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服務學習活動方案融入國中公民教學之行動研究--以台中縣光德國中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服務學習活動方案融入國中公民教學之行動研究--以台中縣光德國中為例"

Copied!
17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政治學研究所 法律與生活教學碩士班 碩士學位論文. 服務學習活動方案融入國中公民教學之行動 研究---以台中縣光德國中為例. 指導教授:黃惟饒. 研究生:卓淑瑛. 博士. 撰. 中華民國九十八年六月.

(2)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e Thesis for Master Degree. An Action Research of Service Learning Program into Civic Teaching:The Case of Guang-De Junior High School in Taichung County. Advisor: Wei-Jao Huang Ph.D.. Graduate Student: Shu-Ying Juo. June,2009 Taipei,Taiwan,Republic of China.

(3) 謝誌 時光飛逝,在教學中深感自我充實的重要性時,讓我有機會可以 就讀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而在研究所就讀過程中,承蒙所上 教授的指導,讓我重新檢視自己的專業及求得知識的能力,使我有許 多的進步及成長。 論文撰寫的過程相當辛苦,唯能使得這篇論文可以順利完成,最 大的功臣莫過於我的指導教授黃惟饒博士,誠摯的感謝黃教授的悉心 指導及啟發我論文的方向,並在我感到困惑的同時,細心的給予我建 議並鼓勵,令我銘記在心。另外,還要感謝我的口試委員:黃城博 士、呂宗麟博士,兩位博士給本論文相當多的建議,使得論文更加的 完整。 特別感謝親友團的夥伴:珮夙、翠屏、琡雯、玉秋,有妳們的陪 伴,讓我在完成論文的過程中,得到相當多的鼓勵及協助,有溫馨的 感覺支持我撐下去。論文的完成還要感謝許多協助我的學校主任、老 師及職員,在此一併致謝。最後,感謝我親愛的先生,有了你的包容 及支持,才能有我今日的成就!. 卓淑瑛. 謹致. 2009 年 7 月.

(4) 中文摘要 校所名稱: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 論文題目:服務學習活動方案融入國中公民教學之行動研究—以台中縣光德國中 為例 畢業時間:2009年 研究生姓名:卓淑瑛 指導教授:黃惟饒 博士 論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究國中生參與服務學習活動的經驗累積,及公民科教師在配合 課程時利用服務活動來親身體會的實施成效。本研究利用六個服務學習活動方案 的設計,選定「熱愛服務社」35名成員為研究對象進行活動,並利用行動研究的 方式,並以參與觀察法、焦點團體訪談等方法蒐集資料進行分析。 歸納本研究的結論與建議如下: 一、結論 (一)服務學習活動融入國中公民教學實施後,利用服務的經驗增加學生學習過 程的豐富性。 (二)服務學習活動融入國中公民教學實施後,學生在學習成效上獲得個人及在 團體間的成長。 (三)服務學習活動融入國中公民教學實施後,協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的省 思並進行最適教學方式。 (四)服務學習活動融入國中公民教學實施後,對教師專業成長有正面的幫助。 二、建議 (一)對學生的建議 1.多參與公共事務,對社區、社會付出關心。 2.從事正當、有益之休閒活動,多服務他人。 3.發揮創意,設計並參與志願服務。 (二)對教師的建議 1.增強教師對志願服務的知識概念並能融入服務活動,引導及鼓勵學生參與 服務活動。 (三)對學校的建議 1.辦理全校性活動時,將服務活動納入考量。 2.公開志願服務活動訊息,鼓勵教師參與種子培訓,並配合各縣市政府志願 服務活動或轉知相關訊息。 (四)對教育行政機關的建議 1.積極推動並落實各級學校志願服務活動之政策推行。 (五)對後續研究之建議 1.並用質性與量化研究方法,使研究更具完整性。 2.擴大志願服務活動範圍及研究對象,並持續追蹤。 【關鍵字】國中生、服務學習、行動研究.

(5)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Title of thesis:An Action Research of Service Learning Program into Civic Teaching The Case of Guang-De Junior High School in Taichung County Graduate Student: Shu-Ying Juo. Advisor:Wei-Jao Huang. Ph.D.. Abstract: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explore th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the activities of service learning experience, and civic courses with teachers in the use ofservice learning activities to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mplementation experience. In this study, six service learning program of activities for the design, selected "Love Service Club" 35 members to study the objects and to use action research approach and to participate in observation, focus group interviews and other methods to collect data for analysis. The main findings and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Service learning activities in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ivic course in junior high school, exploit the service ,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students experience the richness of the learning process. 2. Service learning activities in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ivic course in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get personal and groups growth in the effectiveness of learning. 3.Service learning activities in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ivic course in junior high school, to assist teachers in teaching the process of constant self-reflection and to choice the optimal teaching methods. 4.Service learning activities in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ivic course in junior high school, it’s good to have a positive help i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or teachers. Based on above conclusions, this research makes some suggestions: 1. Suggestions to students (1) More participation in public affairs, and concern for the community and society. (2) Engaged in a legitimate and profitable of leisure activities and services of others. (3) Make things more creativity, design it and participate in voluntary services. 2. Suggestions to teachers (1) Teachers should enhance the knowledge of the concept of voluntary service and join service activities. And encourag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service activities..

(6) 3. Suggestions to the school (1) School can consider holding more service activities for the whole school . (2) School have to go public with voluntary service message, to encourage teachers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lloquium, and accommodate volunteer service to the county or city government and acquaint teachers with the relevant information. 4. Suggestions to the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unit (1) To promote and implement voluntary service activities policy actively at all levels of schools . 5. Suggestions to future study (1) Us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make the study more completely. (2) To expand the scope and research objectives of voluntary service , and keep track of the study.. Key words: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service learning , action research.

(7) 目次 目次 ...................................................... I 表次 .................................................... III 圖次 ..................................................... IV 附錄 ..................................................... IV.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 8. 第三節. 名詞釋義 .......................................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11. 第一節. 志願服務 ...................................... 11. 第二節. 國內青少年志願服務參與現況 .................... 24. 第三節. 青少年參與志願服務相關理論之研究 .............. 34.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 43. 第一節. 研究設計與方法 ................................ 43. 第二節. 研究流程 ...................................... 49.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對象 ............................ 52. 第四節. 研究工具 ...................................... 57. 第五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 60. 第四章. 研究歷程 ......................................... 63. 第一節. 服務學習活動方案之建構設計 .................... 63. I.

(8) 第二節. 服務學習活動方案實施流程 ...................... 70. 第三節. 服務學習方案實施成效評估 ..................... 117. 第五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 121. 第一節. 服務學習活動方案對參與學生之影響 ............. 121. 第二節. 服務學習活動方案對研究者之學習及成長 ......... 129.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 137. 第一節. 研究發現 ..................................... 137. 第二節. 建議 ......................................... 141. 第三節. 研究展望 ..................................... 147. 參考文獻 ................................................ 149 附錄 .................................................... 156. II.

(9) 表次 表 1-1. 社會領域課程社區議題基本內容與能力指標 ............. 5. 表 2-1. 地方政府推動各級學校參與志願服務活動計劃 .......... 28. 表 2-2. 民間團體志願服務範圍及項目 ........................ 31. 表 2-3. 服務與學習關係的類型 .............................. 36. 表 2-4. 各種服務方案類型表 ................................ 36. 表 2-5. 與服務學習相關之學位論文研究一覽表 ................ 37. 表 3-1. 參與成員基本資料表 ................................ 54. 表 3-2. 資料編碼說明表 .................................... 61. 表 4-1. 97 學年度熱愛服務社課程計畫表 ..................... 64. 表 4-2. 97 學年度熱愛服務社實施進度及內容 ................. 66. 表 4-3. 服務學習活動方案一成員自評表 ...................... 77. 表 4-4. 服務學習活動方案二成員自評表 ...................... 84. 表 4-5. 服務學習活動方案三成員自評表 ...................... 92. 表 4-6. 服務學習活動方案四成員自評表 ...................... 98. 表 4-7. 服務學習活動方案五成員自評表 ..................... 105. 表 4-8. 服務學習活動方案六成員自評表 ..................... 111. 表 5-1. 服務學習活動方案對學生之影響與其相對應能力指標表 . 128. III.

(10) 圖次 圖 3-1. 研究流程圖 ........................................ 51. 圖 3-2. 志願服務活動方案圖 ................................ 58. 附錄 附錄一 .................................................. 156 附錄二 .................................................. 160 附錄三 .................................................. 161. IV.

(11)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一所國中服務學習活動方案之行動研究,本章共分 為三節:第一節說明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 題;第三節進行名詞釋義。.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壹、研究背景 一、社會變遷快速產生社會問題 隨著時代的改變,社會產生了急遽的變化,如少子化、家庭結構 改變、都市更新、金融風暴等變遷,許多人無法跟上社會變遷的腳 步,而產生了無法適應的狀況及價值觀念產生混淆,也因此產生了許 多新的社會問題。以研究者所在學校的地理位置來看,鄉鎮的發展帶 動外來人口的增加及家長工作繁忙,使得許多學生的家庭生活有些改 變,學生在放學後的行為較為獨立,不受家庭的約束,也因此如何讓 學生善用這些時間,避免其因受不良誘惑而產生偏差行為,是值得深 思的問題。 目前教育部也積極的提倡品德運動,期望可以建立學生的正確品 德價值觀念,因此若學校能在教學上有新策略的研究,讓學生真正有 興趣的參與及學習,將可以引導學生找到有意義的主動學習並建立其 價值觀。. 二、網際網路為青少年生活重心. 1.

(12) 服務學習活動方案融入國中公民教學之行動研究 ---以台中縣光德國中為例. 21 世紀科技迅速發展,在資訊爆炸時代網路的便利性與即時性讓 人們在短時間內獲得資訊,豐富個人的知識視野。其中網路世界的無 遠弗屆及虛擬世界的幻想滿足,更是深深的吸引及影響著青少年。 依據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對台灣地區民眾使用網際網路狀 況之調查顯示,至 97 年 1 月為止,上網人口已突破 1 千 5 百萬人,就 個人上網率部份來說,12 歲至 35 歲民眾上網比率超過九成,其中以 16 至 20 歲的比例最高(96.95%),可見青少年活躍於網路使用中。然 而國中階段之青少年尚缺乏對網路資訊篩選之完整能力,因此著迷於 網路世界而佔據其生活。有學者發現,電腦與網路已深入在學青少年 的生活,造成青少年無限制的投入時間與精神於網路上而忽略課業的 學習與人際互動,產生生活作息及健康的嚴重困擾 (施香如,2001: 60)。經研究調查顯示,國中生以「連線遊戲」、「聊天」、「資料查 詢」為使用網路目的之前三名(陳冠名,2003:111)。而「連線遊 戲」、「聊天」因素反應出鍾學生喜好或沉迷於網路,一方面基於好 奇或新鮮感,另一方面因青少年對人際互動強烈的渴望卻又受限於自 信不足及面對面時產生之緊張等溝通可能產生的障礙,因而退縮於虛 擬世界中。 也因此研究者在教學現場中時常發現,造成學生和家長親子衝突 的一大因素亦屬網路使用之衝突,家長擔心孩子沉迷於網路世界而忽 略課業、與家人互動、家事分工等,因而限制孩子使用網路之時間及 次數;而孩子卻因此認為家長限制太多,不給予其自由進而產生反 彈、叛逆之行為,造成親子關係緊張甚而發生親子不溝通、孩子自我 放棄等衝突。 此外,若青少年沉迷於網路卻缺乏引導,將可能使其在無涯的虛 擬世界中迷失而產生不良影響,如網路戀情、一夜情、色情、暴力、. 2.

(13) 第一章 緒論. 詐騙、成癮症等不良行為出現。因此協助學生適應現實社會生活,了 解親子及人際關係之互動方式及培養學生善用網路資源及篩選資訊的 能力,這些都是需要重視的問題。. 三、升學主義下之學習 雖然國內許多人士及教育單位,極力推動「教育改革」使教育更 多元化,但教改浪潮下,仍無法擺脫「升學主義」的傳統文化觀念。 以國中教育來看,大多數家長們仍以該國中考上幾個第一志願人數來 判斷學校辦學績效,國中學生之課業壓力不在話下。而學校教育與社 會生活產生脫節的情況下,學生在追求成績時藉著死記死背的方法學 習,即使在短時間內學得應付考試的知識,但仍因少了思考及生活上 的連結,使得學習的東西很快就忘記,無法達到有意義的學習。學業 成就低落的學生更失去學習意願,轉而自我放棄或失去生活目標而浪 費學習黃金時期。在一個知識持續變動的時代,世界名校哈佛大學也 意識到,「如何教」比「教什麼」更重要;它們提醒全世界各級老師 與父母,在學習這條路上,角色必須調整,我們不再是單向傳遞知識 的聖人,而是與學生一同探索學習的伙伴。(李雪莉、彭昱融, 2008:38) 另一方面,因社會開放及生活富裕下,家長的管教方式及大環境 影響,許多學生個人主義及功利主義色彩濃厚,認為自己才是社會的 中心,而不關心他人、社會,甚至無法和他人互相尊重。言行舉止中 透露出凡事都需要有對其有利的好處,才願意去做,如有些學生不願 意做教室中的清掃工作,除了在家裡不太需要其打掃的原因外,是因 為打掃跟他的課業成績並沒有具體關係,所以不用認真做這些工作; 或在班級中的共同活動參與時會先詢問是否有獎勵或好處,若無法引 3.

(14) 服務學習活動方案融入國中公民教學之行動研究 ---以台中縣光德國中為例. 起其興趣時,表現時即以消極的方式表現…等,養成較為自私、唯利 是圖的態度來面對社會。 因此如何讓學生在追求知識、順利升學的路途中,亦能找尋自己 的優點及體驗自我實現的機會並培養其責任感,是值得重視的問題。. 貳、研究動機 一、公民科教師的反省與期許 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下,於民國 91 年 9 月正式實施國中小學九年 一貫課程,而教師必須從傳統的教學主導者改變為以學生為主體的學 習引導者。教改政策提倡多元化、學校本位課程,注重民主開放教育 及學科由分科趨向統整課程,在教學現場的教師為因應教改政策的改 變,陸陸續續的接受許多關於九年一貫的課程訓練及研習,期許能順 利推動國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 研究者本身擔任國中公民科教師,在實際教學現場中配合九年一 貫政策實施,但其中亦發現許多困難之處及限制,如課程時數的減 少,使得課堂上和學生的討論、對話相對減少;學校採用分科教學且 彈性課程並未安排於社會科領域,統整課程實施有很大的困難;教學 的實施仍重視知識記憶,學生仍以升學考試成果為其學習目的,未能 促進學生思考及判斷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較容易忽略態度、價值觀、 情意的重視及引導且課程部分未能與學生對於個人、家庭、社區的生 活相關及連結,導致學生學習意願較低並可能失去了養成責任感的機 會。 Dewey(1938:34)強調教育的目的是為了適應真實世界的生活, 因此它必須以經驗為基礎的持續歷程。公民教學的方式,應從學生的 生活經驗中,尋求適合學生生活經驗的事實、概念,加以統整成為有 4.

(15) 第一章 緒論. 意義的學習(廖添富、張樹倫、王錦雀,2002:325)。若只是一再使用 傳統填鴨式的方式進行教學,公民課程應學習的價值觀、道德觀、民 主素養及公民參與等潛移默化學生行為及思考方式的概念更難以內化 到學生的日常生活。尤其這些重要概念亦是影響社會人力素質的關 鍵,因此課程的實施及引導顯得相當重要。社會科領域教師目前面臨 的最大困難是教學時數的不足,常常陷於趕課的情境中,活動的進行 及和學生互動的時間相對減少許多。但在教學時數無法改變的事實 下,如何使用彈性課程及空白課程安排活動來配合公民科學校及其可 行性,是本研究欲探討的動機之ㄧ。. 二、社會公民科課程中,社區議題的實踐與引導 我國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後,國中學生社會領域須學習之基本內容 包含自我、社區之概念與知識,整理如表 1-1。. 表 1-1 社會領域課程社區議題基本內容與能力指標 基本內容. 1. 社區的型態與演變:說明不同地區(如城市與鄉 村)社區型態的不同,以及在不同歷史時空下的 演變。 2. 社區活動與營造:社區認同與意識的形成(例 如:大家來寫村史)、社區營造的發展。. 能力指標. 1-1-2 描述住家與學校附近的環境。 1-2-3 覺察人們對地方與環境的認識與感受具有差異 性, 並能表達對家鄉的關懷。 2-1-1 了解住家及學校附近環境的變遷。. 5.

(16) 服務學習活動方案融入國中公民教學之行動研究 ---以台中縣光德國中為例. 2-2-1 了解居住城鎮(縣市鄉鎮)的人文環境與經濟活 動的歷史變遷。 3-2-1 關懷家庭內外環境的變化與調適。 5-3-1 說明個體的發展與成長,會受到社區與社會等 重大的影響。 5-4-2 從生活中推動學習型組織(如家庭、班級、社區 等),建立終生學習理念。 6-3-2 觀察研究各種會議、議會或委員會(如學生、教 師、家長、社區或地方政府的會議)的基本運作 原則。 資料來源:作者整理。. 如此和生活息息相關之議題卻因為上課時數不足、而流於紙上談 兵。研究者身為社會公民科教師,常深受趕課之苦,為了配合定期評 量及一週一堂課的限制,於社區議題之授課僅能使用圖片、媒體等方 式介紹,無法實地落實並了解所在社區的真實事物。研究者曾於 96 學年度第二學期進行社區議題課程時,遴請一位經常從事社區服務的 教師到課堂中與同學分享服務的經驗,引起學生非常大的迴響,在和 分享教師的問與答中,學生反應出對社區了解極大的興趣,更加深了 研究者希望透過活動來使學生學習社區相關議題課程。因此研究者希 望能透過成立一個服務社團,使學生從參與服務社的過程中了解自 我、學校和社區的互動關係,並引起其關心周遭事物之心。教師在當 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在服務的過程中教師可利用適當的情境引導學生 的態度,使學生能從消極的安排參與中獲得強化,逐漸轉變為積極的 投入,真正落實社區能力的學習。. 6.

(17) 第一章 緒論. 讓學生參與社區服務一直以來都是歐美各國1廣為推崇的一項教 育,希望學生從接觸自己生長的社區開始,使學生了解真實的世界, 培養關心他人的態度及對社區產生認同,除此之外,亦可使學生學習 適應社會生活之能力。公民課程重視的是培養學生具有公民責任的能 力及品德的重視,而不只是追求國中基測成績的考試科目而已,因此 熱愛服務社成立的活動進行及引導學生學習為本研究動機之二。. 三、欲了解國中生對於參與志願服務的認知及影響 行政院青輔會於民國 90 年將推動公共服務改為服務學習,並推 動至全國性的服務課程,鼓勵大專院校學生能參與志願服務。目前全 國已有 134 所大專院校設置服務學習專責單位,並有 120 所大專院校 將服務學習課程納入正式課程中。而在各地方政府推動中,亦有相關 服務的推動,如台北市教育局即於 88 年 3 月推動各中等學校實施學 生公共服務活動。希望各地方的服務活動可以從大專向下延伸至高中 職、中小學。 研究者所在學校在推動服務活動方面較無著墨,因此研究者希望 可以透過活動的進行,了解學生對志願服務的認知為何?透過活動是 否鼓勵其能多參與公共事務?若能擁有親身體驗的實際活動,是否有 利學生將抽象的概念與真實社會連結並實踐,也因如此經驗,是否可 協助學生在未來面臨事件時,可以直接反應及聯想,把握當下的機會 及減少反覆嘗試的時間花費,甚而可以激發出更多的創意?期待透過 與學生的互動過程中,加深研究者對服務學習活動的推動認知,有助 於日後帶領學生參與服務學習活動方案的推動,為本研究動機之三。. 1. 如美國將社區服務當成一種傳統的美德,期許學生能了解社會的情形並養成服務社會的精神 (郭芳妙,1996:2);在英國的中學也推動學生參與社區服務,並將服務視為一項榮譽表現。. 7.

(18) 服務學習活動方案融入國中公民教學之行動研究 ---以台中縣光德國中為例.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壹、 研究目的 基於上述研究背景與動機,本研究擬採行動研究的方式,透過實 務的歷程,呈現活動方案與探討學生與教師在過程中的成長。. 本研究目的如下: 一、 服務學習活動方案與公民教學融合的可行性。 二、 探究服務學習活動方案對公民教學的影響。. 貳、 待答問題 為達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所要探討的問題如下: 一、 服務學習活動融入國中公民教學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影響為何? 二、 服務學習活動融入國中公民教學對學生學成效的影響為何? 三、 服務學習活動融入國中公民教學對教師教學過程的影響為何? 四、 服務學習活動融入國中公民教學對教師成長的影響為何?. 8.

(19) 第一章 緒論. 第三節 名詞釋義 壹、 國中生 依據目前教育體制,國民義務教育中後三年為國民中學階段,學 生年齡介於十二歲至十五歲間。本研究所指之國中生為台中縣某一所 國中利用聯課活動所組成之熱愛服務社成員,皆為國中一年級學生。. 貳、 服務學習 服務學習是一種經驗教育的模式,強調從做中學,透過有計畫安 排的活動與結構化設計的反思過程,以完成被服務者的目標需求,並 促進服務者的學習與發展。也讓學生在真實的社區生活情境中,應用 學校所學的知識與技能,直接從事服務,透過反省以養成助人的態度 及責任。(郭芳妙,1996:6) 本研究所指服務學習為:國中學生透過參與學校社團的活動方 案,以幫助他人或對環境有益為目的並能促進對社會的認同感,並能 從參與過程中獲得服務經驗的學習。. 參、 活動方案 本研究所指服務學習活動方案,係為引起國中學生關心身邊環境 及參與服務之經驗累積,利用學期中每週四之「聯課活動」或午休時 間實施,共有「校園環境大掃除」、「社區藝文走廊體驗」、「整書 高手」、「順手捐發票」、「大家一起來植樹」、「跳蚤市場愛心義 賣」等六個活動方案,分六個週次進行活動,其餘週次為準備週及服 務檢討回饋週,為期六個月。. 9.

(20) 服務學習活動方案融入國中公民教學之行動研究 ---以台中縣光德國中為例. 肆、 行動研究 「行動研究」(action research)強調實務工作者的實際行動與研究的 結合,實務工作者在實務中進行反思,增進對實務工作的理解,並改 善實務工作情境(蔡清田,2000:10)。而行動研究即指實際的「行 動」和知識理論「研究」的結合過程,置身於教育實際情境的教師利 用行動研究,依其教育現場的問題,深入探索解決的策略,以縮短理 論與實際的差距。 本研究以行動研究的方式進行,分為四個階段:發現問題期、文 獻蒐集期、策略行動期及分析討論期;以及十二個步驟:確定研究起 點、決定研究場域、蒐集文獻資料、分析歸納文獻、尋求協助資源、 分析校內狀況、設計服務學習方案、實施計畫並檢討改進、整理觀察 訪談資料、檢核分析資料、撰寫研究報告及綜合結果建議;並以行動 研究的計畫、行動、觀察、反省的循環歷程來設計服務學習活動方 案。. 10.

(2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在探討志願服務的相關理論與研究,做為本文研究的文獻參 考依據。共分為三節,第一節探討志願服務及青少年參與志願服務的 相關理論;第二節了解及分析國內青少年志願服務參與現況;第三節 則分析國內探討國中學生之志願服務相關研究。. 第一節 志願服務 志願服務一詞,近來是國際間重要的一股思潮,而聯合國並於 2001年訂為國際志工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Volunteers,IVY ),獲得世 界各國的重視與迴響。志願服務的發展以歐美等先進國家較為蓬勃2, 在台灣,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也於2001 年為台灣爭取加入為推動 「全球青年服務日」(Global Youth Service Day,GYSD)的國家之 一,且有越來越多的志工服務團體出現,為社會上之弱勢團體及少數 族群服務,爭取權益,已然形成一股服務的風氣(楊昌裕,2002: 43)。 然而隨著社會快速變遷,世界各國面臨到許多社會問題,如少子 化、高齡化、資訊化、全球化等,因此志願服務的發展亦需要往具前 瞻性的服務型態去推動。在預防各項社會問題發生時,社區福利的強 化就顯得重要,並將其形成為福利社會的重要問題,而志願服務的制 度及發展將作為解決此課題的主要動力。(江亮演,2001:237). 壹、 志願服務的意義 2. 以美國為例,美國就有超過15萬的志願服務(非營利)組織,可將之歸納為五個基本類型:衛生 醫療、教育、社會與法律服務、公民和社會團體及藝術和文化團體。(徐明,2004:120). 11.

(22) 服務學習活動方案融入國中公民教學之行動研究 ---以台中縣光德國中為例. 志願服務,在中文部份有志願服務、志願工作、義務工作、義務 服務工作、志願工作者、志工、義工等。(陳泰元,2003:5)在英 文部分有Volunteerism、Volunteering、Voluntary Service、Volnutary Action、Volunteer Work、Volunteer Program、Voluntarism等(轉引自楊 昌裕,2002:48)。我國於2001年經立法院三讀通過、總統頒布的志願 服務法3將志願服務於第三條明文定義為「民眾出於自由意志,非基於 個人義務或法律責任,秉誠心以知識、體能、勞力、經驗、技術、時 間等貢獻社會,不以獲取報酬為目的,以提高公共事務效能及增進社 會公益所為之各項輔助性服務」。針對志願服務的定義,國內外皆有 相當之研究論述,茲就以下專家學者所定義進行分析:. 蔡漢賢(2001: 77)認為:「志願服務乃個人本濟世胸懷,利他 德操,助人豪情,服務壯志,不計名利,不求回饋,志願貢獻自己之 有餘,藉以幫助他人之不足,進而致力或促進社會,以求群己關係更 融合,社會福祉更進一步的一種服務志業」。. 曾華源、曾騰光(2003:6-9)從志願服務的精神,認為:「志願服 務是一種本著自由意志,以助人、利他、不受酬的精神,採個別或集 體組織的行動方式提供服務,以表達對社會的積極關懷。」. 蔡漢賢(2004:25)更認為,以美國全國社工協會所稱之定義較有綜 合性,他們認為「一群人追求公共利益,不計酬勞,本著自我意願與 選擇而結合,稱之為志願團體,參與這類團體者稱之為志願人員」, 其範疇很廣,經濟、社會、教育、宗教,均可包含其中。黑幼龍 (1971:1)認為,「所謂志願工作者,也就是無酬勞的工作人員,為某 3. 志願服務法於民國 90 年 1 月 20 日公佈實施,共分為八大章,25 條文。. 12.

(2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一機構或組織的目標獻出自己的時間,他們和專業人員有不可分的關 係。」. 根據聯合國的定義,志工是:「一種有組織、有目的、有方法, 在調整與增進個人對環境的適應,具志趣相近,不計酬勞的人稱 之」。志願服務是起源於人類社會的需求,志工是因為了解社會的需 求,進而實際付出行動以善盡社會責任。特別是在一個民主社會中, 投入志願服務工作是公民參與的具體表現,以負責任的態度,奉獻自 己的時間、精力,這不僅是一種國民主動參與公共事務的權利,也是 一種社會責任。(Ellis & Weisbord, Noyes, 1991;轉引自張英陣, 2007:429). 綜上所知,志願服務不只是施捨、救濟,而是參與者出於個人意 願,以利他之信念利用餘時餘力餘才餘知而助人之不足,不求利益報 酬;比較民主社會與志願服務兩者之間,發現其相通而不排斥、相容 而不矛盾,因此應該將兩者融合。在民主社會中強調志願服務,讓人 們可以有更多積極表現,以助人利他來促進社會進步;在推展志願服 務的過程中,融入民主精神,開創服務的創新項目,使服務者與被服 務者在相互尊重中有更好的適應。 本研究透過研究者為教師角色,引導學生進行志願服務。青少年 正逐漸找尋自我定位,並從中確知自己該扮演的何種角色和行為。個 體的連續感與認同感是每個人生活中一點一滴累積結合而成,因此只 有在真實生活中的挑戰與困惑不斷落實在對自己的意義上時,才能夠 逐漸感知到自身的完整。(陳坤虎、雷庚玲、吳英璋,2005:252) 故青少年透過服務過程的影響,能建構出對環境及公眾的認同。. 13.

(24) 服務學習活動方案融入國中公民教學之行動研究 ---以台中縣光德國中為例. 因此本研究將志願服務定義為:「出於個人自由意願,一種奉獻 時間、不接受報酬,以幫助他人或對環境有益並能促進對社會認同感 為目的之活動。」透過志願服務工作讓人民能參與民主社會,在服務 的過程中體會個人與社會發展的關係,進而養成正確的社會價值觀 念。而青少年正處於個人自我成長及摸索的階段,透過志願服務能增 加與他人互動機會,並培養社區意識,建立社會責任之價值觀,並養 成服務的習慣,將來能積極參與公共事務,關心他人、社會。. 貳、 志願服務的內涵 一、特質 過去的社會較將志願服務視為社會的輔助性功能,並強調慈善精 神。但隨著社會發展與國際交流的影響,志願服務之發展漸有「公民 社會」概念,成為民主社會發展的一股重要力量,其關心社會需要及 主動參與行動,將帶給社會更多的助益。 根據志願服務法的意涵,並參考專家學者對志願服務的關注及研 究,整理出志願服務的特質如下:(楊昌裕,2002:48;謝秉育, 2001:19;曾華源、曾騰光,2003:11-13) 一、自發性:志願行為是出於自由意志,其動力係來自參與者內心的 意願,是自動自發精神的反應,而非外力的干預或他人運用權力 或命令之。 二、利他性:以他人的需要為優先考慮,屬於直接利他的非個人經濟 行為,服務目的並不在於金錢或物質的酬賞。 三、互助性:互助合作結果,透過個人或團體,以有組織、有計畫的 設計,達到互助共濟的目的。. 14.

(2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四、互惠性:服務本身是包含服務者之個人成長與發展的動態過程, 服務提供者與接受者相互「給」與「取」的雙向互惠各蒙其利的 過程。 五、整合性:志願服務結合人力、物力、財力及智慧系統,經由人 際、團體關係的建立,資源的獲取轉換及組織功能的發揮,重視 目標導向、合作與統籌規劃,以提供社會各種需求滿足的活動。 六、目標性:服務本身就是目的,有目標、有計畫的行為,透過個人 意願和團體宗旨,使得志願工作得以在目標導向的規劃下,達成 服務的功能。 七、非專職性:志願服務是一種行有餘力與餘時的參與,所以是利用 業餘、部分時間所奉獻,但卻也是種持續長期的投入工作。 八、兼具非專業與專業性:大多數從事志願服務者並不具有專業上訓 練,但藉由專業協助,使服務達到兼顧專業與非專業的層次。 九、責任有限性:志工是因為熱心公益才投入工作,所以對他們要求 不如專業人員嚴格,有其限制存在。. 二、 功能與價值 志願服務已是時勢潮流,但談志願服務容易,是否能身體力行更 是一個重要關鍵。推展志願服務目的是催化民眾對群體及社會付出關 心,其功能的發揮必須讓參與者能有充分的參與和自主。因此因應社 會需求,若能有效的規劃及推廣服務工作,將準備的工作做齊,其所 能產生的功效將越大。 參考專家學者對志願服務的關注及研究,整理出志願服務的功能 如下三項:(呂朝賢,2002:221-226;許譯中,2006:27-28;張英. 15.

(26) 服務學習活動方案融入國中公民教學之行動研究 ---以台中縣光德國中為例. 陣,2001:50;陳武雄,2005:內政部志願服務資訊網;曾華源、曾 騰光,2003:101-107;陳金貴,2002:10) (一)志願服務於政府之功能: 志願服務對於政府具有輔助性功能,以彌補公共事務錯綜複雜、 疲於應付情形。且政府面對眾多的社會福利需求難以全數滿足時可透 過相關志願服務組織發揮支援功能,如果運用志工協助支援,非但可 使志工實踐理想與目標,尤可彰顯服務與溫情兼具的工作品質,能節 省人力外,也能提供民眾優質的服務。 或當政府財政較為困難時,志願服務成為政府鼓勵的對象。志願 服務具有其重大經濟價值,其所替代的人力及所輸送的服務,若是折 合正式組織的人事費用,將是相當大的經費,在經濟效益上有相當大 的貢獻。 政府亦可將公共服務更加延伸,更能普及到社會的弱勢族群,偏 遠地區或社區角落。由於志願服務包含公民參與,政府可藉由民眾的 積極涉入公共事務,而成為政府與民眾的橋樑,一方面收集民意,一 方面轉達政府的作為。. (二)志願服務於社會之功能: 志願服務實質上提供了一種社會參與管道,弱勢群體可藉此而接 觸到不同的社會網絡,得到學習與發展技能與價值的機會,並能因自 我貢獻而增進身心滿足與福祉,這些成效皆能促進社會不同群體之整 合。 志願服務最大的功能就是提供多元的社會服務,滿足不同的服務 對象。可使參與民眾了解到彼此對公眾事務的看法,並可培養相互尊 重與互惠的情感,及合作解決問題的興趣。. 16.

(2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志願服務的有效發展,不但能使施與受相互呼應,尤可讓助人與 被助者各得其所的均衡社會供需功能。而志願服務代表的是關懷、助 人、無償的作風,及其大量的推動,對社會風氣將有標竿作用,促使 民眾由助人而自助,產生善意的循環,增進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使得 整個社會能夠建立一個有規律、秩序及相互信任的人際網路、增強了 所謂的社會資本4,對公民社會承受度有更積極的意義,也因社會資本 的成長,可以帶動民眾對公民認知的提昇,成為良好民主政治的基 石,志願服務亦就是重要的公民教育環節。. (三)志願服務於志工之功能: 志願服務者在參與服務的過程中,是雙向的從服務中獲得心理上 的成就或是學習到新的技能。在服務組織中與其他成員一起工作,一 起學習,可以認識許多朋友,獲得團體的支持、鼓勵和分享,產生團 體歸屬感,也可避免產生社會疏離感。 為了要有效達成服務的目的,提高服務的品質,志願服務者要參 與訓練或是在工作中自我學習,一方面在專業服務技術有所成長,一 方面習得與人共事、培養團隊合作的經驗,使個人在服務過程中,也 達到終身學習的目的。且提供志願服務者正當且有意義的休閒活動, 豐富個人的社會生活,調劑現代枯燥競爭的職業工作經驗,進而提 供、滿足自我成長與自我實現的機會。. 呂朝賢(2002:211)以為,志願服務僅排除完全被強迫性的志願行 為,個人只要在參與志願行為的決策時,擁有決定參與與否的權利要. 4. 學者們基本上對社會資本的理解卻具有很大的共通點,這些包括社會信任、互惠規範、公民參 與社會網絡及制度化等信念,因此,社會信任、互惠規範和公民參與社會網絡成為社會資本的具 體表徵。社會資本係指一個社會或組織透過組織之間或社會中的規範、網絡、參與及信任機制來 促進集體行動去實現共同利益。(郭瑞坤、王春勝、陳香利,2007:102). 17.

(28) 服務學習活動方案融入國中公民教學之行動研究 ---以台中縣光德國中為例. 件,且能滿足法令中應盡責任、義務者,即便是選項有限,皆不能排 除此行為是志願服務的可能。就如參與志願服務的青少年,並非完全 自發性的參與,它可能是藉由學校或家長引導的一項活動。青少年志 願服務具有多項意義:(蔡美華,2001:245) 1.培養青少年忠誠、勇氣、禮節、合作、積極、矜持等德性,亦 可實現自我使命感。 2.可發揮青少年自信能力、經由學習獲得知識與技術,使青少年 自我成長。 3.參與社區活動形成共同體之意識,深具社會責任。 4.喚起國民意識,提醒青少年志願服務活動之重要性。. 重要的志願服務價值包括:不計物質報酬、追求公共利益、尊重 自由意志、及社會參與,並且這四種價值必須同時存在才具有意義。 (曾華源、曾騰光,2003:15-17). Judith(2002:40)亦主張參與志. 願服務活動可帶來許多效益,如可幫助他人與對社區有所回饋、提供 探索工作的機會與發掘自我傾向的機會、經驗與技能的分享同時亦可 發展新技能與接收新訓練及提供與他人互動機會並建立和睦關係,而 這些皆可能對未來的工作發展有所幫助。. 綜合上述了解,隨著社會的快速變遷,多元價值發展快速,也導 致許多社會價值間之衝突現象產生,而志願服務是否能夠真正展現其 核心價值,發揚其既有功能,仍需要多方面的重視,包括明朗的政 策、系統的規劃、符合事實需求而修訂的法律、正確的宣導及有效的 推廣。志願服務需要實際行動,若只是空說或口頭關心,將無法達成 其實際效益而空留遺憾!因此,志願服務需要向下扎根,年輕世代所 面臨的是一個價值衝突的時代,更需要有機會廣泛的接觸及感受更層 18.

(2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面的社會生活,從小處、基層做起,累積其經驗並訓練其耐性甚而激 發其省思。透過多方面的努力,期許能使更多青少年亦能加入志願服 務的行列。. 參、青少年身心發展與志願服務之相關理論 人生是不斷發展的過程,青少年期就是個體由不成熟轉變至成熟 的一個發展階段,對未來人生的開展具有關鍵性作用。因此青少年期 是受過去影響及未來牽引的一個人生重要階段。(黃德祥,2005: 9)志願服務概念與青少年發展之關係,可從心理學及哲學相關理論 中找到其理論基礎,以下就針對皮亞傑(Piaget)認知發展理論、柯 柏格(Kohlberg)道德發展理論及經驗學習理論加以敘述之。. 一、皮亞傑(Jean Piaget,1896-1980)認知發展理論 依據皮亞傑的看法,兒童主動與環境交互作用並操控環境是認知發 展的原動力,亦即知識起源於行動。其將個體認知發展分為四個時 期:感覺動作期(sensorimotor stage)、前操作期(preoperational stage)、 具體操作期(concrete operational stage)、形式操作期(formal operational stage)。(張春興、林清山,1983:42;林生傳,1994:21)就青少 年發展而言,其認知發展約處於形式操作期。此階段青少年的思考型 態、能力漸趨成熟,不再侷限於具體的事務或問題,開始可以運用抽 象的、邏輯的思考方式去推理或判斷,抽象思考成為可能,並能使用 系統的實驗來解決周遭問題。青少年的思考也較兒童期更具彈性,可 以使用象徵符號,並且能抽象的思考未來,能區別現實與可能性的不 同。在青少年的思考中,「可能性勝過現實性」。. 19.

(30) 服務學習活動方案融入國中公民教學之行動研究 ---以台中縣光德國中為例. 皮亞傑認為人類對環境的順應或調整即為適應的傾向,適應的傾 向具有兩種互補的過程,即調適(accommodation)和同化 (assimilation)。調適是修正已有的基模5來順應新情境,而同化是將 新經驗或新事物融入已有基模的過程。個體在適應環境所獲得的新經 驗,都是學習。將皮亞傑理論應用於教育及輔導上,可以得知在課程 及教學引導時必須配合學生的認知發展,並訂定事宜的教學策略可以 使學生在學習時獲得更多助益,甚至讓發展水準相近的學生一同學 習,水準稍高的學生就能協助發展水準最接近的同學超越目前的水準 而提升同學的知識及技能。(林生傳,1994:26) 青少年的自我是靠著社會環境互動過程,建立一套對自己各方面 的態度或看法的參考架構,並利用這種架構來行使其行為。若思考過 程受制於經驗或對環境的誤解,將導向以自我中心為其價值觀。(曾 華源、曾騰光,2003:159)然而青少年所具備的認知發展潛能唯有 在充沛的教育環境與良好的情緒適應情況下,方能達成。因此透過志 願服務的過程,使青少年在服務的過程中思考。透過互動,將其思考 轉換成行動實施獲取新經驗,亦可引導其在身心發展過程中可能產生 適應不良的行為或情緒上的困擾。因此,青少年智能的啟發與適當的 誘導是非常需要。. 二、柯柏格(Kohlberg,1927-1987)道德發展理論 Lawrence Kohlberg 的道德發展理論深受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影 響,他認為道德推理是與智能成熟相切合的歷程。柯伯格經由研究, 證實個人的道德觀念發展係經由一種順序不變的發展階段,其道德發 5. 基模(schema)是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中一個重要的觀點,其指個體適應環境時,在行為上表 現的基本行為模式。它是個體在遺傳條件下學習到的經驗或能力。(張春興、林清山,1983: 78). 20.

(3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展模式(Moral Development Model)區分為三時期六階段:(張春 興、林清山,1983:208-209;羅國俊,2006:11-12)1.道德成規前 期(preconventional level):(1)第一階段:懲罰與服從導向階段(2) 第二階段:相對功利導向階段;2.道德循規期(conventional level): (1)第三階段:人際關係和諧的導向階段(好男好女導向階段) (2)第四階段:法律與秩序導向階段;3.道德成規後期(道德自律 期)(post-conventional autonomous ; principled level ):(1)第五階 段:社會規約導向階段(2)第六階段:普遍性倫理原則導向階段。 青少年階段正處於道德循規期,此時期約在九歲到十五歲之間, 這個時期的人對於所謂好行為的判斷標準,已能顧及家庭、社會、團 體或國家之利益,合於社會上公民的要求,而不再只企求行為的立即 具體結果,可分為下列二階段:. (1)第三階段:人際關係和諧的導向階段(好男好女導向階段) a.能使別人快樂,能得到別人誇獎的行為才是好的,努力想做 一個「好孩子」。 b.順從傳統行為,附合大眾的意見。 c.能以動機作為好壞的判斷標準。 (2)第四階段:法律與秩序導向階段 能切實遵守法律規則,服從權威,善盡責任或義務,維護社會 安寧的,便是好行為,判斷是非有了法制的觀念。. 柯柏格認為道德改變的核心在於正義概念的轉變,良好的道德教育 應重視共通的正義原則。個人價值觀及其道德意識演進過程中除有賴 於智力的發展以外,仍須依靠個體本身所累積的社會經驗。青少年時 期所形成之價值觀具有其獨特性,自幼即已開始進行的社會化在此時 21.

(32) 服務學習活動方案融入國中公民教學之行動研究 ---以台中縣光德國中為例. 產生了極重要的轉變。此時期青少年常因社會所加諸的期望與自身成 熟度之間的差距,面臨許多價值衝突的狀況。青少年之中發展良好者 一般均能重視人際和諧及社會秩序,其道德的判斷更逐漸能夠以體踐 良知與明德為依歸。(呂民璿,1990:180) 將道德發展理論應用於教育及輔導上可得知,應重視兒童早期對 權威的尊重和其本身的需求,隨著發展而由引導及推理方法提升兒童 道德判斷的層次。促進青少年道德發展的關鍵在於培養青少年的同理 心、同情心、利社會行為並提供青少年高一層次的推理經驗等。因此 引導兒童及青少年透過親身體驗的方式,藉由服務的過程中,體驗道 德問題及兩難問題之探索,提升其價值觀念的層次並內化成其社會正 義的價值觀追求。利用此時期的特色,教師亦應持續的營造學生學習 環境,刺激學生思考並推理其行為,以適時充分發展青少年道德判斷 的能力。. 三、經驗學習理論 經驗學習理論為國內外學者視為服務研究的理論基礎。杜威 (Dewey)的教育哲學以實用主義為主,實用主義以經驗為本,經驗 論是杜威教育哲學的核心,他主張學習必須與生活經驗結合,強調學 習者個人直接的主觀經驗,教育提供讓學生有個人摸索的機會。 Dewey 認為學習是不斷辯證的過程,包括經驗、概念、觀察、行動四 個要素,也就是從具體的刺激開始,經過觀察而形成知識,再判斷與 反省所得的知識,直到完成前述的四個步驟後,再度投入新的刺激, 如此不斷重複前一循環(Kohlberg,1984:22-23)。 Kohlberg(1984:24)認為學習是一個透過經驗轉化而增加知識 的過程,他綜合 Lewin、Dewey、Piaget 三者的學習過程理論,歸納 22.

(3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經驗學習的共同特點,是以經驗為基礎,重視的是學習的歷程而不是 結果,過程中包含個人與環境的互動、適應及解決對立衝突,進而達 到增加知識,適應世界的完整過程。. Kohlberg (1984:25-38)歸納經驗學習的共同特點如下: (1)學習是一種歷程而不是結果。 (2)學習以經驗為基礎,是一個持續的過程。 (3)學習的過程必須解決對立的衝突,以適應真實世界的環境。 (4)學習是一適應世界的完整過程。 (5)學習包括個人與環境的互動。 (6)學習是增加知識的過程。. 因此,經驗學習是一種透過經驗轉化以增加知識的過程,它強調適 應與學習的過程、知識與學習的轉化以及藉由經驗了解知識的本質。 所以經驗學習是一種不斷的經驗、觀察、思考和實作的循環。. 小結: 青少年時期為人生中一個重要的發展階段,在認知發展理論及道德 發展理論中探究青少年發展時期形成的特質及價值觀念,了解青少年 因環境影響進而認知、選擇其重要他人或社會普世的價值觀, 而形塑 成青少年的個人獨特的人格。若能透過志願服務的經驗累積,使青少 年能在服務過程中扮演多元角色,以協助其價值觀建立並培養適應社 會能力。在服務經驗累積過程中,學習認識自己並培養多元興趣及關 懷社會、他人的胸襟。. 23.

(34) 服務學習活動方案融入國中公民教學之行動研究 ---以台中縣光德國中為例. 第二節 國內青少年志願服務參與現況 志願服務的發展已被視為二十一世紀已開發國家的主體之一。而在 台灣,前總統陳水扁先生於2000年總統大選時提出「知識的台灣、人 文的台灣、志工的台灣」之期許與願景,以及「志願服務法」的通過 及實行,也在在顯示出近年來台灣志願服務日益蓬勃發展。而從各志 願組織的志工組成發現,近年來,台灣青少年從事志願服務的比例有 逐年增加的趨勢。就內政部針對社會福利志願服務志工人數調查數據 來看(內政部,2008:內政部志願服務資訊網6),這五年來年齡層介 於12至17歲的志工人數有明顯的增加,從2003年的3322人至2007年的 5929人,顯示出青少年對於參與志願服務的逐漸重視。 透過行政院青輔會委託學者針對國內青少年參與志願服務及服務 學習所做調查報告(朱美珍,2005:79-81),可以了解目前我國青少 年參與志願服務的現況,有以下幾點發現: 1.有92.7%的青少年認為志願服務對整體社會來說重要,而青少年 表示「願意參加」者達44.01%,但目前實際的參與率只有 15%。 2.青少年每週參與時數以1小時居多,類型以「環保及社區服 務」、「教育服務」居多。 3.參與方式則是與「朋友或同學一起參與」為主,但調查顯示在 「自己去」的比率上較前一年調查比例增加9.8%,可見青少年 在參與志願服務的自主性上有慢慢提升的趨勢。 4.有50%曾參與的青少年表示有受到別人的鼓勵而參與服務,其 中主要的對象仍以「父母」和「老師」居多,曾參與的青少年 大多能有「利他」的觀念。. 6. http://vol.moi.gov.tw/vol/index.jsp 瀏覽日期:97 年 11 月 12 日. 24.

(3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5.就針對少年調查,參加過學校服務學習課程的佔24.41%,其中 主要仍是透過「老師的課程安排」和「學校規定統一安排」為 主,覺得參與服務學習「有」收穫的佔91.13%,覺得收穫主要 原因是「能增加學習動機,增加新知」、「能幫助需要幫助的 人」和「能增加與朋友相處的機會」。 6.未來有機會參加的時間以「星期例假日」居多,其次以「寒暑 假」;希望參加的地方以「家及社區附近」居多,其次為「學 校附近」和「國內偏遠地區」。 7.對沒有參與過志願服務的青少年而言,以「沒有時間」、「沒 有資訊」和「時間無法配合」居多,其中少年表示「工作/課業 壓力大」為主因;在「未來一年願不願意參加社會服務」的問 題上,青年組「不願意」的比例高出少年組許多,顯示少年組 較具有開發從事志願服務的可能性。. 如上所述,本研究之對象為國中生屬少年部分,其願意從事志願服 務的可能性較高;若能透過學校或教師的引導及協助,加上家長及教 師的鼓勵,應可利用志願服務的過程減低課業上的壓力,並滿足自己 的成就感。在國中階段的學生尚未能有充分的能力搜尋服務的機會, 此時學校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校園中若能營造良好的服務環境,使 學生能在學校生活中就有機會可以接觸服務。但目前有許多學校受限 於大環境下的升學壓力影響,並不能真正的落實服務而流於形式,甚 至造成教師的負擔而產生反效果。因此若能將上級主管機關的行政資 源加上學校的配合、引導及各方資源的整合及應用,將對學生之志願 服務有很大的助益,以下就針對目前國內青少年志願服務的種類及行. 25.

(36) 服務學習活動方案融入國中公民教學之行動研究 ---以台中縣光德國中為例. 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以下簡稱青輔會)、教育部及地方政府7之推動 國中生志願服務計畫和民間單位之互動加以分析敘述:. 一、青少年志願服務的類型 志願服務的類別相當廣泛,以服務領域性質來分,可分為綜合 類、康樂類、福利類、教育類、輔導類、文化類、交通類、醫療衛生 類、環保類、權益類、救援類、司法類、警政類等類別。(曾華源、 曾騰光,2003:19-20) 依照青輔會針對志願服務的內容與性質,並加以區分適合青少年 參與的服務類別有:第一、社會福利類:例如兒童、青少年服務志 工,老人、殘障服務志工。第二、教育類:圖書館志工等。第三、文 化志工:例如古蹟導覽志工、社區文化、工作室志工。第四、環保 類:如生態保育志工、資源回收志工。第五、其他:依據基金會招募 的志工、宗教團體的志工(賴兩陽、黃正全、張燕琴、胡菊韻、高秋 燕、張慧玉、鄭靜欣、徐天福,2002:6)。如台北縣大觀國中的林 家花園解說志工、台北縣福營國中的協助社區小學補救教學教育志 工、台北縣中平國中的社區環境志工等都是最佳實例。(莊貴珍, 2004:56) 目前行政院青輔會推動服務工作更加多元化,由專家學者針對可推 行之服務學習方案做分析,利用休閒輔導、人權教育、環境教育、性 別教育等四大議題課程融入服務,發展一教學案例供大眾參考使用, 使服務內容更加豐富多元。(青輔會,2008:青輔會官方網站8)由此 可知,青少年志願服務的範圍相當廣泛,若能重視青少年的興趣並提. 7. 各縣市實施計劃之資料調查,除參考曾慧媚於 2002 年調查外,由研究者透過各縣市教育處網站 之公開法規查詢得知。 8 http://www.nyc.gov.tw/index.php 瀏覽日期:97 年 11 月 12 日. 26.

(3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升參與動機,並提供適當的服務方案,將使青少年志願服務之發展更 加健全成熟。. 二、行政院青輔會 青輔會是國內第一個推動服務工作的公部門,並長期致力於鼓勵 青年參與志願服務工作。自民國八十六年七月起擴大推動青年參與志 願服務,鼓勵十五歲至四十五歲青年踴躍參與志願服務,同時訂定 「行政院輔導委員會推動青年參與國內地區志願服務實施要點」,補 助各大專校院及高中職推動服務學習的志願服務活動。民國八十九年 十二月青輔會訂定「推動中等學校學生參與服務學習實施計畫」,並 同時在民國八十九年爭取加入「全球青年服務日」共同推動的國家之 一,期能透過一系列的宣導與推廣活動,鼓勵青少年投入並創造新社 會風氣。 青輔會針對青年志願服務提出具體執行措施,如辦理全球青年服 務日(GYSD)活動,鼓勵青少年參與社區服務工作,引領青少年力量 協助滿足社會需求;亦鼓勵中等學校民間團體推動青少年參與志願服 務給予補助並整合全國各區資源以推展志願服務工作。在鼓勵中等學 校學生參與志願服務中,辦理推動「我的家鄉寶貝服務學習」方案, 透過學校提出倡導在地公共服務事務,激發中學生愛鄉愛土之服務學 習項目等個案性服務學習計畫。目前有許多國中都積極提出計畫,持 續和青輔會合作,引導學生從事服務並有良好的成果。如台北縣正德 國中成立環保服務隊及文化導覽社,協助有意願從事服務的同學進行 資源回收、垃圾整理工作,並利用當地文化資源-滬尾炮台培訓學生 從事文化導覽服務工作。此項計畫除了讓學生更了解自己的家鄉外, 同時讓學生了解文化古蹟的保存重要性,透過學生導覽並將觀念傳給 遊客,讓大家都能體會古蹟及淡水之美。又如高雄市左營國中辦理社 27.

(38) 服務學習活動方案融入國中公民教學之行動研究 ---以台中縣光德國中為例. 區生態服務計畫,透過學校綜合課程設計並與台灣濕地保護聯盟高雄 分會合作,使學生能認識家鄉中擁有的生態資源,並透過引導讓學生 從事環境整理、藝文表演及生態解說等服務活動。讓學生從實際參與 服務活動中了解社區洲仔溼地生態環境和其發展之歷程,並培養學生 服務學習的觀念,也使得學校和民間團體成為更進一步的夥伴關係。. 三、教育部及各縣市政府教育單位 教育部為鼓勵青少年參與志願服務於民國 95 年 2 月制定「學產 基金補助學校推動青年學生參與志願服務計畫作業要點」,以鼓勵青 少年參與志願服務,其主要對象為高中職學生。在國中學生部份,則 由各縣市政府教育單位規劃推動。全台各縣市目前只有七個縣市(台 北市、台北縣、桃園縣、台中縣、高雄市、高雄縣、花蓮縣)清楚規 定關於各級學校志願服務計畫,其餘大多與一般成人志願服務規定合 併。在各縣市的志願服務計畫中,多規範以高中職以下學生為對象, 鼓勵學校及學生可以從事環保服務、社區服務、校園服務等項目,並 以服務時數登錄及頒發獎狀、榮譽狀為獎勵方式,期許國中小學生能 有更多的機會參與社會服務。整理各縣市政府推動志願服務活動計 劃,如表 2-1:. 表 2-1 地方政府推動各級學校參與志願服務活動計劃 實施對象. 服務項目. 實施及鼓勵方式. 台北. 高中、高職、國. 勞動服務、藝文活. 1.國中以上一二. 市. 中及國小學生. 動、. 年級學生每學期. 環保及清潔活動、. 至少修習八小. 28.

(3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公益慈善活動、服. 時。. 務學習活動. 2.甄選入學時可 增列服務時數為 特別條件. 台北. 公私立國民中小. 家事服務、校園服. 「服務學習護. 縣. 學,及縣立高中. 務、社區服務. 照」供學生認證. 職學生. 並以獎狀獎勵及 公開表揚. 桃園. 國民中小學學生. 縣. 家事服務、校園服. 由學校自訂獎勵. 務、社區服務. 辦法及縣府獎狀. 台中. 國民小學三年級. 校園服務、社團服. 「社會服務護. 縣. 以上學生,國民. 務、社會服務、學. 照」供學生認. 中學學生、高中. 生幹部. 證,為德育、群. 職、大專社團學. 育申請各類獎學. 生. 金及升學推甄之 參考. 高雄. 各級公私立學校. 衛生志工、社區志. 志工服務時數登. 市. 學生. 工、藝文志工、輔. 記卡供學生認證. 導志工、體育志. 並以獎狀獎勵及. 工、社會福利、導. 公開表揚. 護志工 高雄. 縣立高中、國. 書庫圖書維護、環. 操行成績加分及. 縣. 中、小高年級之. 境保護交通安全、. 頒發榮譽狀. 青少年並結合父. 衛生保健、社會及. 母親. 社區福利. 29.

(40) 服務學習活動方案融入國中公民教學之行動研究 ---以台中縣光德國中為例. 花蓮. 高中、國民中小. 公益、慈善、環. 各級學校得依學. 縣. 學學生. 保、文化、藝術、. 生表現,於學期. 講演、研習等活. 成績中加分. 動。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目前以各縣市政府的推動來看,雖有計畫的制定,但因宣導及推 廣較為不足,使得各級學校真正落實的情形較少。有許多學校因學校 發展目標或以升學為導向,對於志願服務的推動偏向被動,甚至很多 學校都在觀望,且獎勵制度對學校及學生較不具誘因,久而久之,服 務的推動也變的更加困難。以研究者本身所在學校來看,本校位於台 中縣,除了例行的交通服務隊及環保糾察隊為學生自願參與外,未有 其餘服務活動的推行,且學生並未能領取「社會服務護照」方便登錄 服務時數。由此可知,雖各地方政府擬定關於各級學校的服務計畫, 但是否真正落實及是否和學校進行配合都值得商榷。. 四、民間團體的推動 隨著社會的進步發展,政治經濟的民主化與自由化,讓社會關懷 的組織及運動速度加快,民間公益組織與團體逐漸增加,志工團體蓬 勃發展後,其關注的議題也越趨廣泛及專業化。例如歷史最優久的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其服務項目包括了急救、水上安全、家庭保 健、災難救護及賑濟,除了成人志工外,亦有一千多名青少年加入志 工的行列。. 30.

(4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透過民間團體的力量及資源,使得青少年參與志願服務的機會及 範圍更加多元,甚為鼓勵青少年多從事服務的一大誘因。以下就針對 當前部份公益團體推廣及服務範圍作一整理,如表 2-2:. 表 2-2 民間團體志願服務範圍及項目 團體名稱. 服務範圍、項目. 心路社福基金會. 智障兒童的照顧及保護. 罕見疾病基金會. 肌肉萎縮症等罕見病友權益爭取,並頒發獎 助金鼓勵青少年病友. 周大觀文教基金會. 鼓勵癌症病童,發展生命教育. 金車教育基金會. 結合生態志工,長期推動生態旅遊,並募集 國外志工來台教育弱勢學生英語. 創世基金會. 致力植物人安養、照護. 陽光社福基金會. 爭取顏面傷殘者的生存權及預防傷燙傷. 慈濟基金會. 各項弱勢族群之急難救助及災難協助,為一 國際型組織. 勵馨基金會. 保護兒童身體權,避免性侵害.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就目前於青少年志願服務的範疇下,世界展望會及保德信人壽的 投入也是不移餘力,鼓勵優秀青少年志工,向下扎根。以下就針對世 界展望會及保德信人壽推廣服務之行動作分析敘述:. 一、世界展望會 台灣世界展望會於 1964 年由國外引進,由照顧孤兒、痲瘋病患開 始積極籌設育幼院和醫院,並擴大關懷,協助解決現代化過程衍生的 31.

(42) 服務學習活動方案融入國中公民教學之行動研究 ---以台中縣光德國中為例. 各種問題。(張錦弘、翁喆裕,2004:152)自民國 79 年起,在國內 進行「飢餓三十」、「愛的麵包」、「資助兒童計劃」等國際救援計 劃,並於九二一地震發生後立刻投入救災,並提出「原鄉重建專案計 畫」,重建受災兒童生活及心靈照顧。 目前並與各級學校作密切的互動,利用專業志工深入校園宣導, 針對其推動之救援計劃及社會關懷部份進行演講及宣導,期許引起學 生關心社會議題。世界展望會亦成立「義工家族」,長期招募青少年 志願軍,目前已有上千名志工加入服務,該會志工服務範圍非常廣, 如翻譯志工、行政志工、電話志工、兒童伴讀、英語教學、資訊、網 路、攝影、各地推廣志工等,願意參與之青少年可依自己的興趣及專 長作一自我發揮。. 二、保德信青少年基金會 為了結合多方資源,讓青少年志願服務的風氣更有效率的推廣, 保德信人壽於 2006 年「財團法人保德信青少年基金會」,希望為台 灣這塊土地發掘並培育未來的領袖,期許未來台灣的領袖能對這塊土 地有理想和願景,以願意採取行動打造更美好的台灣為目標。 保德信人壽於 1995 年和美國全國中等學校校長協會聯合發起創 立「青少年志工菁英獎」(The Prudential Spirit of Community Awards, 簡稱 SOC),其目的是為了表揚在志工服務方面表現優異的國中、高 中學生。藉著表揚活動,期能喚起青少年對志工服務的重視,並帶動 更多青少年一起來響應。同時此獎項也是一個跨國性的獎項。在美 國,每年都會有超過 600 人接受表揚,而在日本與韓國,每年也將近 2,000 人報名參選。台灣地區自 2000 年起也加入該活動推行之行列, 由保德信人壽與財團法人中國童子軍文教基金會共同主辦,並整合學 32.

(4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界、媒體與台灣各大公益社團之力量共同推動。每年都有許多學校團 隊獲得獎勵並表揚其優秀服務行動,就國中組部份,2008 年青少年志 工菁英獎之服務教育楷模獎得獎者包括了:台中縣光復國民中小學、 明道中學;彰化縣北斗國中;花蓮縣自強國中、花崗國中、國風國 中、富源國中、新城國中、萬榮國中、壽豐國中。. 小結: 透過行政院青輔會、各縣市政府及民間團體的推動,青少年志願 服務的人數及範圍有逐漸增加的趨勢。但我國青少年實際參與志願服 務工作之比例仍然偏低,青少年雖有意願參與服務,但仍較處於被動 的情況,需要更多的指引及協助。根據青輔會委託學者調查報告中顯 示,大多數參與學生是透過學校或社團的方式帶動其參與服務工作, 可知青少年透過與學校或社團帶領合作的方式,遠較自己獨立完成或 參與的志願服務比例多,突顯出「學校」在此一方面關鍵性之重要角 色。 以常常得到表揚的彰化縣北斗國中為例,該校推動國中生參與志 願服務不遺餘力,屢屢榮獲青輔會及保德信菁英獎的鼓勵及補助。該 校成立志願服務隊針對校內需求組成行動環保志工及訓育組志工,進 行校園環境的維護並培訓學校導覽志工,在新生訓練時針對學校進行 導覽及介紹,讓新生可以很快的了解學校,同時也成為學校傳承的一 項重要特色。目前正拓展學生和社區的結合關係,利用一些特定活 動,如上街募集發票、育幼院關懷、北斗古蹟解說訓練等,使學生和 社區、民間團體的互動增加,也將志願服務的範圍擴大。再如其他青 少年志工菁英獎之服務教育楷模獎得獎國中,都是以校內環保志工及. 33.

(44) 服務學習活動方案融入國中公民教學之行動研究 ---以台中縣光德國中為例. 交通志工為主要,透過校內基本服務的引導,使學生能將服務養成習 慣,學會參與社會服務。 經過文獻蒐集及經驗的探討,本研究欲採行之服務活動方案亦先 以校內推廣服務為主要,透過服務活動的設計及推動,讓參與服務之 學生能了解其服務行為的意義。和其他接受表揚的國中一樣,透過在 他人眼裡看來平凡的活動中,一點一滴的累積經驗,之後再與社區做 結合,擴大服務的範圍。各地的服務活動實施,就像是播下種子,等 待期開花結果的一日,對整體台灣社會有所助益。但在大環境升學主 義及資源缺乏的因素下,主動推行之學校仍相當有限,且目前有訂定 各級學校志願服務計畫之縣市政府數量並不多。然民間團體在推動服 務的領域上,較政府單位專業,且有各自的團體目標,因此民間團體 的志願服務推廣及實施規畫都較為精細,也因此較有效率。因此若政 府單位及民間團體能與學校緊密合作及互相配合,勢必可降低推展志 願服務的困難性,增加青少年參與志願服務的機會。. 第三節 青少年參與志願服務相關理論之研究 本節就近幾年來與青少年志願服務之相關研究,分別依其研究方 式及內容進行歸納整理,並分析敘述如下。目前由青輔會針對各級學 校學生所積極推動的服務,以「服務學習」為定義,各推動單位已漸 將學生服務之類型轉為重視「服務」與「學習」並重的服務學習議題 為主。. 34.

(4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壹、服務學習 服務學習合併社區服務與教室學習,服務因為扣緊課程而被增 進,學習因為利用社區當作教室的實驗室,學生可以在社區的實際生 活情境考驗並應用他們的課程而被加深(沈六,1997:44)。服務學 習中,學生被要求反思其服務的意義,被服務者亦經由服務者的付出 及互動獲得成長。 服務學習較常被引用的定義是 1990 年美國「國家與社區服務法 案」(National and Community Service Act)所下的定義,包括四個要 點:(郭芳妙,1996:111-114) 1.學生的學習與發展藉助於服務活動的參與,該活動是一種有組 織的服務經驗,由學校與社區一起協調,能夠符合社區真正 的需求。 2.服務學習融入學校課程,或提供學生固定的時間,讓學生針對 服務活動中所見所為,進行思考、討論與寫作。 3.服務學習提供機會,讓學生在自己社區真實生活情境,應用所 學的新技能與知識。 4.服務學習將學生學習的教室擴展至社區,而且有助於學生發展 對他人關心的情感。. 服務學習與傳統社會服務間有相當差異,而服務學習重視「服 務」與「學習」的結合,Sigmon 將服務與學習的關係分為四種:(黃 玉,2001:22) 第一種:以學習目標為主,類似正規課程實習; 第二種:以服務為主,類似傳統的志願服務、勞作教育; 第三種:純粹是服務,則似勞動服務; 第四種:服務與學習同等重要,屬於服務學習。 35.

(46) 服務學習活動方案融入國中公民教學之行動研究 ---以台中縣光德國中為例. 表 2-3 服務與學習關係的類型 1.Service-LEARNING. 以學習目標為主,服務成果不重要. 2.SERVICE-learning. 以服務成果為主,學習目標不重要. 3.service learning. 服務與學習的目標,沒有關連. 4.SERVICE-LEARNING. 服務與學習的目標,等同重要. 資料來源:黃玉,2001:22. 因此服務學習應是一種經驗教育的模式,透過有計畫安排的活動 與結構化設計的反思過程,以完成被服務者的目標需求,並促進服務 者的學習與發展。而有學者也將服務學習與志願服務、社會服務、社 區服務,分別賦予不同的含意,就以「是否自願之動機」及「是否以 學習為主」之兩個構面,對目前服務方案綜合成表如 2-4:. 表 2-4. 各種服務方案類型表 志願服務. 服. 自願. 服務學習. 務 動. 社區服務 社會服務. 非自願. 服務學習. 勞動服務. 機 學習為重點. 學習非重點 學習焦點. 資料來源:轉引自王志豪,2006:20. ,由於志願服務法的制定後,志願服務已具法制化,志願服務需 經由一套完整的培訓及認證,給予志願服務者肯定及專業化。在學校 中推動服務的過程中是加入學習為目標,因此鼓勵目前國內為鼓勵學. 36.

(4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生參與志願服務,全國已有 134 所大專院校設置服務學習專責單位, 同時亦有 120 所大專院校將服務學習納入正式課程中。學校教育中融 入服務概念,最早起源於東海大學的勞作教育課程,規定在校生必須 需滿勞作課程的時數才可以畢業,陸續有許多大學加入勞作教育課程 的規劃,而後慢慢推展至服務學習的發展。台北市推展服務學習是由 大專向下延伸至高中職再到國中小學,不過由勞動服務或社區服務的 觀點來看,中小學比大學的實施更普遍踏實。(龔淑芬,2002:19)因 此研究者認為,服務學習著重於服務者與被服務者間之互惠,利用服 務者本身的專長或興趣,根據被服務者的需求並設計服務計畫;重視 服務者之學習及反思,得以為下一次服務做修正及改進。. 貳、青少年參與服務相關研究 研究者於 2008 年 12 月在國家圖書館「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 上,以「志願服務」及「學生」為關鍵字搜尋相關研究,共搜尋到 12 篇相關論文,發現研究對象大多以高中職、大專院校學生為主,並針 對學生參與志願服務之動機做調查分析。以國中生參與志願服務之經 驗探討論文只有 1 篇,再擴大搜尋範圍,以「服務學習」及「學生」 為關鍵字搜尋,篩選後就國中學生為對象之研究即搜尋到 13 篇論 文,由此可知,國內學者研究相關議題時仍以「服務學習」為主要議 題。以下就針對其研究方式及內容進行歸納整理,如表 2-4:. 表 2-5 與服務學習相關之學位論文研究一覽表 研究者. 年度. 學校. 研究方式. 楊翔喻. 2007 慈濟大學社 深度訪談 國中青少年參與志願服務 會工作研究. 37. 研究主題.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learning organization culture on teachers’ study and teaching potency in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The research tool of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aims at discussing the important factors of affecting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aboriginal areas in terms of learning mathematics.. The research

This purpose of study was to realize, as well as the factors of influe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grated in teaching by junior high school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understand the latest situation between perception of principal‘s leading role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and

It aims to understand the authentic English learning adjustment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remote area and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family background and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status quo of the food quality and service quality for the quantity foodservice of the high-tech industry in Taiwa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ulticultural literacy and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of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in Taichung

This study was based on the decomposed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DTPB) , aimed at investigating whether the behavior will of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integra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