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日本偶像經濟之模式

第二節 日本偶像經濟之傳統模式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節 日本偶像經濟之傳統模式

一、日本傳統偶像模式之歷程

傳統偶像時期,最早可追溯至1960 年代,那時雖還未出現「アイドル(偶 像)」一詞,但具有偶像特徵的人物已存在。1960 年代電視並不是每戶人家都會 有一台,當時主要的傳播媒體為電影,而活耀於日本媒體的這些電影演員以被稱 為「映画スター(電影明星)」受到吹捧。其中代表人物就是在現在來說具有偶 像地位的吉永小百合。1960 年代正值日本戰後嬰兒潮出生的人進入青少年時 期,自然形成了青春偶像的需求,於是製造了天真無邪質樸的少女明星。高中時 期出道的吉永小百合,以平民活潑的形象,壟斷大部分的少女角色,一年就能接 演十幾部片子,甚至還擁有了一個稱「Sayurist」的影迷社群54。於是日本特有的 偶像觀就是從吉永小百合的這種清純形象開始,從中延伸出偶像即是一種清純沒 有污穢的存在。她的清純形象,可以說是日本整個六十年代的一個符號,但是也 正因為如此,吉永小百合要從明星轉換跑道到女演員時需要通過結婚這類儀式。

而後的1960 年代末 1970 年代初,電影業蕭條,吉永小百合在 1975 年以電視劇

《青春之門》褪去少女偶像身份,開始轉型。

另一方面在 1960 年代,「偶像」的概念還尚未生根,說到偶像就像是來自 國外的進口產品,很少談論到「偶像」和「偶像氣質」等詞句,粉絲也因為傳播 媒體只有電影而有所侷限,關注偶像的消費者無法擴大。

1960 年代從後半開始,「電視機」開始普及,傳播媒體產生變化,每個家庭 都能夠在媒體上觀看到偶像商品。而創業期的電視台如果沒有和擁有藝人的經紀 公司合作的話,幾乎沒有辦法製作電視節目,為了從演藝經紀公司獨立出來的電 視台,製作了電視節目《明星誕生!》。透過活用新的傳播媒體「電視」,偶像產 業讓偶像更貼近消費者,從而被接受,就像「流行的歌曲從電視節目誕生,並且

54 稲増龍夫,アイドル工学,(東京:筑摩書房,1989),頁 6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由電視來製作偶像的時代」55的那樣,電視和偶像間的接觸是不可避免的。不僅 僅是唱歌,氣質舉止容貌等包含了全部的「偶像」被提供給消費者,而電視是這 種可以簡單組合消費者希望的裝置,因此對發展期的偶像產業來說電視佔據了關 鍵且重要的位置。

1970 年代落實了「偶像」一詞,稲増龍夫出版的《アイドル工学》一書中 提及,「1971 年 4 月南沙織、6 月小柳留美子、10 月天知真理的這種季節歌手初 次亮相,稱為「三人少女組」,並且被介紹為日本偶像的始祖。從這時候開始,「偶 像‧流行歌曲」這個種類也被確立了。接下來在1973 年演出電影並且演唱同名 歌曲出道的山口百恵,成為1970 年代「偶像‧流行歌曲」最具代表性的明星」。

山口百惠一開始就是在前述以「渡邊事物所」與「堀事務所」兩家經紀公司 相互挑戰的歌唱節目《明星誕生!》中亮相。《明星誕生!》是日本歷史上的第 一個電視選秀節目,創辦於1971 年,從 1971 年到 1983 年共持續了 12 年,這個 選秀節目陸續發掘出了森昌子、櫻田淳子、山口百惠、岩崎宏美、松本明子、小 泉今日子、中森明菜等日本歌壇巨星。只要進入這個節目的決賽階段,基本上都 能在演藝圈打開局面,即使做不成偶像或歌手,仍然能轉行從事主持人和播音員 等工作,合計共有70 名選手通過《明星誕生!》的比賽成功進入日本演藝圈。

在初試和複試的階段,評審為演藝圈人員,包括演歌歌手、資深作曲家、作詞家 與唱片製作人等,原先場內觀眾有50%的評分,後來改為全部由評審評分。

到了最終試階段,雖然仍然有電視轉播,但是一般的民眾已經不能成為場內 觀眾,坐在觀眾席上的是來自日本各大演藝事務經紀公司和唱片公司的星探。選 手唱完歌,先由評審點評,後由這些經紀公司及星探提問。在所有選手演唱結束 之後,主持人會讓在場的星探亮指示牌,表示自己對中意選手的意向。基本上入 圍決賽的選手都能接到一個或幾個公司的舉牌,所有被舉牌的選手都算優勝者,

最後再從優勝者中選出最優秀獎。在1970 年代有名氣的偶像幾乎都有超過十家 經紀公司舉牌,而山口百惠更是接近20 家。當然也有個別選手沒能吸引到任何

55 中川右介,松田聖子と中森明菜,(東京:幻冬舎,2007),頁 1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一位星探舉牌。

山口百惠在節目嶄露頭角之後,先出演電影《正當青春》並演唱電影同名歌 曲發行了首張CD 單曲,而後陸續發行多張 CD,並且接演《赤色系列》這一系 列的電視劇女主角,大受好評,確立了她在日本演藝圈之地位。山口百惠形成「偶 像也能夠活躍在電視劇上」的這種偶像電視劇的原型。企劃製作電視劇《赤色系 列》的大映映畫公司製作人春日千春,曾指出經紀公司抱持著透過讓旗下歌手演 出連續劇,藉以提升藝人地位的想法。這種將偶像塑造的行為搭配媒體戰略的轉 變,是配合著當時媒體狀況的趨勢變化,於是偶像經濟的主軸開始出現從電影往 電視轉移的情況,從1960 年代以電影為主軸的偶像經濟發展模式,到 1970 年代 則是創造出以歌曲與電視為主要活動的「綜合媒體偶像發展型態」。

雖然說1970 年代是偶像迅速發展的黃金年代,但是滑落也快,從《明星誕 生》中出道的森昌子,櫻田淳子等,還有1970 年代早期紅極一時的天地真理、

淺田美代子、麻丘惠美,這些清純派偶像初期銷售量都不俗,以這個時代來說唱 片保有十萬張左右便算是成功,但是三四年後唱片銷售量每況愈下,整體銷售量 呈現一個波峰波谷的曲線,非常不穩定。大體來說偶像都只有三年左右的氣勢,

而後再漸漸轉型。

1970 年代後期,這些清純派偶像無法一直維持當紅的人氣,在音樂產業中 讓實力派歌手佔據了一席之地。1979 年實力派迎來了戰勝偶像派的絕好時機,

1978 年偶像紛紛落馬唱片銷售量一落千丈,但此時山口百惠卻逆勢而起,交出 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這一年內發行的4 張 CD 單曲之總銷量為 173.4 萬張,平 均43.35 萬張,其中由傳奇音樂人谷村新司為山口百惠量身定做,在 11 月發行 的CD 單曲《いい日旅立ち》這一首國民歌曲,更是成為山口百惠的代表曲,是 她整個歌唱歷程中最受歡迎的曲目。同時電影方面,7 月份拍攝《鳶之戀》,12 月份,拍攝《炎之舞》,都是日本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也因此偶像派反而比過 去幾年更加燦爛。

1980 年山口百惠在人氣絕頂時引退,因為隱退造成的巨大影響力,又將偶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像派的影響力延伸至少7 年。在 1980 年代日本偶像進入黃金時期,維持了一段 風潮,代表者為松田聖子和中森明菜。松田聖子是與山口百惠並列,成為一種社 會現象的偶像。松田聖子在山口百惠引退的1980 年出道,成為第二期偶像‧流 行歌曲時代的女性領導人。另外這個時期還有田原俊彥、河合奈保子、岩崎良美,

榊原芳惠等偶像人才,爾後兩年同時有松本伊代、中森明菜、小泉今日子、堀ち えみ、早見優、石川秀美、三人男子團體的苦柿隊等又崛起,以這些偶像為原型,

成就現代這一番偶像光景。56

從 1980 年代初期開始,由松田聖子開始引領著一股持續近十年的甜美偶像 風,歌曲特色是走夢幻路線,處處營造出一種浪漫甜美的感覺,用純真的眼睛盯 著鏡頭,穿著乾淨明亮的公主裙,擺動幅度不會很大,表情顯得真誠,是非常標 準典型的日本少女偶像模範。知名音樂製作人酒井政利也在一次名為「聖子&明 菜」專題的訪問中提到,當初在設定松田聖子的形象時,即是以在1971 年出道 1978 年結婚引退的偶像始祖南沙織作為參考原型(中森明菜則是以山口百惠為 原型),南沙織是沖繩人,演唱的歌曲多以夏季和海為主題,長相甜美可愛,聲 音也是標準的偶像型。可以說,以《青い珊瑚礁》和《赤いスイトーピー》為代 表作的松田聖子很好的承接了1970 年代的這位前輩。

於是在1980 年代,日本樂壇掀起一股偶像音樂的旋風,由那時開始,音樂 除了是聽覺享受外,更成了視、聽之娛,聽歌的同時,須看偶像的風采、造型、

舞步等等,一眾年輕貌美的偶像歌手,使偶像與歌曲掛鈎的風氣,席捲東南亞,

影響至今。爾後實力派歌手在1987 年抬頭,到了 1990 年隨著松田和中森的隕落,

偶像的時代算是到了盡頭。每個時代都不缺偶像,但這時偶像已經不再占有主導 地位。

二、日本偶像經濟傳統模式之分析

日本偶像經濟傳統模式從1960 年代開始建立,這時期的背景為,日本在 1960

56 稲増龍夫,アイドル工学,(東京:筑摩書房,1989),頁 6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年代開始經濟起飛,至1970 年代已成富強大國,民眾有了閒錢,自然願意在娛 樂上花費,造就日本偶像的萌芽與蓬勃發展。

綜合此時期偶像的模式,是以音樂開始,從《明星誕生》等電視台的音樂節 目從試鏡開始做為表演空間,曝光在電視媒體而成為偶像,接著進入各種領域如 電影等確立地位,到了一定的年齡之後轉型為演員或是歌謠歌手,女性偶像方面 也有結婚引退的情況。

當時偶像的受眾,有極大部分是青少年少女,而年輕世代的喜好很容易改 變,因此在日本1980 年代前半為止,娛樂演藝人士都知道,偶像的人氣頂多只 能持續個幾年而已。故在短短的幾年內,必須要想辦法回收投入的成本,一旦開 始有人氣就要把握機會,讓偶像不斷參與戲劇、廣告或電影的演出,等到熱潮過

當時偶像的受眾,有極大部分是青少年少女,而年輕世代的喜好很容易改 變,因此在日本1980 年代前半為止,娛樂演藝人士都知道,偶像的人氣頂多只 能持續個幾年而已。故在短短的幾年內,必須要想辦法回收投入的成本,一旦開 始有人氣就要把握機會,讓偶像不斷參與戲劇、廣告或電影的演出,等到熱潮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