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知識管理的模式架構

在文檔中 碩 士 論 文 中 華 大 學 (頁 40-4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1 知識管理的基本概念與意涵

2.1.2 知識的特性與分類

2.1.3.3 知識管理的模式架構

3. 以技術委員會進行知識創新

公司共設置四個技術委員會,每一個委員會都會有各廠 的技術整合代表,負責把該廠的最好技術與知識提出來和其 他委員會分享、討論與改進。

管理架構的核心是「知識管理的過程本身是動態的」,而且通常是始 於創造、尋找,並蒐集組織內部的知識和最佳實務,然後再分享和了 解這些實務內容,因此人員可以善加利用,最後,此一過程包括調適 和應用這些實務至新的情境【19】。

圖2.3 Arthur Anderson 的知識管理模式 資料來源:【19】

亞瑟安德森(Arthur Anderson)所發展出來的組織知識管理促因,分別 闡述如下:

(一)策略與領導(Strategy & Leadership):知識管理是不是組織的主要 策略,組織是否認為知識管理與組織發展有關聯,組織是否會根 據成員在知識管理的貢獻度作為績效評估的標準。

(二)組織文化(Culture):組織是否建立知識的分享機制;組織是否充 滿彈性運作機制及想要的創新文化,組織內部成員是否將自己的 成長與學習視為要務。

(三)資訊科技(Technology):組織內部成員是否可以透過資訊科技與內 部及外部人員聯繫。資訊科技能力與素養是否使員工與其他人員 心得分享或經驗傳承更為普遍落實。

(四)衡量指標(Measurement):組織是否發展出一些指標,以作為管理 知識的依據,其衡量指標是否兼具軟、硬體的評估。

而亞瑟安德森(Arthur Anderson)所發展出來的組織知識管理的程 衡量

指標

組織 文化 組織的知識

資訊科技 策略與領導

應用

組織

導入 蒐集

確認 共享 創造

知識管理的流程 知識管理促動要素

序是從知識的確認、知識辨識蒐集、導入、組織、採用運用、分享、到 知識的創造。知識管理程序架構中主張知識管理是由六種活動所構成:

知識建立(Create),能產生新知識的行為;知識辨識(Identify),辨 識對組織或個人有用的知識;蒐集(Collect),將確認有用的知識蒐集 及儲存;分享(Share),將知識傳播給使用者,或因應使用者需要而提 供;採用(Adapt),去尋找採用所分享的知識;運用(Use),應用知 識到工作、決策與有利的時機上【19】。

二、Earl的知識管理架構

Earl 認為知識管理的目的在創造組織的競爭能力,至少應包含四個 要素:l.知識系統;2.網路學習;3.學習型組織;4.知識工作者,如圖2-4 所示,分述如下【69】:

(一)知識系統:企業公司或組織可以建立一個資料庫,組織的檔案、

文件能儲存於資料庫系統中,並建立決策的支援工具,而且是容 易取得的,是以一種分散式的程序控制系統來吸取經驗。

(二)網路學習:組織應透過網路的交換條件,傳遞訊息,以提高組織 內部運作的效率。

(三)學習型組織:透過組織學習,轉化個人知識成為組織知識,在共 享文化的機制下,個人從組織知識中學習和擴展經驗,知識才能 發揮最大價值。

(四)知識工作者:知識工作者是企業或組織的核心資產,由於他們的 不斷學習以獲取知識,並拓展經驗與技能,因此組織的獎勵不應 以時間或成果為基礎,而是以知識為基礎。

圖2.4 Earl 的知識管理架構 資料來源:【69】

網 路 1.本地

2.共同的 3.外部 知識系統

1.建立系統資料庫 2.決定支援工具

知識工作者 1.核心人員 2.技術 3.價值 學習型組織

1.合作 2.訓練 3.特質

三、微軟公司的知識管理架構

企業大廠微軟公司對於知識管理的看法,認為知識管理是處理文 化、策略、程序及技術問題,因此提出適當的誘因及工具給共享知識的 人是重要的,而欲達成以結果為導向的知識管理應包含三要素(如圖2-5 所示),以符合實際的策略需求:1.流程-以確保知識管理與企業流程並 行不悖。2.組織的動態-克服共享知識的障礙,鼓勵創新精神。3.科技-使成員能利用熟悉的工具共享知識【69】。

圖2.5 微軟公司的知識管理架構 資料來源:【69】

四、Knapp

Knapp為Coopers & Lybrand 的副總栽兼知識管理總裁,她認為知識 管理架構應包含六項要素【62】:(如圖2.6)

(一)內容(content):確保知識內容是有價值且容易尋獲的。

(二)學習(learning):鼓勵組織成員學習,並獎勵那些致力於提升個人 技能的成員。

(三)評估(Measurement):經由評估客戶滿意度、新產品開發時程、知 識資本之累積、知識分享的效率……等,了解組織知識管理的成 效。

(四)科技(Tecnology):發展連結組織成員與促進團隊合作的科技工 具,包括網路瀏覽器、搜尋引擎與儲存資料的技術。

企業策略

流程

科技 組織

(五)文化(culture):創造信任與合作的文化。

(六)個人責任(responsibility):每個組織成員都必須為創造知識分享的 環境負責任。

圖2.6 Knapp 之知識管理架構 資料來源:【62】

本文針對上述相關知識管理的模式及兩種知識管理評量工具所提及的內 容加以整理歸納,將本研究有關於教育人員知識管理的層面綜合為以下六個 層面:

一、系統化的知識管理程序 二、支持知識管理的學校領導 三、建構知識管理的學校文化 四、開發利用學校的資訊科技 五、塑造學校人員的學習環境 六、評量學校知識管理的成效。

知識管理所涉及的內容及層面是相當廣泛的,各層面之間亦必須要有緊 密的配合,如此才能使得學校組織在推動知識管理的過程之中,得到令人滿 意的效果。

在文檔中 碩 士 論 文 中 華 大 學 (頁 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