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針對本研究之目的,包含:(一)了解批判教育學的生態轉向,並以 Kahn 的思想為例(於第二章進行討論)。(二)探究 Kahn 的理論基礎以了解其核心思 想(於第三章進行討論)。(三)思考 Kahn 的生態素養內涵,作為國內教育研究 之借鏡(於第四章進行討論)。以下分為三部分進行結論。

壹、批判教育學的生態轉向

從 Freire 的部分著作可以看出其背後預設的現代性預設,人/動物的二分窠 臼,儘管後期的著作開始關注並思考生態議題,而這也是當前世界最重要的問題 與教育議題。而環境教育在國際上的發展逐漸受到了一些挑戰,例如永續發展教 育的出現,這些顯示出教育理論基礎的不同,會導致不同的教育實踐與目標,而 或許因為側重點的不同,環境教育、永續發展教育或許需要一些「批判性」的思 維加入,包含更加積極的參與社會變革、質疑當前的權力結構等等,也因此生態 教育學逐漸興起。

而 Kahn 提出的解方-生態素養,兼具批判的後人類主義和整合的生態教育 學運動之思考,可以提供許多有參考價值的教育理論作為改革的基礎,讓我們對 於環境、生態(教育)的重視,可以獲得重新審視。從批判教育學的源起出發,

重視教育中的政治性,看穿生態浩劫背後的文化預設與政經結構。在這方面,研 究者歸納了以 Kahn 的批判教育學理論之理論基礎:包含「野蠻-生命模態」之

116

想像,以及生命政治中,對於生命(zoë)之強調。因此,在學界出現「生態轉 向」之時,Kahn 更進一步地深化、綜合與批判,提出了批判的後人類素養的觀 點,如本研究的第三章所示,研究者以此作為對教育研究領域的些微補充與貢 獻。

貳、Kahn 的理論基礎

Kahn 的理論基礎可以簡單歸結為「野蠻-生命模態」之想像,其中包含了 Kahn 本人對於本體論、政治社會觀以及倫理觀之見解,是一種堅持跨界、促進 異質連結的想像。

在生命政治與科技資本主義社會方面,Kahn 借用了 Negri 和 Hardt 對於諸眾 的觀點,提倡了諸眾所具備的創造性革命力量,藉此反抗無所不在之帝國主權的 支配,進而再造帝國,成為一種流變主體,逃逸於生命政治之掌控。因此,諸眾 智能即是在當前的生態教育亦或是教育本身,所應該強調之重點。大規模的、單 一中心的反抗行動不再可能,取而代之的是隨時發生的、去中心化的游擊戰,透 過科技,再造新科技。

在行星倫理方面,Kahn 揭示了怪物之想像,並強調培養怪物與怪物相遇的 詭異倫理。怪物的教育學,事實上包含了(但不限於)了下面三個層次:受壓迫 者教育(包含被噤聲者,如動物、從屬者)、壓迫者的教育以及反抗者的教育,

構成了所謂的異域教育學,怪物們在其中互相跨越界線,並和彼此相遇。因此,

我們需要將注意力轉移至怪物身上,在 Kahn 的想像之中,「我們都是怪物」,以 此自省也以此產出行動,將怪物視作奮鬥的地域。

Kahn 的理論基礎可以說是重新看待教育與政治、社會、倫理的關係,最終 指向生態教育學運動。批判教育學的精神永遠不會滿足於現況,正如同異域教育 學不斷地嘗試跨越界線,將視線定焦到還沒有人發現的那個異域與怪物,充滿活

117

118

生態素養之核心精神為批判素養,內容有三:質疑知識與權力之間的關係並 強調多元知識與多元行動、提倡「野蠻-生命模態」之想像、以及「五感監獄」

之超越。

而生態素養在應用層面注重匯流與整合,希冀將不同的反抗能量匯流,並整 合、跨越多種學科。包含:科技素養、文化素養、環境教育、永續發展教育、媒 體素養、資訊素養、傳統生態知識、靈性教育、社會運動、動物解放等等

透過此批判素養,不斷對於主權的反叛嘗試,舉例來說,運用批判素養看見 科技發展之中的宰制性與政治性,進而培養有效運用科技改善社會、翻轉帝國的 統治;而在個人、集體的層次上進行反叛與行動。最後強調,在第四章的生態素 養四個範疇之間互相有所關連,Kahn 認為應該要將原本可能各自獨立的範疇(議 題)進行整合、跨域與結盟,除了在各個領域各自進行批判的重建,也需要讓這 些批判的意識進行匯流、交織,讓生態教育與行動可以產生更多元的觀點、更大 的動能,對抗當前的生態危機,而這正是當前行星的公民教育可以著力之處,開 啟了不同的公民教育之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