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混齡教學的教學困擾

根據上節的討論,以及國內外的研究資料顯示,實施混齡教學對幼兒的發展著實有 著不同程度的影響,然而,身為位居教學現場第一線的混齡教學教保服務人員,必須要 面對及挑戰來自班級成員中不同年齡層的高度異質性,確實可能在實施混齡教學的過程 中,面臨到不同程度的困難或困擾。因此,本節透過相關文獻資料,來瞭解混齡教學的 教學困擾,其中,所探討的內容包括「教學困擾的定義與內涵」、「混齡教學的教學困擾」、

「影響混齡教學困擾的因素」等三部份。

一、教學困擾的定義與內涵

在瞭解什麼是教學困擾之前,研究者先針對教學困擾的定義進行探究,接著再針對 教學困擾的內涵論述之。

(一)教學困擾的定義

根據中華民國教育部(2013)的線上字典顯示,「困擾」意指令人感到為難、麻煩 的難題。研究者進一步搜尋國內有關「教學困擾」的相關研究,發現國內學者對「教學 困擾」提出了許多定義,茲將其整理成表 2-3-1。

43

44

45

由上述教學困擾之研究可得知,教保服務人員的教學困擾內容主要分為以下三個研 究面向:

(一)教學面向

從表 2-3-2 的整理資料中,可以發現,國內教師教學困擾之相關研究中,多以探討 有關教師在課程、教學、評量方式、教室管理、專業知能(黃瑛綺,2002;王天苗,2003;

林少雀,2005;楊芳美,2006;柯佳蓁,2007;汪慧玲、沈佳生,2012);教學專業、

班級經營(劉軒銘,2008;柯佳蓁,2007;汪慧玲、沈佳生,2012);教材資源(林怡 妙,2009);教學與輔導(陳慶錨、陳麗如,2011)等教學面向上的困擾,其中,教師 的「教學專業」與其「專業知能」尤其重要;因此,針對探究教保服務人員的教學困擾,

研究者歸納出「專業知能」這一項研究面向。

(二)他人面向

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都會產生相互影響的關係,在教學的場域裡,教師除了要面對 學生,更需要重視與家長之間的親師交流與互動;綜觀上述教學困擾之相關研究,可以 發現,家長的支持度(柯佳蓁,2007)、家長的態度與觀念(陳慶錨、陳麗如,2011)

皆會對教師的教學困擾產生影響;因此,針對探究教保服務人員的教學困擾,研究者進 一步歸納出「親師溝通」這一項研究面向。

(三)支援面向

教育是一項專業的工作,因此,需要一個能夠相互支持的團隊,並尋求更多的資源 協助(吳南成,2010);從表 2-3-2 整理教學困擾之實證研究中,可以發現,「支援系統」

(黃瑛綺,2002;林少雀,2005;楊芳美,2006;劉軒銘,2008;汪慧玲、沈佳生,2012)

對教師的教學困擾,亦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此外,行政上的支持與支援(柯佳蓁,

2007;林怡妙,2009;陳慶錨、陳麗如,2011)亦屬相當重要,因此,針對探究教保服 務人員師的教學困擾,研究者進一步歸納出「行政支援」這一項研究面向。

綜上所述,教師的教學行為,不僅是教育品質的指標,更主宰了教學的成敗;教師 若是能夠增進教學專業知能,維持良好的親師溝通,加上行政支援上的配合,必能避免

46

或減少教師在教學上之教學困擾問題的產生;藉由以上研究面向的整理,研究者歸納出

「專業知能」、「親師溝通」、「行政支援」三者實施混齡教學的可能困擾來源,並以 此作為編製本研究工具的參考。

二、混齡教學的教學困擾

研究者依據上述之教學困擾的內涵,將混齡教學的教學困擾泛指教保服務人員在實 施混齡教學時可能會面臨到的困擾或困難問題。綜合相關研究資料的整理,並根據各專 家學者在教學困擾之研究面向的內涵(黃瑛綺,2002;王天苗,2003;林少雀,2005;

楊芳美,2006;柯佳蓁,2007;劉軒銘,2008;林怡妙,2009;陳慶錨、陳麗如,2011;

汪慧玲、沈佳生,2012),研究者將此混齡教學的教學困擾分為「混齡教學之專業知能」、

「混齡教學之親師溝通」、「混齡教學之行政支援」三部份說明之。

(一)混齡教學之專業知能

李明芳(2009)在幼兒園轉型成混齡編班型態時,曾和協同教師嘗試讓不同年齡的 幼兒分開學習,以解決因年齡因素所衍生的問題;不過,實驗過後,他們很快就發現,

分割式的教學並不適用於混齡班級。然而,事實上,混齡編班的基本理論是頗符合幼兒 在正常社會發展的編班方式(盧美貴、黃意舒,1993);在這樣高異質性的幼兒團體中,

如何恰到好處的進行混齡編組,以及安排適當、合宜的教學活動,確實不是件容易的事。

「根據 Veenman 與 Lem(1987)在荷蘭針對進行混齡教學的小學,所做的研究顯示,

混齡班的教師顯得特別辛勞,主要原因是因為他們有較為沉重的教學負擔,需要較高的 教室經營管理技巧,尤其是他們常覺得教混齡的班級必頇準備兩份以上不同的教材,如 同教多個不一樣的班級,感覺會較為艱難」(引自段慧瑩、陳紀萍,1998,頁 195)。

中國學者吳育紅(2013)在其研究中指出,絕大多數中國的幼教師在觀念上是認同 混齡教學的價值,認為教師在混齡教學中的作用非常大,但多數的教師在混齡教學環境 上的設計,以及混齡教學活動上的準備卻顯得力不從心,也有部份教師是認同混齡教學 對於幼兒發展的重要性,但卻缺乏積極嘗試推展混齡教學的熱情。這也顯示出,有部份

47

混齡班教師的觀念,與其實施混齡教學能力之間是有所差距的。

再者,學者梁奇與彭海蕾(2008)在針對山西太原市有實施混齡教學的幼兒園進行 混齡班教師的自我效能感調查,研究中指出,有 20%的混齡教師,對要提供多層次的環 境佈置和製作針對不同幼兒發展水準的學習材料感到棘手;有 15%的混齡教師在面對不 同發展特點、個性不同的幼兒,更不知道如何可以更好地因材施教。

因此,從上述研究中,顯示出混齡班教師需要更加清楚瞭解混齡編班的施行情形,

並做好心理準備(敖韻玲,1991)。國內學者邱琡雅(1997)在研究中提及到,只要適 當而完整地說明,再加上老師們肯全力配合,要轉型成混齡教學型態的困難度應該不高。

綜上所述,研究者認為,混齡班教師的最大問題是來自於教師不知道該如何面對不 同需求和不同發展階段的幼兒,畢竟,對習慣傳統分齡教學的教師來說,混齡教學確實 是一項極大的挑戰,尤其在混齡教學的課程設計、活動安排、教學內容、教材準備、班 級經營、團體討論、環境佈置、評量方法等,教師皆須更加用心的設計,才不至於引發 教師對混齡教學的教學困擾;此外,面對這樣高異質性的幼兒團體,假若其中的安排不 當,將可能使得混齡的優勢變成了致命傷,亦將可能無法發揮混齡教學的效益。

(二)混齡教學之親師溝通

施承宏(1996)的研究中指出,儘管美國無年級教育在各個方面的表現值得肯定,

但許多家長對無年級小學仍然或多或少存有著疑慮。即使,家長認同混齡教學對幼兒在 社會能力的培養與發展上確實有益處(李明芳,2009),但家長對混齡教學這個有別於 傳統分齡編班的班級新形式,確實存在著顧慮和擔憂。其中,家長最大的疑惑是,在混 齡班中不同年齡層的幼兒其學習能力能否提升,又或者是否會受到另一年齡層幼兒的牽 制或影響(施承宏,1996;段慧瑩、陳紀萍,1998;李明芳,2009)。部份家長認為將 年長和年幼幼兒安置在同一個班級中,家長確實會擔心年長的幼兒比較學不到東西,或 是學習內容缺乏挑戰性,這也將可能導致年長幼兒出現學習緩慢的現象;也擔憂年幼幼 兒會學到超越其年齡所可以負荷的學習內容,因而造成揠苗助長的現象;此外,年長與 年幼幼兒間的代溝問題,是否亦有可能導致年幼幼兒感到挫折。

48

成人有時甚至會擔憂,生怕如果讓年長幼兒教別人,年長幼兒是否會吃虧,是否會 阻礙自己的進步。然而,國內翻譯蒙特梭利的著作(李裕光譯,2000;王堅紅譯,2002)

皆提出,首先,年長幼兒並非一直在教別人,而是任其自由。其次,在教導年幼幼兒一 些概念之前,年長幼兒自己必須先分析,重新組織自己的知識,而教別人有助於他比以 前更好地理解他所知道的東西。在他把自己僅有的少許知識傳授給別人之前,他必須先 分析並重組之,所以,年長幼兒所做出的犧牲並非完全沒有回報。

因此,在實施混齡教學之前,更應注重親師間的良性交流與溝通。教學者應先和家 長溝通好觀念,告知家長學校實施混齡計畫的原因,主動提供關於混齡課程的資料,並 說明混齡編班的特色,以及,預告實施混齡教學初期會顯現的情況及幼兒的反應,以此 化解家長對混齡教學的疑慮,並引導家長充分地瞭解混齡所能給予幼兒的效益與幫助

(敖韻玲,1991;施承宏,1996;段慧瑩、陳紀萍,1998),藉此贏得家長的信任,讓 家長看到混齡團體與混齡教學的課程在兒童發展上的重要性(Paula, 2005)。如此與家長 進行良好的溝通,並清楚說明混齡教學的宗旨與教學目標,相信俾得以解除並減輕家長 對於幼兒園實施混齡教學的擔憂心態(陳照明,2004)。

綜上所述,要組織一個混齡的課程,教師應與家長做好親師間的溝通,或於學期初 的開始便對家長說明混齡教學的教學目標及課程計畫,藉由家長說明會,清楚說明混齡 教學課程的益處。因此,辦理家長說明會、做好親師溝通,皆將有助於推動混齡教學。

(三)混齡教學之行政支援

吳蘭若(1990)指出,在德國實施幼兒園的「小混齡組」時曾遇到的問題是,經由 不同的養成教育,所造成的教育工作人員之間意見不合,在進行教學工作時,仍可能產

吳蘭若(1990)指出,在德國實施幼兒園的「小混齡組」時曾遇到的問題是,經由 不同的養成教育,所造成的教育工作人員之間意見不合,在進行教學工作時,仍可能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