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英系-蔡英文的中國政策論述分析

第三章 民進黨目前主要派系的中國政策論述分析

第二節 英系-蔡英文的中國政策論述分析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尤其在兩岸經貿議題上,其「積極定位、自信開放」的主張,遭批評為「中國流」, 民進黨內同志也撰文質疑,曾經強烈批判國民黨和部分民進黨人士鼓吹中國經貿 開放,被視為台獨先鋒幹部組織的新潮流,已違背當初向人民宣揚的路線和價值,

甚至成立「兩岸政經學會」,與過去對兩岸經貿的看法有南轅北轍的差異。10雖然 如此,分析新潮流系的中國政策論述,仍應依林濁水穩健台獨的戰略內容:「主 權立場清楚,態度善意,政策彈性務實。」11新潮流系認為,「台灣獨立」、「台 灣優先」等觀念,尚未得得台灣民眾多數認同時,在統獨爭論未歇、國家認同模 糊不清、國家定位與國家利益不明的情況下,必須把「對內凝聚共識、宣揚台獨 理念」視為階段性目標,所以新潮流系必須把民進黨圈定在「台灣優先、台灣認 同」的走向範圍內,再以此來牽制國民黨,進而牽引整個台灣的走向,但這個目 標階段達到後,新潮流系就可以轉移自己的定位,朝另一個階段努力。12

第二節 英系-蔡英文的中國政策論述分析

身為 2016 年民進黨總統候選人,且極可能成為台灣第一位女總統的蔡英文,

先後知遇於李登輝及陳水扁,兩人的總統任期加總起來長達二十年,歷來對於中 國的看法,從漸進的決策模型來看,政策制定難免會有「脈絡倚賴」(path dependent)

的現象。在李登輝總統任內的「台灣與中國是特殊國與國關係」(即「兩國論」), 大體上是走實質的「兩個中國」路線;在陳水扁執政八年中,初期對中國釋出種 種的和平訊息,譬如「四不一沒有」、「擱置政治爭議,恢復對話交流」的「九二 精神」、架構「政治統合論」等,但中共一直冷眼相待,阿扁在失望之餘,終於 喊出「一邊一國」,重回李登輝「兩國論」的軌道。

10 邱莉莉,〈台獨先鋒中國流?〉,《自由時報》,2006 年 1 月 15 日,

http://talk.ltn.com.tw/article/paper/53294,查閱日期:2016/3/4。

11 林濁水,〈民進黨怎樣面對兩岸問題〉,收錄《面對:民進黨菁英的兩岸未來》,童振源、李曉 莊主編(台北:時報,2015),頁 149。

12 林德宇,前引文,頁 43-4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中外媒體常提到蔡英文是李登輝兩國論主張的推手,但對岸卻完全不能接受

「特殊國與國關係」的說法,蔡英文在 2000 年被陳水扁延攬入閣,擔任陸委會 主委時對兩國論表示:「兩岸政策的延續一定有的,特殊國與國關係的提出,有 其綿密的邏輯思考。我不認為李登輝總統主政的兩岸政策有什麼不當之處,他的 想法有其階段性思考。問題是兩岸已經走到另一個關鍵,我們要如何修改,同時 又維持政策的一貫性,是新政府施政的重點。」13

從「階段性思考」幾個字可發現,蔡英文在陳水扁就任後,認為兩國論的階 段性任務已過,兩岸間的問題「已經走到另一個關鍵」,而這個關鍵就是民進黨 當時最關心的立即目標-「開放三通」,要達成這個目標,就必須先「擱置政治爭 議,恢復對話交流」,所以,為了推動與中國的復談,可以在「九二精神」下思 考「一個中國」。然而,思考「一個中國」絕不等於接受或承認一個中國,對蔡英 文而言,「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九二共識是她的紅線,她在 2000 年擔任陸委 會主委時表示,九二共識的爭議,海基會與陸委會對這段歷史的認知是,當時兩 岸確有討論如何解決一個中國的問題,但並未獲致任何結論,雙方對一個中國問 題各自表述,也就是各說各話。對蔡英文而言,九二共識根本不存在,14也因此,

對於 2008 年以來兩岸在「九二共識」基礎上簽署的相關協議,蔡英文表示「民 進黨無法接受九二共識,若兩岸基於九二共識簽署相關協議,—旦民進黨重新執 政可以不接受」。

蔡英文雖不接受九二共識,但也跳出兩國論的框架,陳水扁在 2002 年 8 月 3 日提出「一邊一國」的說法時,蔡英文隨即在 5 日舉行記者會提出澄清,強調 所謂的「一邊一國」是指:「我們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 國,台灣不是別人的一部分,不是別人的地方政府、別人的一省,這是歷史事實,

只是對現狀的重申而已,目的在強調中華民國作為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不能被

13 滕淑芬,〈法政高手縱橫兩岸-陸委會主委蔡英文〉,《台灣光華雜誌》,2000 年 6 月號(2000 年 6 月),頁 42。

14 自由時報,〈蔡:無九二共識 推台灣共識〉,2011 年 8 月 24 日,

http://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518815,查閱日期:2015/6/1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矮化、被地方化、被邊緣化。」她替陳水扁緩頰,認為「一邊一國」與「兩國論」

是兩回事,既不是走回「台獨黨綱」、也不是「獨立建國之路」。顯然,蔡英文認 為「一邊一國」比「兩國論」更可以接受。15

基本上,蔡英文認為兩岸之間的政治歧見並非無解,只要能確保「中華民國 存在」的前提,雙方就可以尋找彼此可以接受的中間地帶,建立解決問題的架構;

在程序上而言,蔡英文認為民進黨的政策很清楚,必須透過「共存共榮、可久可 長」的架構,來尋求解決的方案,這個架構包括底層的交流、中層的協商管道建 構、以及上層的政治談判,她認為目前最欠缺的是中間的協商管道,而中國卻只 著眼於下位的交流、以及上位的政治談判。所以,只要中共堅持以「一個中國」

來否定台灣存在的事實,就不可能建立解決問題的架構,這個架構不僅是雙邊的,

她更要尋求多邊的架構,例如 WTO 的全球多邊架構就是一種保障。16

這樣的理論脈絡可以解釋蔡英文在 2010 年擔任民進黨主席時強調,民進黨 與國民黨最大的不同是「民進黨走向世界,再和世界一起走向中國;但國民黨是 走向中國,再透過中國走向世界。」這個重大差異體現在雙方經貿與非經貿層次 的相關戰略;她更批判 2008 年馬政府上台後,採取「透過中國走進世界」的錯 誤戰略觀,讓台灣在和平穩定、經濟發展、國際參與等面向,視中國為唯一的依 靠和途徑,犧牲台灣的自主性與對等尊嚴,質疑國民黨戰略觀的最大危險在於「從 中國走向世界」,將使台灣走到中國後就被鎖在中國,最後被全世界當成中國的 一部份。

所以,蔡英文公布民進黨中國戰略的四個基本原則:(1)台灣與中國的關係 是:互惠而非歧視、和平而非衝突、對等而非從屬,使台灣不可陷於中國設計的 一中框架。(2)從全球戰略平衡及區域安全的角度來思考台灣與中國的關係。(3)

以民主原則作為對外的防火牆,對內的防腐劑,中國政策的制定與執行須遵循民 主程序,重大事項也必須由人民公投決定。(4)民進黨堅持自由、民主、人權的

15 施正鋒,〈蔡英文的中國政策〉,2011 年台灣政治學會年會暨「辛亥百年與兩岸政治發展」學 術研討會,台灣政治學會與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主辦,2011 年 11 月 11-13 日。

16 施正鋒,前引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比台灣前途決議文所認為的「現狀即是獨立」更為緩和。

整體來看,雖說仍難一窺蔡英文的中國政策論述全貌,「維持兩岸現狀」或

「維繫台海和平」都相對模糊且解釋空間極大,但可以確定她是在尋求兩岸和平 穩定的大戰略下,維持兩岸現狀,發展與中國周旋的機會,在「多邊架構」的前 提下,提出「和而求同」、「和而不同」的目標,試探如何建立與中國對話的基礎,

強化民共交流的機會,進而創造出中共可接受的台灣共識;或許更重要的是如同 前陸委會陳明通所言,蔡英文從擔任陸委會主委以來,她對中國政策始終抱持「保 持平衡」的基本信念。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