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五節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意涵、實施現況與研究

本節旨在探討「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意涵,以釐清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對教師 專業的影響,其次探討目前國內的實施現況及相關研究。

壹、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意涵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為我國目前教育主管機構推展而出的政策,以下分析學者對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定義。

林志成(2006)認為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主要是由評鑑者對教師專業表現,透過 蒐集、整理、分析、歸納等方式,瞭解其優劣得失,並提出評價與改進意見的回饋 評鑑,被評鑑者透過溝通、自我省思等歷程,並獲得專業成長學習與協助,從中達 成專業成長的目標。

林榮彩(2002)也認為這是從專業的過程中去界定教師專業評鑑,即是為了追 求教師專業表現及教育品質的提昇,根據評鑑標準,有系統且客觀公正的蒐集有關 於教師專業表現的資料,並做價值判斷和決定,依結果協助教師提升教學績效與專 業發展,進而改進其服務品質的歷程。

孫志麟(2004)指出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是以學校為中心、以教師為主體的評鑑 機制。這種以學校本位的教師評鑑,經由專業支持與學習,透過參與、溝通、對話 與協商,結合內部評鑑與外部評鑑,在真實情境中蒐集有關教師表現的資料,並進 行描述、價值判斷及做決定的歷程,能達到教學改進和教學績效的雙重目的。

洪劭品(2007)認為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意義是根據具體客觀的評鑑規準,藉 由多元化、系統化、科學化的蒐集相關資料,並透過診斷、輔導的方式,提供教師 適當的在職進修課程和改進計畫,以協助教師專業成長,進而提升教學品質。

余昆旺(2007)提出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是形成性的教師評鑑,主要的目的是為

了促進教師專業發展。運用評鑑的方法,由評鑑者依據公正、客觀訂定的評鑑規準,

有系統的蒐集教師專業表現的相關資料,透過專業及審慎的分析,以評估、判斷教 師專業表現的優劣,並配合教師專業發展的歷程,規劃符合教師需求的成長機制,

作為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建議,期盼鼓勵教師的專業自省,協助教師自我專業成 長,促進教師自我實現,鼓勵透過同儕合作與專業對話,以提昇教師教學品質,進 而讓學生的學習更具成效。

林仁煥(2008)認為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是教師評鑑的一環,係針對教師專業發展 現況整體脈絡的了解,它可以協助教師發現專業能力之優劣得失,並提出教師專業 成長具體改進計畫,以精進教師專業能力,提升教學品質,達成教學預定目標,是 著重專業性、反思性、對話性、實踐性、回饋性的手段與歷程。

張德銳(2006)指出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係透過教師自我分析、同儕教室觀察、

學生教學反應等方式,來搜集教師教學表現資料,然後鼓勵教師和同儕在相互信 任、合作的基礎上,設定專業發展計畫並執行之,藉以不斷地促進教師專業的發展,

所以它是一種典型的形成性、發展性、診斷性的教師評鑑,也是一種專業性、服務 性的教學輔導工作。它鼓勵教師們自我反省、實踐並與同儕友伴進行專業對話。它 希望教師們在協同設計課程、協同教學的基礎上,以同儕輔導的方式,不斷在教學 專業歷程上攜手共進。

因此本研究認為: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可以是學校行政目標的一部分,由於其實 施模式富彈性,是本位發展的形成性評鑑。過程中一方面依據同儕探究與協商而訂 定的規準,以教師自我評鑑與校內同儕評鑑為主,以透過專業對話、診斷、實踐等 歷程,促進教師同儕合作,協助教師專業成長;另一方面經由評鑑者對受評者相關 表現資料的蒐集,以評估、判斷受評者的表現,提供教師自我反省與成長的機會,

協助教師瞭解自己教學的優點或待改進的地方,對教師專業表現給予肯定,對於教 師成長的需求,也提供適當協助,能提升教學品質和促進學生學習成效。

貳、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國內實施現況

自從1996年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針對中小學教育改革部分,提出「提昇教 師專業素質、建立教育評鑑制度」的呼籲,因此,教育部與全教會、全國家長聯盟、

學者專家開始針對實施教師專業評鑑的推動進行初步協商、討論;直到2003年召開 的全國教育發展會議,針對法源尚未確立的現實及推動教師評鑑的實際需要,建議 名稱為「教育部補助試辦教師專業評鑑實施計畫〈草案〉」並修正計畫內容,以符 應實際需求。

教育部於 2004 年 2 月提出《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專業評鑑試辦辦法》為協 助師專業成長,增進教師專業素養,提升教學品質,並於民國 2006 年上半年為宣 導及有意申請試辦學校擬定申請計畫時程,該計畫採自願原則,鼓勵學校申請試 辦,此計畫預計試辦後再檢討評估其可行性,以決定是否繼續辦理。於 2009 年 2 月則修訂公布教育部補助辦理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要點(2009),則已明確指示 本位評鑑方式、彈性內容等特性。目標是協助教師專業成長,增進教師專業素養,

提升教學品質,又以教師專業發展為導向,幫助教師提升教學品質。

以下將「教育部補助辦理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計畫」主要重點分述如下:

一、實施目的:透過診斷、輔導方式,提供教師自我反省教學的機會,並輔以 教學輔導教師制度,協助教師專業成長,提升教學品質,並以增進學生學習成果(教 育部,2009)。可見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是一種以增進教師專業發展為目的之「形成 性」的教師評鑑,而不是以教師績效考核為目的之「總結性」教師評鑑。

二、評鑑精神: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主要精神有六點,分別為:1.以教師專業 發展為主軸;2.鼓勵學校申請試辦,教師自願參加;3.引領學校行政走向教學領導 以及學校本位視導與評鑑;4.鼓勵教師以自我省思及同儕專業互動為成長手段;5.

以教學和班級經營為主要成長內涵;6.期待學生的學習表現和成效能獲得有效提 升。

三、評鑑內容:分為課程設計與教學、班級經營與輔導、研究發展與進修、敬 業精神及態度等四類。其規準由學校參照主管教育行政機關亦即各縣市政府,訂定 之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參考規準自行修訂使用。此項規定是有彈性的,它允許主管教 育行政機關及學校建立因地制宜評鑑規準的機會。學校在推動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工 作時,可以配合學校發展工作的重點,選擇一或數個重點領域進行教師評鑑工作。

四、評鑑方式:分為教師自我評鑑(自評)與教師校內評鑑(他評)兩部份,

原則每年接受自我評鑑及校內評鑑一次,校內評鑑由自選夥伴同儕合作方式,透過 教學觀察、教學檔案分析、對話、省思與回饋等資料蒐集,作為改善教學的方法。

例如採教學觀察實施時,以自選受過評鑑訓練的夥伴為觀察者,必要時得加入學校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小組所推薦之教師或學者專家,在教學觀察前可以和教師共同商 訂教學計畫以及擬採用的觀察工具、時間和地點;在教學觀察後,可以和教師共同 檢討教學目標和教學評鑑規準的達成情形,並訂定成長計畫。

五、辦理原則:採鼓勵教師自願參加,學校申請辦理的方式,重視教師的參與 性與協助教師的專業成長為目標。評鑑實施時應兼重過程及結果。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說明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制度,建立在相互支持的生態中,

透過團體互動,以自我反思形式,自我價值澄清,在實踐行動中尋求知識技能進步。

吳俊憲(2007)也認為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重要性,有確保教師具備教學專業能力、

促使教師教學方法和內容能與時俱進,進而提升教師的教學效能,能引領學校革新 等。研究者探討目前國內推行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制度,發現其方法可以自由採用多 元途徑,相互參照,是促進專業有效的歷程之ㄧ。

又例如完全以教師本位原則,彈性民主,同儕合作進行對專業能力的認知與方 法探究。因此由教師選擇適合自己的評鑑模式、評鑑層面和評鑑指標,透過教師自 我反省、覺知來改善問題,進而透過社群、進修等,以協助專業成長的策略,提升 教學效能,是值得推廣的政策。

但是研究者也認為,在此計畫中專業角色的重要性未能彰顯,評鑑指標具體性 不夠,現職教師反而只擔心評鑑增加的工作負荷與壓力。

參、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相關研究

本研究參考學者論文並於 2009 年 11 月 10 日搜尋自國家圖書館碩博士論文,

有關於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相關研究論文豐富。學者對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相關研 究部分既多且廣,探討重點不同,但仍可發現較多為與態度的相關、規準、內涵、

推動模式的問題、和受評鑑影響問題的相關研究等,且多為量化調查研究。

其中陳俊龍(2008):教師評鑑試辦政策下的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古秋雲

(2007):新竹縣國小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計畫與教師專業成長之探究兩篇,雖然研 究國小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計畫與教師專業成長,與本研究名稱內涵相符合,但是其 為一般調查研究,只調查得知教師參與專業評鑑中,不同的個人變項與都與教師專 業成長成正相關。呂玉珍(2007)的研究也認為教師期待專業成長,是教師專業發展 評鑑推展的有利契機,但是「被評鑑」的觀念不容易突破,教師覺得事務繁忙,時

(2007):新竹縣國小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計畫與教師專業成長之探究兩篇,雖然研 究國小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計畫與教師專業成長,與本研究名稱內涵相符合,但是其 為一般調查研究,只調查得知教師參與專業評鑑中,不同的個人變項與都與教師專 業成長成正相關。呂玉珍(2007)的研究也認為教師期待專業成長,是教師專業發展 評鑑推展的有利契機,但是「被評鑑」的觀念不容易突破,教師覺得事務繁忙,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