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無為的社會結構

第三章 神聖空間的建構及想像

第三節 世間期待的理想國度

一、 無為的社會結構

因天界的懸絕而無法詳見內部整體規劃,但可從仙人口述中間接得知仙官間 有如同凡間官階等差的排序,也因未能實而見之又加上口述訊息破碎的拼湊,故 天界社會結構的描述並不完整,僅能從仙人間的互動推想其中。天界中人文環境 與凡間相似,有最高權力中心(天尊),依序而下有中央、地方、鄰、里等仙譜排 序,彼此間的權力關係是下達命令和不能撼動的絕對服從,此結構和人間的社會 組織無異,但仙人皆符應於此政權,全因建構在維護道的神聖性。茅君兩個弟弟 年紀衰老各七八十歲,決定放棄官位和家庭,過江尋找哥哥。茅君命他們服食四 扇散,並在山中修練四十多年也因此得道,太上老君命五帝使者手持符節,用白 玉為版且用黃金在板上刻策文,宣布授予茅君九樣賜物的禮遇,任茅君為太元真 人、東嶽上卿、司命真君,主管吳越一方眾生的生死簿,才昇天界,又在潛山治 理下民。太上老君又派使者用紫絹策文任茅固為定錄君、茅衷為保命君,皆列位 上班真人,故稱茅氏兄弟為三茅君:

64

後二弟年衰,各七八十歲,棄官委家,過江尋兄,君使服四扇散,却老還 嬰,於山下洞中修煉四十餘年,亦得成真。太上老君命五帝使者持節,以 白玉版黃金刻書,加九錫之命,拜君為太元真人、東嶽上卿、司命真君,

主吳越生死之藉,方却昇天。或治下於潛山。又使使者以紫素策文,拜固 為定錄君,衷為保命君,皆例上真,故號「三茅君」焉。45(〈茅君〉)

茅君於仙境中教其弟弟服食、修練而成道,除了自身成仙外還維繫了五倫。又在 離家去句曲山神職時,多造福於百姓,終於受太上老君之封,既昇天界又掌管民 間,其弟也相繼受封。太上老君的命官爵和事務分配,眾仙皆欣然接受、拳拳服 膺,雖是事物的委任但更是神權的象徵。

但有得道者卻對道的維繫有所質疑,因此選擇留在人間,和凡人共處時仙人 已達超拔之境界,故可隨時保存享受自身的超越性,即便帝王的威嚇也無所畏懼。

人生活於世間卻周旋在無奈的既定結構,個體成為社會中的經濟主體,也因隸屬 於國家,故供養官僚、賦稅繇役成了百姓必要的義務,倘若國家面臨內憂外患時,

更可能組織軍隊而無條件徵收家中男丁,正如同《禮記·檀弓》夫子曰:「小子識 之!苛政猛於虎也!」46。又中國為君主專制的體系,在下位者總只能接受君權 至上的無形框架,面對官員無不下跪磕頭,而對於貪官令人髮指的行為更是敢怒 不敢言。想藉考試扭轉乾坤,也非真能靠十年寒窗苦讀便成,尚有土豪的打壓、

富人的捐官等。但葛洪卻提出「正神在其山中,其中或有地仙之人,上皆生芝草,

可以避大兵大難。」47又《河圖》「句金之壇,其間有陵,兵病不往,洪波布登。」

48即提供了人間樂土的藍圖,正反映出亂世人民所嚮往人間仙境的願望,求的是 一個公平、沒有打壓、沒有欺凌並能過那神仙般的生活。〈河上公〉漢朝孝文帝 時,河上公在河邊搭了一個草屋,常讀老子的《道德經》。當時文帝也喜歡研究

45 (晉) 葛洪撰、胡守為校譯:《神仙傳》(北京:中華書局,2010 年),頁 184-189。

46 孫希旦撰:《禮記集解》(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0 年),頁 292。

47 (晉)葛洪著 王明撰:《抱朴子內篇校釋„金丹》(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頁 85。

48 林明華著:《禪道佛與洛書、河圖》(台北:點石出版社,1994 年),頁 67-69。

65

老子的學說,下詔眾王公、大臣、封疆大吏、朝中官員們,都要誦讀《道德經》, 不通曉者不可上朝為官。文帝對經中有不理解之處,此時也無人能解。侍郎斐楷 啟告知陝西河邊有人在誦讀《老子》。文帝特派使者帶著他不明白處前去詢問,

老人卻答:「道德尊貴,不可相隔遙遠詢問。」於是文帝親自前往,老人卻在草 屋中不出。文帝則曰:「普天之下沒有不屬於王的土地,四海之內沒有不屬於王 的臣民。天地有四大,王是其中之一。你雖通曉道術,但仍為朕的臣民。」俄頃 老人拍手躍動,緩緩升空離地有百餘尺遠,好久才俯身回答:「我上不至天,中 不跟人民相連,下不居地,怎算是臣民!你能使我富貴或貧賤嗎?」:

河上公者,莫知其姓名也。漢孝文帝時,結草為庵于河之濱,常讀老子道 德經。時文帝好老子之道,詔命諸王公大臣州牧在朝卿士,皆令誦之,不 通老子經者,不得陛朝。帝於經中有疑義,人莫能通,侍郎裴楷奏云:「陜 州河上有人誦老子。」即遣詔使賫所疑義問之,公曰:「道尊德貴,非可 遙問也。」帝即駕幸詣之,公在庵中不出,帝使人謂之曰:「溥天之下,

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民。域中四大,而王居其一,子雖有道,猶 朕民也,不能自屈,何乃高乎?朕能使民富貴貧賤。」須臾,公即拊掌坐 躍,冉冉在空虛之中,去地百餘尺,而止於虛空。良久,俛而答曰:「余 上不至天,中不累人,下不居地,何民之有焉。君宜能令余富貴貧賤乎?」

49(〈河上公〉)

河上公上不達天巧妙地閃躲了另一個神仙社會,亦不跟人民相連也不居地上,明 確的不願做漢朝的人臣,文中道出了當時人民對政府封建體制的諸多不滿。誰人 能撼動王權?誰人又能擺脫這是間的諸多不公不義?唯有得道求仙方能如願,當 時百姓對統治者的失望更是不言而喻。

49 (晉) 葛洪撰、胡守為校譯:《神仙傳》(北京:中華書局,2010 年),頁 293-297。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