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本章分成四節,第一節說明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敘述研究目的與問題,第 三節為重要名詞釋義,第四節則為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本節係陳述研究的背景與動機,以說明教師專業角色知覺與踐行在目前教師專 業發展評鑑氛圍中的意義,並據此引出本研究之目的。

壹、研究背景

在知識水準提高的現代化社會中,教育是生活中很重要的一環,人人關心教育,

也人人想談教育;從事教育工作的人,希望以專業見稱;與教育相關的學生家長和 社會大眾,對教育品質與績效的提升,難免產生深切的期許。

從政治的解嚴,社會的開放,而屬於社會重要的內涵—教育,從九0年代開始 經過一連串改革,包括建構數學、開放教育、統整課程、小班教學精神、創新教學 與九年一貫課程等各項教改之推動,這些對教育深刻期許的改革呼聲,就從基礎的 國民小學開始,國民小學教師面對要求角色改變之衝擊因而較能深刻體會。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於1996年提出「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中,其中 有關教育鬆綁、學習權的保障、父母教育選擇權與教師專業自主權的維護等理念,

皆與教師之教學有密不可分的關聯;九年一貫課程實施以來,其中有關課程鬆綁與 本位課程的概念,卻讓學者有學校內素質低落的隱憂,社會上對教育績效的呼籲,

成為教育界檢討策進的動力。

家長及社會人士關注自己子女教育相關的問題,於是從學校課程與設備、學習 內容、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師專業等議題,不斷反覆加以討論。饒見維(1996)在研 究教師專業發展開宗明義指出:教育改革的主體與動力在於教師,教育品質的關鍵 也在於教師,如果沒有把教師置於核心焦點,任何有關教育改革與教育品質的探討 都流於空談。

學校中轉化課程的老師,正似循環系統中的血液,是學校成功的舵手。因此課 程變革後,大眾檢討教育都指向要增進教師的專業能力,才能提昇教師素質,促進 學生有效學習;教育界也順應時代潮流與社會變遷,重視教改成功的重要關鍵,朝 向教育必須專業的目標,從師資的培育、教師的效能與教師的成長努力,以確保教 師的品質與尊嚴。

教師專業如此重要,目前教育部運用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作為促進教師專業的方 法,這項策略的真正實踐歷程,也是本研究想探究的動機,以下先分析大環境的問 題,並作為本研究背景說明。

一、對教師專業地位的期許

教育是否為專業受到質疑,因為未受正規教育而能知書達禮者,或滿腹經綸出 類拔萃者,所在皆是;又高學歷時代,人人談教育,因為人人有教育經歷,也有知 識背景和個人期待,甚至於比學校中的方法更有效率;另一方面師資培育從中等教 育到高等教育,從師範教育到一般大學的教育學程,顯示教育專業基礎不夠深厚,

也好像地基搖擺,隨時需要增添東西鞏固。

教育效能受到先天限制,而且深受環境影響,過程中社會教育、家庭教育與同 儕教育的關係,讓學校教育難以單獨發揮成效。尤其出現了社會問題,大到國力衰 退,小至人民不懂禮貌,大家檢討的對象必定包含學校教育,社會問題的根本解決 之道,也一定將學校教育納入其中,所以說教育受環境變動的特性影響,連帶著對 象與內容極為複雜,使得教育專業的困難度提高。

教育普及後,受過教育的家長或社會人士,自有一套教育的心得,無從比較孰 優孰劣,例如以「體罰」的論辯而言,有的從成功的經驗看、有的重歷程或是心理 的影響,不同方向討論結果可能不同;但是教育的原理原則本就應有彈性,案例無 法成為絕對原則,也無法被模仿或被完全引用,不在教育現場者評論教育,就難懂 得教育創意的這種特性,教育還需注意其道德性質,教師須有強的自律性,不因權 力不對等使受教者傷害。

專業有一定的條件,教育要成為專業,需要更多的探究。教師的專業地位與醫 師、律師、建築師、會計師、或工程技師等專業頭銜,尚未被肯定,但教育工作逐 漸走向專業化,卻是潮流與不爭的事實,教師本身應該是教育專業人員,才能勝任 既複雜又要有創造性和道德性的教育工作特性。

二、教育政策改革由重視教材教法轉向重視教師專業成長

九年一貫課程的實施因應環境變化,強調彈性、適應,其中有因應教師要求的 課程鬆綁,再各依權責的評鑑,就多數學校而言,針對本位課程的設計與評鑑,已 成為每年的例行公事,老師也因而接觸到評鑑;雖然課程涵括了教材、教法與教學 相關的所有重要內容,多為書面的評鑑,教育品質的問題,卻無法與工商業社會要 求的「績效」等列。

英國在1986年正式以教育法規要求:為了促進教師專業成長,進而提升教育素 質,施行定期教師評鑑。丁一顧(2004)認為英美兩國目前實施的教師評鑑系統,係 以多元統合為依據,企圖依不同教師的需要建構出不同的評鑑目的、實施方式及實 施期程,可見建立合理而週延的教師評鑑體系,是目前教育改革迫切的議題。

黃宏仁(2007)並以對照的角度,認為當教師評鑑在先進國家的發展日漸成熟,

已然成為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高教學效能的有效途徑之際,我國建立的教師評鑑 制度,相較於歐美教師評鑑制度,顯然有許多成長的空間。顏國樑(2003)也提出建 立適切的教師評鑑制度,可以提升教師素質和工作績效,彰顯教師的專業化;周淑

卿(2003)認為教育改革成敗的關鍵是教師,任何教育方案以教師居成敗關鍵的牛 耳,教師專業發展就是關鍵的課題。

資訊暢通的時代,教師評鑑是世界時勢所趨,教育部朝教育專業,精進素質而 努力,推動「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只是搭著教育改革的順風車緩緩啟動。課程與 教學的革新或教師教學專業能力的提昇等,這些改革的重點符應了世界主要國家的 教改方向。

三、教育專業發展評鑑的推動與教育績效的訴求

教師要求專業,從教師對專業自主的訴求上,教育主管機關以課程的鬆綁方式 和學校本位的管理的方式回應,但是另一方面更要回應納稅義務人對教育素質的要 求,因此在教育改革發展途徑中,必要重視績效與責任。

要擔任一位稱職教師,因應時代變化,配合課程進展,應持續學習與研究,並 且精進發展,才是負責任的態度。饒見維(1996)認為教師專業發展,除了從職前師 資培育到任職導入階段等功能與影響,一般的進修訓練仍然有限。而在職教師專業 發展包括被動發展和主動省思探究,而其中主動省思探究的方式才容易有績效,例 如像參觀、觀摩、問題討論等,這些屬「教師評鑑」的內涵,被公認是促進教師專 業成長及提升教學品質的有效方法(教育部,2006。張德銳,2006。顏國樑,2003)。

林志成(2002)也認為探究專業發展是教育興革的有效途徑,探討教師專業發展 評鑑,有助於確保專業發展的品質,並協助教育人員提升其專業,間接促進教學效 能與學生學習成效。可說教師的專業成長是提昇學校績效的首要方法,而教師評鑑 則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途徑。

美國在 1983 年所出版的《國家在危機中:教育改革的迫切性》(A Nation at Risk:The Imperative for Education Reform)報告書中,建議中小學教師的薪資、

升遷、職務保障及停職等的決定,必須建立在一項有效的評估制度上(引自楊麗珠,

2005)。洪瑞富(2008)評論美國的教育評鑑,已經開始蛻變成一種專業,逐漸形

成所謂的「教育評鑑專業時代」,建立各級學校教育評鑑,也對教師進行專業評鑑。

臺北市於1999年實施「國民中小學發展性輔導系統」,高雄市於2000年實施「高 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專業評鑑」,臺北縣則於2005、2006 年推動「教學精進、專業 昇華-臺北縣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計畫」,教育部直到2006年,才開始推動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試辦計畫」。目前依據教育部統計,已經從2006學年全國165學 校參加,到2009學年612校申請,7403位教師參加,參加者人數呈倍數增長(敎育部,

2009)。

教育當局對政策的大力推展,學術界中相關研究也快速成長,探討面向頗為多 元,充分顯示出此項教育政策普遍引起國人注意。而研究者積極以各種方法探求教 育政策的核心問題,或以行動中瞭解政策與問題的影響。總之,更多的研究者探究 問題,對未來教育政策的走向有引領作用,積極促成良善的制度,發揮教育的功能。

貳、研究動機

審視「教育部補助辦理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要點」(以下簡稱教師專業發展 評鑑),教育部因為擔心教師「聞評色變」,而力撇疑慮,將「專業發展」置放在「教 師評鑑」中間。字面上已經把目標「專業發展」清楚的呈現。這個計畫可看出為提 升教學品質的積極行動,認為透過評鑑活動,能促進教師專業的發展,就能改善教 育的品質,教師專業是教改的核心,也是教改的目標。

陳美如(2002)觀察台灣教師評鑑的推展,在傳統的評鑑思惟及實務上,充 滿著「考核、監視、評比、競爭」的色彩,學校教師對評鑑不禁聞之色變,能避就 避,能逃則逃。也因此,評鑑永遠不能如朋友般和學校教師親近,其難以協助教師 進行反省,解決教育問題。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政策的核心是提升教師的專業,而教

陳美如(2002)觀察台灣教師評鑑的推展,在傳統的評鑑思惟及實務上,充 滿著「考核、監視、評比、競爭」的色彩,學校教師對評鑑不禁聞之色變,能避就 避,能逃則逃。也因此,評鑑永遠不能如朋友般和學校教師親近,其難以協助教師 進行反省,解決教育問題。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政策的核心是提升教師的專業,而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