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限制

根據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及問題,本研究採用 Habermas 的批判詮釋學(critical hermeneutics)。以下分別介紹研究方法與研究限制。

壹、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研究動機之一就是關於當前生態危機與由批判教育學轉向的生態 教育學之出現,究竟可以提供十二年國教生態素養什麼樣的啟發。以下將詳細說 明批判詮釋學與本研究之關聯。

批判詮釋學重視權力與知識間的關係,採取的研究方式是質疑現存權力結構、

關係與知識形成之合法化之間的關係,重視語言之外宰制形式對於溝通及理解所

11

可能造成的影響(方永泉,2002)。在批判理論中,辯證、批判、否定三個概念 互相扣連且交互運用。辯證的過程其實就是一種不斷否定的過程4,所以辯證的 思考方式也就是一種否定性的思考方式。如果應用到社會政治現象,就是透過不 斷的批判、否定,而使社會現實朝向合理的方向轉變(Blake & Masschelein, 2002;

黃瑞祺,2012)。

在這樣的理論架構之下,可以幫助我們批判地看待教育領域的研究課題,意 即:我們為何研究、我們如何研究、我們研究什麼?而其中,Habermas 解放的 興趣在批判理論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以上三個看待研究的提問之中,權力與 意識形態產生的支配,表現在人類行動上的影響就是一種被有系統扭曲的溝通行 動(黃瑞祺,2012)。而因為看見存在著扭曲的溝通,因此我們有著解放的興趣,

也讓我們的研究朝向預設了正常的、未扭曲的溝通,邁向一個更為「理想的」社 會,這也是研究解放的可能性所在。

而要到達這樣的理想,社會批判理論就要加以證成,必須有意識地在知識論 的層次上做反省:批判理論在批判社會之前,先要批判自身。在進行研究之前,

先了解自己對於該研究主題有何知識,為何有此知識,如何獲得新知?如果迴避 知識論的反省,批判理論必定缺乏穩固的基礎。本研究因此先審視關於當前環境 教育以及生態教育之發展脈絡,以及其中「素養」所扮演之角色,進而提出生態 素養之內涵。

透過上述研究方法之概念的了解,研究者主要閱讀文獻為 Richard Kahn(2010)

的《批判教育學、生態素養和行星危機-生態教育學運動》(Critical Pedagogy, Ecoliteracy, & Planetary Crisis: The Ecopedagogy Movement)以及《教育越界:重 新構想後人類時代的文化研究》(Education Out of Bounds: Reimagining Cultural Studies for a Posthuman Age)(2010),並以 Kahn 在期刊論文、書籍的部分章節、

共同作者的文章為輔助,以理解其思想脈絡。第一本著作為 Kahn 所提倡的生態

4 然而我們應該注意到 Habermas 作為這個現象的異議者(dissenter),他發展出了一個終極目標

(telos):語言上的共識(N. Blake & J. Masschelein, 2002)。

12

教育學觀點,儘管沒有直接定義生態素養,但其中包含了許多他所建構的生態素 養之想法。而第二本著作與 Tyson Lewis 合著,則是 Kahn 的本體論觀點,並為重 要的後人類教育學基礎著作。這兩本著作可以說是 Kahn 的代表著作。同時,研 究者將對照台灣相關的文獻、教育政策發展,來回進行與 Kahn 思想的對話,分 析、詮釋與批判(社會、歷史之脈絡),嘗試貼近 Kahn 的寫作本意,以及再脈絡 化生態素養的意涵。

此外,批判詮釋學中除了重視理性的啟蒙與個人及社會的解放,也藉著將認 知行動與人類實踐結合,使得本身成為一種文化行動,同時也是教育行動,而不 僅僅是某種理論學派(方永泉,2002)。在詮釋文本與理解內容過後,本研究也 會討論當前環境/生態運動中許多重要的集會結社與案例。可以發現不論國內外,

生態環境運動的風起雲湧已經成為一個不能忽視的現象,而這正是公民社會可以 介入討論、參與和反思之處。因此,藉由對於批判詮釋學的了解,可以知道,應 用或實踐與理論之間是無法被切割開來的。

從這裡可以大致描繪批判詮釋學方法在各個章節的運用,第一章第四節以及 第二章將會首先進行語言、常用概念的分析,探討其歷史脈絡;在第三章的部分,

深入理解 Kahn 的思想理路,分別詮釋其後人類思想對於生態教育學理論建構之 影響;第四章將會深入了解生態素養之理論內涵,並與教育、科技、文化與社會 運動來回詮釋;最後,第五章為結論。

貳、研究限制

本研究的研究限制有二:

一、對於生態議題無法盡其全貌

生態教育學或環境教育為一新興研究領域,發展至今僅約五十年,且生態議 題牽涉範圍複雜、全面,橫跨許多領域,研究者難以窺其全貌。同時,科技發展 日新月異,僅能以特定期間的科技資訊發展為例,且無法深究其中科技面的原理

13

以及未來發展的其他可能性。當代後人類的思潮更是多元並陳,難以窮盡所有背 後的思想淵源。故本文將研究限縮在生態教育學者 Kahn 的生態素養觀點,希望 能先就當前教育正面臨的議題,如生態素養,進行部分面向上的探討。

二、Kahn 的部分重要文獻未能出版

本文盡可能搜尋 Kahn 生態教育學相關的研究資料與書籍,並集中於探討其 中兩本主要著作,進行研究。而目前有一本《生態教育學:學校與社會中的永續 教育》(Ecopedagogy: Educating for Sustainability in Schools and Society)(2012)書 目並未出版,經過通信詢問 Kahn 本人之後,Kahn 表示自己過去曾經被出版社杯 葛過一段時間,導致這本書無法出版。此外,Kahn 提示,在當前出版社以及作 者、讀者之間的剝削關係之中,他認為寫書出版並不是一個最有效以及有力的行 動方式,因此這本書在短期之內並不會出版。研究者將會就可取得的資料進行研 究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