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深入解析大衛‧麥考利作品呈現之前,先就本研究所及相關理論及研究作簡 述探討,包含前人對大衛‧麥考利作品研究、圖畫書敘事結構分析以及圖畫書敘 事研究為探討內容。

壹、大衛‧麥考利相關作品研究

大衛‧麥考利的出版作品中,備受矚目的是以知識性讀物為主,他曾於 1995 年應信誼基金會之邀至台灣演講,分別於 3 月 2 日講述「知識性圖畫書的形成」

及於 3 月 5 日講述「圖畫書:知識與娛樂性」。國內目前並無專篇探討其作品之 論文,針對其自寫自畫的圖畫故事書作品討論亦不多。而國外期刊論文多以其《黑 與白》與《捷徑》兩本作品的敘事,或以後現代圖畫書作品的觀點作為探討重點。

一、國內相關學位論文

國內相關論文中,多為文著重於探討其《黑與白》作品中非線性的呈現,或 以後現代圖畫書觀點切入探討本作品中的後現代作品特質,其中蔡淑娟碩士論文

《美國凱迪克金牌獎作家作品研究》,25針對大衛‧麥考利以《黑與白》作品榮 獲美國凱迪克金牌獎。該論文除了對作家生平作概略描述外,蔡淑娟並對該作品 以故事情節表分述四條敘述線,指出此作品中「形式」與「時間」為兩重要要素。

從作品表現形式中,作者利用不同媒材、版面設計,以及色調使用技法,表現四 個不同的敘事線。此外,透過故事情節表可呈現出四個故事間各自的時間流動,

藉由文字或圖像中的共同元素(如火車、報紙、乳牛、小偷)而產生重疊或關連。

林德姮碩士論文《圖畫故事書中的後設策略》26則探討援用後設策略的當代 圖畫書的表現情形,將圖畫故事中所表現的後設策略語言分為三類,包含使用後 設語言、眾聲喧嘩的語言多元性、及語言遊戲。其中以敘事觀點來探討《黑與白》

25蔡淑娟著,《美國凱迪克金牌獎作家作品研究》,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年。

26林德姮著,《圖畫書中的後設策略》,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年。

20

及《捷徑》二作品中的「眾聲喧嘩」。《黑與白》透過不同色調圖像文本,以及故 事分別以四個不同的敘事觀點,致使於此作品中呈現多重的敘述層次,也產生了 大量的閱讀間隙,讓讀者自行建構故事。而《捷徑》作品中則透過第三人稱敘述 觀點,採非線性敘事五組人物的故事。文字配合圖像線索,組織每章節中的相互 關係與銜接,從缺乏明確連貫性的敘述,由讀者檢取不同章節中所顯現故事元 素,重組每章節的關連性。因為此作品採用章節式非線性敘述,運用變換焦聚人 物,也打亂因果順序的排列,配合圖像文本的細節線索造成眾聲喧嘩的文本現 象。從情節結構探討這兩本作品,除了指出《黑與白》運用了後設策略所呈現的

「沒有結論及終止的穩定感」,呈現無固定文本結局外,並認為《黑與白》及《捷 徑》二作品由於敘述中斷,以致訊息太少,從圖像隱藏的不明確線索,以及文字 與圖像相互削弱意義的特性,因而打破時間與因果法則。

國內目前對於麥考利其餘作品仍少有描述,此二論文以探討《黑與白》與《捷 徑》作品結構為主,從一分為四的畫面或章節敘事中,依著各自的敘述順序,找 尋彼此間的關連性,以及其非線性作品的表現探究。

二、國外期刊論文

國外期刊論文針對大衛‧麥考利自寫自畫作品探討的亦以《黑與白》與《捷 徑》兩本作品為主。其中 Jill Kedersha McCla 針對《黑與白》作品中的複雜敘事,

先針對此作品中四個故事的色調及筆觸作分析,敘說本作品實可為一種圖畫書原 型。透過將作品給 45 位讀者閱讀(包含 20 位兒童與 25 位成人),並提供兩種不 同的閱讀策略讓讀者選擇閱讀型態,其策略分別為「一次將讀完一個方塊的故事」

及「一次讀完四個方塊故事,再翻頁往下閱讀」。透過三組讀者的閱讀討論節錄,

提供此作品不同的詮釋觀點。Jill 指出成人認為此類作品較適合青少年閱讀是值 得商榷的,因為透過討論與對文本的詮釋,讀者其實會透過文字與圖像的敘事,

自行對此類作品理解,及「學會」如何閱讀此類作品,意即讀者會有自行詮釋《黑 與白》文圖敘事的能力。

Eliza T. Dresang 與 Kate McClelland 同樣在“Black and White: A Journey”一文

21

中討論讀者對於《黑與白》作品的閱讀接受度。他們認為《黑與白》本身就是一 個改變讀者閱讀及語言呈現的改變旅程。文章從作品的封面開始談起,從封面與 封底攤開來看可以看見乳牛跟小偷的影像。再分別針對四個部分的故事,從作品 的文圖關係,時而互相補充,時而背道而馳,產生諷刺作分析。讀者之所以能接 受這樣非線性的文本是由於讀者身處於多媒體環境下,早已能接受多媒體中的超 文本特性,而《黑與白》更是超越了超文本的媒材呈現需要透過電腦作為中介傳 播質,提供了一種新型態的小說特質。這樣的表現方式不但提供了讀者對於故事 本身內部的情節連結,也同時也提供了讀者自己內在的連結,讓讀者能夠不再以 直線性思考獲得瞭解作品本身的資訊。27

在上述兩篇文章皆以讀者反應為出發點,探討作品中的文圖表現,非線性敘 事等特質,以及讀者能接受這類作品的探討,也多著重於「後現代圖畫書」的表 現特性在《黑與白》作品中的呈現。Sylvia j. Pantaleo 也同樣提到前二者所言的 小讀者因為在電子媒體的環境下,而更能閱讀像《黑與白》、《捷徑》這類的作品,

她更以「遊樂」(play)的觀點來探討《黑與白》作品中的文字敘事與插畫。透 過五年級小讀者對於本作品的觀察,探討麥考利在作品中的顏色使用、圖畫書寫 形式、敘事等表現。她提出麥考利在作品中運用了六項「遊樂」技巧,包含文圖 關係、敘事遊戲、給予讀者「躲貓貓跟我發現了」的遊戲(Hide and Seek & I Spy)、 扮裝、面具,以及語言文字遊戲。麥考利運用這些敘事技巧,提供了讀者更豐富、

有趣的閱讀材料,透過 Sylvia J. Pantaleo 的樣本讀者提供的意見,《黑與白》提 供讀者理解非線性作品的敘事,也提供了讀者學習批判、分析、解構作品的再現 形式的閱讀能力,以及瞭解到細讀作品的必要性。28

Sylvia J. Pantaleo 在另外一篇文章“The Long, Long Way: Young Children Explore the Fabula and Syuzhet of Shortcut”中則以一年級學生探討《捷徑》一書的

27 Eliza Dresang T. & McClelland, Kate, “Black and White: A Journey” , The Horn Book Magazine.

Vol. 71 Issue 6 (November - December), 1995. p. 704-710.

28 Sylvia J. Pantaleo, “‘Everything Comes from Seeing Things’: Narrative and Illustrative Play in Black and White,” Children's Literature in Education, 38(1), March 2007, p. 45-58.

22

素材及情節,以學生對後設技巧情節的觀點對語文理解與反應作為課題。她歸納 出後設策略共有十八項,包含敘述者自我批評檢視口吻、多重與多角色敘述、重 聲、故事中的故事及敘述自我事件的敘事架構、敘述時空的瓦解、非線性及不連 續的情節、互文性、諷刺、印刷排版技巧的運用、體裁與風格的混合運用、重複 的異地情節、多樣風格融合的插畫、新的設計與版型、過度的語言學及社會概念 等敘述試驗、與文字不同敘述的插畫架構、融入作者創作的過程、文字及插畫本 文與角色情節設定的不確定性,以及讀者能從中詮釋多元閱讀及意義。

Sylvia J. Pantaleo 認為《捷徑》一書便具有「重聲、故事中的故事及敘述自 我事件的敘事架構、敘述時空的瓦解、非線性及不連續的情節,與文字及插畫本 文與角色情節設定的不確定性」這五項敘述特性。她透過小組大聲讀及討論,教 師並適時插入問題討論的形式,連續十週討論九本圖畫書,並透過學生在閱讀後 的獨立寫作與回應寫作,以及大聲讀活動的全程錄音紀錄,提出一年級學生可以

《捷徑》的章節形式中,自行統合成可以理解的文本,並能從非線性敘事中找出 統一的故事。學生對於文字中尚未描述,卻透過插畫細節角色同樣在故事情節中 扮演重要特色,並能藉由相互討論提出文本角色中不合常理之處。

在閱讀的同時,學生也同樣進行對情節的補充,以及對文本內的角色作文本 外的情節反應及安排,透過故事線的建構,創造故事的各種可能性。她認為透過 運用後現代技巧創作的圖畫書閱讀,學生不僅可以提高其閱讀時的後設自覺,更 能提高其閱讀能力。《捷徑》這本作品更是提供了學生發展他們的視覺文本閱讀 及描述的能力。29

基於上述研究多著重於《黑與白》及《捷徑》二作品的時、空表現、語言表 現,以及文圖敘述結構表現,並提供對於其作品中「細節」呈現的不同視點,以 及對這兩本作品中不同的讀者反應,提供筆者借鏡探討大衛‧麥考利所有自寫自 畫圖畫故事書的呈現手法,以及敘事特色。

29 Sylvia Pantaleo, “The Long, Long Way: Young Children Explore the Fabula and Syuzhet of Shortcut”, Children's Literature in Education, 35(1), March 2004, p.1-20.

23

貳、圖畫書結構分析

圖畫書作為一種特殊的文類作品,在台灣已經有各種研究,所涉略的範圍包 含文本內容分析、圖畫書出版、兒童發展、兒童心理、兒童文化、讀者反應、當 地圖畫書獎項、藝術研究及文化研究等。欲研究圖畫書的敘事分析,需以圖畫書 的結構分析作首先探討。松居直在《繪本之力》中提出:

繪本藉由文與圖來達成「書」的形式,長久以來,它就被認為是一種綜合藝 術。為了要使語言和圖像可以有多樣的組合,繪本有各式各樣的版型,以及 不同的頁數和紙質,然後,再透過製版、印刷這些複雜的技術,和各種裝幀 作業,終於有了書的形式。30

不管是繪本或是圖畫書這兩個名稱,所意指的是一種由連續性圖像所組成的作

不管是繪本或是圖畫書這兩個名稱,所意指的是一種由連續性圖像所組成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