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Kahn 生態素養的內涵

第二節 生態素養中的文化素養

在文化素養方面,Kahn 批判了 WMS-同時包含西方文明科學/白種男人科 學(West modern science/White Male science)之意-的主流建構,以批判了西 方長期以來的人類中心主義,這是在其他文化中不一定會出現的現象。因此,Kahn 提倡了 TEK(傳統生態知識,Traditional ecological knowledge)作為一種反抗當前 帝國宰制的行動。以下將就這兩部分討論。

壹、西方文明科學/白種男人科學vs. 傳統(原住民)生態知識

提到「文化素養」,首先會想到 Hirsch 提倡透過閱讀西方傳統的經典,提升 人們融入社會的能力。然而,這樣的「文化」無非是一種「主流文化」,也甚至 與當前生態危機的現代文明,都需要進行深刻的反思。Aronowitz 和 Giroux(1991)

探討了素養的政治(the politics of literacy),便舉例了 Allan Bloom 和 E. D. Hirsch 對於素養的觀點,除了兩者都是擁護上層階級的「菁英文化」以外,這樣的文化 素養也淪為一種拿來鑑別學習程度的「考試工具」,而學生讀寫素養(literacy)

的練習內容也都是圍繞在所謂「勝利者的歷史(the history of winners)」。

72 偏向傳統及本土的文化意涵。

96

相同的,而 Kahn 更進一步思考「啟蒙」文化這種現代性的預設,從後人類 的角度出發,看待當前逐漸消失的原住民傳統文化,並從中發掘有利於生態環境 的傳統科學知識。原住民傳統生態知識(traditional ecological knowledge, TEK)與 當代科學的對立,然而重新思考傳統生態知識,作為另一種值得實踐的生活方式,

或許可以成為複數的新科學(new sciences)。以下進行說明:

Kahn(2010)指出了傳統生態知識的一則實際案例,即為在美國內華達州

(Nevada)的 Shundahai Network 和平營(Shundahai Network’s Peace Camp)。這 個和平營由 Shoshone 部落的長老 Corbin Harney 所建立,並在之後匯聚了許多來 自各地的環境運動活躍份子。而和平營成立的目的就在於,和平營的隔壁即為美 國軍隊核子武器試驗基地,從 1950 年以來已經試爆了近千顆的原子彈,甚至於 地面爆炸,放射性的蕈狀雲連遠在 95 英里外的 Las Vagas 都能看見。

在和平營裡面有高度的社會和文化多樣性,包含:環境主義運動、反對核能、

無政府主義者、動物權利運動…等等,彼此之間相互對話,也因此代表了一種跨 越邊界的批判教育學。這樣的團結爆發過大量的抗議,並強調直接的行動戰術,

例如:闖入美國軍隊非法73占用且控制的土地,宣稱「回復這片聖地(sacred place)」,用研究者的話來說,意即「將土地還給地球」。然而幾乎所有的行動都 宣告失敗。這樣的抗議行動經常與有組織的反全球化示威運動相提並論,都試圖 抗議全球科技資本主義的力量,並尋找另類社群生活的模式。然而,不同之處在 於,和平營內的傳統生態知識是其主要的特徵。例如,酋長 Harney 經常邀請人 們去「汗屋(sweat lodges)」74居住。汗屋是原住民傳統科學與醫學的一種形式,

它不僅是 Shoshone 族人認識世界、生活的實踐,也是人們與自然之間的聯繫。

汗屋不是低科技的三溫暖(sauna),而是社群在進行醫療、宗教、政治與教育的

73 內華達試驗場(Nevada Test Site,NTS),又名內華達國家安全區(Nevada National Security Site,

N2S2)是一個美國能源部設立在內華達州東南部的專屬區域(維基百科)。然而,值得玩味的是,

Kahn 在文中使用了「非法」占用的說明,凸顯出其對於國家主權與軍工業暴力合謀的合法性之 質疑。

74 這是一種美國原住民族常見的低矮小屋,由天然材料製成,人們在裡面經常進行傳統儀式。

97

場所,真正意義上為了人類的「永續科學(sustainable science)」。對比於和平營 周圍核輻射汙染不斷升高的區域,傳統生態知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以和平營的案例來說,諸眾不分年齡的教育模式與隔壁的核武器試驗基地大 相逕庭。核武器基地是一個僅能容納成年人的設施,知識僅能在正式的管道以及 特定的安全等級中進行傳播,某種程度上這是一種隔離知識或是隱藏技術的企圖。

相對地,和平營之中充滿了創造性的活動,由來自各地的和平營運動參與者提供 了各式論壇與各式各樣文化的表演活動,由年齡較長者與活躍的運動份子提供少 年及兒童文化上的教育以及對話的、傳統生態的知識。

Kahn(2010)指出,科學在語源學上來自於拉丁字「scientia」,意指「最廣 泛意義下的知識(knowledge in the broadest possible sense)」。然而,西方現代科 學意義下的科學則是一種專家對於數學抽象的著迷,是在 20 世紀才出現的創造。

而西方現代科學中的理論證明(theoretical proof)和實踐知識(practical knowledge)

之劃分,則要在 18 世紀工業革命之後才出現;將科技力量用於殖民自然的行為 也是在 1850 之後才出現的。當我們不去強調 WMS 與 TEK 之間的政治與文化差 異,以及歷史上的連續性,我們就掩蓋了這部分剝削的殖民歷史。

此外,生態教育學者應該要思考,科學知識是由特定的政治觀點所生產的,

並去了解不同傳統文化如何認識自然規律、與自然互動,進而探索這些「從下而 上」的立場。因此,Kahn 認為,傳統生態知識的教育足以在高等教育之中作為 一門具有合法性的科學。

從生態教育學的觀點來看,傳統生態知識可以作為一種新形式,提供諸眾對 抗當前不永續的資本主義結構及全球支配。儘管許多白人浪漫主義者提倡了傳統 生態知識作為當前永續運動的啟蒙角色,但是傳統生態知識與社會運動之間是互 相影響的。因此,原住民運動參與跨國運動時,要在不斷增加的文化互動之中調

98

適傳統生態知識,同時,當原住民面臨各種主流文化、次文化的全球化時,傳統 文化知識也能保持其特殊性,進而表達自身。

貳、文化的永續性及動物愛

在文化的永續性方面,受到傳統生態知識以及仙靈的影響,研究者必須要強 調 Kahn 的文化生態素養當中具有靈性的層面,接著,在跨文化的研究之後,可 以發現物種主義以及動物愛是當前對抗主流文化的一種解放運動。以下分別說 明:

除了傳統生態知識,傳統原住民族的世界觀與科學觀不少都有所謂的靈性文 化,更是顯示出人類與靈性萬物長久以來的內在性(immanence)連結,然而這 樣的內在靈性,並非超越性(transcendence),也不是新時代(New Age)運動的 個人靈性,如前述的商品化仙子。但是靈性教育並非主流的教育學說,很少學者 進行研究,也很難使用文字表達,除非親身體驗過,不然很難清楚知道其中的狀 態。很可惜地,研究者本身也尚未有過相關的經驗,因此只能根據學術著作進行 揣摩,以下分為兩點:

一,方永泉(2015)認為,「靈性不是單單來自於知識的傳授…主要還是來 自於個人對於自己心靈的『照拂』與『關懷』…靈性的關懷教學模式並不意味著 它完全不需要知識,它仍需要有某些理性的判斷標準,判斷那些是正確的、那些 是不正確的靈修方法(頁 21-22)」。從關懷倫理學的層面出發,研究者認為,這 樣的觀點或許僅能是在可預見的範圍之內,從身邊的人群、動物與之為善。然而,

從 Kahn 的角度出發,或許更加強調那原先不可見、不可知的維度之靈體,這樣 的教育學說或許超越了一般人的理解,但卻又真實地存在於已知的世界上與傳統 原住民文化之中。

二,更進一步地說,Kahn 曾於研討會發表的未出版文章,曾經描述過「致

99

神劑」教育學。而對於這一類的藥物研究,最著名的學者即是撰寫《美麗新世界》

的作者 Huxley(Collin, 2002)。藥物作為一種科技,或許也是 Illich 意義下的「工 具」,而在當今,藥物在模糊正常與病理、健康與疾病、自然與文化以及自然與 人工之間的界線中有著關鍵作用。透過藥物實現後人類身體的三個基本過程,包 括:醫學化(medicalization),分子化(molecularization)和生物社會化

(biosocialization)(Collin, 2016)。藥物的使用也成了一種生命政治。因此,研究 者認為,在跨越邊界、面對怪物的意義之下,傳統文化中的致神劑確實扮演了相 當詭異的怪物存在。

從上述的討論來看,當前的「永續」教育是對於「生命」與「文化」的永續,

而非僅是「經濟」與「資本主義」的永續。

在面對物種關係的層面,不同的文化中,並不一定都是如同西方文化人類中 心主義。這也凸顯了西方主流文化向內反思的必要。

「動物解放」的立場由 Peter Singer(1975)率先提出,揭露了人類對於物 種的歧視與性別歧視、種族歧視相差無幾。而 Aristotle 可以說是西方世界第一個 的物種科層主義者,換句話說,是一種對於理性的拜物教(fetishization of rationality),理性越多,在金字塔階層的越上端,由底層到上層分別是:動植物、

有色人種、女人、有理性的男人等等,依序填入這樣的框架與分類之中。Aristotle 的宇宙觀也顯示出宇宙萬物都是有其目的的,這樣「人-動物」的支配關係延續 到了中世紀,動物的存在要為人類服務,也因此,人類自外於整個生態圈。這是 由動物角度(animal standpoint)去看待的歷史(Best, 2014)。在動物解放的陣線 中,Best(2014)認為有三種:動物福利、動物權利、動物解放,前兩者明顯地 反對暴力,也因此與第三者動物解放的立場不同。但是這都轉換了以人類為中心 的視角。

100

除了生態愛(ecophillia),Kahn 更加提倡了動物愛(zoöphillia)75,Kahn(2007)

指出,人與非人動物之間的界線已經模糊了。他甚至舉出 Pete Singer 針對人獸交 的討論顯示出理性社會開始脫離西方傳統宗教的束縛,走向人與動物之間的平 等。

而且顯而易見的是,沒有任何學者是支持「人獸虐戀(zoösadism)」,因為 動物無法進行同意,那就不是合意性交。所以 zoösadism 跟 zoöphilia 不同,後者

而且顯而易見的是,沒有任何學者是支持「人獸虐戀(zoösadism)」,因為 動物無法進行同意,那就不是合意性交。所以 zoösadism 跟 zoöphilia 不同,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