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

一年 365 天,人類的工作、學習、生活,只要和人有接觸,就離不開聽和說 (龔淑芬,2002)。我們生活在一個溝通的時代,每天有超過 50%的時間從耳朵接 收刺激(Hunsaker,1991)。進入了現代科技社會以後,聽和說的活動受到時空的 限制減少了,透過聽和說來交流訊息、溝通表達,成為了最直接便捷的方法。美 國學者 Willmington 在 1992 年對 75 所學校校長的進行一項「成功教學所需的口 語溝通技巧」調查研究,結果也顯示,多數學校主管認為在聆聽、信息、口語、

身體動作、情感、說話風格等溝通的因素當中,聆聽最為重要。聆聽是人們使用 最多時間的語言溝通技巧,因此聆聽在我們個人、教育及職場等生活上,都扮演 了舉足輕重的角色(Wolvin& Coakley,1985)。的確,在現在的社會中,如果人人 都學到聆聽的技巧和方法,所有的問題恐怕已解決了一大半(龔淑芬,2001)。

從文化發展的歷史來看,人類的語言是先有口語而後才有文字;從個人語言 學習的過程來看,也是先學口語的聽和說,然後再學習文字的讀和寫(呂必松,

1995;張春興、林清山,1990;鄭麗玉,1999a)。聆聽能力在語文教育裡為何擺 在第一位呢?許多學者都認為,因為聆聽是孩子第一個具備的語言能力,聆聽提 供所有語言及認知發展的功用,並且扮演終生學習與溝通的角色(Hyslop &

Tone,1988 ;Jalongo1996 ;Plattor, 1987);Lundsteen (1979)也認為,聆聽是 第一個發生的語言技巧,孩子聆聽先於說話,說話又先於閱讀,閱讀先於寫字。

另外,國外研究顯示,學生在校溝通方式的時間比例,聆聽占了 47%、說話占了 32%、閱讀占了 14%,而寫字則占了 8%(Hunsaker,1991),就使用的時間比例來看,

聽與說所占的比例較高,其中又以聆聽最常使用。綜合以上所述,我們可以知道,

聆聽在學習語言中的重要性,聆聽能力除了使用最頻繁,而且也是最先獲得的語 言技巧。

聆聽能力既然如此重要,我們不禁要問:聆聽可以教嗎?可以指導學生如何 透過聆聽來學習嗎?根據美國學者 Hollow 與 Hollow 在 1955 年對國小五年級的 學生實施 30 節課(每節 20 分鐘) 的聆聽教學後,測量學生在聆聽摘要、記憶等 能力,此研究結果發現,實驗組學生施測的成績表現較實驗前有明顯的增進。此 外,此研究也証實聆聽能力可以透過直接指導教學(direct instruction)來增進 (Strother,1987)。因此,教導學生更有效地聆聽是十分重要的任務(Molina et al., 1997)。

儘管許多國外的研究學者都強調聆聽教學的重要性,近 50 年來,聆聽仍舊 被稱為「被忽視的語文教育(neglected language art)」,因為在國小的課堂裡 很少進行聆聽教學,而且,一些老師覺得把有限的課堂時間用在閱讀和寫作教學 上更重要(Tompkins & Hoskisson,1995)。Swanson(1984b)就批評,一般學校這 種把語文教育集中在指導生活上用得比較少的讀寫技巧,而忽略了說聽技巧的現 象,稱作「本末倒置」的課程(inverted curriculum)。早期的研究發現,身為 教師者會假設上課時,學生們確實都在聆聽,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小學教師雖 有 54%、中學教師也有 67%在實施講述的教學方式,如果沒有對學生進行聆聽的 訓練,學生接受教師的指導將大打折扣,甚至產生聆聽錯誤的情形。很清楚的,

如果學生沒有學習如何聆聽,他們透過聆聽而學習的情形,將會令人失望 (Swanson, 1984b)。

傳統上,聆聽被人們視為理所當然,並且對於身為聆聽者的角色少有認知 (Lin Tien-chi ,2000)。學校及教師不重視聆聽教學,也是因為許多人容易認為 聆聽能力與生俱來,因此不需要指導如何聆聽(Kilpatrick,1985)。然而事實上 並非如此,如果我們期望學生能透過聆聽來學習語文、透過語文聆聽能力來學習 新事物的話,學生就必須學習聆聽,教師們也不能再以為學生天生就知道如何聆 聽。因此,教師必須提供一些確切的課程來指導學生如何聆聽,而不只是「閉上 嘴巴注意聽」(Swanson, 1984a)。

我國在民國 64 年版及 82 年版的課程標準將聆聽能力附屬在說話能力之下,

這種課程的安排方式,事實上已經承認聆聽的教學是可行的,而且是在說話教學 活動中進行(馬行誼,1997)。到了民國 92 年公佈的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更將聆 聽能力與說話、閱讀、寫作、注音、識字等,並列為語文六大能力,這項改變證 明國內教育對語文聆聽能力已經有所重視,同時也反映了對聆聽教學的需求。由 此可知,我國對聆聽能力不但日趨重視,指導學生更有效地聆聽更是重要。

國內在聆聽教學的研究探討,主要著重在英語教學、特殊教育及對外漢語教 學等領域,探討學生對於本國語文聆聽教學的研究,不僅少而且未受重視,還有 許多尚待研究發展空間,而具體的聆聽教學實施方面,如教材編選、教學內涵與 學習評量等詳細的敘述,都還在起步的階段,聆聽課程教材及教學策略仍有許多 研究發展的空間。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已將聆聽能力單獨提列一項,可見聆聽教 學確實有其存在的價值,因此國內對於國語聆聽教學的研究工作實在應該加把 勁,從參考國外研究的成果出發,進行一系列針對聆聽教學的研究,相信對國內 學校教育的提升,一定有所助益。有效聆聽能力並非只是先天的能力,學生若能 了解自己的聆聽行為及其他增進聆聽效率的策略,相信他們所具備的,不只是良 好的語文學習能力,更是受用一生的技巧。

研究者身為小學教師,在接觸學生的經驗當中,最感到困擾的,就是要求學 生注意聽從教師口語的指示來行事,或者記住指導的學科知識,總有學生聽過就 忘,不然就是因為分心沒聽到而做錯,因此同樣一件事(知識),除了消極地要求 學生注意聽、還必須一而再、再而三的重述。與其他教師談論此情況後發現,這 種現象普遍存在於研究者的教學現場,唯一的辦法就是教師必須不厭其煩地強調 說明,直到確定所有的學生都「聽進去」了為止。進入語文教育研究所就讀之後,

學習許多關於聆聽(listening)理論的知識及實務教學策略,引發了研究者一連 串的思考,以及解決此問題的興趣,於是決定投入聆聽教學領域的研究,期望為 學生們低落的聆聽能力尋求一個更積極的解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