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三節 江澤民時期

中共在 1992 年「十四大」及隔年八屆「人大」一次會議建構完成以江澤民 為核心的第三代領導集體,使其成為改革開放以來首位集黨政軍大權於一身的 最高領導人,隨著元老逐步淡出甚或凋零,其地位日益鞏固,在繼承前人路線 方針政策之際,亦積極建章立制。1994 年 9 月中共召開十四屆四中全會,通過

《中共中央關於加強黨的建設幾個重大問題的決定》。該《決定》將「完成第 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和第三代中央頡導集體的交接」列為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 的建設」的重大成績,正式宣告「江澤民時代」的來臨。63

在幹部制度與國家領導體制上,十四大決議廢除保守派聚集的中顧委,阻 斷元老干政的一條重要途徑。在幹部四化標準方面,十四大政治報告提出按照 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方針和德才兼備的原則甄選幹部。「衡量 幹部的德和才,主要看在執行黨的基本路線中的表現」,無形中突出「與中央 保持一致」和執行改革開放績效的重要性。「選拔任用幹部要發揚民主,走群 眾路線,嚴格按規定程式辦事。」此外,也要培養婦女和少數民族幹部,並實 行幹部交流,落實幹部離退休制度。以下將詳細探討十四大至十五大時期之中 共中央之政治繼承概況。

一、十四大

在江李體制不變的前提下,十四大進行人事更替,增強改革派勢力。政治 局常委會由江澤民、李鵬、喬石、李瑞環、朱鎔基、劉華清、胡錦濤七人組成,

江澤民連任總書記。不具常委身分是分別是丁關根、田紀雲、李嵐清、李鐵映、

63 見「中共中央關於加強黨的建設幾個重大問題的決定」,人民網(北京) ,「中國共產黨歷次 全國代表大會」專題,1994 年 9 月 28 日,

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252/5089/5106/20010430/456590.html。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楊白冰、吳邦國、鄒家華、陳希同、薑春雲、錢其琛、尉健行、謝非、譚紹文,

政治局候補委員則為溫家寶、王漢斌。中央書記處由胡錦濤、丁關根、尉健行、

溫家寶、任建新五人組成。中央軍委主席、副主席分別是江澤民、劉華清、張 震,軍委委員由遲浩田、張萬年、於永波(滿族)、傅全有擔任。中紀委書記由 政治局委員尉健行擔任,副書記則是侯宗賓、陳作霖、曹慶澤、王德瑛、徐青。

十四屆政治局常委平均年齡為 63.7 歲,與十三屆政治局常委的平均年齡 (63.6 歲)相近。但除劉華清高齡 76 歲以外,其餘低於 70 歲,其中胡錦濤更只 50 歲。全體政治局委員和候補委員的平均年齡為 62.1 歲,低於十三屆政治局的 64.1 歲。十四屆中央書記處書記的平均年齡為 58.2 歲,高於十三屆中央書記處 的平均年齡(56.4 歲)。

從職務分工的角度來看,黨、政、軍各系統的領導人重新進入政治局常委 會。1993 年 3 月第八屆全國人大以後,江澤民擔任總書記、軍委主席、國家主 席三項職務,顯示全面接班的氣勢已經形成。李鵬留任國務院總理,喬石擔任 全國人大委員長,李瑞環執掌全國政協主席,朱鎔基出任國務院常務副總理,

劉華清擔任軍委副主席,胡錦濤成為中央書記處常務書記。1987 年十三大時,

為了兼顧政治局常委會年輕化與鄧小平、陳雲不願全退的情形,中共修改黨章,

刪除軍委主席、中顧委主任、中紀委書記必須由政治局常委擔任的規定。此舉 破壞十二大政治局常委分別負責國家重要系統(如黨、政、軍、顧委、紀委等) 的模式。自十四大以後,逐漸形成總書記、國務院總理、全國人大委員長、全 國政協主席、國務院常務副總理、中央書記處常務書記固定進入政治局常委會 的慣例。

值得注意的是,朱鎔基受到鄧小平拔擢,從候補委員直接晉升為政治局常 委,成為國務院總理的後備人選。1991 年上海《解放日報》發表署名「皇甫平」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的評論文章,朱鎔基在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64因此,他升任政治局常委是鄧 小平確保改革開放不變的重要人事安排。年僅 50 載的胡錦濤由中委越級升任政 治常委,滿足鄧小平要求年輕人進入中央領導班子的願望,是確保未來黨內路 線不變的另一項人事部署。同時,保守派的姚依林、宋平退出政治局常委會。

這些人事安排增加支持改革開放的人,減少反對的人,改變中共高層的政治生 態。

二、十五大

中共在 1997 年 9 月召開的十五大,是後革命時代領導人第一次全盤主導的 黨大會,十五大的高層人事安排是以「平穩交接,梯次配備」為主軸,利於政 治穩定與新老交替。政治局雖然甄補八位新人,但除譚紹文(1993 年因病過世)、

陳希同(1995 年因案去職)以外,原有領導人中只有喬石、劉華清、楊白冰、鄒 家華四人因「年齡因素」在十五大退出政治局。軍委會也只有劉華清、張震兩 人退出,無新人進入。軍委會領導班子的老化,使得中共不得不增補新的成員,

為十六大改組軍委會預做準備。1998 年 10 月十五屆三中全會上增補曹剛川為 軍委委員,1999 年 9 月的四中全會增補胡錦濤為軍委副主席,郭伯雄、徐才厚 為軍委委員。曹剛川出任軍委委員一方面能降低軍委成員的平均年齡,另一方 面也是基於軍委會「職務分工」所需。

胡錦濤、郭伯雄、徐才厚三人進入軍委會明顯是為世代交替做準備。在軍 委會中,胡錦濤是唯一的文職副主席,也是江澤民之外唯一的文人。擔任軍委 副主席;但胡錦濤的「王儲」身分更為明確。他擔任的職務包括政治局常委、中 央書記處常務書記、國家副主席、中共中央黨校校長、軍委副主席等,涵蓋黨、

政、軍各系統。郭伯雄、徐才厚進入軍委會則是為了十六大軍方的人事安排,

64 韓文甫,鄧小平傳─治國篇,頁 84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就如同十四屆五中全會增補軍委副主席、軍委委員,為十五大軍方人事異動預 作準備一樣。他們出任軍委委員後,隨即晉升上將,並分別出任常務副總參謀 長、總政治部常務副主任。65

在高層人事方面,十五大選出江澤民、李鵬、朱鎔基、李瑞環、胡錦濤、

尉健行、李嵐清七人組成政治局常委會,喬石、劉華清兩人退出。不具有常委 身分的政治局委員為丁關根、田紀雲、李長春、李鐵映、吳邦國、吳官正、遲 浩田、張萬年、羅幹、薑春雲、賈慶林、錢其琛、黃菊、溫家寶、謝非等十五 人,曾慶紅、吳儀(女)則當選政治局候補委員。十四屆政治局委員中,楊白冰、

鄒家華、王漢斌三人超齡退出,另有譚紹文(1993 年因病過世)、陳希同(1995 年因案去職)在十五大前便喪失如政治局委員資格。中央書記處書記由胡錦濤、

尉健行、丁關根、張萬年、羅幹、溫家寶、曾慶紅等七人組成。江澤民、張萬 年、遲浩田分別連任軍委正副主席,傅全有、於永渡(滿族)、王克、王瑞林四 人則當選軍委委員。

十五大政治局常委平均年齡為 65.4 歲,高於十四屆的 63.7 歲,除江澤民一 人以外,其餘均低於 70 歲。全體政治局委員和候補委員的平均年齡為 63.1 歲,

略高於十四屆的 62.1 歲。十五屆中央書記處書記的平均年齡為 61.7 歲,高於十 四屆中央書記處的平均年齡(58.2 歲)。從職務分工來看,中共國家機器的重要 系統領導人都進入政治局常委會。十四大時,總書記(兼軍委主席)、國務院總 理、全國人大委員長、全國政協主席、國務院常務副總理、中央書記處常任政 治局常務書記都擔任政治局常委。到了十五大時,中紀委書記重新進入政治局 常委會,並為十六大所遵循,回到 1982 年十二大的模式。

65 過去解放軍並無「常務副總參謀長」和「總政治部常務副主任」頭銜,僅有「副總參謀長」、

「總政治部副主任」頭銜。郭伯雄與徐才厚分別擔任總參和總政的常務副手,顯示他們預定 接掌總參和總政,因此加上「常務」二字,凸顯他們的地位不同於其他較資深的副手。

十六大時退休。Andrew Nathan, Authoritarian Resilience,“Journal of Democracy”, vol.14, no.1(January 2003), p.8.

67 楊光斌,中國政府與政治導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年),頁 40。

68 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共中央黨校研究室、中央檔案館主編,中國共產黨組織史資料(1921-1997) (附卷一下冊)(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0 年),頁 739。中共在 1982 年 9 月 30 日決定,中 共軍委會由正副主席、正副秘書長組成,不再設立軍委常務委員。另由軍委正副秘書長組成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人,分別是政治局常委劉華清、政治局委員楊白冰,占全體政治局成員人數(二 十二人)的 9.1%。1992 年選出的十四屆軍委會共七人,其中超過 70 歲,分別是 劉華清、張震兩位軍委副主席,占全體成員的 28.6%。第十五屆政治局和軍委 會中,僅有江澤民一人超過 70 歲,其餘所有政治局成軍委會成員都不到 70 歲,

分別占政治局總人數(二十四人)的 4.2%,軍委會總人數(七人)的 14.3%。從上述 分析可以看出,在十三屆、十四屆政治局和和軍委會中,年齡超過 70 歲的人數 不但比較多,而且包括政治局常委或軍委副主席。到了十五大的時候,僅剩總 書記(兼任軍委主席)一人超過 70 歲。由此可見,幹部年齡限制已經超過省部級 幹部或中委層級,開始向領導人層級推進,無論喬石是被江澤民以年齡劃線逼 退,或是自願下臺,他的退休樹立了領導人「全退」的典範。

十五大建立「70 歲劃線離退」的先例,但當時仍不確定它是否能拘束未來 權力鬥爭,成為領導人去留的關鍵。嚴家其曾指出,從中共八大到十四大之間,

掌握政治局主控權的派系只用「背離黨的路線」和「年齡劃線離退」兩種公開 理由,清除反對派或有反對傾向的政治局委員,其中又以後者居多。69在十五 大以前,喬石一直是江澤民的主要競爭對手之一,後者可能有去之而後快的動 機。因此,不禁讓人懷疑江澤民是否就像嚴家其所說的,只是利用「年齡劃線 離退」逼退喬石。

十五大的「70 歲劃線離退」基本上是權力鬥爭、折衝妥協下的產物。而且 它的形式充其量不過是政治局會議決議,可以被下一次政治局會議推翻。由於

十五大的「70 歲劃線離退」基本上是權力鬥爭、折衝妥協下的產物。而且 它的形式充其量不過是政治局會議決議,可以被下一次政治局會議推翻。由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