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歷程

第三節 服務學習方案實施成效評估

本節旨在評估服務活動方案的實施成效,從「實務反省」角度來 加以探討。實務反省是行動研究的理論基礎之ㄧ(蔡清田,2000:

32),包括分析診斷、慎思熟慮、協同省思、監控反省、評鑑回饋等 五種不同的反省思考模式。以下就針對五種反省思考模式評估本研究 之服務活動方案成效。

一、 分析診斷---關於「診斷問題」的反省思考

會選擇利用服務學習活動方案進行行動研究,主要是因為研究者 在教育現場中的體會及所扮演的角色。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如果能讓 學生透過親自體會參與,而不是只是在課本中尋求想像,才能落實真 正的學習。也因研究者在師資養成過程中,有許多帶領學生團隊及服 務的機會,了解服務活動對參與者的影響。並同時檢視教師的教學設

計及專業能力,改變傳統講述教學。而期許學生能透過服務學習方案 學習適應社會能力外,並累積服務的經驗,以能對他人及社會有所貢 獻,且培養服務的習慣而持續參與服務。換言之,實施本研究,即起 源於實務問題的發現。

二、 慎思熟慮---關於「研擬方案」的反省思考

決定針對問題進行行動研究後,研究者開始蒐集相關資料,並閱 讀相關文獻研究報告。且參考之前或目前正在進行的學校之相關服務 經驗,再根據研究學校及社區資源分析後,開始著手設計服務學習活 動方案,設計以體驗三項志願服務類型為主,包括環保志工、教育志 工及社會服務志工,規劃六項服務活動方案。

而每一項服務活動方案的規劃是配合學校行事的,除不影響學校 重大活動外,亦可尋求學校各單位的協助,並針對學校及社區需求,

結合志願服務理論及青少年身心發展理論規劃服務活動,讓學生可以 更了解並體驗志願服務。而設計的過程及理念都包含評估、實施、修 正等循環,針對前一次活動的活動體驗及回饋,來修正下一次活動的 計畫實施。

三、 協同省思---關於「尋求合作」的反省思考

在決定進行服務學習活動方案之行動研究時,研究者也開始思考 將尋找一位協同研究者的協助,以提供建議並共同討論整個流程及研 究。協同研究者的協助工作包括,服務活動方案進行時的觀察、協助 活動進行中的拍照紀錄及活動結束後的共同討論、檢討。而我選擇了 本校的衛生組長擔任協同研究者,其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及帶領學生 的經驗,因此能在活動中隨時注意並了解學生情況。所以在服務活動

前,我會先和協同研究者討論實施方案;服務過程中協助拍攝照片,

記錄服務過程;服務活動後,和我進行討論分析,讓我可以彌補帶領 活動時的不足或帶領活動的缺失。

除了和協同研究者的合作外,我會利用社會領域研究會的時間,

和同領域的老師進行分享與討論,雖然同領域教師沒有親自觀察過 程,但經由我的講述及照片、分析,教師們透過社會科領域的專業及 建議,檢視服務活動方案的實施,因此社會科領域教師亦可說是我的 協同研究者。

四、 監控反省---關於「執行實施」的反省思考

經過實務問題的診斷、擬定服務計畫方案並確定協同研究者後,

開始進行行動研究。根據每一個服務活動方案的設計,研究者帶領熱 愛服務社社員進行服務活動,除了觀察外,和社員一起共同參與服 務,並於服務活動結束後,利用學習回饋單及焦點訪談所獲得的資料 了解學生的反應與感想。

而在服務的過程中,也得到了社區居民、義工隊、老師及學生的 支持。在從事社區服務的工作時,一旁路過的居民熱情的給予正在進 行服務活動的成員們鼓勵,他說:「你們真棒!國中學生真的要多參 與一些服務的活動,才會更進步。」,當成員們聽到這些話時,更是 加把勁的工作。義工隊也表示,有了成員們的協助,大大的降低了義 工隊人手缺乏的問題,更有社區義工因為我們打掃了步道,因此讓他 更重視該步道的整潔,所以每天都會看到他的身影,協助維持步道的 乾淨整齊,足以當成員們的楷模。

而一年級的導師也發現了參與服務活動成員的改變,有4、5 位 導師表示,成員們在服務完後,都會在聯絡簿上簡單的寫下他對當次

服務活動的感想,在其行為表現上也顯得較為積極,因此導師也會在 班上表揚這些同學,並鼓勵其他同學也要建立服務的價值觀念並對志 願服務方案表示支持。有二、三年級的學生也非常關注服務活動的進 行,常有學生向我詢問,「老師,你們今天要去哪裡出任務?」、

「你們今天做了什麼活動,我們下次也可以一起參加嗎?」等關切問 題,代表我們的服務活動方案是受到矚目的,也希望透過成員們的服 務活動經驗累積和研究者在不斷的活動過程中了解優缺點,共同從中 獲得省思、成長。

五、 評鑑回饋---關於「評鑑反應」的反省思考

在每一次服務活動實施後,依據成員們在活動中的表現及回饋,

加上研究者的反思及和協同研究者進行的討論分析,不斷的進行檢討 及修正。利用這些檢討及修正,不斷的透過理論及實務驗證,並尋求 協助,讓服務活動能符合需求並順利進行,累積學生服務的經驗外並 讓學生建立價值觀,而教師也從服務活動中獲得專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