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看圖作文的相關研究

一、 國外的相關研究

Hillocks曾在1984年蒐集1963年到1982年間,有關寫作教學的實驗研究68 篇,做後設分析研究,發現教師呈現資料(一些事物、圖片、情節,或訊息),要

彩照,細心構思後再寫出有創意的文章。假期時,老師可以要求學生上網 瀏覽有關作文的題目,完成後每篇作文都設有「呈交」和「修改」鍵。學 生利用電腦輸入內容,再按「呈交」鍵以電郵的方式寄出

(三)可讓學生發揮創意

教學時,老師可以先展現一張彩照,讓學生口述其內容,再引導學生聯想 出前一張照片和後一張照片的故事,以激發他們的創意。然後公佈答案,

讓學生比較他們所想像的故事內容和照片中所發生的事件是否相同。比起 舊式的看圖作文形式一次展現所有的圖像,更能讓學生發揮創意。

(四)照片的呈現方式經過細心的安排

1.用Flash 軟體做出互動式的排版,讓學生觀賞。

2.按故事發展次序並列排版。

3.讓學生決定故事的發展次序,如此不但學生有參與感,更能激發其創意,

這些作法可以刺激學生的寫作興趣。

二、國內的相關研究

國內有關看圖作文的研究,有採用文獻探討的方式來探討看圖作文的教學方 法與教材(黃秀金,2007;謝玉祺,2007;張秀蘭,2006),也有以看圖作文來編 製評量試題,用來評定學生的寫作能力(吳雨潔,2006;陳秉章,2006),為數較 多的則是以看圖作文進行教學的實徵性研究(田玉真,2007;謝秀芬,2006;侯 玉芳,2006;何淑貞,2005;韓志評,2004;楊錫溱,2004;曾瑞雲,2002)。

僅將有關看圖作文教學的實徵性研究整理於表 2-1,並歸納出以下幾點:

表 2-1 看圖文作教學研究彙整

表 2-1 看圖文作教學研究彙整(續)

從以上表格,可以看出國內的看圖作文教學研究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研究設計多樣性

研究設計可以是行動研究(曾瑞雲,2002;何淑貞,2005;謝秀芬,2006),

也可以是準實驗設計(楊錫溱,2004)、單一受試研究設計(韓志評,2004)、質性 研究(侯玉芳,2006)、個案研究(田玉真,2007),而其中又以行動研究最多。

(二)研究對象多為普通班低年級學生

由表 2-1 可得知,上述的研究對象包含普通班學生和學習障礙學生,其中以 普通班學生為研究對象的研究最多,共計六篇。應用在一、二年級的普通班學生 有三篇(楊錫溱,2004;何淑貞,2005;謝秀芬,2006);三、四年級的普通班學 生有一篇(曾瑞雲,2002);五、六年級的普通班學生有一篇(田玉真,2007);國 中普通班學生有一篇(侯玉芳,2006),由此可知看圖作文教學多應用於國小低年 級學生的寫作教學中。

(三)研究結果顯示看圖作文策略對研究對象有正向的結果

研究結果皆顯示看圖作文教學對於提升學生寫作表現和寫作態度有明顯的效 益,不論是在字句與修辭、內容與結構、興趣與態度皆有提升。

綜合上述研究結果,可以看看圖作文教學的研究結果都有正向的教學效果,

但國內的看圖作文教學研究則多著重在普通班學生。在研究者的教學經驗中,書 寫語文學習障礙的學生到了高年級,寫作程度往往還是停留在低年級的水準。因 此參考看圖作文教學策略,選定容易上手的記敘文為寫作主題,設計一套合適的 看圖作文教材,作為研究之用。研究者試著以此種教學法,應用於書寫語文學習 障礙學生身上,來驗證對於書寫語文學習障礙學生是否也能有相同的正向教學成 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