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節 文獻探討

關於羅卡泰里的《小提琴的藝術,作品三》之相關文獻的中英文資料當中,不論在 專書、期刊、或論文方面都相當稀少。十八世紀中葉的三本教學著作-傑米尼亞尼《小 提琴演奏的藝術》、塔悌尼《裝飾音論著》以及莫札特《小提琴演奏的基本原理》之相 關論著亦然,專門探討此三本教學法的相關中文文獻,只有傑米尼亞尼《小提琴演奏的 藝術》在 2011 年已由蕭心筠中文翻譯,其餘兩者《裝飾音論著》以及《小提琴演奏的 基本原理》則無中文翻譯。故筆者之文獻以外文資料為主,包括相關書籍、期刊、樂譜 以及有聲資料。論文的文獻以有關巴洛克時期的社會現況、音樂背景,以及以當時期有 關小提琴方面的技巧、教學法以及詮釋等相關書籍資料等來選擇。

在有限的中文資料當中,以洪萬隆所著《巴洛克小提琴演奏技術與詮釋理論之研究》

有提及本論文所討論到之相關部份,書中廣泛地介紹巴洛克之音樂背景、作曲家介紹、

小提琴技巧以及詮釋。但此書之內容所引用的文獻資料並不完善,因此不在此論文討論 範圍中。

由於對於《小提琴的藝術,作品三》中文資料並不多,因此筆者將以外文作曲家傳 記,以及當時音樂演奏、教學法、小提琴發展相關資料以及詮釋書籍部份來分類探討。

筆者將以十八世紀原典以及二十世紀之後對於作曲家傳記等相關資料做為探討。有關詮 釋方面,筆者將以二十世紀巴洛克音樂詮釋探討書籍,輔佐當今演奏者,將應有的詮釋 做出,使音樂能更加符合巴洛克時期之風格。

8

在原典文獻方面,以十八世紀的教學著作為例,如本論文所探討三本教學著作,以

及其他相關之教學法如傑米尼亞尼的《良好演奏小提琴、長笛、大提琴、大鍵琴,尤其 是數字低音之規則》(Rules for playing in a true Taste on the Violin, German Flute,

Violoncello, and Harpsichord, particularly the Thorough Bass)、以及況茲的《長笛演奏法》

(Versuch einer Anweisung die Flöte traversiere zu spielen)等為主。另外,由於探討《小 提琴的藝術,作品三》之專書不多,因此筆者傳記、字典等為主來探討,並將以音樂史 書籍來輔助,一窺當時音樂風貌。

教學法原典部份,專門討論小提琴教學法的書籍有傑米尼亞尼《小提琴演奏的藝術》

以及《良好演奏小提琴、長笛、大提琴、大鍵琴,尤其是數字低音之規則》。《小提琴演 奏的藝術》將在本論文第三章第一節詳細探討,這部教學法以譜例練習為主、文字為輔 說明小提琴的技巧與詮釋。書中提及關於小提琴基本姿勢、左右手技巧部份,可輔助本 論文將探討之〈演奏風格與詮釋〉部份,對於弓法、換把等技巧能有全面性的探討。

《良好演奏小提琴、長笛、大提琴、大鍵琴,尤其是數字低音之規則》一書中,以 裝飾奏的教學為主,並附上大量譜例以及樂曲。裝飾奏部份對於本論文即將探討之詮釋 部份,能跟其他音樂家之教學法所提及裝飾奏能給予仔細的比較。

塔悌尼的教學法《裝飾音論著》除了主要為探討裝飾音的用法,本論文所探討 1961 年的版本還收錄的塔悌尼寫給學生的書信,書信內容並不多,主要在提醒他的學生小提 琴相關技巧,包括左、右手、樂曲的詮釋、速度的決定等。對於探討羅卡泰里《小提琴 的藝術,作品三》的樂章詮釋,尤其是裝飾音部份有更加深入的探討。

9

莫札特的《小提琴教學原理》以文字的敘述為主,對於小提琴有最全方位的描述,

其中包括小提琴的歷史、基本姿勢、技巧以及音樂。莫札特對於小提琴的技巧方面描述 的尤其仔細,尤其在運弓以及裝飾奏方面,各分成了兩個章節來敘述。另外,莫札特還 提及到基本樂理以及音樂美學觀。

況茲的《長笛演奏法》為寫給長笛的教學法,其中內容除了探討有關長笛的專業部 份之外,況茲也討論到廣泛的音樂概念,如對於樂曲速度的術語概念、樂團各分部的注 意事項以及如何判別音樂的品味等,對於在決定《小提琴的藝術,作品三》之速度以及 韻律方面,能夠加以輔助論文所探討之三部教學法之速度的詮釋。

作曲家傳記部分,針對介紹羅卡泰里之專書目前有一本為《羅卡泰里傳記》(Pietro Antonio Locatelli: Der Virtuose und seine Welt),此傳記為德文版本,並沒有英文翻譯之版 本。筆者將在第四章介紹羅卡泰里生平、作品以及樂曲架構將會探討。筆者並將配合其 他音樂史專書、辭典來增加並補充對於羅卡泰里之介紹。

音樂史部份,葛里森和貝克(Harold Gleason, 1892-1980 and Warren Becker,

1923-2004)共同撰寫的《巴洛克音樂》(Music in the Baroque)以地區做當時音樂的介 紹,文中對於當時的音樂以條列的方式來介紹各種曲式以及音樂家。對於曲式部份的整 理有助於筆者在撰寫相關資料時去蕪存菁的整理。

莎蒂(Julie A. Sadie, 1948-)所彙編的《巴洛克音樂指南》(Companion to Baroque Music)中,以四大項分類—地區與人名、巴洛克之樂曲型式、演奏技巧議題以及年表。

此本文獻以各種不同的型式寫成,包括了有敘述式以及類似字典條列式的文章等。對於

10

理解十八世紀之歐洲社會以及音樂背景非常有幫助,其餘如作曲家、演奏技巧等方面相 關資料相對比較少。

希爾(John W. Hill, 1942-)的《巴洛克音樂:1580-1750 的歐洲音樂》(Baroque Music:

Music in Western Europe)以介紹 1580-1750 當時的樂曲型式為主,作者將 1580-1750 年 間各國的社會背景、音樂環境以及當時流行的樂曲型式來作各章節的主題。因其討論之 年代範圍較廣,故在相關資料上相較之下較有蜻蜓點水之感。但值得一提的是,對於本 文探討之作曲家羅卡泰里以及三本教學法的作者,有較深入的探討。

布洛(George J. Buelow, 1929-2009)彙編的《1680-1740 年的晚期巴洛克年代》(The Late Baroque Era: From the 1680s to 1740)以不同音樂學者著作之文章集結出版,內文大 致以地區來分類,介紹當時各地區的詳細的社會、音樂背景、流行樂曲的形式、作曲家 及樂曲風格。此文獻將巴洛克時期之年代濃縮至 1680-1740 年,資料方面比起專門探討 整個巴洛克時期書籍如《巴洛克音樂》或是《巴洛克音樂指南》更為詳細。

赫茲(Daniel Heartz, 1928-)的《歐洲音樂:1720-1780-優雅風格》(Music in European Capitals: The Gallant Style)介紹 1720-80 年代時的歐洲音樂,此本文獻的探討年代已經 接近羅可可時期(Rococo Style),對於巴洛克早、中期的介紹較少。但對於影響到羅可 可時期之作曲家如羅卡泰里、塔悌尼以及莫札特等人以及其作品,則有非常充足的介紹。

亞伯拉罕(Gerald Abraham, 1904-1988)所彙編的《新牛津音樂史:1630-1750 年的 音樂會音樂》(The New Oxford History of Music: Concert Music, 1630-1750)由各個不同 的音樂學者所共同著作,其中包括巴洛克時期的各類音樂曲式,以及音樂編制。對於筆

11

者在定義「協奏曲」一詞方面,有極為詳盡的解釋以及資料的提供。

有關小提琴音樂方面的書籍,包括康尼德(Walter Kolneder, 1910-1994)的《小提 琴專書》(Das Buch der Violine),此本書籍原文為德文,1998 年被翻譯為英文,書名為

“The Amadeus Book of the Violin‖。本書為比較全面性的小提琴專書,內容非常廣泛,

涵蓋了幾乎所有有關小提琴的知識,包括器樂本身、歷史、演奏以及教學法。在研究此 書時,對於小提琴發展的基本脈絡能夠非常清楚的了解,但如果要深入探討,則稍嫌不 足。

另外,對於小提琴有比較全方位介紹的另一本書為史托爾(Robin Stowell, 1949-)

彙編的《小提琴指南》(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the Violin),由各個音樂學家來共 同著作,由史托爾集結成書。《小提琴指南》對於小提琴的解說分別介紹小提琴的構造、

歷史、技巧、曲式、教學法,以及近代小提琴音樂。此書與上段所提及之《小提琴專書》

不大相同,雖然涉及的提琴年代也非常廣泛,但以「主題式」來介紹,對於筆者在本論 文中涉及到之主題如教學法、技巧等能夠有重點性的整理。

波登(David D. Boyden, 1922-1986)的《1761 年以前的小提琴演奏歷史以及其音樂》

(The History of Violin Playing from its Origin to 1761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the Violin and

Violin Music)為參考。相較於上述兩本專書,此文獻將涉及之內容年代範圍縮小,僅提 及提琴起源至 1761 年,對於小提琴各方面的介紹更加深入。其內容除了巴洛克時期小 提琴相關背景,包括提琴的歷史、提琴的製作、社會現狀、作曲家即其作品、各時期的 教學法、技巧歸納、以及音樂的詮釋。

12

詮釋方面的書籍包括紐曼(Frederick Neumann, 1907-1994)的著作《十七世紀與十 八世紀的表演實踐》(Performance Practice of the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 Centuries),

探討速度的意義、選擇與比例的關係、節奏、力度、圓滑奏、運音法以及裝飾奏。對本 論文探討之〈演奏風格與詮釋探討〉中之速度選擇、圓滑與分弓的發聲給予良好的詮釋 建議。

希爾(Mary Cyr, 1946-)的《巴洛克音樂演奏》(Performing Baroque Music)也探討 到速度的選擇、各速度代表之精神、節奏、力度的運用、十八世紀巴洛克晚期的獨奏與 合奏的運音法、音律的選擇等。此本專書除了速度方面,在探討獨奏的運音法部份對於 本論文探討運弓方面有極為良好的建議。

佛漢(Jean-Claude Veilhan, 1940-)的《巴洛克時期音樂詮釋的規則》(The Rules of

Musical Interpretation in the Baroque Era)主要探討詮釋方面如如速度、節奏、韻律、拍 號、裝飾奏等。不同於前兩本的是,此書整理了各音樂家教學法的觀點,如況茲、布洛 薩(Sébastien de Brossard, 1655-1730)和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 1712-1778)等人 對於速度的討論,並結合其他音樂家對於速度的解釋等。對於筆者在撰寫教學法以及詮 釋之比較能夠有充分的彙整。

另外,詮釋方面也參考“The Strad”以及“Early Music”之期刊。其中“The Strad”

為專門探討弦樂相關之刊物,其中幾篇有提及巴洛克時期相關資料;而“Early Music”

則專門探討巴洛克時期相關之期刊。我們可以從這兩部期刊看出更多關於演奏詮釋的發

則專門探討巴洛克時期相關之期刊。我們可以從這兩部期刊看出更多關於演奏詮釋的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