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六節 物流叢集理論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9

應商或多個工廠,需要向全美國幾千家分店進行快速即時的配送。由 於使用了 Hub and Spoke Network,使得 LOWE’S 可以建立有彈性的 供應鏈運輸網路,可以使產品以超過一種路線以上的不同方式運送到 目的地,也可以滿足一種產品來自多個不同城市的供應商。基於這種 彈性,LOWE’S 公司可以按照業務的需求彈性地安排運輸網路的最佳 化(例如:不同路線會有不同運輸成本,也可能有不同的運輸速度),

使得成本與效率都獲得滿足。

上列案例說明了為何電子商務環境下的供應鏈網路設計還是採 用 Hub and Spoke Network。因為電子商務業者處於供應鏈網路的第 三類,所有產品都是由製造商提供的,電子商務業者本身不從事製造。

因此在供應端上游對於相同產品擁有多個供應商或是可以從多個城 市取得商品是必要的選項,而在交通網路有事故或天氣因素等不可控 問題發生時,電子商務業者仍然必須設法把產品盡可能準時送達給客 戶。Hub and Spoke Network 的網路設計能完整的提供這樣的彈性,

又能保持配送、分揀產品的成本在相對較低的狀態。

由於電子商務行業屬於相對新興的行業,即使全世界最大的亞馬 遜公司(Amazon.com)也還在高速發展的時期,有關亞馬遜公司宅 配到府的運輸網路、物流中心設置即使在美國也還在不斷增長的過程 之中。因此本研究也參考了亞馬遜公司在美國與中國大陸設立 RDC 的佈署數量與分佈城市,用來對照同一家國際大型電子商務公司在美 國與中國兩地進行業務發展時的供應鏈網路設計。

在中國大陸建設一個電子商務公司的全中國大陸宅配供應鏈體 系,是一個相當複雜的課題。除了需要考慮 1,000~2,000 公里以上的 跨 RDC 之間的運輸以外,還需要考慮如何設置 RDC 才會更加節省成 本又不會過度降低配送時效。因此本研究將中國大陸主要電子商務公 司現在的供應鏈體系加以分析,並且與美國的大型公司供應鏈體系做 出對照分析。

第六節 物流叢集理論

Hub 所在城市經常是大型的物流城市,根據麻省理工學院(MIT) 教授 Sheffi[2012]所提出的「物流叢集」(Logistics Cluster)的定義,

是指在特定區域內,具備的物流後勤活動與設施的密度,特別明顯的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高於其他區域或城市。物流叢集的組成基本要素,是指一群提供物流 服務的機構集中的區域,包含第三方物流公司、運輸承運商、倉儲公 司、貨運代理公司、公司內自有物流部門的物流中心與製造設施、以 及那些主要營運活動大部分與物流相關的公司或機構。上列機構與公 司聚集在一個特定區域內且密度很高,就稱為「物流叢集」。

在物流叢集區域或城市之內,需要包含三大特徵:

第一:是大量的「物流」活動,把產品由供應商或製造業者運往 其「下游」(Downstream)。

第二:是完整的「資訊流」服務,產品訂單明細資料(包含產品 規格數量與交易條件等)向「上游」的貨主流動,而訂單狀態資料則 向「下游」的買主流動。

第三:是「金流」的流動,以滿足完成供應鏈中交易完成的條件。

因此物流叢集除了物流設施、資訊基礎建設之外,還要包含完整 的金融服務,又因為物流叢集是運輸的 Hub,因此還需要有提供大量 能源的設施(例如:加油站、裝卸天然氣以及石油的港口等),這樣 才能組成一個完整的物流叢集區域或城市。也就是說,物流叢集是包 含了完整的「三流合一」機能的。

物流叢集的特徵包含了:地點適中、政府投資於交通基礎建設、

配套的人才來源、完整的資訊與交通基礎建設等,才能促進物流叢集 的形成。例如:美國田納西州(Tennessee)的曼菲斯市(Memphis),

位於密西西比河畔,工業革命以來就是重要的水陸交通城市,雖然人 口仍然只有 130 萬人,但是每天操作的空運貨物量高達 3.69 百萬噸/

年,相當於人均空運貨物操作量高達每人每年 3 噸。就城市人口排名 而言,曼菲斯市在美國排名第 43 名,但是空運操作量為全美國第一 名,鐵路貨物操作量為全美國第三名,而內陸水運貨物操作量為全美 國第四名。此一高密度的物流後勤操作量突出於全美國城市,曼菲斯 市被定義為「物流叢集」當之無愧。[Sheffi, 2012]

同時,Sheffi[2012]認為物流叢集區域或城市的優點,包含了下列 幾點:

一、物流叢集區域內的工作都需要的多數是本地人才,因此可以增 加當地就業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21

二、多數「客製化」的最後階段加工,最好留在物流叢集內才執行,

這樣可以使當地對應客戶需求的反應時間最短。同時,能更進 一步促進物流叢集的地方經濟發展。

三、物流叢集將會吸引不同的產業進駐,因為這些產業可以分享物 流叢集區域內更便宜的運輸(規模經濟帶來的效益),以及享 受物流叢集內的高品質服務。

四、物流叢集可以提供一般性的工作機會給當地勞工,而非一定需 要受過高等教育或高學歷高經歷的人才。

五、一般而言,物流相關企業都喜愛內部晉升以使得高階管理人員 具備物流實務經驗。物流叢集能提供非高學歷人才晉升高階的 更多機會。

由於物流叢集能吸引多種產業進駐區域內,因此使得該物流叢集 區域或城市產業多樣化,因此物流叢集更能具備承受經濟變動的能 力。

Sheffi[2012]說明了在物流的節點(Logistics Nodes)上,需要執 行「集貨」(Consolidation)、「卸貨」(De-Consolidation)、轉換運輸 工具或運輸模式、或是「轉運」(由上一段的運輸工具向下一段的運 輸工具轉運)。證諸 Hub and Spokes Network 的供應鏈網路設計,上 述這些物流活動就是在 Hub and Spokes Network 之中,Hub 城市具備 的主要物流機能。商人們基於在物流叢集之中,可以使得庫存集中以 減少供應鏈上的總庫存,以及相對便宜的運費,因此 Hub 集中設立 在特定一些城市,是因為物流叢集形成之後提供了相對有利於物流服 務所產生的經濟利益,促使供應鏈在物流叢集自然集中的結果。因此 Sheffi[2012]舉例:荷蘭的港口(相當於 Hub 城市)在 1560 年代,就 已經有 30%的貨物採用「轉運」模式,到現代更是超過 50%以上的 貨物都採用「轉運」模式。由此可見,Hub and Spoke Network 模式 的供應鏈網路的形成,有其經濟與物流原理上的有利因素。

Sheffi[2012]指出:物流叢集的成功關鍵之一為多模式運輸的連接 性(Multi-model Connectivity)不論是美國的洛杉磯、芝加哥、曼菲 斯市等地或是西班牙的 Zaragoza,都是因為在物流叢集裡面具備了完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整的「多模式運輸連接」的基礎設施,因此能夠產生巨大的物流量在 不同運輸方式之間快速有效率的交流。

綜上所述,「物流叢集」的發展是基於地理與經濟的條件自然 集中後形成的,但是 Sheffi[2012]也提出「物流叢集」的發展受到基 礎建設持續擴張的因素會有其發展上限,基於城市可用的土地面積有 限,物流叢集不可能無限制的發展。相反的,高速發展下的物流叢集 都會區如果發展的越快,將會越容易達到「自我窒息」的程度。因為 所有的物流基礎建設將會逐步填滿整個都會區可用的土地。可見任何 一個城市以有限的土地,即使可以透過供應鏈管理技術不斷地提昇該 城市的物流處理效能,但是其物流發展仍然有上限。

因此我們可以推論:一個城市的物流處理能力在理論上必然有 其上限,而如果能加強特定城市裡的物流基礎建設,使得該城市物流 處理的效率提昇,則該城市能進一步走向「物流叢集」的方向,而其 中有一項物流基礎建設的發展重點,那就是多模式運輸的連接性

(Multi-model Connectivity),因為這類設施一旦形成效率化的運作模 式之後可以使得多種交通方式之間的交流速度提昇,也就相對提昇了 該城市的物流處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