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神聖空間的建構及想像

第一節 仙境的範圍及特質

二、 神秘的山穴

《莊子„逍遙遊》云:「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倬約若處 子,不食五榖,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11遙遠的姑射 山中有著洞穴且地仙居住其中,此即為「他界」,在此仙境可不食五榖,吸清風 飲甘露,乘雲氣駕飛龍,遨遊於四海之外。東方朔撰集的《神異記》、《十洲記》, 王靈期等所撰《漢武帝內傳》,梁元帝輯《漢武洞冥記》等,皆對山穴做了諸多 的描述,分別描述各洲島、名山的方位之後,接著及介紹該處的特殊動、植、礦 物,以及相關服食和其功效。如:祖洲有不死之草,服之令人長生;元洲有玄潤,

水如蜜;炎洲風生獸,取其腦,和菊花服之,盡千斤,得壽五百。更有對山穴內 部有諸多詳細的描寫,如:滄海島,有紫石宮室,九老仙都治處,仙官數萬人居 於此地;方丈洲上有金玉琉璃之宮,三天司命所治之處,仙家數十萬,耕田種芝 草等。又言崑崙上有三角山,其一角正東有積金,……金臺玉樓相似,如流精之 闕、光碧之堂、瓊華之室、紫翠丹房、景雲燭日、朱霞九光、西王母之所治也,

真官仙靈芝所宗。12仙傳傳說中又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個海上仙山,山中有仙 人和不死之藥,禽獸盡為白色,所居宮闕都用金銀做成。道教對於名山勝地、海 上島嶼、山窟洞穴,皆賦予另一層宗教意義,藉由想像情懷如山中遇仙、無心誤 入、誤墜穴中等記載,視其為適合煉丹修行的場所如陶潛《搜神後記》:

嵩山北有大穴,莫測其深,百姓歲時遊觀。晉初,嘗有一人誤墜穴中,同 輩冀其儻不死,投食于穴中。墜者得之,為尋穴而行,計可十餘日,忽然 見明,又有草屋,中有二人對坐圍棊,局下有一杯白飲。墜者告以飢渴,

棊者曰:「可飲此。」飲之,氣力十倍。……半年許,乃出蜀中,歸洛下,

11 莊子 (清)郭慶藩撰:《莊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61 年),頁 28。

12 東方朔:《海內十洲記》(台北:藝文出版社,1966 年),頁 97。

47

問張華,華曰:「此仙館。大夫所飲者,玉漿也;所食者,龍穴石髓也。13

洞穴內另有天地,而進出洞天門戶的過程,具有隔絕仙凡的象徵意義。14其中不 同於人間塵世,因仙人居住其中,舉凡仙境中食衣住行皆為聖物,與世間之平凡 南轅北轍,故此被視為修道成仙者認為之神秘淨土。仙境中凡人多因誤入尋獲神 秘地穴,離開後卻不再復得;或欲成仙者往往藉由遠離塵世喧囂入山林修道,遇 其仙人而發現「洞天福地」。道教的洞天說將宇宙是為有機體,因而厚載庶物的 山河大地也是一有機體,中國境內諸名山大嶽被組織化,根據聖數觀念組成不同 的名山群,如《神仙傳》中提及的華山、霍山、嵩山、女几山、青城山、括蒼山 等,甚至認為這些名山群間有著管道、脈理潛通,將原本不相連屬的名山,連結 為一種神祕關係,再經想像而被賦予宗教上的意義,成了含有神秘意義的洞天福 地。

葛洪《神仙傳》中大量描述的仙境多為山中,藉由山中方有洞穴的邏輯性創 造該地的絕對與超凡,但卻在海上島嶼的描述甚少,主要乃因葛洪居住地為羅浮 山,故蒐集資料易受活動範圍的限制,要詳盡描述海上情形本就不易;又魏晉六 朝當時的時空背景,中國人極少從事海上活動,故難以用島或洲宣教和說服時人。

《抱朴子》中提及「山林之中非有道也,而為道者必入山林,誠欲遠彼腥羶,而 即此清靜也」15說明了山林隱逸為修道成仙的必要途徑,藉由神秘氣氛的想像引 出另有天地。就其天地可分作「洞天」、「福地」,此二者無具體明確的位置,非 專指某山岳單一區塊,而是具有古代神話潛在的象徵意義。洞天的觀念是對山岳 信仰的轉化,《神仙傳》中所羅列的名山皆包含於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之山 岳中;葛洪《抱朴子„金丹》「上皆生芝草,可以避大兵大難,不但於中以合藥 也。若有道者登之,則此山神必助之為福,藥必成。」16更被視為是最早的福地

13 陶潛:《搜神後記》(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頁 13-15。

14 李豐楙:《誤入與謫降──六朝隋唐道教文學論集》(台北:學生書局,1996 年),頁 290-291。

15 (晉)葛洪著 王明撰:《抱朴子內篇校釋„明本》(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頁 187。

16 (晉)葛洪著 王明撰:《抱朴子內篇校釋„金丹》(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頁 85。

48

說。此合稱為「洞天福地」,於此天災人禍皆不能入侵,也非凡人所能至,唯有 具仙骨、有仙緣之人方能一見。王烈提到曾經入太行山,山壁突然裂開,縫中有 青泥像骨髓般流出,吃起來味道似粳米,冷卻後又成了青石,撞擊還能發出敲銅 的聲響,再復前往,斷裂的山已恢復到原來的樣子。

王烈,字長休,邯鄲人。常服黃精并煉鉛,年二百三十八歲,有少容,登 山如飛。少為書生,嵇叔夜與之游。烈嘗入太行山,聞山裂聲,往視之,

山斷數百丈,有青泥出如髓,取摶之,須臾成石,如熱臘之狀,食之味如 粳米。仙經云:神仙五百歲輒一開,其中有髓,得服之者,舉天地齊畢。17(〈王 烈〉)

仙緣非人皆有之,還需論其是否具仙骨、心性等要件。在其他文本又言,王烈進 入河東的抱犢山,突見一石室,室中有石架,架上有兩卷白色生絹,取出閱讀後 卻不識上面文字,因不敢取走於是暗暗書寫,將字圖帶給稽康看,稽康完全識得,

於是兩人同去讀那兩卷書,來到上次的路徑,看得分明,待到快到目的地時,又 找不到石室所在之處了。稽康也講求養生服食,但命中無仙緣,則徒勞無功,終 不能夠得道。嚴青家裡貧寒,經常在山中燒炭,忽遇神仙加上本有仙骨,於是仙 人授與神書,且教授他服食石腦芝的方法,尚得到神助,後來斷榖,進入小霍山 而去:

嚴青者,會稽人也。家貧,常在山中燒炭,忽遇仙人,云:「汝骨相合仙。」

乃以一卷素書與之,令以凈器盛之,置高處,兼教青服石腦法。青遂以凈 器盛書置高處,便聞左右常有十數人侍之,每載炭出,此神便為引船,他 人但見船自行。後斷榖入小霍山去。18(〈嚴青〉)

17 (晉) 葛洪撰、胡守為校譯:《神仙傳》(北京:中華書局,2010 年),頁 232-233。

18 (晉) 葛洪撰、胡守為校譯:《神仙傳》(北京:中華書局,2010 年),頁 249-250。

49

嚴青的無心插柳柳成蔭,多為當時仙傳傳說的筆法,正反映出當時魏晉時人的集 體意識,他們苦於生活中種種無奈,故期望藉由一個希望的假託,創造出一個恣 意翱翔、無罣無礙的空間。又舉凡成仙和洞天福地之間關係密切,故地仙多住於 此,而凡人多為誤入或是遇仙人指引,讓此處成為與凡人最接近的地方。

因此《神仙傳》中特別著墨地仙形象的描述,拉近凡人與仙界的距離,在此 不受仙界的界條規範、人界的封建限制,能超脫生死,在仙境中過仙人般永恆逍 遙恣意享樂的生活,自由悠遊於人間。《抱朴子„論仙》:「按《仙經》云:『上士 舉形升虛,謂之天仙;中士游於名山,謂之地仙;下士先死後蛻,謂之屍解仙。』」

19道教追求得道成仙,認為人的形體通過一些形式的鍛鍊與悟道可以長生不死,

成仙以後也可以一樣生活在普通人的世界,而這乃是修道者的理想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