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第一節 樣本的背景資料與特性

本研究經統計後共發放出問卷 1125 份,回收共 1069 份,回收率為 95.02%。

而在汰除作答不完整以及有明顯反應心向的樣本 46 份之後,獲得有效樣本共 1023 份,可使用率約為 95.70%。其中男性為 369 人(36.07%),女性為 654 人(63.93%),

平均年齡為 19.48 歲,標準差為 1.42 歲。年級分佈至大一到大五,大一共有 422 人(41.3%),大二共有 310 人(30.3%),大三共有 134 人(13.1%),大四共有 149 人(14.6%),大五或大五以上共有 8 人(0.8%),如下頁表 4-1 所示。

72

表 4-1 研究樣本性別、學校與年級人數次數分配表(N = 1023)

人口變項 項目 人數 百分比(%)

性別 男 368 36.07%

女 654 63.93%

學校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626 61.2%

長庚大學 48 4.7%

遠東科技大學 182 17.8%

致理技術學院 167 16.3%

年級 大一 422 41.3%

大二 310 30.3%

大三 134 13.1%

大四 149 14.6%

大五或大五以上 8 0.8%

在學院的分佈上,1023 位大學生分佈在 13 個不同的學院。其中以教育學院為 最多,共有 179 位(17.5%),其次為科技學院,共有 146 位(14.3%),再次之為 文學院,共有 145 位(14.2%)。詳細學院分佈請參照下頁表 4-2 所示。

73

表 4-2 研究樣本各學院次數分配表(N = 1023)

人口變項 項目 人數 百分比(%)

學院 教育 179 17.5%

科技 146 14.3%

文 145 14.2%

運動與休閒/民生 137 13.4%

理 98 9.6%

藝術/設計 86 8.4%

管理 79 7.7%

商 50 4.9%

醫 48 4.7%

國際與僑教 25 2.4%

音樂 16 1.6%

人文社會科學 8 0.8%

工 6 0.6%

在 1023 位大學生宗教信仰的分佈上,有 404 位大學生沒有特定宗教信仰,而 在其餘有特定信仰的 619 位大學生當中,由於本題為複選題,不少大學生含有兩 個以上的特定宗教信仰,其中信仰道教的人為最多,有 292 位(27.26%),其次是 信仰佛教的人,有 250 位(23.34%),信仰基督教的人則排名第三,有 103 位(9.62%), 而信仰天主教、回教和其他信仰(一貫道)的人則佔少數,參照下頁表 4-3 所示。

74

表 4-3 研究樣本宗教信仰次數分配表(N=1023)

人口變項 項目 人數 百分比(%)

宗教信仰 無 404 37.72%

道教 292 27.26%

佛教 250 23.34%

基督教 103 9.62%

天主教 14 1.31%

回教 2 0.19%

其他信仰(一貫道) 6 0.56%

而大學生遇到困擾時所求助的對象,不少大學生在遇到困擾時會選擇兩個以 上的求助對象。在本研究中的大學生中,求助對象的選擇以向同學、朋友或上司 求助為最多,共有 868 位(28.87%),第二是自行解決,共有 834 位(27.74%),

第三則是向家人(父母、兄弟姐妹或親戚)求助,共有 742 位(24.68%)。然而向 心理專家(輔導老師、心理師、精神科醫師...等)、一般西醫、中醫、宗教民俗療 法以及社會團體(如扶輪社、基金會...等)等求助的,則佔較少的比例。此外,有 3 位大學生並未勾選任何的求助對象,以遺漏值處理,詳見參照下頁表 4-4 所示。

75

(59.86%),求助對象的第二順位為同學、朋友或上司,共有 425 位(44.93%),

求助對象的第三順位為家人(父母、兄弟姐妹或親戚),共有 251 位(35.10%)。

此外,在本研究的大學生中,有 766 位(66.49%)表示自己有困擾時,身邊不曾 有人建議過自己找心理專家幫忙。而曾經被身旁的人建議找心理專家幫忙的大學 生,依序是被同學、朋友或上司建議過的有 135 位(11.72%),被家人(父母、兄 弟姐妹或親戚)建議過的有 122 位(10.59%),被師長或教官建議過的有 94 位

76

(8.16%)。另有 2 位大學生則未勾選任何曾經建議自己找心理專家幫忙的對象之 選項,以遺漏值處理,詳見參照表 4-5 所示。

表 4-5 求助對象順序與曾建議研究樣本找心理專家幫忙的對象之次數分配表

(N=1023)

人口變項 項目 人數 百分比(%)

求助對象的先後 順序

自己 598 59.86%

同學、朋友或上司 425 44.93%

家人(父母、兄弟姐妹 或親戚)

251 35.10%

提出建議對象 沒有人 766 66.49%

同學、朋友或上司 135 11.72%

家人(父母、兄弟姐妹 或親戚)

122 10.59%

師長或教官 94 8.16%

男女朋友 32 2.78%

一般西醫或中醫 3 0.26%

遺漏值 2

綜合以上所述,大學生在求助對象的選擇管道上是多元的,然而多數人仍以 選擇求助自己、週遭朋友、同學或上司以及家人為主,大學生選擇求助於心理專 業資源不僅只佔少數比例,心理專業資源也非大學生主要優先考量的選項,且超 過半數的大學生,身邊不曾有人提供建議可尋求心理專家的幫助。

77

第二節 大學生的成人依附風格與知覺的社會支持、社會污名、自我 污名以及求助態度的相關

在探討大學生的成人依附風格與知覺的社會支持、社會污名、自我污名以及 求助態度之間的關係之前,先就以描述統計來了解目前大學生成人依附風格與知 覺的社會支持、社會污名、自我污名以及求助態度的現況。本研究 1023 位大學生 在 4 種成人依附風格的得分上,結果顯示以焦慮依附風格每題的平均數為最高,

其次為安全依附,再次之為排除依附,最後則為逃避依附。換言之,1023 位大學 生中以偏向焦慮依附為最多,詳見參照表 4-6 所示。

表 4-6 成人依附風格現況摘要表(N=1023)

依附風格分數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數 標準差 題數 每題平均得分 安全依附總分 9.00 36.00 23.96 4.38 6 3.99 焦慮依附總分 6.00 36.00 23.98 5.35 6 4.00 逃避依附總分 6.00 35.00 18.13 5.19 6 3.02 排除依附總分 8.00 36.00 22.39 5.07 6 3.73

而 1023 位大學生中,在其知覺的社會支持上所得到的量表分數平均為 79.69 分,標準差為 10.26 分;在其社會污名上所得到的量表分數平均為 18.30 分,標準 差為 6.09 分;在其自我污名上所得到的量表分數平均為 23.44 分,標準差為 5.72 分;在其求助態度上所得到的量表分數平均為 16.41 分,標準差為 4.27 分,詳見 參照下頁表 4-7 所示。

78

表 4-7 知覺的社會支持、社會污名、自我污名與求助態度現況摘要表(N=1023)

研究變項名稱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數 標準差

知覺的社會支 持總分

39.00 96.00 79.69 10.26

社會污名總分 11.00 44.00 18.30 6.09 自我污名總分 10.00 46.00 23.44 5.72 求助態度總分 0.00 29.00 16.41 4.27

為進一步瞭解本研究各變項之間的相關情形,故將大學生的成人依附風格、

知覺的社會支持、社會污名、自我污名以及求助態度各變項進行 Pearson 相關分析,

來檢驗本研究的假設 1 與假設 2,參見表 4-8 所示。

表 4-8 成人依附風格與知覺的社會支持、社會污名、自我污名及求助態度之相關 分析表(N=1023)

知覺的社會支 持

社會污名 自我污名 求助態度

安全依附 .571** -.254** -.312** .127**

焦慮依附 -.248** .142** .216** -.052 逃避依附 -.445** .310** .267** -.152**

排除依附 -.122** .029 .018 -.103**

求助態度 .268** -.258** -.470** 1

* p < .05,** p < .01

承上表 4-8 可知,成人依附風格與知覺的社會支持、社會污名、自我污名以及 求助態度各有不同的關係呈現,分述說明如下:(一)安全依附與知覺的社會支持、

社會污名、自我污名與求助態度,均有顯著相關情形( r = .571,p < .01;r = -.254,

79

p < .01;r = -.312,p < .01;r = .127,p < .01),其中安全依附與知覺的社會支持以 及求助態度為顯著正相關,與社會污名及自我污名則為顯著負相關。(二)焦慮依 附與知覺的社會支持、社會污名與自我污名有顯著相關情形( r = -.248,p < .01;

r = .142,p < .01;r = .216,p < .01),其中焦慮依附與知覺的社會支持為顯著負相 關,與社會污名及自我污名則為顯著正相關,但與求助態度則沒有顯著相關情形

( r = -.052,p >.01)。(三)逃避依附與知覺的社會支持、社會污名、自我污名與 求助態度,均有顯著相關情形( r = -.445,p < .01;r = .310,p < .01;r = .267,p

< .01;r = -.152,p < .01),其中逃避依附與知覺的社會支持及求助態度均為顯著

負相關,而與社會污名及自我污名為顯著正相關。(四)排除依附則與知覺的社會 支持以及求助態度有顯著相關情形( r = -.122,p < .01;r = -.103,p < .01),且都 為顯著負相關,但與社會污名與自我污名則沒有顯著相關情形( r = .029,p >.01;

r = .018,p >.01)。由上述結果可知,安全依附與逃避依附的結果支持本研究的假

設 1,而焦慮依附和排除依附則部分支持本研究的假設 1,然而四種依附風格為何 會出現如此的結果差異,將在第五節呈現資料分析,並會在後續第五章的結果討 論中探討。

此外,在大學生的求助態度與知覺的社會支持、社會污名以及自我污名的關 係上,研究結果顯示,大學生的求助態度與知覺的社會支持、社會污名以及自我 污名,均有顯著相關情形( r = .268,p < .01; r = -.258,p < .01;r = -.470,p < .01),

其中大學生的求助態度與知覺的社會支持為顯著正相關,而與社會污名及自我污 名為顯著負相關,其研究結果支持本研究的假設 2。綜合以上所述,求助態度與知 覺的社會支持、社會污名以及自我污名雖均有顯著相關存在,然而不同的成人依 附風格與求助態度卻有不同的關係呈現。

80

第三節 大學生的成人依附風格、知覺的社會支持、社會污名以及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