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民進黨突破一中框架的手段方式

第五章 民進黨突破一中框架的對策研究

第三節 民進黨突破一中框架的手段方式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三節 民進黨突破一中框架的手段方式

壹、強硬手段--採取與中國相對抗的模式?

一、政治手段--推行去中國化、制憲

在不宣布台灣獨立建國的前提下,要以強硬的政治手段與中共一個中國原則 對抗,「制憲」無疑是最根本的手段,因為廢除原有的中華民國憲法,建立一部 以台灣為本質的新中華民國憲法,等於一次切斷與中國的淵源,也切斷與中華人 民共和國的恩怨糾纏,更永遠切斷一個中國原則的連結,2003 年 9 月 28 日,陳 水扁在民進黨十七週年黨慶晚會時,即提出 2006 年「催生台灣新憲法誕生」的 重大目標。

但中共認為「制憲」就是「建國」的工作,中共涉台學者張文生認為「制憲」

所代表的改革意義並不是首要的,關鍵是通過「制憲」從法理上明確「台灣是主權 獨立國家」,他說,「『公投制憲』的根本目標是『台獨建國』,是台獨勢力企圖在 島內實現『法理台獨』的關鍵一步,是台獨分裂主義的主張在法理架構上的表現,

是對一個中國法理架構的突破和否定。」45當中共認為制憲就是建國,公投制憲 就等於改變現狀的統獨公投,就會認為陳水扁違反「四不一沒有」的承諾,其所 可能引發的後果,當不是民進黨所樂見。

除制憲外,加速「中華民國台灣化」則不失為突破一中框架的良策,民進黨 在陳水扁執政時代也已嚐試過,他推動了一連串「去中國化」的運動,強化了台 灣人民的台灣意識,卻仍可以向中共或美國宣稱,這與改國號沒有關係,也不牴 觸「四不一沒有」的承諾。在外交上,陳水扁命駐外單位避用中華民國國徽,改 以代表台灣的梅花圖案,在第五次推動加入世界衛生組織時,首度以「TAIWAN

(ROC)」名稱,取代「ROC(TAIWAN)」,在護照加註台灣(TAIWAN)字眼;

在教育上以本土化教育政策,在中小學實行台語教學,強調台灣主體性,以《認

45 張文生,〈台獨勢力的制憲活動與主張分析〉,收錄《台灣研究 25 年精粹政治篇》,孫雲主編

(北京:九州,2005),頁 35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識臺灣》教科書作為教學範本,修改高中歷史教科書,同時對中船、中油、中鋼、

中華郵政等國營事業改名等,讓台灣意識在台灣內部扎根,成為主流認同,在兩 岸關係的民意趨向上,「台灣人認同指數」不斷上升,「中國人認同指數」持續下 降,而在馬英九執政的 7 年間,「台灣人認同指數」增長的速度比陳水扁時期還 來得快,兩岸統獨指數也在 2014 年達到了新低,顯示台灣人民在國家認同上已 愈來愈偏向支持獨立。46

不過,當台灣意識已成為台灣人民的主流意識,「去中國化」運動的階段性 任務也已告終,民進黨也必須承認,當陳水扁說更改國號「做不到,就是做不到」

時,台灣獨立建國的主張已經在中華民國的國號前止步,「制憲正名」的可能性 已接近於零,未來蔡英文選上總統,也不敢再挑戰中華民國的國號;而只要「中 華民國」這四個字還在,台灣就很難切割與「中華」有關的元素,這裡頭包括了 與中國的歷史連結和文化傳承,還有錯綜複雜的國際因素。既然切割不了,台灣 意識又已成為主流,未來再加強「去中國化」運動的意義就已不再。

二、選舉手段--全民公投、學習蘇格蘭等模式

用行動向國際社會表達台灣意志,或是透過統獨公投學習 2014 年蘇格蘭獨 立公投,也是一種突破一中框架的手段。2004 年 2 月 28 日,陳水扁基於選舉考 量及宣傳台灣首次舉行的三二○公民投票,民進黨主辦「228 牽手護台灣」活動,

台灣人民用雙手共同牽起一道人牆,從基隆一路綿延到屏東,上百萬的台灣人民 一起站出來向世界發聲,表達面對中國武力威脅但仍守護台灣的決心;透過這樣 大型活動的渲染,陳水扁主張的「一邊一國」論述,迅速地催化台灣人民的認同 情緒,為了真正落實「守護台灣」的決心,民進黨訴求選民務必支持「三二○和 平公投」,藉以用總統選票和公投選票來展現台灣人民認同「一邊一國」的決心。

三二○公投的議題設定,一個是「如果中共不撤除瞄準台灣的飛彈、不放棄 對台灣使用武力,是否同意政府增加購置反飛彈裝備,強化台灣自我防禦能力」,

46 中時電子報,〈民眾趨獨反統 馬任內勝扁時期〉,2015 年 2 月 21 日,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221000250-260301,查閱日期:2015/7/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另一個是「是否同意政府與中共展開協商談判,推動建立兩岸和平穩定的互動架 構」,這些公投議題背後所明示或暗示的更深層意義,卻是台灣人民正面對一個 強大的敵人,而這個敵人隨時以武力威脅、恐嚇台灣人民;因此台灣人民應透過 這次的公投,對這個敵人齊力一心,勇敢、大聲地說「不」,展現「台灣人民不受 恫嚇、不畏威脅的堅強意志」。

陳水扁在擬訂公投題目之初,雖然為了避免三二○公投被外界解讀成「統獨 公投」,而稱為「防禦性公投」,但此舉含有兩岸對抗意識以及宣示國家主權之意,

馬上引來國際注目,各國的壓力接踵而來,例如日本、美國等。而在提出兩個公 投的題目後,雖然美國方面表示可以接受,但是法國仍然公開表示公投是一項重 大錯誤。國際社會有這樣反應,是因為發動公投者常常預設了一種二元對立的政 治世界觀,他們會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傾向透過公投舉行期間的政治宣傳、群眾動 員等,訴諸並喚醒、強化此一二元對立的社會分歧,甚至是想像地建構出此項分 歧,以區分我群與他群,形塑人民意志,並以公投的結果為人民意志的展現,排 除異質之他群。47所以,在 228 牽手護台灣活動之後,支持公民投票的民眾更加 支持陳水扁,但是對於連戰的支持度下降,轉變成未決定,可見得台灣人/中國 人認同以及統獨議題隨著選舉的逼近而越加強化與公民投票之關聯性。48活動與 公投的手段營造出陳水扁在選舉上的利益,另一方面卻造成台灣內部族群分裂及 兩岸不信任都更為嚴重。

而蘇格蘭的獨立公投與台灣不一樣,蘇格蘭至今還在倫敦的統治之下,並沒 有自己的中央政府,其公投是創造獨立主權並建立自己中央政府的程序;但台灣 已經是主權獨立國家,從 1949 年來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各有各的中央 政府,台灣已擁有的獨立自主已經不需要公投去創造;而且就算進行了統獨公投,

支持獨立的一方獲勝,世界各國也沒有承認台灣獨立的義務,例如蘇聯 1917 年

47 李俊增,〈從 Schmitt 之民主理論論台灣三二○公投〉,《政治科學論叢》,第 26 期(2005 年 12 月),頁 14-17。

48 蔡佳弘,〈民主深化或政黨競爭?初探 2004 年台灣公民投票參與〉,《台灣政治學刊》,第 11 卷第 1 期(2007 年 6 月),頁 113-11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建國,美國一直到 1933 年才給予承認,這中間的 16 年蘇聯並不因此失去他的獨 立性;中國亦同,其在 1949 年建國,卻直到 1971 年才進入聯合國;反過來說,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法、西方列強都承認波蘭和捷克,但當時這兩個國家 並不存在。所以,台灣既已擁有獨立主權,至於國際間的承認,已經是國際政治 的問題而不是有沒有公投的法律程序問題;統獨公投或許是突破一中框架的方式,

對民進黨而言卻已沒有必要。

三、軍事手段--強化軍事實力,與中國對抗

90 年代面對中國的威嚇,台灣實際上在台海享有戰術優勢。1996 年台海危 機時,中國對台飛彈數量實際上不超過 40 枚,質量與彈頭的載量均低,也缺乏 先進的戰機與潛艦。但在 2000 年政黨輪替時,中國已經部署 200 枚左右的短程 飛彈;其後在 2004 年,中國已經部署 496 枚對台飛彈,到 2009 年這個數目增加 更為驚人,根據美國國防部估計,中國部署對台飛彈已經超過 1,200 枚。十三年 間,中國對台飛彈部署超過 30 倍,更遑論先進的核子潛艦與戰機。更因為台灣 立法院在 2000-2008 年間持續杯葛軍購預算,導致台灣軍事實力缺乏相對進展,

台灣在 1996 在台海享有絕對的戰術優勢,已經被逆轉。軍事平衡改變的結果,

是中國運用軍事手段解決台海問題的可能性大增,中共在 2005 年通過的反國家 分裂法,對使用武力處理台灣的爭議給予法律基礎,如果能夠阻絕美國的支援,

或在美國馳援前已經造成既成事實,則動用軍事力量的誘因極高。49

在這種態勢下,雖說強化軍事實力與中國對抗也是突破一中框架的方式,但 台灣的建軍思想在馬英九執政後已經做了大幅改變,轉向不以中國當作唯一假想 敵的方向調整,這有幾項作為可以印證:其一,減少國防預算;其二,不積極向 美方採購軍備;其三,實施募兵制,減少兵員。所以,在馬英九政府國防預算不 足國內生產毛額(GDP)3%的現況下,民進黨未來若要用軍事力量與中共對抗 以突破一中框架,顯然並不討好。

49 賴怡忠,〈2008-2016 台灣對中國戰略的發展與挑戰〉,《台灣國際研究季刊》,第 6 卷第 2 期(2010 年夏季號),頁 10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蘇貞昌擔任黨主席時公布國防藍皮書《2025 中國對台軍事威脅評估》,強調 2016 年若執政,將提升國防預算至 GDP 的 3%,並立即啟動潛艦國造計畫,預 估 2022 年可以有第一艘自製潛艦下水,並在 2025 年達成至少 8 艘的規模;然而,

以中共現在的海軍建置,大陸海軍新啟用了包括 054A 型多用途全封閉導彈護衛 艦、056 級輕型導彈護衛艦、052C 型中華神盾導彈驅逐艦、903A 大型綜合補給 艦,而且航母遼寧艦已經試航,預估 2020 年擁有 5 艘戰略核潛艇,2014 年的國 防預算是 8082 億人民幣。50這本國防藍皮書的軍事規劃,顯然跟不上中共建軍 的腳步。

2008 年 10 月,美國國務院國際安全顧問局(International Security Advisory Board, ISAB),提出 1 份中共戰略現代化(China's Strategic Modernization: Report

2008 年 10 月,美國國務院國際安全顧問局(International Security Advisory Board, ISAB),提出 1 份中共戰略現代化(China's Strategic Modernization: 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