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試探性研究

本研究於 102 學年度上學期期初,先對一組兩名國中特教班中度 智能障礙學生,進行為期四次的試探性教學。再根據試探性教學的結 果,作為調整教材教法與評量工具的參考,以利正式實驗教學之進 行。以下分別就試探性研究之研究參與者、教學期程、教材編選與活 動設計、研究結果等四方面,分別加以說明。

壹、研究參與者

一、研究對象:本試探性研究對象為兩名國中特教班中度智能障礙學 生,一名為女生,一名為男生。

二、教學者:教學者為研究者本身。

貳、教學期程

本試探性研究的期間為 102 年 9 月 30 日至 10 月 3 日,實際教學 次數為四次,共 180 分鐘。

參、教材編選與活動設計 一、教材編選

四次分別選用無字連環圖畫「狐狸與烏鴉」、純文字短篇文章「冰 淇淋的由來」、故事圖書「想飛的烏龜」、動畫繪本「小心大野狼」。

表 3-1

試探性研究挑選的故事類型表

二、教學活動設計

四次教學活動的程序為:引導學生瀏覽封面圖片猜測故事內容,

進行文章導讀、說明生難字詞、故事大意討論、呈現故事臉進行故事 結構分析。每節課末,兩名學生共同練習故事重述。

肆、試探性研究的結果 一、教學效果方面

由於為試探性研究,且教學時間短暫,對於中度智能障礙學生來 說,尚無法類化,僅進行故事重述,未做正式的評量。教學過程中的 觀察發現如下:

(一)學生能掌握閱讀繪本的概念

透過引導學生注意封面、段落、圖片等,其較能了解繪本的架構,

並透過圖片了解和猜測故事內容。

(二)增進學生組織故事的能力

藉由故事臉的視覺提示,學生於故事重述時,有一定的結構,能 較完整交代故事的內容。

二、在課程設計方面 (一)在教材方面

1. 選擇的故事情節若是從未經歷過的抽象事物,學生較難以想像,

課堂上常需花較多的時間說明新事物;但同時,當學生在閱讀到 新奇的事物時,也會有濃厚的興趣不斷追問。因此為兼顧學生學

故事名稱 故事呈現方式 總字數

小心大野狼 繪本動畫 1163

想飛的烏龜 故事圖書 256

冰淇淋的由來 純文字短篇文章 323 狐狸與烏鴉 六張無字連環圖畫 0

習的興趣,又不會花太多時間解釋抽象概念,而失去教學重點,

正式研究將選用較生活化的故事,減少天馬行空的劇情。圖片的 選擇盡量能和故事情節對應,且選擇較寫實畫風的繪本圖片,讓 學生閱讀起來不吃力,又能引起學習興趣。

2. 故事若含有多個情節時,常造成其故事重述情節的混亂。此外,

即使是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但故事太長,其注意力也易渙散,

僅能說出最後的結果,且容易將情節間彼此亂湊。因此,在故事 的選擇上,應選擇情節較簡單,僅包含二至三個情節的故事。

3. 故事中若出現兩個以上外國人名或專有名詞,常會阻礙學生對故 事的理解,若改成學生常見且具體的稱呼,可稍微降低其於認知 上的負擔。因此若故事中有 3 個以上外國人名、專有名詞,則將 改編成學生較熟悉的稱呼。

4. 嘗試使用無字的連環圖卡、繪本動畫、短篇文章、無字動畫等媒 材讓學生嘗試重述故事。其中,附插圖的故事書或繪本、動畫較 能吸引學生的興趣,且能透過插圖猜測和理解故事內容。本試探 性研究發現無字的連環圖畫對學生來說,較不會拘泥於文章中的 文字,但故事結構也較簡單,通常重點都在描述各圖片的內容物,

有時描述的重點還會偏離故事重點,無法顧及人事物之因果關 係,也因此遺漏較多故事結構。繪本動畫的聲光效果,對於學生 來說有很大的吸引力,但要找適合的短篇故事較少,多是較長篇 的故事情節,學生看到最後也容易注意力渙散;此外,播放動畫 時,需不斷暫停影片以解釋故事細節,以協助不同學生對故事的 理解。無字動畫對學生來說,則較抓不到故事的重點,多只在描 述動畫中的畫面。由老師導讀純文字短篇文章時,可適時停頓以 確認每個學生的理解情形,並依能力提供不同程度的協助,使其 容易抓住文章重點;然缺乏圖片,學生對故事的理解、記憶和學 習的興致較差。因此,本研究將選用圖文並茂的故事繪本,並加

以改編簡化為短篇的故事內容進行教學。

(二)在教法方面

1. 教導中度智能障礙學生較抽象的概念,如:當事人的心情,需給 予更多的協助和說明。

2. 提供視覺化的輔助:故事重述時,學生常陷於記憶背誦文章中的 文字,較無法自行回憶說出故事情節,需提供視覺輔助,如:故 事插圖,能協助其更順利的重述故事。

(三)在活動設計方面

1. 引起動機:故事書或繪本封面常能吸引學生的興趣,可在進入故 事前,先對封面和插圖進行引導和說明。

2. 導讀故事:導讀故事時,曾試著讓識字較多的學生唸故事,或所 有人一起唸,但常卡在識字的問題,花費較多時間,且學生在讀 故事時,語調較平淡,其他同學注意力易渙散,教學時間也會過 於冗長。本研究目的在增進口語敘事能力,不加重識字上的負擔,

正式研究時,將以教學者導讀故事為主,讓學生了解故事內容。

3. 故事結構分析:由於教學時間短,學生未精熟五大要素及進行故 事結構教學,以致其教無法掌握「主要問題」和「事情經過」兩 項要素。因此,本研究於正式研究時,教學介入前安排準備期,

確認學生皆已熟悉五個故事結構要素,再進行教學介入。

4. 練習活動的部分:學生對於角色扮演有濃厚的興趣,可幫助其了 解和記憶故事內容,可於教學過程中穿插使用。

5. 故事重述的部分:學生在自己重述故事時,較缺乏信心,需較多 的引導。可先由學生一起完成故事重述,再進行個別的故事重述。