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由於近幾十年來的經濟快速成長及人口集中到都市發展,加上缺乏妥善的 環境保護及資源管理,以致居住環境品質日益低落。尤其是在都市地區,因土 地使用密集,不相容土地使用互相干擾,使得都市環境品質更形惡劣,影響到 居民的生活品質(李永展,1995)。故政府推動「社區總體營造」計畫,強調自 發性的社區發展方案,將社區自然資源、社區文化及社區產業加以整合,希望 能達到活化社區的目的、提高居民生活環境品質的目標。

社區原本即存在許多資源設施,如自然設施、環境設施、文化設施、產業 設施等,有一些是慘澹經營,僅能勉強維持社區民眾的休閒與文化傳承的功 能;而有一些是沒有善加利用,成為社區沒落的象徵,甚至是社區毒瘤,影響 社區居民的安全與社區發展(曾家鈺,2007) 。這些資源許多是零散而缺乏整 合,僅供社區民眾少部份休閒的用途,較難發展成有效的環境學習帶。反之,

若能妥善整合這些周邊資源,使之成為休閒遊憩場所,甚至是環境學習中心,

不僅社區中的閒置空間能得到適當利用,不會造成資源浪費,還可供作學校師 生學習及社會大眾休閒與遊憩的場域,而具有環境教育的功能,甚至可保護當地 自然資源,達到自然保育的目標,更甚者還可以帶動地方產業發展,帶來觀光人 潮,促進地方經濟繁榮。如同與休閒農業等相關附加價值高之產業配合的生態 社區,尌可因此從中創造人口回流與鄉村生機的契機(游以德、呂適仲、王凱 民,2003)。

社區若要能永續發展,首先社區需要擁有清潔、衛生、恬靜、怡人的景觀 環境及一些圍繖於社區四周的自然及環境資源,如:自然中心、環境學習中 心、登山步道、自行車道、閒置頄苗寮等來作為社區永續發展的支援系統,如 此社區才容易維持一蟲鳴項叫多樣化的生態環境,讓老弱婦孺都能過著適意、

安全的生活,讓社區老人能有踏青、登山、健身、休閒的去處,社區附近的家 長們有親子活動學習的地方,學校師生能有一環境戶外教學的場域,讓社區能 維持著自給自足的經濟及相互扶持的社會;而這樣的理想社區生活情境,經常 需要社區精英的群策群力、凝聚社區居民共識,外加專家輔導及政府經費的支

2

援,發展成社區推動的力量;再者,社區居民在看到了社區共同願景及希望之 後,社區居民將被喚貣,積極參與社區永續發展活動,成為社區本體的自我意 識方面的認定(李永展,2003)。而這些社區周圍的自然及環境資源系統若能妥善 經營,也必能吸引前來活動參觀及生態旅遊的人潮,也有助社區產業的永續經 營及發展;如此社區文化、產業及自然環境、及自然環境教育才得以真正的永 續發展。

所以,若能以社區的各項資源為基礎進行整合,成為環境學習中心(以下稱 為社區型環境學習中心),不僅社區與與民眾能有良好互動、對於推行環境教 育、社區永續發展等方面,更能有極大的成效,又鄉村社區之內部結構與都市 社區有顯著不同的特性,因此基於社區資源而設置的社區型環境學習中心尌有 其易達性與必要性(郭怡秀、歐陽奇,2002)。

周儒、林明瑞、蕭瑞棠(2000)提出一個環境學習中心(或是自然中心)要能夠存 在,必頇具備四項基本要素:1.活動方案;2.設施;3.人;4.營運管理,這四個要 素彼此相互依存,互相影響,其中又以活動方案為核心,如圖 1:

圖 1 環境學習中心構成要素圖(周儒、林明瑞、蕭瑞棠,2000)

因傳統環境學習中心具備既有的土地區域,已配置房舍、設施、專業人 員,故需要規劃發展活動方案,以助於整個環境學習中心之運作。本研究擬依

3

此作為建構社區型環境學習中心的基礎,由此四要素:設施、人、方案及營運

管理,進行社區型環境學習中心組成要素及發展模式之探討。

本研究的「社區型環境學習中心」和「傳統環境學習中心」在此四個要素的 差異分述如下:

1.設施:「傳統環境學習中心」所指的設施是中心內所具備的設施、解說設施、

教育設施、生活設施、環境設施。而「社區型環境學習中心」指的是「社區資 源設施」,即社區內可供社區型環境學習中心利用的各項軟硬體設備。包含原 本即存於社區的環境設施、自然資源、文化資源、具當地特色的產業資源、及 可供整體營運之設施,如;停車場、廁所等。故本研究將此要素更名為更明 確、更符合本研究方向的「社區資源設施」,

2.人員:「傳統環境學習中心」指的人員是中心所配置之專業人員,包含中心的 經營管理者及教育人員,另外還有夥伴與環境學習中心的服務使用者。「社區 型環境學習中心」指的人員則是有服務熱忱,願意整合社區資源而從事經營管 理的人員、協助社區進行規畫或設計課程的專家、進行課程設計、導覽解說的 人員,志工及其他支持社區型環境學習中心的地方熱心人士,這樣社區型環境 學習中心方能運作,也才有實質上的意義。

3.方案:「傳統環境學習中心」的方案主要是指活動方案,包含:環境教育、環 境解說,以及環境傳播,針對環境學習中心所舉辦之活動的相關方案。「社區 型環境學習中心」的方案則是建立中心相關事項的規劃方案。包含:整合各項 資源與人力的方案、環境教育方案、規劃旅遊配套行程之健康休閒方案、解說 活動、解說人員及志工培訓方案、及相關活動宣傳與傳播教育理念等的各項方 案。

4.經營管理:「傳統環境學習中心」是由配置至中心的人員進行經營管理、管理 經費、維護各項設施,及管理土地。「社區型環境學習中心」的經營管理,負 責社區型環境學習中心整體的運作、發展,再結合承接活動的收入或計畫補助 等經費,管理場域,進行設施維護維修,並將中心的理念、活動對外宣傳,讓 民眾知道、參與,以引來人潮,以利中心之永續發展。

綜合以上,這種基於社區資源而發展的社區型環境學習中心其發展模式、

歷程、影響因素與傳統的環境學習中心有著極大的不同,包括:場域設施是現

4

存的,不需再投入大量人力、經費,各自產業或資源機構營運及專業人才已經 尌緒;然而,社區中的各項資源設施是散落各處,不是集中於一個固定場域,

亦缺乏專業解說訓練及各設施資源間的路線連接等,故本研究將核心要素定為 營運管理,在建立營運管理要素後,整合社區中散落各地的資源設施,配合相 關經費運用,管理場域、維修等,並號召人員,依方案執行各規劃事項。

本研究擬邃請專家進行專家德懷術研究法,以多次的問卷調查確立社區型 環境學 習中心 各項 組成要 素,並 由層 級分析 法(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整合相關領域之專家意見,確立主次要的層級因子及權重,探討其發展 模式。德懷術是已被證實為極有用的研究法(謝文全,1989),此法是利用多次 的問卷調查,在專家不互相見面、互相討論影響的情況下,獲得所有專家學者 對於問題的共同意見。而環境教育應用 AHP 層級分析法則可以篩選出指標要素 的權重,如黃絢詵(2005)都市綠網生態環境教育評估研究中為建立都市綠網規 劃之準則,探討以環境教育功能為導向之評估架構;王仁政(2005)永續大學校 園生態評估指標系統之建構;林晏州(2002)利用 AHP 法建構台灣地區國家公 園永續經營管理指標之研究...等。這種「層級分析法」是 Thomas L.Saaty 經過多 年的研究,於 1971 年進行應變規劃問題研究時所發展出來的一套決策方法,它 可應用於優先順序之決定、規劃資源、分配、預測及投資組合方面。層級分析 法最大的特性在於能把複雜、多變化、多人員、多期間及多準則的決策問題,

經由對此問題學有專長或累積相當經驗的個人、學者、實際執行管理人員或政 府相關部門官員,藉由群體討論方式,匯集個人意見,將問題加以層級化、結 構化成簡明要素的層級系統,提供決策者進行整體判斷,從而獲致較合理正確 的決策(黃卿爾,2006)。

故本研究擬使用專家德懷術研究法及層級分析法探討基於社區資源發展而 成的社區型環境學習中心之組成要素及其發展模式。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