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面對的態度和方法

第四章 生命究竟的發現與醒悟

第二節 人生困境中的精神解脫

二、 面對的態度和方法

人類無法由物理世界中親眼目睹時間的存續,而仙人卻能輕易凌駕時間所帶 來的束縛,但生離死別是兩兆相對關係,而非單一方所及,縱使自身得以長壽能 和日月同光與天地共存,但相對一方卻無力超脫,不免一死,只留仙人獨自永存 下去。而神仙必定會面臨人間的生老病死,但態度卻十分冷漠、消極,以事不關 己的應對方式,僅單存提供修身道術,如:保持精神寧靜、不勞累形體、慎守先 天真性、關閉感官、補益養生等方法使人增壽,天門子特別懂得補益養生之道,

所著經文說明了陰陽五行的運行和其相生相剋,並精研其中的微妙,詳悉其中的 盛衰變化。又明白陳述運用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這些長生不死的道術,還 說明了陰陽相輔之道。他施行這一道術,活到兩百八十歲,臉如童子,最後進入 玄洲而去:

天門子者,姓王名綱。尤明補養之要,故其經曰:「陽生立於寅,純木之 精;陰生立於申,純金之精。夫以木投金,無往不傷,故陰能溲陽也。陰 人著脂粉者,法金之白也。是以真人道士,莫不留心駐意,精其微妙,審 其盛衰。我行青龍,彼行白虎,彼前朱雀,我後玄武,不死之道也。又陰 人之情也,有急於陽,然能外自戕抑,不肯請陽者,明金不為木屈也。陽 性氣剛躁,志節踈略,至於遊晏,則聲氣和柔,言辭卑下,明木之畏金也。」

天門子既行此道,年二百八十歲,色如童子,乃服珠醴得仙,入玄州去也。42(〈天 門子〉)

仙人清楚陳述養生之道以求長生,故讓身體經常勞動,進食要適當少量,而勞動

41 鄭曉江:《生命終點的學問》(台北:正中書局,2001 年),頁 148-149。

42 (晉) 葛洪撰、胡守為校譯:《神仙傳》(北京:中華書局,2010 年),頁 145-147。

96

不要過頭,量少但不能使人虛弱。避免油膩的食物,節制酸鹹之味,減少思慮,

損減喜怒,排除追求名利的心,謹慎施行房事,如此就可順應根本,契合上天創 造萬物的奧秘,天門子因此活了兩百八十歲,但卻未見他提及家人也一同成仙,

勢必他也經歷了生離死別的痛苦,僅單一方的延壽,並未解決人類害怕的死亡的 降臨,徒留下的只是孤單的面對世代輪替。或面對病患時的醫療診治,如:服食 藥餌、給予藥方、飲用或盥洗仙水,或教其法術,使其免於立即死亡,〈董奉〉

一文中提及,有個人年紀輕輕就患有痲瘋病,且病入膏肓將死,故乘車去見君異,

叩頭請求君異憐憫並給予治療。君異命此人坐於房間內,用五層布蓋住眼睛且不 能動,家屬亦不能能靠近。病患聽到有一動物來舔遍自己的身體,氣息大小如牛,

但終究不知是什麼動物。病患當下疼痛難耐,之後君異解開其布巾,給病患喝水 後打發他走,且告知即將痊癒。十幾天裡,病患身體通紅無皮,唯有在水中洗浴 時才不痛,果真二十多天後,新皮長出,痲瘋痊癒,身體如同凝結的脂肪一樣白 潤:

君異後還廬山下居。有一人少便病癩,垂死,自載詣君異,叩頭乞哀。君 異使此人坐一戶中,以五重布巾韜病者目,使勿動搖,乃勅家人莫近。病 人云,聞有一物來舐之,痛不可堪,無處不匝。度此物舌當一尺許,其氣 息大小如牛,竟不知是何物,良久乃去。君異乃往解病人之巾,以水與飲,

遣去,「不久當愈,且勿當風」。十數日間,病者身體通赤,無皮,甚痛,

得水浴,即不復痛。二十餘日,即皮生瘡愈,身如凝脂。43(〈董奉〉)

避開了此次苦難獲得重生的確可喜可賀,但日後生活則難測。療癒似乎只是將生 離死別的痛苦往後延期,終究一日還是須面臨此人生難題,而這診治只是當下免 於立即死亡,而非同成仙般的長生不死,如此仍對困境無解。或遇到貧困急難者

43 (晉) 葛洪撰、胡守為校譯:《神仙傳》(北京:中華書局,2010 年),頁 334。

97

予以救濟,如:仙人在市上行乞,討來的銀兩隨即賑濟貧窮人。李阿,蜀人歷代 皆看過他,他始終不老,每每在成都集市乞討,而得來的錢又隨即用來賑濟貧窮 的人,夜裡離開,早上回來,世人不知道他住在什麼地方:

李阿者,蜀人也。蜀人傳世見之,不老如故,常乞於成都市,而所得隨復 以拯貧窮者,夜去朝還,市人莫知其所宿也。44(〈李阿〉)

又如壺公能招魂治病,上有符咒二十多卷,故所賣之藥從不二價。他賣的藥百病 都能痊癒,後來的情形也皆如此,他每天賣藥得數萬錢,卻隨手施捨給市場上、

道路上貧乏飢凍的人,自己留下得很少:

……其賣藥口不二價,治百病皆愈,語賣藥者曰,服此藥必吐出某物,某 日當愈,皆如其言。得錢日收數萬,而隨施與市道貧乏飢凍者,所留者甚 少。45(〈壺公〉)

仙人總能幫人逢凶化吉,金銀珠寶對其而言並無等值的相對性,故隨手布施對凡 人是天大的恩惠,也能成就仙人自我價值的提升,但救急不救窮,接受布施者其 後的日子仍需自力更生,當下看似的恩惠似乎也不再如此偉大,並無法使貧困者 永遠遠離飢貧交迫。或預言吉凶,助人消除災禍,如:孫登對柳下惠的勸告、李 意期對劉玄德的預測,藉由推其天象和人事的關係,亦或運用先數增加凡人壽命,

劉京按照薊子訓口訣施行,能差遣鬼神,立刻興風起雨,隨時有飲食供應,並能 知道吉凶事件發生的日期,能為人祭天增加壽命,有的得到十年壽命,到期後都 死了,不相信劉京預言的人到其後亦卒:

……能役使鬼神,立起風雨,名致行廚,坐在立亡,而知吉凶期日,又能

44 (晉) 葛洪撰、胡守為校譯:《神仙傳》(北京:中華書局,2010 年),頁 87。

45 (晉) 葛洪撰、胡守為校譯:《神仙傳》(北京:中華書局,2010 年),頁 307。

98

為人祭天益命,或得十年,到期皆死,其不信者,至期亦死。46(〈劉京〉)

縱使能藉由預言逃避災禍,或運用仙術增加壽命,讓死者起死回生,讓當下的生 命持續或再現,但凡人終將回到「死亡」這必經的過程,而再度延續、保證往後 的年壽長度,似乎和其無關,且做出了明確的切割。又因仙人歲數的無限,在昇 天前少則有百餘歲,多則萬壽無疆,但對照眾親人、故友的凡人年壽,他人勢必 一一辭世,如此仙人卻也束手無策,至多顧及自家妻兒,但又由更多的故事顯示,

仙人多數能顧及自我的保全,面對其他家人的人生百態也未能做到「一人得道,

雞犬升天」的庇蔭。中華文化中對五倫有著高度的肯定,是人與人相處時禮的最 高表現,視其為千古不變的道理,即便時代已不同,沒了君臣關係,但國家與國 民間仍存有忠於國的道理,五倫之道雖會隨著時地而調整,47但根本道理均架構 在「禮」之上,禮的存在非用於限制人們活動,而在於安置人的情感。個人定在 倫常關係中,處於一個中心位置,而交流於相對位置時則有一定的禮儀,如此非 但能安定人心,更能使生活處於一個穩定的狀態。道教道出了人必死亡,且非所 有人皆能超脫的事實,除非眾人皆成仙,否則五倫就有其存在的價值意義,且讓 人將情感寄託其中,故人應當及時行孝,免有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之憾,亦或是應當盡忠報國,免有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之悲,五倫之如此重 要皆應人會死的事實存在,所以人該將自身責任加以承擔,且讓使命感更為透 顯。

無法依其期盼圓滿收場即為中華文化中認定之缺憾,在《神仙傳》中對此並 未解決當時人們的恐慌,且得到無解的答案,相對的也得到了否定超越的可能,

故人生應勇於從世俗框架桎梏中跳脫出來,不要在甘於受人生限囿,應從新樹立 新立足點和價值指標,使現實生命充滿衝撞力和生機,重視肉體當下生命的意涵,

而不再禁錮在妄想永生的奇蹟中,讓生命獲取更富饒而深刻的認識和詮釋。

46 (晉) 葛洪撰、胡守為校譯:《神仙傳》(北京:中華書局,2010 年),頁 245-248。

47 蔡仁厚:《孔子的生命境界─儒學的反思與開展》(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8 年),頁 62-63。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