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歷程

第一節 潛水教學現況分析

本研究於潛水課程方案發展前,藉由訪談三位目前於大專院校開設潛水課程 之教師與兩位曾修習過水肺潛水課程之學生,以瞭解目前大專院校水肺潛水課程 之教學現況與模式。

綜合三位大專院校教師與兩位學生的訪談內容,本研究將其歸納成四個類 別,分別為修課門檻、教學策略、海洋實習、學生常犯錯誤、學生學習後之成效。

如圖 4-1-1

圖 4-1-1 水肺潛水教學現況架構圖

教學現況

修課門檻 教學策略 海洋實習 學生常犯 錯誤

學習後 成效

一、 修課門檻

因水肺潛水有其風險性存在,學生欲修習水肺潛水課程時,必須先具備哪 些基礎能力,得以修習學校所開設之水肺潛水課程,因此基礎能力之門檻設 置,五位受訪者於訪談中提到:

看你的導向是什麼,你導向是推廣多一點,或著是你導向限制 那幾個人。那牽涉到的問題點當然你來回游個 100M,我教你 就很快啦,至少水域能力安全啊。那如果真心想推廣,學生要 來學的不會游泳,因為潛水常在講阿,不會游泳也可以潛水 啊,問題是你要訓練他的時間要長一點阿,好比我們學校來講 好了,我們大概是不會限制人家這樣子。(A 教師)

如果是我們系上的話,本身有先上浮潛的課程,浮潛的課程會 先上,大概先上一學期,我們有兩門啦,分開的啦,一個就浮 潛,一個是水肺潛水嘛,所以基本上浮潛之前我們還有上游泳 跟救生,所以當然最好的話是學生有基本有游泳能力,我們游 泳能力是定兩百,一個人要有兩百公尺的能力嘛,那救生的話 就是看他有沒有拿到證照,他可能有一些潛泳的能力阿,或是 自救的能力啊,那最好的話就是這些能力都有,一般來說如果 是我們系上是,這些條件學生應該都會有,不然的話他那個課 會被當掉啊,他修水肺潛水也不見得比較好。(B 教師)

課程的話時間比較久,所以我不會,如果是辦活動的話那就 會,因為他可能只有兩天三天這種短期的,那個我們就會限基 本的能力,open water 體驗來講的話你可能需要具備基礎的基 礎游泳能力,因為完全不會的我們無法掌控,課程的話就不

會,課程你來我們就可以教。距離一般我們都定 25,如果不 換氣的到還好,我有定過 15M,不換氣 15M,作體驗潛水的 話你 15M 的能力我就可以帶了,我們就有把握可以帶了。(C 教師)

適應水性吧,比如說游泳之類的,還有就是會一些自救方面 的,應該要有初階能力,例如自由式可以游差不多一百這樣 子,自救就是仰漂、水母漂那些,基本自救能力。(D 學生)

我覺得基礎的游泳還是要會,還有像是一些踩水、漂浮,這些 都能夠幫助就是在學習的過程,不會容易造成緊張或是那些的 情況發生,就是基本的能力要會,要有阿,像游泳那些,可能…

應該也要 25 到 50M 這樣。(E 學生)

上述訪談資料中,顯示出三位教師會依課程屬性來限制學生基礎能力,如 一般短期推廣性活動,則會限制學生基礎游泳能力,而學校性課程方面,基礎 游泳能力的門檻則會放寬。學生的角度則認為還是必須具備至少 25M 的游泳 能力,同時亦需具備部分自救能力,如仰漂、水母漂與踩水等。

二、 教學策略

因水肺潛水於水底必須改變其呼吸方式,即嘴巴吸氣嘴巴吐氣,而如何讓 學生減少學習水肺潛水時對水的恐懼感,同時亦可先讓學生簡單熟悉部分裝備 與技能,其教師之教學方式非常重要,三位受訪者於訪談中提到:

我一定是百分之百從浮潛開始,而且很強調的是在蛙鞋,因為

十幾趟,來回動個幾時公尺阿,很輕鬆的躬身下潛下去玩,第 一個他會排除他的恐懼感,他如果有辦法像玩 free diving 玩浮 潛這個樣子,躬身下潛、來回自由踢阿、站在那個地方,其實 他已經不會害怕了嘛,下面的其他的幾個動作裡面,你要教他 就很簡單了。(A 教師)

會先上浮潛課,先瞭解他們的能力,浮潛課你大概可以看出他 的對水的適應怎麼樣,那如果適應不好的可能就是要請助教加 強,到時候上潛水課的時候分組的時候就會把他分開來,能力 比較跟不上的他就要另外要加強。(B 教師)

這種是技能學習大概也沒有特別的教學策略,就是操作、練 習,這個大概沒有什麼…內容的話就比較就是依照這個組織 的,因為我們是結合證照嘛,所以就依照這個組織的訓練標 準,然後那一些標準的內容我再做稍微的微調,但是該有的內 容是一定要有,所以教學內容都是依照訓練標準來。(C 教師)

上述訪談資料中,三位教師之教學策略主要以浮潛來作為水肺潛水的入門 課程,讓學員透過不斷練習操作浮潛的相關技能如躬身下潛、蛙鞋踢動等,來 消除學員的恐懼感,同時亦可讓教師瞭解學生的能力,同時訓練過程中必須依 照訓練標準來執行。

三、 海洋實習

於開放水域進行海洋實習時與平靜水域有些許不同,因此如何安排海洋實 習課程來讓學生進行動作複習與開放水域適應,三位受訪者於訪談中提到:

海洋實習大概如果是 OWD 來的話,我們都一定是綁線,然後 我們現在的作法很簡單,我現在都是從由助教,教練講完助教 帶著先作一遍,就不會浪費時間了,教練講完一遍動作,讓助 教一隊一看他整個動作作一次簡單的,然後我再往線走,再到 了六米七米的地方拉一條橫線在那邊直接再作。(A 教師)

初學的就是下去讓他作一些動作適應一下水性比較重要,如果 說第一支氣瓶都不錯的話,第一次先下去適應嘛,看他的情況 怎麼樣,第二次的話就開始作一些活動啦,然後到第三支可能 就換地點了。(B 教師)

我的海洋實習的模式就大概就是這樣子,就會讓他們作巡航,

阿第一支是練動作最多嘛,第一支海洋實習幾乎都是找比較淺 的深度六到八米的,然後去重複作完,第二支開始才會有下比 較深,然後作中性浮力,水底或水中做完之後就巡航然後上 來,第三第四支就動作就比較不再做複習了,就開始讓他去巡 航去看海洋生物,這個是整個的海洋實習的教學模式。(C 教 師)

而在海洋實習課程,第一支與第二支氣瓶大多還是以複習動作為主,下潛 深度約於六至八米,第三支氣瓶才開始進行水中巡航的動作,其中 A 教師在 海洋實習課程當中,會先至水底綁繩子將範圍拉出來,學生於水底可得知是否 有在安全範圍之內。

四、 學生常犯錯誤

訪談中提到:

常犯錯誤大概可能比較會出的大概就是他們蛙鞋會掉,沒有拉 好阿,然後有可能是耳壓排不了,然後面鏡進水倒都會啦,可 是就是讓他們排,遇到的沒有幾個啦,可能是因為面鏡戴不 好,有的是排不好的會怕的也是有阿。(A 教師)

最常犯的錯誤就是掉東西阿,在水裡面掉蛙鞋阿,還有就是他 的那個跟潛伴的,兩個潛伴會常常失散,雖然說我們都知道,

但是他們也是會比較緊張,阿排水作不好阿、浮力控制不好 阿、下不去阿、耳壓的問題,這是最常遇到的。(B 教師)

最常犯的應該是下潛的問題,再來就是中性浮力的問題,這一 個是 open water 本來就是最大的一個問題,open water 你要他 到可以控制的好,他需要比較多的練習,阿本來就是他必須要 學會,因為這是最重要的,這應該是最大的一個問題,一個下 潛、一個中性浮力。(C 教師)

恩…就我剛剛講的中性浮力,還有當時在學面鏡排水吧!全脫 掉那種技術,因為那時候老師叫我全脫掉是對一個人來說是很 恐怖一件事,感覺就像自己瞎了一樣。我記得我有一兩次…忘 了放鉛塊,就是下水的時候都會忘了,就會覺得鉛塊已經在裡 面了。有的人就是蛙鞋會穿「顛倒反(台語)」,阿他很急阿,

阿就會把他穿錯邊,我有看過!還有那個氣瓶那個不是要把 B.C 接氣瓶那個帶子沒有完全固定好,這個很常見就是氣瓶有

我覺得比較難的就是中性浮力,因為那時候在那邊,那個教練 講的也沒有說很清楚,他只是很簡單的說是用你的呼吸去調節 你的那個高度(笑),面鏡排水就是剛開始的時候會不習慣啦,

因為碰到海水還有就是說怕會用鼻子吸到那個水阿,踢蛙鞋的 動作,因為都是聽人家說怎麼踢阿,可是有時候就是會忘記那 個感覺,就感覺你怎麼踢都是在原地而且不會前進這樣。(E 學生)

從上述資料內容中,三位教師提到多數學生所發生常見問題多為蛙鞋扣帶 未整好,導致行進過程脫落,以及中性浮力、耳壓問題與面鏡排水等問題。而 學生亦認為中性浮力與面鏡排水對他們來說最為困難,部分則為蛙鞋穿倒反,

以及不會踢蛙鞋。

五、 學習後成效

大專院校課程有 18 週之期限,學生於學習後是否達到其預期成效,五位 受訪者訪談中提到:

我沒有設很高啦,大概八十九十以上,那比較不好的原因是因 為有的是因為所謂的 1%或是 2%的部份是在我有幾個是完全 不會游泳的,他就必須要讓人家帶,可是我覺得在滿意度上 面,跟學習後來的呈現的效果上面不見得不好,基本上比較不 會游泳的他們都會比會游泳的認真很多,所以在過程得到的那 種成效裡面來自於比他們這些會游泳的好很多。(A 教師)

如果說要用證照來評估就是說看這些學生有沒有資格拿到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