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看圖作文的理論基礎與教學方法

壹、看圖作文的理論基礎

本節從兒童認知能力的發展、情境學習和觀察模仿學習三個層面來說明運用 看圖作文教學在寫作教學之理論依據。

一、 兒童認知能力的發展

兒童認知發展理論,包括 Piaget 認知發展論(Congnitive-Development theory)、Bruner 的認知表徵理論(System of representation theory)和發現 式學習理論(discovery learning theory)、Vygotsky 社會學習理論(Culture theory)(引自張春興,1996;朱敬先,1995)

和 Gardner 的多元智慧理論(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引自 Campbell, Campbell, & Dickinson,1994/1999)以下分別說明之。

(一)Piaget 的認知發展論

Piaget 在 1969 年提出,嬰兒出生後,就開始運用一些與生俱來的行為模式,

對外在事物、環境做出反應,此種認知結構稱為基模,基模是個體認知的基本單 位,也是個體用來認識外在環境的基本模式,最原始的基模是透過人類的感官去 感覺,例如初生嬰兒的吸吮是嘴巴的感覺、抓握基模是觸覺,而隨著年紀的增長,

基模會從感官感覺轉變成為心理性的行為模式,例如認知的發展。然而個體在環 境中漸漸的會遇到環境的限制或改變,個體此時就需要改變原本的基模,以因應 環境的需要,而適應的方式有二種,第一種稱為同化,也就是將新的事物或知識 納進原本的基模中;第二種稱為調適,即是個體無法用原本的基模來同化新事物 或知識時,此時改以修正原有的基模去適應新事物、新知識的過程。如果個體能 夠適應環境,那麼就表示個體的基模,能在同化和調適間取得均衡的狀態,Piaget 將這樣的狀態稱之為平衡,反之則為失衡,而這種同化與調適的的歷程從嬰兒到

成人,都一直在持續發生中。

Piaget 在 1969 年根據他長期對於兒童的觀察與研究,認為人類思考歷程與 認知發展是由具體逐漸抽象的智能轉變,係依照感覺動作期(sensorimotor stage)、前運思期(preoperational stage)、具體運思期(concrete operational stage) 和形式運思期(formal operational stage) 循序發展而來的。任何人的 成長都需經歷此四個階段,其成長的快慢可能因為個人或文化的背景不同而有差 異,但因為每一階段的發展都是後一階段發展的基礎,所以四個時期的發展順序 是不會改變的。於是 Piaget 將認知發展分為四個時期:感覺動作期、前運思期、

具體運思期及形式運思期,各階段各有其思考特徵。

1.感覺動作期( sensorimotor stage)

是指從出生到二歲的時期,嬰兒自生命開始即具天賦反射,以此為基模,此

2.前運思期( preoperational stage)

從二歲至七歲,可以說是智能發展的準備期,因為這個時期,兒童開始運用 語言、文字、圖形等為工具來與他人溝通,主要是透過半具體物的操作來學習,

並且以語言或文字、圖形等符號來認知他們所代表經驗的事物,其認知動作逐漸 脫離以感覺與動作為主,但思考方式仍幼稚不合邏輯,以自我為中心,缺乏質量 保存概念及思考不可逆性。前運思期又可劃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從兩歲至 四歲,稱為「概念思考前期」(preconceptual thought),這個階段的兒童使用

自我中心的語言, 常自言自語, 但並非在與人溝通, 依然不能從別人的角度 來看世界; 第二階段從四歲至七歲,稱為「直覺思考期」(lntiutive thought) 這個階段的兒童的語言開始具備社會性和溝通性,兒童使用語言與他人溝通,而 有了社交活動的機會。

3.具體運思期( concrete operational stage)

七至十一歲的兒童,此時期的兒童已有邏輯思考歷程,能處理具體問題,

提高瞭解事物原因的技能,但不能完全憑抽象思維去推理。此時期的思考方式已 具有相當的彈性及思考可逆性,開始具有分類的概念,其思考比較靈活,但其思 考能力之邏輯結構與形式運思期不同,它是具體的,而非抽象的。

4.形式運思期( formal operational stage)

十一歲以後進入形式運思期,Piaget認為發展到此階段,就代表個體的認知

程中的量變與質變。國小的學童在認知發展上,以 Piaget 的觀點來看,大部份 經驗融入內在的認知結構中,因此他以動作表徵期(enactive representation)、 形象表徵期(iconic representation)、符號表徵期(symbolic representation)

來代表人類的三種認知模式。Bruner 的理論強調學生的主動探索,讓學生盡量在 輕鬆自由的氣氛中,自行發現事物與情境的關係。Bruner 也認為透過學習,可以 超越 Piaget 認知發展論各階段的限制,不一定要等待自然發展而來,後天的教 育可以使符號表徵階段提早來臨。各階段的思考特徵分述如下:

1. 動作表徵期(enactive representation)

一到兩歲的幼兒,靠身體動作來認知周遭的環境與世界,對某些名稱的意 義,也是經由動作表徵才學得的,相當於 Piaget 認知發展階段中的感覺動

作期。

2. 形象表徵期(iconic representation)

相當於 Piaget 認知發展階段裡具體運思期中的前運思期,兒童能運用視聽 覺而照片圖形、心像或空間基模等來代表外界事物。藉以認識周圍的世界,

獲得知識。

3. 符號表徵期(symbolic representation)

兒童能運用語文媒介、符號推理,以協助思考,此時心智能力的發展成熟,

的認知發展多數仍處於 Piaget 的具體運思期階段,以 Bruner 的觀點而言,則是 學童認知發展的重要因素,Vygotsky 在 1962 年提出的社會學習理論(Culture theory)中,提到的重點如下:

1.社會文化是影響認知發展的要素

學童自我中心語言的重要性。根據 Vygotsky 的觀察研究,幼兒期(屬於 Piaget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的觀念。所謂可能發展區就是介於兒童自己實 力所能達到的水準,和經過教師或同儕給予協助後所可能達到的水準,這兩個水 準之間得差距,就是兒童的可能發展區。而在此種情形中,教師或同儕所給予兒 童的協助,即稱為鷹架作用(scaffolding)。

根據上述 Vgotsky 的認知發展論中,可得知認知與語言發展有密切關係,

可量化的智慧就可能來適當地描述每一個個體。Gardner 認為過去對於智能的定 義太過於狹隘,主張所謂的智能(intelligence)應該是:一項才能實際上就是 一種智慧,每個人都擁有許多不同的才能,也就擁有有多種不同的智力,各種智 力都有其獨特的思惟、解決問題或創造產出的方式。Gardner 將智能定義為:在 實際生活中解決所遭遇問題的能力、提出新問題來解決的能力、對自己所屬文化

做有價值的創造及服務的能力,同時也提出人類至少有八種智慧的存在,分別 是:語文智能、空間智能、邏輯數學智能、肢體動覺智能、音樂智能、人際智能、

內省智能和自然觀察者智能,各種智能的內涵分述如下:

1.語文智能(linguistic intelligence)

指有效使用口頭語言或書寫文字的能力,包含用文字思考、用語言表達和使 用深奧意義的能力。這項智慧包括把句法(語言的結構)、音韻學(語言的 發音)、語義學(語言的意思)、語言實用學(語言的實際使用)結合並運用 自如的能力。作家、詩人、記者、演說家、政治家、新聞播報員等都展現了 高度的語文智慧。

2.邏輯數學智能(logical 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

指有效地運用數字和推理的能力。此種能力使人能夠計算、量化及考慮命題 和假設,而且能夠進行複雜的數學運算,能處理邏輯思考、推理、問題解決、

演釋和歸納。科學家、數學家、工程師,都展現了比一般人優秀的邏輯數學 智能。

3.視覺空間智能(visual spatial intelligence)

指準確地感覺視覺空間,並且能有三度空間思考的能力。此種能力可以讓人 知覺到外在和內在的影像,還可以重現、轉變或修飾心像。使人可以善於辨 識、形狀、顏色、景物,並且產生或解讀圖形的訊息。航海家、飛行員、雕 塑家、畫家和建築師,都展現了高度的視覺空間智能。

4.肢體動覺智能(bodily kinesthetic intelligence)

此種智能使人善於運用整個身體來表達想法和感覺,以及運用雙手靈巧地處 理物體和調整身體的技能。如運動員、舞者、手工藝者都具有較好的肢體動 覺智能。

5.音樂智能(musical intelligence)

指的是察覺、辨別、改變和表達音樂的能力。對於音準、旋律和音質很敏銳 的人,都具有較佳的音樂智能,例如樂團指揮、作曲家、樂師…等。

6.人際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

指能察覺並區分他人的情緒、意向、動機及感覺的能力,也就是能夠善解人 意、與人有效交往的才能。擁有較好人際智慧的人能對臉部表情、聲音和動 作較具敏感性,辨別不同人際關係的暗示,以及對這些暗示做出適當反應的 能力,例如:社會工作者或政治家就是最好的例子。

7.內省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

指的是有自我知覺的能力,並善用這種能力來計畫和引導自己的人生。擁有 此種能力能瞭解自己的優缺點,意識到自己的內在情緒、意向、動機、脾氣、

欲求,以及自律、自知和自尊的能力,例如神學家、心理學家和哲學家就 擁有較佳的內省智能。

8.自然觀察者智能(naturalist intelligence)

能觀察、辨識和分類自然界動植物,且能洞悉自然的或人造的系統,擁有較

般學生來說存在較多的書寫表達劣勢,但也會有其學習優勢存在,教師如何找出 書寫語文學習障礙學生的學習優勢所在,加以設計課程,也是教師在書寫表達教 學是否會有成效的關鍵所在。

二、 情境學習

情境學習指的是學習者在與環境的互動中,透過真實的情境與情境脈絡來建 構與獲取知識。情境學習源自於完形學派的場地論,強調知識是學習者和情境互 動的產物,而且會受到社會與文化脈絡的影響,因此如果能設計真實或虛擬的情 境讓學生置身其中,能獲得的學習效果最好(潘文褔,1992)。學習本身是透過社 會活動來達成,知識意義的行程乃是基於整個學習活動,而非單純以「個別認知」

(individual cognition)來解釋學習行為的發生,情境學習學者研究人類學習行 為時,多自學習者與學習情境互動的角度,來觀察分析學習行為的內容與意義(鄭

(individual cognition)來解釋學習行為的發生,情境學習學者研究人類學習行 為時,多自學習者與學習情境互動的角度,來觀察分析學習行為的內容與意義(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