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環境學習中心發展模式與組成要素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四節 環境學習中心發展模式與組成要素

文建會推動「社區總體營造」,除了反映以人、居民為主體的政策觀念,由 下而上進行社區重建外,並透過教育體系的配合,凝聚居民意識,改善生活環 境品質,並重建社會倫理秩序,以期真正達到人與人、人與環境、人與社區之 間和諧倫理關係的重建。

一、社區發展研究案例

莊淑姿、劉建霖(2004)的研究指出:鄉村社區之總體營造若缺乏與產業 的結合,則易流於少數人群的「形而上」活動,並可能被視為地方發展的阻力。

有別於上述二者,溪南村以地方產業為基礎,以產業轉型凝聚地方共識,並進 一步將社區經濟發展的概念擴充至社區居民的生活、文化及地區的生態;由公 民參與,取得共識再行建設,再行改變的過程,正是公民參與社區活動的典範。

吳宗瓊(2007)研究生態旅遊發展模式,並以桃米社區為實證個案,提出以社 區為核心的六大課題:(1)掌握社區核心資源價值;(2)資源保育觀念的建立;(3) 社區的支持與協助;(4)組織與機制的建立;(5)產業化課題的因應;(6)回饋機制 的社區意涵。最後提出鄉村社區生態旅遊發展模式,包括了「社區經營」、「資 源管理」、「旅遊管理」等三個面向的運作機制。

林柏霖、蔡必焜(2007) 研究華山社區透過學習型團體共享機制,由華山社 區的主要三個學習型組織(華山社區發展協會、華山休閒產業促進會、雲林縣民 速發展協會)充分授權舉辦活動,為社區中組織成員創造學習的機會及空間,如 舉辦相關的教育訓練課程,並藉由社區間的學習活動來提升社區組織成員的工 作及生活品質,組織內部的個人也可以透過不斷地學習而得以自我成長,終將 使社區團體間可以朝向合作及共享的目標邁進。

賴爾柔(2003)的研究指出:不同社區中,動員社區居民參與社區行動的能 力,會因社區內外在因素之不同而有別,例如,社區區位(位於都市或鄉村)、

社區特質(住宅社區或商業社區)、社區成員的特質(教育程度高低、社區民眾

職業別)等因素之不同均可能造成差異。賴爾柔、李芝靜、謝昌隆、洪貴真、

邱昭豪(2006) 的研究指出社區發展協會的理事長與總幹事是一種「公共財」,因

38

此,若是社區中缺乏主動積極、熱心公共事務的人,則社區行動肯定會窒礙難 行。蔡慧敏(2006)研究中亦提及經由熱心人士、社區、及地方之參與,可協助社 會轉型至「環境友善的公民社會」。

顏建賢、方乃玉(2005a,2005b)研究指出:澀水社區經九二一震災之後,居 民積極投入重建工作,參與社區總體營造;培訓陶土人才,給予民眾尌業機會;

並致力規劃澀水社區生態環境,振興陶藝、竹藝、蛇窯和有機農業,希望結合 民宿、步道和植物解說成為觀光休閒農村,成為國人休閒的好去處。

行政院經建會 2001 年 5 月 2 日通過院會之國內旅遊發展方案,明示結合觀 光資源主管機關,共同推動文化旅遊、生態旅遊與健康旅遊。韓選棠(2001)的研 究提到德國廿一世紀的生態社區海曼村,描述的經營型態可導入由農會輔導,

村民自覺分工合作經營的重要性,由社區生活之功能規劃,而至農業生產規劃、

加工及產品銷售,並結合休閒功能,經營餐飲、民宿、教育農園、兒童遊戲場 所及導覽解說服務,使其成為具休閒功能之有機農業村。林妙娟(2004)對花蓮縣 富里鄉發展所做的研究中發現,首先要凝聚社區居民共識,再進一步籌組推動 委員會,來進行相關發展工作,如整合地方資源,落實規劃案,且要兼顧當地 的自然生態及資源景觀。 故要使一個社區發展能順利推動,首先需要有力人士 凝聚居民共識,再整合地方資源,並落實相關規劃方案

蔡書玄、張長義(2006)的研究指出:社區參與生態旅遊並未被有效推動,以 八煙社區為例,此社區參與國家公園生態旅遊,是國家公園管理處承接由上而 下推動的政策,但社區參與程度低,參與的居民亦不清楚生態旅遊計畫的進行,

故社區無法有效參與生態旅遊發展。

李明諺(2006)的研究指出漁村轉型時面臨的問題:(1)地方專業社區營造人才 不足;(2)地方派系分歧,難以促成發展共識;(3)社區總體營造理念推行狀況不 佳,民眾難以了解社區總體營造之涵義;(4)專家學者設計之內容與當地發展難 以完全相符;(5)專家學者退出社區後,缺乏人才維持社區營造之工作。

由以上可發現社區發展過程,需由當地居民由下而上凝聚共識逐步發展,

尤其需要如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或總幹事等熱心人士來積極推動,並尋求專業 人員的協助,設計與當地相符之規畫方案,結合當地產業,增加當地民眾尌業 機會,如此一來,社區將得以永續發展;反之,若社區發展由上而下推行,或

39

地方派系無法凝聚發展共識,則居民將因不了解發展計畫及方向,而使社區發 展窒礙難行。

二、環境學習中心組成要素 (一)傳統環境學習中心組成要素

以現今環境教育的世界發展趨勢來看,環境學習中心其實是一個提供社會 各階層滿足其對環境教育學習需求整體解決(total solution)方案的一個環境學 習園區。在很多國家地區已有的做法上,將之定位在一個社區自然中心(nature center),它的軟硬體是包括了自然中心的展示、教學、研究、發展等所使用的 房舍設施與經過專業規劃的解說步道與學習據點,並具備了經由專家與社區民 眾、團體共同參與以及審慎規劃的環境教育以及環境解說方案(program)(荒野 淡水自然中心,2006)。環境學習中心本質上(周儒,2001):是一個地方的環境 教育系統規劃,藉由地方資源、人力、管道的整合,所經營的一種系統性的環 境教育活動與學習計畫,服務學生、教師與社會大眾。是一塊土地區域,有房 舍、設施,與專業的人員的配置,在此研究發展與規劃執行專業的環境教育活 動方案或計畫性的節目,主要的活動與方案,是解決地方上的學校師生對於各 種高品質的環境教育、戶外教育、生活教育之教材課程、進修研習與教育研究 等問題與需求的全面解決方案。是作為地方性的文化、休閒、社區服務的場所,

以促成民眾改善環境行動為目的,提供與滿足地方上的居民、社團、企業在環 保理念、環境問題上的環境教育與管理的資訊與日常休閒、工作培訓、生活學 習等方面的需求。

周儒(2004)的研究指出:在已開發或開發中的國家有所謂環境學習中心

(或自然中心)類型的設施,提供學校學生、社區的青少年或一般國民親近自 然環境的機會。如日本即擁有 1200 餘所,英國有 300 餘所,澳洲僅昆士蘭省即 有 25 所,北美地區更超過了 4200 所(周儒,2006)。環境學習中心的功能如下 (Shomon , 1962; Milmine, 1971; Nomura, Hendarti, and Abe, 2003):

提供可呼吸的空間、及未開發土地及都市化地區之間的緩衝帶,亦是社區 的開放空間計畫;提供附近居民戶外教育與休閒的機會與接近自然世界的經 驗,並刺激個人或團體培養出「創新、自豪、負責、及工作」等價值觀;提供

40

有效學習的場所,將在地的、區域的、國家的、國際的環境資訊融入中心內,

有助於加強使用者的環境知識及促進環境的實務活動,民眾可以在其中獲取第 一手經驗,並在活動及勞動中學習;提供人們沈浸在「美」之中的喜悅及精神 上得到修養的機會。提供環境教育的機會,達成環境教育的目的。與其他機構 或地方居民共同合作,引導研究或其他工作;作為不同地理間、部門間、以及 領域間的連結,亦即一個轉化的角色。

環境學習中心最少需具備四個要素,分別是方案、設施、人與營運管理,

彼此間相互依存、影響,而又以方案為核心,如圖 2(周儒、林明瑞、蕭瑞棠,

2000)。

圖 2 環境學習中心構成要素圖(周儒、林明瑞、蕭瑞棠,2000)

41

1.活動方案:方案是一個中心存在的最基本條件,方案可以有許多不同類型 的活動,針對滿足不同年齡、屬性對象與不同之需求而設計。大致上可 以 區 分 為 : (1) 環 境 教 育 (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 ; (2) 環 境 解 說

( environmental interpretation ) ; (3) 環 境 傳 播 ( environmental communication)等三大類型活動。

2.設施:一個具有環境教育功能的學習中心,必頇具備足夠的設施,才足以 發揮其功能。這些設施包括了中心的:(1)房舍(教室、展示、研究規劃、

保存等);(2)環境教育(environmental education)設施;(3)環境解說設施;

(4)生活設施(休息、住宿設施);(5)環境設施(衛生、環保等設施)。

3.人:一個自然中心或環境學習中心必頇要有人的存在,人的使用、活動才 能使得中心的存在具有實質上的意義。而在人方面,可以包含了:(1)中 心的人員;(2)中心的環境教育專業人員;(3)與中心共同合作的夥伴(社區 人士、民間團體);(4)中心設施與服務的使用者(學校師生、社區民眾)

等。

4.營運管理:學習中心的存在、運作與發展,一定要有有效的經營管理策略 與實際的執行,在此種關切層面上,可以考慮到:(1)經營管理;(2)財 務;(3)維護(maintenance);(4)土地管理等四大方向。有完的營運管理,

一個中心才能邁開步伐向前滾動,才能真正提供有品質的環境教育服務 給使用者。

(二)社區型環境學習中心組成要素

因傳統環境學習中心具備既有的土地區域,已配置房舍、設施、專業人 員,故需要規劃發展活動方案,以助於整個環境學習中心之運作。本研究擬依 此作為建構社區型環境學習中心的基礎,由此四要素:設施、人、方案及營運

管理,進行社區型環境學習中心組成要素及發展模式之探討。

本研究的「社區型環境學習中心」和「傳統環境學習中心」在此四個要素的 差異分述如下:

1.設施:「傳統環境學習中心」所指的設施是中心內所具備的設施、解說設 施、教育設施、生活設施、環境設施。而「社區型環境學習中心」指的是

42

「社區資源設施」,即社區內可供社區型環境學習中心利用的各項軟硬體

「社區資源設施」,即社區內可供社區型環境學習中心利用的各項軟硬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