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四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使用修訂畢保德圖畫詞彙測驗常見字流暢性測驗,了解 研究對象的語言能力特質;再以自編之故事難易度篩選表選出本研究 之繪本材料;最後,利用自編之故事結構評量表,進行故事結構分析。

因此,研究工具分為兩類,一是篩選研究對象的工具,二是教學評量 工具。

壹、篩選研究對象工具:

以下針對測驗編制者、測驗適用對象、施測方式、信效度、本測 驗使用目的加以說明。

一、修訂畢保德圖畫詞彙測驗:

本測驗由陸莉、劉鴻香(1994)所編製,旨在藉由測量受試者之 聽讀詞彙能力,評估其字彙能力或語文能力,或用做初步評量兒童智 能的篩選工具。適用對象為三歲至十二歲兒童。本測驗分為甲乙式兩 個複本,每個複本有試題 125 題,每題以四幅圖畫呈現在一頁上,

兒童聽讀詞彙後,指出其中一幅圖為答案。折半信度係數甲式介 在.90~.97 之間;乙式也在.90~.97 之間。重測信度甲式為.90;乙式 為.84。複本信度為.60~.91。與「魏氏兒童智力量表」為效標其相關 係數為.61 與.69;與「彩色瑞文式標準測驗」為效標其相關為.53~.71 之間,乙式.40~.61 之間。

本研究以此測驗來了解研究對象之詞彙理解能力和一般語文能 力。篩選詞彙理解能力在修訂畢保德圖畫詞彙測驗,參照小六常模 PR 為 10-25 的語言理解能力的學生。

二、常見字流暢性測驗

本測驗由洪儷瑜、陳秀芬、王瓊珠、張郁雯(2007)編製,旨在 評估學生常見字的正確性與流暢性,供識字能力評估之參考。利用看 字讀音、造詞之施測方式,以正確讀音與時間計算流暢性,以正確讀 音造詞的題數為正確性。本測驗依國小一年級到國中三年級不同難易

度,分為 B1、B2、B34、B57、B89 五種版本,每版本均有 60 個字。

各版本在各年級均有理想的信度,係數與折半信度均在.90 以 上,間隔兩週的重測信度也在.80 以上。效度方面,與識字量估計測 驗的識字量有顯著中高度相關 r = .50~.78,與中文年級認字量表相關 也在.57~.85,以及與閱讀理解篩選測驗相關在.56~.64,與閱讀理解 能力之相關亦在.47~.78,與其他閱讀相關能力也都有顯著低度相 關。本測驗之難度適當、試題通過率隨年級有成長,同一版本間得分 亦隨年級增加。不同版本在區分較小的年級或低能力學生間也具區別 診斷之功能。

本研究雖未著重讓學生識字、唸讀,但在教學過程中,呈現故事 結構時,學生仍需具備基本識字能力,將利用此工具作為評估受試者 之識字能力之測量工具。本研究以此測驗,篩選識字程度為國小二、

三年級的受試者。

貳、教學評量工具

一、故事難易度篩選表(附錄二)

本研究參考王瓊珠(2004)、林令雯(2008)的架構,改編為以 下幾項指標:常見字前 1000 字所占比率、相異字數、詞彙具體化、

內容生活化、故事結構清晰度,編制成故事難易度篩選表,作為篩選 適合本研究之繪本教材的標準。

先將每篇繪本故事改編為 350 字左右,約 2~4 個情節左右的短篇 故事。再利用洪儷瑜、蔡東鍾主持,Hope 設計(2007)之中文補救 教學資源網—文章分析網站,分析故事中常見字前 1000 字所佔比例 和相異字數。因本研究受試者識字量約為國小二、三年級程度,國小 二年級學生之平均識字量約為 1200 字(王瓊珠、洪儷瑜、張郁雯、陳 秀芬,2008),因此確認每篇故事常見字前 1000 字所占比率為 80%以 上,再將相異字數依照以下標準給分:140 字以內為 1 分,140~160 字為 2 分,160~180 字為 3 分。

繪本內容的選擇則是考量中度智能障礙學生的興趣和需求,以生 活化、具體化的繪本為主。篩選表中的「詞彙具體化」是指故事中詞 彙多具體陳述,較少抽象而複雜,分數為 1 分~3 分,對中度智能障 礙學生來說較容易的 1 分、適中的 2 分、困難的則給予 3 分;「內容 生活化」是指故事情境內容與日常生活較接近,較少天馬行空的情 節,分數為 1 分~3 分,故事情境熟悉常見的 1 分、普通的 2 分、少 見的則給予 1 分;「故事結構清晰度」則指故事結構是否容易掌握,

或者需要推理統整,分數為 1 分~2 分,故事結構簡單清楚的 1 分、

需統整推理的則給予 2 分。最後將相異字數、詞彙具體化、內容生活 化、故事結構清晰度的分數加起來,計算出總得分,之後將教材由易 至難的順序排列。

除了相異字數、常見字前 1000 字所占比率兩項可具體算出結果 外,其餘評分項目皆為評量者主觀認定,為避免結果受單一評分者主 觀因素影響,由兩位特教班語文老師分別評定難度,並進行評分者一 致性考驗,得 Pearson 相關係數.923 達顯著(p<.01),顯示本研究評分 者間有很高的一致性。

二、口語敘事能力評量

本研究在口語敘事語言樣本中,所要分析的依變項有故事長度-

總詞彙數、故事詞彙複雜度-相異詞彙數、故事結構能力-故事結構 評量表中的情境、主角、主要問題、事情經過、故事結局等要素。以 下分述三項的計算方式:

(一)故事長度-總詞彙數、故事詞彙複雜度-相異詞彙數

本研究將受試者的故事重述語言樣本之錄音檔轉成逐字稿,剔除 模糊不清楚的語音、重複的字、詞彙或句子、發語詞等詞彙後,採用 中央研究院資訊所、語言所詞庫小組所編制中文斷詞系統進行斷詞。

之後重新檢視每份語料,修正中文斷詞系統中斷詞方式與一般用語有 差異的詞彙。最後以人工方式計算總詞彙數,作為故事長度指標。其

次再將總辭彙以人工方式進行分類,分析出相異詞彙數個數,作為故 事複雜度指標。

(三)故事結構能力-故事結構評量表(附錄三)

本研究故事結構能力是指計算受試者故事重述語言樣本在「故事 結構評量總分」的表現情形。本研究參考王瓊珠(2004)口語敘事評分 標準,自編故事結構評量表為三點量表,總分 18 分,包含情境、主 角、主要問題、事情經過、故事結局等五個要素。其中事情經過要素,

再細分為五個情節,每個情節兩分,總分十分。情境、主角、主要問 題、故事結局等要素各二分。

各故事結構要素評分標準如下:

1.情境:

包含主要地點和主要時間,即使該故事內容提到不只一個地 點、時間,以故事中最主要的地點時間為評分內容。說出該故事 中主要地點和主要時間得 2 分;只說出主要地點或只說出主要時 間得 1 分;兩個都沒提到得 0 分。

2.主角:

主要主角和次要主角的出現為貫串故事情節重要的線索,因 此,主角要素包含主要主角和次要主角。說出全部主角或超過一 半以上個主角可得 2 分;說出一個或一半的主角可得 1 分;未說 出任何主角得 0 分。例如,若有 4 個主角,說出 3-4 個主角得 2 分,說出 1-2 個主角 1 分,說出 0 個主角得 0 分。

3.主要問題、事件經過、故事結局:

本研究主要問題和故事結局為整個故事的核心起始問題和 整個故事的結局。事件經過要素,因每個故事中包含的事件個 數、情節複雜度不同,以一個行動和反應作為一個情節來計,

每個故事包含 5 個主要情節。若故事情節稍複雜者,則參考智 能障礙學生的能力,以研究者主觀認定將事件經過大致分為 5

個情節來計。

此三項要素的內容評分標準為說出要素或情節中全部概念或超 過一半以上概念得 2 分;說出部分概念或一半的概念 1 分;未 提到此要素或情節得 0 分。

本研究利用此工具做為評估受試者在基線階段、介入階段、維持 階段之口語敘事能力評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