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四節 研究理論與架構

制單位之生產活動,創造利潤者,稱直接外人投資(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 以方式而言分成直接外人投資流入(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 Inflowd),直接外人 投資流出(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 Outflowd),或稱直接對外投資,49本文以直接 外人投資流出方式來台從事各種活動投資稱為外資。

(一)、理論概述:

1960 年以後各國經濟學者自政治、經濟角度提出各種外人直接投資見解和 理論,形成諸多具創造性的理論流派,有別於古典貿易理論關於國際間生產要素 無法直接流動的前提假設;如依投資行為動機分類,則可概分為擴張型對外投資 與防禦型對外投資。擴張型對外投資指企業為擴充經營、追求利潤,排除貿易障 礙等,在被投資國擴大市場,以分散風險、掌握國際資源之投資方式,防禦型投 資指企業在母國受總體環境惡化影響,喪失比較利益優勢,失去生存空間,因此 到海外尋找較廉價的生產基地,以降低成本維持競爭力。50台商到大陸投資初期 是以防禦型為主,其後逐漸轉向擴張型投資,再面臨大陸政策與工資問題競爭力 弱時又展開東南亞防禦型投資。擴張型對外投資之重要理論為 Hymer(1960)之 寡佔優勢理論、Coase(1973)&Williamson(1981)之交易成本理論、Buckley and Casson (1976)、Rugmam(1981)之內部化理論,防禦型對外投資如 Vernon(1996)

之產品循環論、Kiyoshi Kojima(1973)之比較優勢論;除上述兩理論外,

Dunning(1981)結合寡佔優勢理論、產品循環論與內部化理論提出折衷理論

(eclectic theory),51一般稱為綜合型對外投資。主要投資理論整理如下表,

附表 1-9 外人投資主要理論彙整表 類

理論 學者 主要論述 擴

張 型 對 外

寡佔 優勢 理論

Hymer

(1960)

企業資產中最核心的部分是技術、知識與競爭品牌,

企業獨佔核心資產形成壟斷優勢,寡占市場結構條件 下企業特定優勢的收益最大化,在跨國投資上獲取高 額利潤。研究美國對外直接投資技術經濟實力雄厚之 美國跨國公司。

49于宗先,侯繼明計畫主持;李宗哲協同主持,《中鋼公司馬來西亞鋼廠計畫之評估(計畫編 號:80:050093)》(台北:經濟部國營事業委員會,1991 年),頁 3。

50陳忠榮、楊志海,〈台灣對外直接投資的決定因素-擴張型與防禦型的比較〉《經濟論文叢刊》,

第 27 輯第 2 期,1999 年 06 月,頁 215-217。

51JohnH.DunningandRajneeshNarula.,Foreigndirectinvestmentandgovernmentscatalystsforeconomicrestructuri ng

(NewYork:Routledge,1988) ,pp7-11;JohnH.Dunning,SariannaM.Lundan,Multinationalenterprisesandtheg lobaleconomy(Cheltenham,U.K.;Northampton,Mass.:EdwardElgar,2008),P95。

1.Buckley and Casson 企業之高科技、行銷知識等資產 具共用性、非標準化、洩密風險等特點,交易成本高

場化與國際化競爭效果之步伐。52鑑此內外部正面效應,各國尤以發展中國家經 常會傾全力吸引外商直接投資,以改變國內市場結構,更有效率資源配置,提升 經濟競爭力;然值地主國政府管理制度缺完善或企業競爭力弱時,反而造成外商 排擠在地企業或給外商機會壟斷發生,但也有未發生任何影響情形,如土耳其外 商直接投資 2005 年前後都流向銀行與電信業,且法律不完備與腐敗問題嚴重,

研究指出外商直接投資對其市場結構並未產生較具體影響。53外人投資對地主國 帶來的另一損失可能為破壞地主國原有之勞動力結構,Evans and Timberlake 發現 外資投資對開發中國家而言,希望藉此改善經濟發展扭曲之勞動結構與收入不均 情形,然長期卻影響地主國原有勞動力結構,勞工被排斥於更低級勞動市場,由 資本技術密集行業取代,造成更大不公平與不均衡成長之負面影響;54另有學者 研究東南亞之馬來西亞引進外資效益,馬國 1957 年獨立後即希望國際貿易能帶 動更多國外投資,彌補國內的投資缺口,發展資本和技術密集產業,經研究馬來 西亞引進國外投資 40 餘年與進出口是有相關性,大多時期國外投資對出口的替 代效應大於補充效應,對馬國國際收支經常項目沒有改善,反而惡化。55

就回歸大陸十餘年之香港而言,大陸對香港投資已佔對外投資總量近 4 成,

金融市場 6 成以上為陸資把持,大陸對香港經濟已壟斷掌控;產業發展而言,2003 年香港與內地簽 CEPA 以後,產業與人才陸續向內地遷移,形成空洞與斷鏈;功 能定位上,香港自回歸前向外引資窗口,迄目前人民幣緩衝區,融入深港同城化,

功能與地位日漸弱化;社會民心上,對特區政府不滿與北京政權抗衡意識日漸升 高,社會浮動加大,認同發生差異;旅遊經濟上,過度依賴「內地化」,驅離高 消費國際旅客與影響品牌進駐,削弱香港競爭力,入境旅客與總旅客消費背離,

造成資源被剝奪與反彈。大陸對港投資掌握內部化、所有權與區位化優勢,作為 打通國際化道路,然並未促進經濟加速國際化,反而利用、消蝕香港資源與資產,

將香港吞食,成為類次殖民地,納入區域政治與社會治理,造成人心背離兩地人 民矛盾。自外人投資理論觀察,大陸對港投資結果是負面,造成內地化與內化更 嚴重;大陸政策定位與定性下,任何經濟行為均為達成政治目標而努力,結果與 理論背離。

陸資來台企業屬大陸國有經營、政府部門特許,掌握內部特權,並未具備對 台所有權與區位化優勢,政治意涵高於經濟效果,因此以外人投資論述陸資投資 國內各旅遊產業與影響,有其偏離與風險誤區;然以陸資解釋來台投入產業,以

52顧瑩華計畫主持,史惠慈協同主持,《由外人來臺投資效益評估陸資來臺投資的影響﹙計畫編 號:9812-2-1093﹚》(臺北市: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2009 年 12 月),頁 143-145。

53國際融資,〈土耳其投資與經貿風險分析報告〉,《國際融資,InternationalFinancing,中國國際貿 易促進委員會宣傳出版中心》,2008 年 7 期,頁 62-64;

Elmas,F.andS.Degirmen,“ForeignDirectInvestmentandIndustrialConcentrationintheTurkishManufacturingS ystem,InternationalResearchJournalofFinanceandEconomics,4,January/2009,pp.248-252.

54Lee,Cheol-Sung;Nielsen,Francois;Alderson,ArthurS,

“Incomeinequality,globaleconomyandthestate”,UniversityofNorthCarolinaPress:SocialForces,September1, 2007,<http://www.highbeam.com/doc/1G1-168212397.html>.

55李皖南,〈馬來西亞引進 FDI 的貿易效應分析〉《亞太經濟,Asia-pacificEconomicReview》,2003 年 6 期,頁 27-29。

併購代替市場交易,除政治動機外,經濟動機解釋有其合理性。陸資來台對旅遊 產業影響,涉及陸資客源跟隨為主之跨境投資,據此理論研究以外人直接投資之 交易成本理論作為論述依據。

(三)、交易成本論

新制度經濟學 Coase 認為在廠商專業分工與市場交換的經濟體制下,價格運 作會產生成本,稱為交易成本,有別於古典經濟學長久以來認為市場資訊是完全 公開與不需交易成本的觀點。Williamson 以 Coase 的觀點為基礎,綜合組織、策 略理論等發展較完整交易成本理論架構。56交易成本理論認為導致組織失靈與產 生交易成本原因在於人性與環境因素,人性因素包括有限理性與投機主義,57環 境因素則包括環境不確定複雜性、資訊不對稱、交易頻率與資產特殊性;交易成 本型態分為事前資訊蒐集協商與事後營運服務、監督、約束等。58學者范世平並 歸納交易成本為市場進行交換或交易過程中產生之費用,主要在於預防過程可能 產生風險。59

如何才能縮減市場交易成本,Williamson 認為應對不同交易型態採取適當統 治機制,如廠商無自製能力應自市場取得資源,若有自製能力應採內部統治管理 以降低成本;廠商為一種組織,存在著不同交易單位元與性質之統治結構,如傾 向採內部管理層級(hierarchy)或市場導向(market)或混合型(hybrid)。人性 與環境因素所產生交易成本視為市場運作或統治成本,以組織機制處理市場產生 成本視為組織統治成本,當市場運作成本增加過高時,組織採內部化管理機制,

反之透過市場交換;60然人性與環境影響因素同時存在,市場資源分配失靈、組 織層級管理也弱化,影響無法消除時,組織自然頃向採取混合型管理與控制,61達 交易成本經濟化,創造交易價值。混合型機制處理主要為技術分享、戰略聯盟、

合資、分包與建立企業網路。其特徵為透過合作建立契約,實現交易互惠,學者 張五常提出企業與市場間關係為契約間替代;62然內部競爭仍然存在,維持部分 獨立自主與控制,爭取剩餘,以合作方式降低最小交易成本,諸如特許經營、特 定交易方式與專用性投資等。

交易成本提供跨國併購原因解釋,跨國公司以併購代替市場交易,根本動機 是為了節約複雜市場運作高昂之交易成本;當企業市場合約交易成本大於內部協

56袁慶明、劉洋,威廉姆森交易成本決定因素理論評析,財經理論與實踐( 雙月刊), 第 25 卷 131 期,2004 年 9 月,頁 17-18。

57Williamson.O.E,“The Economics of Organization :The Transaction Cost Approach,”New York:America Journal of Society,Vol. 87,No.3, Nov/1981,pp.550-570.

58郭嘉珍、劉財龍,〈交易成本理論:回顧與未來方向〉《大仁學報》,第 33 期,2008 年 9 月,頁 15-17。

59范世平,〈從交易成本理論探討當前中國大陸僑務工作體系與運作模式〉,《遠景交流基金會》 第 10 卷第 3 期,2009 年 7 月,頁 34-35。

60郭嘉珍、劉財龍,〈交易成本理論:回顧與未來方向〉,頁 25-26。

61賴丹馨、費方域,〈混合組織的合同治理機制〉,《珈珞管理論評報》,第 2 籍總第 5 集,2009 年 頁 72-74。

62Steven,N, Cheng .,“The Contractual Nature of the Firm,”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 Vol. 26, No. 1, Apr/1983,pp1-22.

調的成本時,交易內部化併購行為就發生。Williamson 強調交易成本決定因素為 Theory),源自古典重商主義與國際關係現實主義相結合之霸權穩定論(Hegemonic Stability Theory)、國家主義論(The State Theory ),與源自馬克思主義學術傳統 之依附理論(Dependerce Theory)、世界體系論(World System Theory )等 5 大理 論,63另有探討國際政治社會觀點之建構主義論,國家與市場等主要論點如下表,

Richard Cooper.

Rober O,

Robert Gilpin.

Immanuel Wallerstain.

如何維持管理相互依存的國際關係。

1. Kindleberger 國際體系中必須要有一個也只能有一個 穩定者。

Robert Gilpin.

Peter

2. Katzenstein 當霸權的衰落,國內力量對制定國外經濟 政策影響就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