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二節 研究對象獨立完成學習活動之探究

讓研究對象小育可以在普通班的環境下獨立完成學習活動,一直是 研究者最主要的目的,因此利用五個月的時間設計成三個階段,循序漸 進的發展出最適合小育的個別化工作系統。研究者利用攝影機對小育進 行錄影觀察、每日記錄省思札記,與 T1 老師針對工作系統發展過程中所 遭遇的問題進行討論,研討解決策略,以下利用此三種紀錄呈現小育在 發展工作系統之下獨立完成學習活動行為的情形。

壹、第一階段獨立完成學習活動的情形

在第一階段時,因為剛剛教導這套個別化工作系統,以致小育對工 作系統的接納與對工作流程的嫻熟度都在摸索階段,這個階段也因為學 習動機影響到學習單的書寫以至於整個工作流程都有延宕,必須靠著研 究者的口語提示及肢體提示來催促小育完成學習單的書寫。

R :我暑假的第一、二天大概都是在跑工作的流程,讓他熟悉這個流程,

後來我發現這個工作流程表他其實只要用兩到三天他就熟悉那個 流程,每次會停頓的都是,「拿出作業夾」之後就會停頓,我想他 應該是知道「拿出作業夾」之後他就要寫功課,然後整個工作流程 就會停下來,然後每次「寫完後放到已完成處」他就會很快,可能 他知道這代表一個工作的結束,他就會很開心,趕快把它放到已完 成處。然後學習單的內容大概是我在第一個階段摸索最久的,因為 我一直在測哪一個程度是他可以自學的,比較不需要我們幫忙的。

不過他還是在學習單花最多時間,而且他每次寫學習單情緒就上來 了...

T1:或者發呆

R:我覺得那個地方是最大的問題,所以我在想重點還是在那個學習單。

(T1討20120903)

這幾次的訓練還是用到了許多肢體加上口語提示,擔心小育對此形 成依賴。且遇學習單的難度提升,所需的提示也會增加,提示撤除的時 機需要思考!(R 省 20120718)

研究者今天坐在離小育兩公尺遠的辦公桌前,刻意減少給小育的提 示。發現小育對工作的流程已經熟悉,但比較大的問題仍在學習單。小 育常常發呆,需要口語提示,也會出現「不要寫了」等等語詞,顯示動 機很薄弱。(R 省 20120731)

在第一階段研究者教導小育工作系統,對於工作流程小育很快就能 掌握,但因為研究者對於小育學習單的內容程度掌握不如預期,如學習 單內容較易,則書寫時間較短,且須提示較少,但如調整難度,則書寫 時間與提示量又增加,再加上小育學習動機起伏不定,如遇學習動機低 時,常在書寫學習單時需研究者口語、手勢提示。整個工作系統依學習 單難易程度及小育動機強弱不同,所需的時間不等,約從八分鐘到三十 八分鐘不等。研究者在整個練習的過程中,前面的練習刻意降低學習單 的難度,使小育可以記得流程與增加成就感,隨著時間增加與對流程的 熟練,研究者調整學習單難度,但小育仍可在一節課四十分鐘時間以內 完成,個別化工作系統完成時間表見附錄十。

貳、 第二階段獨立完成學習活動的情形

在九月份開學後,開始讓小育在研究者自己上課的環境下使用個別 化工作系統,並把錄影觀察的資料記錄下來,獨立完成學習活動行為成 效評量依工作流程共分為七個細項,若每一細項不經提示自行完成,可 得三分,口語提示二分,口語加肢體提示一分,成效評量表最高可得二 十一分。第二階段個別化工作系統完成的時間與獨立完成學習活動行為 成效評量見附錄十一。從附錄十一可得知到了第二階段的十月份時,小 育在成效評量表的分數幾乎可達滿分的 21 分,顯示此時小育可以獨立完 成學習活動。

同第一節所述,此時情境是影響小育工作系統完成與否與時間長短 最重要的因素。如快樂班在學習較有趣的題材時或是研究者使用互動較 多的電子書教學時,小育的注意力容易受教學環境的影響,他有時會參 與同學的互動模式而使研究者的口語提示把注意力回到工作系統的次數 增多,造成獨立完成學習活動行為成效評量表的分數降低,也使得個別 化工作系統完成時間延長,但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因為研究者對小育工 作系訓練,讓小育知道自己一定要完成工作系統,所以一但聽到下課鐘 響,此時他便會以很快的速度與專心完成個別化工作系統。

小育:阿香阿姨、蒂蒂阿姨〈S離座跟R說〉﹝R提到台灣青年到澳洲打 工一事,提及許多許多印尼、泰國、越南人到台灣打工,小育提 及家中的越傭、印傭﹞(R觀20120914)

R :好,下課了﹝對著快樂班的小朋友說﹞,小育不可以下課﹝S在下 課鐘響,原班同學下課後,顯得有點焦慮,寫字的速度有稍微加 快,較少發呆、不專注的行為﹞

S3 :小育,趕快寫,快寫完了。

小育:老師,寫完了。〈S起身拿給R看〉(R觀20120910)

〈下課鐘聲響,小育很認真的寫學習單〉

小育:老師,寫完了,作完後放到已完成處〈S起身告訴R後,把第一個 作業夾放到已完成處,並從未完成處拿出第二個作業夾〉

〈S寫字〉

小育:作完後放到已完成處〈S起身把作業夾放到已完成處〉,老師,

寫完了。﹝離小育聽到下課鐘聲只花了三分半鐘﹞(R觀20121029)

〈R與T1觀看獨立完成學習活動行為成效表並討論所得的分數〉

T1:你可以發現整個流程是OK的,只有完成作業這個部分得分比較低,

尤其是第一個部分﹝第一個作業夾﹞,雖然你後來有刻意儘量不給 提示,他也不是全部不會,會拿到2分

R:對,他會完成

R:如果照我們之前說的給他足夠的練習,給他的提示就會少,那他這 個部分的分數就會提高,這是很關鍵的因素。(T1討20121017)

到了下課鐘聲響起,小育似乎緊張了,變得很認真的寫學習單,很 快的完成兩個學習單,寫完後趕緊告訴 R 作完了。R 認為小育知道自己 要做什麼事,但平時卻一副不要緊的樣子,下課時間看到同學下課便很 在乎的趕快寫完作業。(R 省 20121029)

從上述的資料來看,第二階段在研究者自己教課的環境下,小育幾 乎可以在一節課四十分鐘內完成個別化工作系統,且隨著對學習單的熟 練度增加,降低對學習單的排斥,也減少此一部分的口語提示,達到獨 立完成學習活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