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文字閱讀是一趟讀者自行以文字為鷹架,搭著文字營造出來的表徵,進行詮 釋與想像的探索旅程,讀者主動或被動參與情節的推展,藉由文字帶著讀者進入 各式文化與意境的進路,藉以拼湊與猜想,留心作者所經營的小細節與伏筆,作 為閱讀探險的線索,往上搭鷹架,並跟隨作者筆下的人物一步步,進入每一趟不 能到達的旅程。沒有真實的影像,讀者卻可以在腦中將旅遊描繪出屬於每個人自 己的彼得潘和小精靈。透過每個由作者筆下文字杜撰的虛構故事,讀者也透過閱 讀的過程中,歷經自我與作品互動,進入作品世界並到達許多「到不了的地方」,

完成文字故事旅行。

圖畫書的閱讀結合了圖畫與文字二者,帶領讀者進入一趟文字想像與視覺上 的饗宴,藉由圖畫與文字相互配合,在閱讀圖畫書同時也在探索二者的關連及兩 者間互補與經營。圖畫書作品的經營中,文字與圖像並作,作者與繪者共同賦予 圖畫書生命,由讀者填補每一個角色的靈魂,牽引每一個頁面間的角色隨同情節 的安排,以及故事的敘述過場、移動。

正因圖畫書結合文圖二者,因此也較文字故事書多了更多可以經營故事情節 的脈絡。大部分的圖畫書呈現多以單線性文脈為主,從封面開始,從順著蝴蝶頁、

書名頁正文,封底順著讀下來,順著翻頁的順序,故事文本的時間與空間的過場,

完成整本作品情節描述。讀者可以在文字與圖像閱讀的同時,觀察文圖之間的關 係,並從觀察作者與繪者的合作所完成的作品中,完成一趟圖畫書閱讀旅程。

一六五八年,康門尼斯(Johann Amos Comenius)出版世界上的第一本圖畫 書《圖解世界》開始,以繪圖形式介紹日常萬物予孩子。1約五世紀的文學發展,

圖畫書也有了不同的樣貌,不管是作、繪者對於突破自我創作限制,或是文學界 與出版界期待有更多不同樣貌的發展,圖畫書作品的樣貌越來越多。其中,運用 後設策略概念的創作著實吸引筆者閱讀目光。此類文本打破了筆者對許多傳統故

1 葉詠琍著,《兒童文學》(台北市: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6 年 5 月)。

3

當筆者接觸大衛‧麥考利(David Macaulay)於 1990 年出版的作品《黑與白》

7時,不僅打破了原先慣性單線的閱讀歷程,對於作者採用四分格敘說故事卻又

2 安格富修柏(Annegert Fuchshubr)著,梁景峰譯,《膽大小老鼠、膽小大巨人》(Riesen Geschichte) (台北市:格林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4 年 1 月)。

3 約翰‧伯明罕(John Burningham)著,林真美譯,《莎莉,離水遠一點》(Come Away From the Water, Shirley)(台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 年 12 月)

4 馬柯斯.費斯特(Marcus Pfister)著,朱昆槐譯,《米羅和發光寶石》(Milo and the Magical Stones)(台 北市:上誼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 年8 月)。

5 菲比‧吉爾曼(Phoebe Gilman)著,宋珮譯,《爺爺一定有辦法》(Something From Nothing)(台北 市:上誼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1999 年 10 月)。

6 陳致元著,《阿迪和朱莉》(新竹市:和英,2006 年 8 月)。

7 大衛.麥考利(David Macaulay)著,孫晴峰譯,《黑與白》(Black and White)(台北市:上誼文化 實業股份有限公司,1996 年)。

8大衛.麥考利(David Macaulay)著,鄭國政譯,《大教堂:教堂的建造故事》(Cathedral: The Story of its Construction)(台北市:上誼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1995 年 2 月)。

9大衛.麥考利(David Macaulay)著,楊惠君譯,《城堡》(Castle)(台北縣:木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004 年 11 月)。

10大衛.麥考利(David Macaulay)著,楊惠君譯,《金字塔》(Pyramid)(台北縣:木馬文化事業有限 公司,2004 年 11 月)。

4

11大衛.麥考利(David Macaulay)著,楊惠君譯,《城市:一個羅馬人規劃和建城的故事》(City: A Story Of Roma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台北縣:木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6 年 2 月)。

12 David Macaulay,Mill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1983).

13大衛.麥考利(David Macaulay)著,譯貓頭鷹出版社,《新世紀機械大百科》(The Way Things Work)(台北市:貓頭鷹出版社,1996 年 11 月)。

14尼爾‧阿德利(Neil Ardley)、大衛.麥考利(David Macaulay)著,王原賢譯,《原來如此—世界 運轉的秘密》(The New Way Things Work)(台北市:貓頭鷹出版社,2000 年 1 月)。

15大衛.麥考利(David Macaulay)著,王梅春譯,《建築巨無霸》(Building Big)( 台北縣:木馬文 化事業有限公司,2004 年 6 月)。

16大衛.麥考利(David Macaulay)著,達娃譯,《人體好好玩》(The Way We Work)(台北市:野人文 化股份有限公司,2009 年 2 月)。

17大衛.麥考利(David Macaulay)著,吳倩怡譯,《鴿子的羅馬》(Roman Antics)(台北市:遠流出版 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1 年 11 月)。

18大衛.麥考利(David Macaulay)著,宋珮譯,《鴿子的天使》(Angelo)(台北市:台灣東方出版社 股份有限公司,2006 年 2 月)。

5

件與結果。在《為什麼公雞穿越路中央》(暫譯,原文書名 Why the Chicken Crossed

the Roa d

)所呈現的,與《捷徑》中,每個情節的環環相扣與作者所表達的「同 時性」概念與敘述手法,配合其圖像經營,似乎又成了無法探索的時間與空間的 迴圈,令筆者更欲深入的探究他的作品敘事的方式,從他的作品中析理出他如何 經營他的作品整體氛圍,並找出其作品特色,因此引發筆者進行其自寫自畫圖畫 故事書之敘述探究。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