事型態學》的研究中,將各式 各樣的民間故事分析後指出它們共同具有的模式,以便對它們進行有效的 分類。他從結構主義的立場出發,指出民間故事的基本單位不是人物,而 是 人 物在 故事中的 行為 功能。5若依 照 普羅普的 分析, 則《搜 神記》當中 的故事類型約可分成如下固定的模式:

發生困難→尋求助手→助手出現→結果(成功與失敗)

若將「解圍人物」的故事,套入此一固定的模式,就會依循著下面的情節 模式進行:

亂世→遇到困境(天災、人禍)→周邊人尋求幫助→助手出現解圍(神鬼、

人類、動物、器物)→結果(延壽、病癒、消災、地位提升……)。

3 亞里斯 多 德《 詩學 》,引 自《 文學 理論 資 料匯 編》,( 臺北 : 華諾 文化 事業 公司 ,1985 年 10 月 ), 頁 336。

4 顏 慧 琪 ,《 六 朝 志 怪 小 說 異 類 姻 緣 故 事 研 究 》,( 臺 北 : 文 津 出 版 社 , 1994 年, 5 月 初 版 ), 頁 160,161。

5 申 丹 ,《 敘 述 學 與 小 說 文 體 學 研 究 》,( 北 京: 北京 大學 出版 社 2005 年 1 月)頁 35。

《搜神記 》的解 圍故事背景多為亂世的環境,因此 故事所 描述的際遇 皆是亂世當中的人物行為與結果。當主角(主體)遇到困境時有兩種情節,

一個是主動發出求救的訊息,因此道士或身旁會占卜的人物(解圍人物或 助手)適時出現協助,解圍者(助手)透過自己的方法幫助主角,結果得 以脫困;另一種情形是主角一樣遇到困難可是沒有發出求救訊息,這時仍 會有助手出現,此時的助手就是天帝,祂透過夢境或仙女協助受困者解決 困境,有時主角也能透過自己的勇氣成功的為自己解圍,使自己能因解圍 而如意。這樣不斷反覆的相關情節也構成了「救難」故事的情節。透過故 事情節中的「解圍人物」不斷的遇到困境伸出援手的程式化的過程,讓這 類故事的模式幾乎相同。「解圍人物」在故事當中的出現,由於均有特定的 行為模式(占卜、符籙、祝禱、勇氣……),因此促成了舞台的戲劇效果。

在同一個主題的催化下,類似情節的反覆使用是可以被理解的,因為這些 反覆的情節能夠增加故事發展之高潮迭起,彰顯出人物的見義勇為,或聞 其聲救其苦的「救難」效果。

救難故事 的呈現 ,為苦難中的 百姓,尋得生活上的出口, 文人透過故 事發聲,促使「故事」透過解決難題以表達人民心中的渴望。這類「救難」

故事的人物與情節成了後代小說的活水,注入了豐富後代小說的題材,就 解決犯罪或司法冤獄的公案小說而言,「救難故事」當中的「解圍人」,成 了公案小說當中理冤獄的判官,對後代許多篇章的「公案小說」有一定程 度的影響力;就解決主人居家或人身安全的有「動物解圍」,這類故事成了 後來動物報恩的故事題材來源;就解決人類壽命過短或生活貧窮的有「神

仙解圍」這類的神仙故事題材也滋養了後代的「神魔小說」。茲分述如下:

一、對「公案小說」的影響

公案小說 寫的是 斷獄審案的故事,透 過安排公正的 結局, 尋求公平正 義,這樣的內容乃承襲自「救難故事」中的「解圍人」。公案小說當中的「判 官」就是「解圍者」的化身,只是角色的形象從《搜神記》中的解圍者(方 士化學者、道士、醫生、有德者)蛻變成破案的判官。不同的是《搜神記》

故事當中的「解圍者」透過自己的專長(醫術、占卜或法術……)協助陷 入圍困當中的人解圍脫困,另一方面有德者還可透過「法術與德行」達成 自助天助的效應,這樣的情節與當時的宗教背景與社會環境有關,生活在 苦難中的人民,總在圍困的際遇當中天真的希望(相信)有一個法術或德 行高的人,能代表正義的使者、化身為救難的人,於苦海當中出現渡人之 舟。但是公案小說的重點不是繫在破案上,它的故事情節著重在人物的命 運上 , 人情 世態與豐富的 社會 內容成就了公案小 說的動 人之處。6雖 然按 照傳統的觀念,中國人以道德與智慧的特點在公案小說的發展中有深刻的 反映。因此十分重視小說的結局,注意人物的命運,使小說展現出「善有 善報、惡有惡報」的規律,以達到勸人為善為目的。但是公案小說是進化 後的「救難故事」,它的成功之處不是在於突出破案者的智慧,而是在於人 情世態的真切、悲歡離合的動人描述,《醒世恆言》中的公案小說名篇〈十 五貫戲言成巧禍〉、〈簡帖僧巧騙皇甫妻〉兩個案件都以輕而易舉的破案情

6 張 國 風 ,《 公 案 小 說 漫 話 》,( 臺北 :遠 流 出版 社, 1990 年 9 月), 頁 7。

節呈現出「賞善懲惡」的連結,也沒有因此而喪失它的魅力。這種公案小 說的魅力不是在於以破案的過程來吸引讀者,而是以人物的命運與冤屈來 扣住讀者的心絃。劉貴酒後的一句戲言送掉了三條人命,判官的昏庸、司 法的腐敗,刑訊逼供的制度導致冤獄的發生;皇甫松嚴重的夫權思想、婦 女地位的卑微也是導致案件發生的主要原因。另外《包公案》此書蒐羅包 公破案故事(大多為他人破案故事的改編)其中冤魂夢、旋風引路、鬼神 顯靈占多數,這樣的清官斷獄的情節也是公案小說的題材之一,為民伸冤 的法官與當中的旋風、鬼神的出現得以讓案情峰迴路轉,公案小說當中的 鬼多是冤鬼;公案小說當中的神,一般都是伸張正義、鋤奸除惡的神。因 為 伸 張 正 義 所 以 反 而 需 要 鬼 神 的 一 臂 之 力 , 這 正 說 明 了 司 法 的 無 能 與 腐 敗。這類故事反映了民眾對司法深深地失望。《二刻拍案驚奇》云:「何緣 世上多神鬼?只為人心有不平。若使光明如白日,縱然有鬼也無靈。」(卷 十三)古代社會民主觀念不興,百姓也沒有享受民主的權利,因此斷案的 情況中侵犯個人的權利與自由是常見的事,百姓有了冤屈除了寄託於能有 幸遇到清官斷案,還寄託於冥冥之中的「天」,所謂「法網恢恢,疏而不漏」。 這種現象體現在公案小說中便是包公、施公、彭公、海瑞的鐵面無私,透 過冤魂顯靈、提供線索、或者暗示,再借助清官的力量破案。這樣的情節 描述與《搜神記》中「解圍人物」出現後助人解圍,有異曲同工之妙。《搜 神記》卷十六中的〈鵠奔亭女尸〉故事當中,蘇娥鬼魂向敕使何敞訴說被 殺害的始末,並得以申冤報仇的異事。這樣的情節不因時代久遠而改變,

在宋、元、明、清的公案小說中常如出一轍。《搜神記》卷十六〈文穎移官〉

故事當中,描述太守文穎夢鬼魂一再乞求為其移棺改葬的清官幫助鬼魂的 情節。《搜神記》故事的主要情節也從「救難故事」的簡單背景「苦難」演 化成複雜的社會問題(現實中的冤假錯案很多),從「解圍者」凌空而降的 單純期許,到老百姓將希望寄託於清官的「公案小說」。注意小說的結局,

關注人物的命運,以期達到勸人為善的目的,「救難故事」從宗教標的「以 明神道之不誣」進化到道德教訓意味濃厚的「公案小說」當中類似的軌跡 隱然若現。

二、對神魔小說的影響

神魔小說,亦稱神怪小說,是 六朝「 志怪」小說在 明清小 說領域的重 製與再現,這類小說在人的活動空間中,加上天馬行空的神怪想像;將超 自然的神性,與社會化的人性作巧妙的融合;透過作者跨越理性的思惟,

馳騁無垠無涯的漫想,寄託作者的理想與願望,表達作者的哀樂與情感,

這些都是神怪小說的特色。

宗教是神 怪小說 產生的ㄧ個重要的基礎,因此宗教 性的神 怪小說本來 是神怪小說的主流 7,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說:

中國本 信巫, 秦漢以來,神仙之說盛行,漢末又 大暢巫 風,而鬼道 愈熾; 會小乘 佛教亦入中土,漸見流傳,凡此皆 張皇鬼 神,稱道靈 異,故 自晉訖 隋,特多鬼神志怪之書。其書有出於文人者,有出於

7 劉 勇 強,《 中 國古 代 小說 史論 述》,( 北 京:北京 大 學出 版社,2007 年 10 月第),頁 333。

教徒者 。文人 之作,雖非如釋道二家,意在自神 其教, 然亦非有意 為小說,蓋當 時以為幽明雖殊途,而人鬼乃皆實 有,故 其敘述異事,

與記載 人間常 事,自視固無誠妄之別矣。8

可見神怪小說的抒寫有源於佛教,也有源於道教,因此神怪小說與宗教之 間的關係密切,如前所述《搜神記》作者干寶在撰寫內容時,認為人鬼乃 皆實有,因而是在一個記實的認知上,做實況性的報導,因為多張皇鬼神,

稱道靈異,所以多描述鬼神志怪的故事,此時故事中的「救難人物」若以 神仙的形象出現時,自有其宗教的淵源,而《西遊記》、《封神榜》等宗教 性的神怪小說,充滿了想像力,推其源頭應可上溯到《搜神記》當中的救

稱道靈異,所以多描述鬼神志怪的故事,此時故事中的「救難人物」若以 神仙的形象出現時,自有其宗教的淵源,而《西遊記》、《封神榜》等宗教 性的神怪小說,充滿了想像力,推其源頭應可上溯到《搜神記》當中的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