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電子商務去中間化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1

四、 資訊流

「資訊流」就是網站的架構,也就是達到上述三項而造成 的資訊交換。一個好的網站架構就好比一個好的賣場,消費者 可以快速的找到自己要的產品,有舒適的購物空間、各式各樣 的促銷活動、服務櫃台,產品均有詳細的說明,良好的資訊流 是電子商務成功的先決條件,內容包含各項資訊交換、管理分 析等。電子商務中的「資訊流」可與 4P 的促銷理念做對應的思 考,在促銷執行時先收集有關消費者習慣,進而清楚瞭解客戶 消費習慣、能力或區域等等因素,並將之資料作交叉分析,以 提高銷售的數量,這些都是屬於資訊流的範疇。

第四節 電子商務去中間化

由於電子商務的出現改變了供應鏈的原有模式,並帶來深刻的變 革。工業革命以來建立在生產商-中間商-批發商-零售商-消費者 基礎上的基本流通格局受到根本性調整[李駿陽,2005]。傳統上,大 部分的生產商並不將他們的產品直接銷售給最終用戶,在他們中間是 一連串的中間商,他們發揮著各式各樣的作用,構成了營銷管道,其 中的零售商、批發商和經銷商等等參與了用於最終消費和使用的產品 和服務的生產。中間商憑借自己的各種聯繫、經驗、專業知識以及活 動規模,能夠更加有效地推動商品廣泛地進入目標市場,因而中間機 構可以比生產企業自己更加出色完成促進商品流通的活動。

根據周俊等[2010]所述,經銷商的職能有下列幾項:

一、資金雄厚。

二、有充分開拓市場的銷售能力。

三、在當地有數百家零售商店的支援。

四、具有充分的商業知識。

五、具備能與廠商合作的協調中。

六、有接受企業新觀念的素養。

七、有耐性推廣的毅力與解決銷售問題的自主力。

綜合分析上列幾項,傳統通路的經銷商所扮演的角色就是在製造 商與消費者中間執行了四流之中「商流、物流與金流」的三大主要功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能。

經銷商與所有中間商(例如:批商、零售店等)的存在,過去以 來雖然提供了傳統通路之中有關「商流、物流與金流」的三大主要功 能,這些中間商也必須賺取一定的利潤才能生存,在層層轉賣的過程 之中,商品最後到消費者手中的價格也就被層層抬高,因此轉賣次數 越多,商品價格被加成的次數與百分比也就越高。

中國快遞業的興起和電子商務的發展可以說是相輔相成,脫不了 關係,因為電子商務的興起使得傳統的實體中間商面臨著去中間化的 壓力。實體中間商的傳統行銷方式、單純以交易導向的角色受到了前 所未有的衝擊。張敬德[2009]指出所謂去中間化(Disintermediation),

即是指在一個價值鏈中撤出中介體系或其中的業務流程。一般是指通 過網際網路,製造商可以直接將商品和服務賣給顧客,而不需要經過 經銷商或中間商交易的現象。省略仲介的經銷體系可以大幅地降低交 易成本。

孫開慶[2006]便指出電子商務時代的去中間化現象有以下四項 優點,分別說明如下:

一、有便於企業提供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

電子商務時代,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越來越明顯,誰能夠滿足這 種需求,誰就會在經濟活動中掌握主動。去中間化下的電子商務縮短 了企業與顧客之間的距離,使企業與消費者直接充分溝通,消費者可 以方便地查詢產品資源,訂制產品與服務,線上付款,獲取產品使用 維護常識等。

二、便於企業掌握消費者需求資訊:

去中間化下的電子商務企業可以利用網路良好的互動優勢與顧 客直接溝通。例如用戶可以通過線上服務中心進行各種諮詢、建議、

登記,甚至投訴,所有的資訊都被記錄到服務中心的資訊庫中。由於 納入電腦系統管理,大大提高了企業對消費者需求特徵的分析、歸納 和總結的效率與準確度。

三、有利於企業提高售後服務技術支持的能力: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3

對一些售後服務和技術支援要求較高的產品或服務,利用網路來 開展將大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方便性,提高顧客滿意度。

四、降低成本帶來的收益可在企業和消費者間分享:

由於流通環節的減少,分享利潤的主體減少,企業降低成本、提 高利潤的空間加大,也為利潤在企業和消費者間帶來了分享額外利潤 空間的可能性,這種分享一方面有利於企業擴大銷售,另一方面有利 於企業的持續發展。

電子商務興起之所以能夠對流通行業的中間組織產生變革性的 影響,是在於它能夠使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直接溝通變得容易,使 處於仲介的傳統流通組織作用下降,全新的交易方式和方法促進了組 織價值鏈和價值系統的持續變革。此外,電子商務能夠降低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決不僅只是產品和服務的貿易價格,特別是在交易商品種類 複雜的市場上,交易成本的內涵非常豐富。交易成本有兩種類型:協 調成本和激勵成本。協調成本是與協調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協調相關 聯的成本。它包括:需求和滿足需求的方法之辨識、其後的買賣雙方 的最佳匹配。因此,協調成本包括發現成本,資訊成本(獲取和辨識)、 議價成本和決策成本。激勵成本包括與獲得激勵均衡有關連的成本。

它包括克服資訊不完全和不對稱成本、克服履約的不完全和不對稱。

因此,激勵成本包括保障成本(監督交易活動、履約結果和欺詐行為)

和執行成本。

先進的 IT 技術的應用和電子市集的演進會降低生產者的交易成 本,因此,其可以使生產者將原來在傳統市場上從中間商購買的許多 交易活動內部化。由此帶來的價值系統內部的價值重新分配最終會將 中間商徹底去除。如果實現了去中間化,那麼生產者就會因為利潤率 的增加而受益,並將節省的一部分費用傳遞給消費者,消費者就可以 享受較低的價格和擁有更多的選擇。另外,只要一個生產者能夠在價 格和質量上佔據優勢,直接銷售就可以消除消費者的不確定性,一個 贏者通吃的市場就會出現。網絡經濟的透明特質也使得買賣雙方較容 易進行發現、撮合、比價和談判。它同樣降低交易成本和公司規模,

減少市場進入障礙和買賣雙方的差距。

當這些交易方式和方法的進步超越組織之間的範圍擴展至個人 消費者時,產業的變化就為產品和服務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他們 可以跳過傳統的中間商,直接與最終消費者打交道。早期的電子市場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資訊系統研究表明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直接交易的發展趨勢會逐漸 消除價值系統中的中間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