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七節 研究者與研究參與者

壹、研究者角色

質性研究中,研究者本身即是質的研究中的主要工具。相對來說,質性研究是 藉由研究者檢視所蒐集的資料,透過研究者的演繹與分析,才能獲得研究結果。對 於整個研究的品質,研究者除了從研究現場脈絡的掌握之外,也能完整獲得觀察與 訪談對象的所有資料。

本研究進行期間,研究者同時擔任訪談者、資料蒐集者、文件分析者、觀察者 等工作,並獨立進行資料的整理、分析、歸納,進一步撰寫研究論文。

就本研究的目的來說,是以個案學校為研究場域,透過學校推動的教師專業發 展評鑑,探討教師專業角色知覺與角色踐行的概況;因為研究者即個案學校教務主 任的身份,生活在本研究的場域中,與被觀察者處在同一個環境中,一起生活、工 作,有著密切的接觸與直接的體驗,研究者可以輕易得到大量的資訊;對學校的理 解,從日常生活的言行舉止,以及與同事的互動中,可以得到自然真實的一面。

質性研究裡,研究者就是研究工具,然而身為個體,就有價值觀、喜好與處理 模式不同的問題。本研究現場,即為研究者所屬之學校,難免因過度熟悉,容易踏 入視為理所當然之假設中,研究者可能對於研究參與者表述的意見或呈現出來的主 觀意識,會加以扭曲而未加以察覺,加上研究者身為學校主任,在上對下的訪談中,

不免呈現不對等局勢,受感覺氣氛影響真實結果;在整個研究的過程中,除了以參 與者的角色積極投入所有活動之外,也不斷提醒自己,不要因為自己的主觀因素,

忽略了教師的表現,而要忠實地將聽到的事實呈現。

基於上述理由,研究者盡量在自然的情境下與研究參與者接觸,請他們以自己 的語言簡略的描述,遇有研究參與者回答問題有所保留時,則輔以文件分析或觀察

來補充,以避免給研究參與者的壓力。研究時需時時反省與跳脫個人視窗,善用三 角檢證,降低因個人主觀意識對研究所造成的限制。

本研究之目的是從實施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學校中,探究其教師對專業角色知 覺和踐行的狀況,雖然從教育現場中的深入描述,對實施歷程不做評斷和比較,因 此只作為個案問題的檢討。

貳、研究參與者

個別訪談是本研究主要的資料蒐集方法之一,研究者在學校針對教師在教室和 學校中的實際工作情形進行訪談,能更深入了解。就本研究而言,由於採行Acker

(1996)所謂教師的聲音,個別訪談成為合適的資料蒐集方法。

在訪談的進行中,也會隨著每位教師所言,而進一步提出探究式的問題,另一 方面,先參與訪談的教師所言,也是與後參與訪談的教師進行討論的根據(鄭同僚,

2004),以期望一方面分析參與研究教師對教師專業角色的知覺,一方面探究其與 所處的教育情境之關連。訪談的進行始於2010年1月、止於同年5月,訪談起訖時間 不等,依據實際現場而定。

本文選定個案學校6位老師作訪談,其中4位參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2位未參 加98學年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徵求其同意後選定,約略以教學年資為分界,其中 只一位兼任組長的老師,其基本資料說明如表3-8。

表3-8 參與研究教師基本資料

教師化名 性別 擔任導師

主要任教 領域/學科

教學年資

備註(是否參 加教專評鑑)

T1師 女 v 語文、數學、綜合 5 是 T2師 男 V 語文、數學、綜合 8 否 T3師 女 V 語文、數學、綜合 9 是

T4師 女 語文、健康與體育 13 是

T5師 女 V 語文、數學、綜合 17 是 T6師 女 V 語文、數學、綜合 20 否 資料來源:研究者依參與研究教師的教學年資排序整理,

以這6位教師為主的原因如下:依據個案學校教師年資分配,年資深淺皆有;

師資培育背景有3位是師範院校畢業,另3位是大學或研究所畢業後,再參加師資班 結業;就職務而言,在參與研究時著重於從導師或學科教師的位置出發,因為中型 國民小學,教師多兼導師,這些教師參與學校活動雖然有多或少,但也都曾有相當 豐富的教學經驗;結合上述,6位參與者都非新手教師,對教師專業角色的知覺與 踐行,有一定模式,能以豐富的體認和深刻的印象表達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