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針對母語為日語學習者的聲調教學

第一節 現行教材檢視

在提出教學建議之前,筆者希望能借鑒於當前的主流教材,以期從前人的智慧 中得到啟發。以下將分為臺灣教材與日本教材兩個部分,分別呈現現行教材中針對 初學者的聲調教學內容,並就其著重的面向加以討論。

(一)台灣教材

為了因應來台學生的需求,臺灣的主流教材多以英語為說明語言,並非針對母 語為日語學生的教材,與本節的討論對象有些許出入。然而日籍學生的確在來臺學 生中佔了相當的比例,筆者認為他們在學習上的需求是不容忽視的,故將臺灣教材 亦納入呈現與討論對象之列。本節中所呈現的臺灣華語教材有三,分別是《新版實 用視聽華語(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2011)、《遠東生活華語(第一冊)》(葉德 明,1970)、《當代中文課程 1》(鄧守信,2015)。這三套教材中,前兩套是臺灣各 大學語言中心最常使用的教材,而最後一套則是近期出版的新教材,未來極有可能

成為新的主流教材,筆者認為上述教材應能反映臺灣華語教學的現況。

1. 《新版實用視聽華語(一)》

在《新版實用視聽華語(一)》(以下簡稱《視華》)中,關於聲調的說明首次出 現在認識發音的章節中,此一章節位於日常用語與正式課文前,目的是讓學習者對 華語的語音結構有基本的認識。其中,聲調的介紹在聲母與韻母之後,具體呈現方 式如下:

圖 五-1 《新版實用視聽華語(一)》:聲調描述

(圖片係由筆者重新剪貼合併而成)

如圖所示,聲調介紹的內容可分為調名、拼音標記、調型描述、調值呈現等四 部分,其中拼音標記法有注音與漢語拼音兩種,調型是以文字描述,而調值則以數 字(根據五度標記法)與曲線兩種方式表現。然而可能是考量到學生對於五度標記 法缺乏概念,編者在聲調描述表格的下方附上以五度標記法呈現的聲調音高圖(請 見圖 五-2)。

91

圖 五-2 《新版實用視聽華語(一)》:Tone Graph

從上述二圖的呈現內容可知,此教材介紹三聲時係以本調為主,包括下降與上 升兩個部分。其中圖 五-2 除了相對的音高變化以外,也表現了各聲調的音長。若 將圖中點與點之間的距離視為表示音長的時間單位,則三聲比起其他聲調來得長,

且低平的部分持續了兩個單位,上升的部分僅集中於最後一個單位,將三聲的低平 特性表現得更清楚,補足了圖 五-1 的不足。

從圖 五-2 可得知,一聲、二聲、四聲的音長應相等,然而在實際的語音表現上 並非如此。如筆者於第二章所述,根據 Xu (1997) 的實驗結果,母語者朗讀四個聲 調 的 單音 節詞時,音 長 表現應 如 圖 二-3(見第 7 頁),音節的長短依序為 T3>T2>T1>T4,最長的是三聲,而四聲則是最短的。儘管如此,從音韻學的角度看 來,聲調是依附於音節存在的,而音節作為華語語音中的基本單位,所代表的時間 概念應相等。站在外語教學者的立場,從「四個聲調的音長皆相等」的概念出發,

有助於減少學習者的混亂與疑慮,故筆者認為《視華》的聲調標示法有其教學上的 價值。至於三聲在最後一個時間單位音調上升的表現,依照筆者的詮釋,則反映了 三聲音節後方無接續音節時必須上升的現象。

在認識發音的章節之後,編者呈現了許多日常用語與課室用語,利用這些生活 化的詞彙,反覆進行發音練習,同時加強學生認讀拼音標記的能力。而三聲變調的 規則也在其中一部分的練習中呈現,然而唯獨介紹:(1) 兩個三聲音節連續時前字 變調為二聲,以及 (2) 三個三聲音節連續時必須依照上下文判斷變調方式等兩點,

並未說明後方接續為一聲、二聲、四聲音節時,僅以半三聲發音。

關於三個三聲音節的連續變調,編者以三個三聲音節的詞彙「你很好」、「你很 早」、「你很懶」為例,分別呈現兩種變調的結果:「二聲+二聲+三聲」與「三聲

+二聲+三聲」,並說明必須依照上下文判斷變調方式,然而並未針對兩種變調方 式在深層語法結構上的語義差異提出解釋。

2. 《遠東生活華語(第一冊)》

與《視華》相同,在《遠東生活華語(第一冊)》(以下簡稱《遠東》)中,發音 介紹獨立於正式課文之外,於第一課之前先行呈現,只是順序有些微不同。《遠東》

先介紹了華語中數字的說法,接著使用數字說明華語的音節構造(聲母、韻母、聲 調)。在聲調的介紹中,《遠東》首先強調聲調在華語中具有重要的辨義性,接著說 明聲調在漢語拼音系統中的標記方式,並以表格方式呈現四個聲調的拼音標記、調 型描述、調值呈現等基本要素,如下圖所示:

圖 五-3 《遠東生活華語(第一冊)》:聲調描述

圖 五-3 與《視華》的內容相去不遠,除了將輕聲移除以外,唯一的差異便是 三聲的調值呈現。與圖 五-1 相比,圖 五-3 的音高曲線中,下降部分縮短了,筆 者推測可能是為了強調起音不宜過高,但乍看之下上升反而成為最主要的部分。與

《視華》相同,《遠東》在表格後也附上了以五度標記法呈現的聲調音高圖。

93

圖 五-4 《遠東生活華語(第一冊)》:Tone Graphs

《遠東》與《視華》呈現的基本上是同一張圖,只是將四個聲調分別呈現,在 畫面上一目了然,視覺感受更為清晰。除此之外,音高圖之後也立刻介紹了三聲變 調的規則:(1) 在一聲、二聲、四聲與大部分的輕聲音節後,三聲應讀為半三聲,

上升部分丟失;(2) 當三聲音節後方接續另一個三聲音節時,前字應讀為二聲,然 而拼音標記並不改變。在介紹完聲調的調值與變化規則後,輔以聽力、口說、拼音 閱讀等練習。

3. 《當代中文課程 1》

與前兩本教材不同,《當代中文課程 1》(以下簡稱《當代》)並無語音操練的章 節,取而代之的是關於華語更全面性的語言學知識介紹,包括類型學特徵、音韻學 特色、文法等三個部分,其中音韻學特色中便介紹了漢語拼音系統、華語聲調、音 節結構、捲舌音等前兩本教材於「認識發音」的篇幅中呈現的內容。

在針對華語聲調的介紹中,說明了音高在華語中扮演辨義的角色,而在英語中 僅用來表示語氣的不同,故在英語中嘗試尋找能與華語聲調對應部分的學習法可 能是無效的。接著呈現四個聲調的調型描述與拼音標記,介紹三聲變調的規則──

三聲+三聲→二聲+三聲──並稱之為華語中唯一的變調。

其餘與聲調、拼音系統有關的介紹與練習分散在每一課的最後,如此學習者便

能使用當課學習的詞彙練習發音,如第一課最後便以本課生詞重新介紹四個聲調,

如下圖所示:

圖 五-5 《當代中文課程 1》:第一課發音練習

圖中右邊所呈現的都是第一課的生詞,如此一來學生便能在複習生詞的同時 練習發音。兩個三聲連續時的變調情形以本課生詞(或短句)「小姐」、「你好」、「很 好」等組合加以解說,三個三聲連續時的變調情形則以「李小姐」、「我很好」作為 實例說明聲調變化。與傳統三聲連讀變調分成左分枝 (left-branching) 「二聲+二 聲+三聲」與右分枝 (right-branching) 「三聲+二聲+三聲」介紹的作法有些微不 同,《當代》僅利用當課習得的「李小姐」介紹右分枝的變調方式,卻囿於可用詞 彙的限制,並未針對左分枝的變調方式加以說明。另外,與前兩本教材不同的是,

《當代》特別說明了詞彙間的三聲變調影響,如「我喜歡」的「我」受到後字影響,

必須變調,由於學習時通常是以詞本位的方式進行,故「我」的變調容易被忽略。

這一點《當代》的呈現方式有助於學生對三聲變調的表現有更細微的認識(請見下 圖)。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當代》並未展示四個聲調的調型變化,一切有賴授課教 師的示範與解說。

95

圖 五-6 《當代中文課程 1》:三聲變調

上述臺灣教材中,《視華》與《遠東》都著重於聲調調型與調值的呈現(以本 調為主),並用音節輸入(日常用語、基本詞彙或無意義的音節)的方式練習聽力 與發音,而《當代》則強調發音與課文教學並進,練習時應以學生已知的、有意義 的詞彙為主。在三聲變調的解說上,《視華》與《當代》都針對三聲音節讀成二聲 的規則進行詳細說明,其中後者甚至介紹了跨詞彙的變調31,而《遠東》則是唯一 提及半三聲變化的教材。除了上述的差異外,三本教材的說明全部以英文呈現,由 於學生背景多元,使用英文說明的優點顯而易見,只是日本學生的理解程度就因人 而異了。

(二)日本教材

日本的華語教材多以中國普通話為發音基準,書寫上也採用簡體字,一般稱為 中國語或北京語。近年來日本興起一股來臺旅遊的風潮,介紹臺灣華語(或稱為臺 灣中國語)的書籍也逐漸增加,但市面上大部分的華語教材仍以普通話為主,大學 中文系授課的內容亦偏重於此。與在臺灣學習華語多採用上述三套教材(《視華》、

《遠東》、《當代》)其中之一的情況相比,在日本學習華語並無主流的教材,大學 中文系通常使用各校的自編教材,一般外語課或補習班則由授課教師決定合適的

31 其實《視華》中也呈現了如同「你很好」一般跨詞彙的三聲變調實例,然而彼時學生尚未習得 詞彙的意義,呈現內容也僅有注音與拼音,故筆者認為只能算是無意義的音節練習。

教科書。與臺灣的教科書相比,日本的中國語教科書選擇相對多元化。除此之外,

也有許多日本人選擇自學,因此市面上為自學者設計的課本也很豐富,甚至還有主 題式的課本,如旅遊華語、服務業華語等。

也有許多日本人選擇自學,因此市面上為自學者設計的課本也很豐富,甚至還有主 題式的課本,如旅遊華語、服務業華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