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7

同的服務與教學方式,讓學生能夠更有效利用資源與有效學習。

數位學習評鑑與學習者學習成效

第二節

一、數位學習評鑑

Web-based Information Science Education(WISE)聯盟成立於 2003 年,

旨在將線上教育的潛能最大化,並以增加圖書資訊學線上教育的品質為目 標。WISE 與 13 所學校合作,建立品質指標、提供人力資源發展機會和課 程分享(Montague, R., & Pluzhenskaia, M., 2007)。

WISE 的 Principle and Metrics for Effective Online Teaching and Learning 提供圖書資訊學線上教育的指南和最佳案例。目前的品質指標包 括五個衡量面向(Montague, R., & Pluzhenskaia, M., 2007):

(一)行政和技術的支持是足夠的,能夠讓學生實現他們的學習目標。

(二)線上教育的教師需具備知識和經驗,滿足學生不同的需求,且渴望達 成卓越的教學。

(三)線上課程必須清楚地設計和呈現,包括目標、成效、內容、參與、評 價等。這些課程的設計和傳遞必須小心地考慮線上環境的優勢以及侷限性,

以將學習潛力最大化。

(四)學生的滿意度,關於學生學習和取用服務和支援(如圖書館資源、快 速取得、有問題時提供實用的答覆)是重要的。

(五)線上學程必須建立和維護相關政策。(如任務陳述、計畫、技術的基礎 設施設備、認證、社群參與的機會)。

王梅玲與陳巧倫(2009)對六門數位課程進行評鑑,評鑑面向包括四 類:一、學習評量;二、學生課程評鑑;三、教師課程評鑑;四、校外專 家評鑑。依據學習評量、學生課程評鑑與教師課程評鑑資料,分析改善課 程,最後邀請校外專家委員對改善後的六門數位課程進行評鑑。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8

由 Montague 與 Pluzhenskaia(2007)、王梅玲與陳巧倫(2009)的論 點看數位學習的評鑑,線上教育的評鑑是全面性的,除教師、學生及課程 外,行政和技術的支持對於線上教育執行與發展也是重要的。在 Montague 與 Pluzhenskaia(2007)研究中,亦對學生的線上學習經驗進行了調查,

於 2005 上學期執行,共計 20 門 WISE 課程與 84 名學生,整體而言,學生 普遍對線上教育的經驗感到滿意,此外,Montague 與 Pluzhenskaia 發現學 生關心課程的組織與互動,所以應該被小心地考慮。

二、學習者學習成效

儘管對於學習成效的衡量方式有很多,但應用於現實生活中,影響線 上學習成效的因素仍會受到不同因素的影響,影響因素廣泛(Kirkpatrick, 1977,1979;詹惠雯、沈順治,2008)。

詹惠雯與沈順治(2008)綜觀相關的研究文獻,試圖歸納出線上學習 成效的四影響要素,包括「資訊要素」、「教學要素」、「環境要素」與「個 人要素」。「教學要素」,包括教學策略、教學方法、課程內容與呈現方法 等;「環境要素」,指學習者所處的組織文化、主管的支援、同事的態度,

以及學習者的家庭支援與學習支援等因素;「個人要素」,如學習者的年齡、

教育程度、性別、工作年資、人格特質、自我效能等因素;「資訊要素」, 是與傳統學習與線上學習較為不同的影響因素,即與科技使用有關的因素,

如電腦設備、網路連線、介面設計、系統操作等。

學生的學習成效被定義為是學生在完成課程後,能夠明確陳述學到什 麼、或是有能力去做、展示(Gregory, 2013)。王如哲(2010)認為在解析

「學生學習成效」時,必須考量三方面:第一、兼顧「直接的」和「間接 的」學生學習成效。第二、並重「認知的」、「情感的」與「動作技能的」

不同向度的學生學習成效。第三、涵蓋「機構的」、「方案的」、「班級的」

三個層級之學生學習成效。由此可知,學習成效的衡量是複雜且多面向 的。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9

表 2-4 學習成效評估指標(12 指標)

學習成就評估指標 分析衡量因子

1. 我對於網路教學課程的學習成績與成效滿意。 學習自我評估

2. 網路教學模式可讓我提升學習技巧 (如:思考、整合等

能力)。 學習成就

3. 網路教學模式可讓我對知識的概念、原則及事實等相關事

物的了解。 學習成就

4. 網路教學模式可提升我對進階的分析、綜合、推理及詮釋

等能力。 學習成就

5. 我對於網路教學模式的學習過程與結果感到滿意。 滿意度

6. 網路教學課程的群組討論,對於課程品質及學習有助益。 參與程度

7. 我樂於參與及涉入網路教學課程。 參與程度

8. 我對自己能夠使用電腦的能力有自信。 自我效能

9. 我會額外閱讀相關資料補充網路課程內容、及進一步思考

等。 學習興趣

10. 我在學習網路課程時,會對操作電腦的能力感到焦慮。 電腦焦慮

11. 我對於網路教學課程的系統與設備持肯定態度。 學習者態度

12. 我對於遠距教學的態度持正面看法。 學習者態度

資料來源:杜瑞澤、邱淑萍、莊立文、朱維政(2013)。遠距教學之線上學習成 效影響因子之研究。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3(4),157-166。

關於學習成效的衡量,杜瑞澤、邱淑萍、莊立文與朱維政(2013)彙 整多位學者專家對學習成效之評估指標,包括:(1)學習績效,如期中或 期末的成績。(2)學習自我評估,指對於課程內容的了解程度和學習成果 的自我評估。(3)學習成就,指對於概念、原則及事實等相關性的瞭解,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0

辯證式思維則是進階的分析、綜合、推理以及詮釋等思考能力。(4)滿意 度,指學習者對於學習過程及結果的滿意程度。(5)課堂評估,學習者對 於課堂教學的評估。(6)參與程度,指學習者對於課程的參與及涉入程度。

(7)自我效能:指學習者對於自己使用電腦的自信評估。(8)電腦焦慮:

學習者對於使用電腦的焦慮。(9)學習興趣,學習者對於學習內容感興趣 與否,衡量問項包括課外討論時間、額外閱讀相關資料、及進一步思考等。

(10)學習者的態度。藉著以上十個面向的衡量指標,提出 12 項衡量指 標用以評估學習者學習成效(杜瑞澤、邱淑萍、莊立文、朱維政,2013)。

參見表 2-2。

岳修平與梁朝雲(2015)以國內一項工程領域課程計畫做為研究場域,

欲探討在遠距教學的情境中學生學習能力、學習策略和學生評量教學成效、

同步遠距教學,與線上教材對學生自評學習效益的影響。並分析學生評量 教學成效和同步遠距教學的交互作用,以及線上教材的中介效果。此研究 對於學習成效的衡量,採用的是「學生自評學習效益」,指的是學生自我 覺知的效果,共 15 題。參見表 2-5。

岳修平與梁朝雲(2015)認為教學成效及遠距教學會對學生學習效益 有影響,且兩者之前具有潛在的交互作用,因此提出了兩項假設,H1:同 步遠距教學可預測學生自評學習效益;H2:學生評量教學成效與同步遠距 教學對學生自評學習效益具有交互作用。此外,由於許多研究結果顯示,

線上教材具有中介效果,因此岳修平與梁朝雲(2015)認為學生可以透過 線上教材補充學生評量教學成效的不足,並提升其學生學習成效。所以,

提出了第三項假設,H3:線上教材可在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策略、學生評 量教學成效、同步遠距教學與學生自評學習效益之間扮演中介變項的角色。

此研究採用非隨機抽樣的立意抽樣,研究對象為來自 21 所學校工程教育 的大學生,共計回收 935 份有效問卷,以男生、大四生、科技大學學生為 主。結果顯示,研究者提出的三項假設經驗證後都成立。因此得出在工程 領域的遠距教學情境中,學生評量教學成效與同步遠距教學會產生顯著的 交互作用,且該作用會影響線上教材與學生自評效益。意即對同步遠距教 學評價高的學生,交互作用對自評學習效益的影響會比評價低的學生更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1

明顯。此外,線上教材扮演著良好的中介角色,以促動學生的自評學習效 益。

表 2-5 學生自評學習效益 1.擴展與業界人士交流互動的機會

2.我相信我比修課前更提升做學問與研究能力 3.我相信我未來職場表現會更具競爭力

4.學到本課程領域的實作應用技能

5.本課程的學習應用到過去所學的基礎知識 6.能夠利用跨領域知識加強原本專業能力 7.認識跨領域所涵蓋不同學科領域知識 8.本課程的學習應用到過去所學的實驗技能 9.我相信我比修課前更能以多元觀點分析事情 10.學習跨領域之學科整合觀點

11.學到本課程領域的基礎知識理論 12.擴展自己原本專業領域以外的能力 13.能夠應用跨領域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4.找到一個有興趣的領域

15.瞭解未來就業市場需求

資料來源:岳修平、梁朝雲(2015)。綜整學生、教師與教學情境考量的遠距教 學預測模型。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52(1),33-57。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